第85章

  他甚至期待起来,弘晳不但自寻死路,还给朝廷送了条财路。
  第59章 弘晳逆案
  讷亲放下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差事去山西,朝中不少人都觉得奇怪,以为山西出大案子了。
  一个多月过去,朝中没任何动静。
  倒是有那和晋商来往过的官员收到消息,讷亲亲自视察了山西的几个大煤窑。就有人猜测,朝廷是想在山西开厂。
  江南制造总局这两年赚的盆满钵满,每年给朝廷上的税十分可观。
  要说华夏大地上哪儿的富商最多,一是江南,二就是山西。
  只是那些山西商人会抱团,朝廷想从他们身上割肉可没那么容易。
  乾
  隆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之前从未想过和晋商争利。但这次不一样,他拿住了晋商的把柄,识趣的就跟朝廷合作,不识趣的,就等着朝廷定罪。
  能和弘晳勾搭到一块的晋商,要么是从前和废太子一系有过来往,要么就是消息不灵通,只知道先帝对理亲王颇为优待,就想找理亲王做靠山。
  谁能想到还没开始赚钱,就被皇帝盯上了。
  乾隆是真的很能忍,直到八月,都没有在诸王大臣跟前透露理亲王的事儿。
  万寿节弘晳和他的儿子们还随宗室进园行礼,照例进献礼物,给乾隆送了一乘鹅黄肩舆。
  这个礼物乍一看没什么问题,鹅黄色谁都能用,皇后、妃嫔甚至普通百姓都能用鹅黄。
  但乾隆一下就想到了康熙朝,一废太子前,为了区别皇帝和太子的服饰,太子经常用鹅黄。
  什么意思?你东宫梦还没醒,这肩舆怕不是你自己想坐吧?
  “既然是送给朕的贺礼,为何不直接送明黄的肩舆?”
  晚上,乾隆还在为这事儿生气,在长春仙馆走来走去。
  皇后和钮伦都不敢接这话,钮伦只好上前说:“汗阿玛,别看他的礼物了,看看女儿给您做的腰带。”
  面对女儿,乾隆神色稍稍缓和,“你送的腰带配色很好看,汗阿玛喜欢。明儿朕就用上。”
  他又看向皇后,“咱们女儿真是长大了,不知不觉都学会做针线了。”
  皇后道:“钮伦的针线活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也就您偏疼女儿,才不嫌弃。”
  “诶,不能这么说,皇家格格又不需要做针线贴补家用,能把两块布缝到一起就不错了。”乾隆说着坐到皇后身边,“皇后心灵手巧,擅于女红,就希望女儿也和你一样,是不是?”
  皇后抿唇默认,她自己是被贤良淑德这套观念教导长大的,也因此得到许多赞誉,就下意识这样教女儿。
  乾隆道:“朕之前也和你一样,朕从小过目成诵,熟读经史,弓马娴熟、善于骑射,就希望儿子们也和朕一样,”他说着不由叹了口气,“现在朕想明白了,人各有所长,不必强求。”
  说曹操曹操到,永璜、永琏有说有笑的进来了。
  俩人给阿玛额娘行了礼,钮伦就笑道:“刚汗阿玛说的那番话,我能讲给哥哥们吗?”
  乾隆:“可千万别。”
  永琏一听,就对永璜道:“汗阿玛刚才一定在说咱俩坏话。”
  “那咱们回头悄悄问钮伦。”永璜道。
  他稍微压低了一点声音,但乾隆和皇后都听得清清楚楚。
  乾隆指着俩儿子笑骂,“你们两个臭小子,胆子越来越大!”
  皇后和钮伦也都跟着笑起来。
  永璜、永琏这个点儿过来,就是想看看汗阿玛有没有生气。下午汗阿玛看到鹅黄肩舆的时候,明显脸色一沉。
  永琏也是看到这个礼物,才想起弘晳逆案。
  好像就是今年的事儿了,但现在没有一点动静。
  但汗阿玛还有心情说笑,看样子没被鹅黄肩舆影响。
  不用钮伦说,乾隆自己就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但你俩可别因此就放松,天赋是一回事,态度是另一回事。”
  永璜、永琏立刻乖乖站起来领训。
  乾隆又问永璜、永琏,“你们十六叔公和二十四叔公最近是否按时来给你们上课?”
  永琏颔首,“十六叔公不仅按时,还拖堂。他给我们出的那个练习册,题目越来越难了。”
  乾隆:“当年可是你主动要求学数学的,再难也要学。”
  永琏乖乖应是,“汗阿玛放心,儿子不会放弃数学的。”他顿了顿又道:“儿子听李奥说,英吉利有个叫牛顿的人写了本书,在英国特别出名,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儿子想看。”
  “牛顿。”乾隆想了想,“朕好像也听过这个人的名字,是英国皇家科学院的。”
  永琏眼睛都睁圆了,汗阿玛竟然还知道皇家科学院。
  “朕回头让行商打听打听。”乾隆道:“潘振承已经在回国的路上了,指望他带恐怕来不及,只能拜托其他洋商找找。”
  永琏闻言,惊喜道:“潘振承要回来了?他给您送信了?”
  “朕还没看见他的信,是听粤海关的人说。”乾隆道:“有洋商在英吉利遇见他们了。”
  永琏忙问:“他们在英吉利顺利吗?英吉利是否欢迎咱们大清的商船?”
  乾隆哼了声:“能和大清做生意,是他们的荣幸。”
  永琏:“……”
  “不过日后若真要长期与洋人贸易,朝廷要面对的麻烦肯定不少。不说和洋人了,就是和周边这些小国贸易,都是一堆麻烦事儿。”
  乾隆就和几人说起最近闽浙总督报上来的一个案子,乾隆二年,陈五胜的商船载着木料去台湾,按事先的安排应该换米粮回厦门。结果押船的人把米粮换成了麦子,转头卖到了吕宋。
  其中一名押船人回到大清,谎称商船遇到风浪沉了。这下责任都落到保船人身上。
  还是吕宋那边先发觉这件事,逮捕了还在吕宋进行贸易的几名押船人,这几人供认不讳,吕宋国王将此案告知闽浙总督,清廷才知道。
  因为大清对吕宋的商船也多有优待,吕宋又常年是大清藩属国,才愿意帮忙捉拿罪犯,追缴脏银。
  “这若换做那些洋人,未必会这么做。”乾隆道。
  永琏想了想,“如果真的正式通商,就需要提前签订契约。”
  “天高皇帝远的,他们未必遵守契约。”在乾隆心里,洋人的信誉值为零。
  “他们不敢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彻底得罪大清。”永琏道,洋人太需要大清这个市场了,虽然走私之事难免,但比起走私的利益,他们更想要能平等贸易的利益。
  钮伦对西洋的事儿不了解,但听汗阿玛刚才讲的案子。“那吕宋国王倒是个听话的。”
  乾隆颔首,“朕已经让人传旨嘉奖他了。”
  “吕宋应该也可以种咖啡。”永琏道:“他们的气候和爪哇岛类似。”
  “这也是那些西洋画师告诉你的?”乾隆好奇。、
  永琏眼睛都不眨的撒谎,“是呀!很多佛郎机人在吕宋。”
  乾隆若有所思,次日就给闽浙总督下旨,让他探探吕宋使臣对洋人的态度。
  永琏记得历史上的弘晳逆案还牵连了庄亲王允禄、五叔公家的弘昇和十三叔公家的弘昌、弘晈。
  但现在这几人都在各忙各的,弘晈带着商船出海了,弘昇、弘昌跟着五叔赚钱,前几天还把生意做到了归化城,十六叔公照常来给他们上数学课,每天都在想着用各种题目难倒他们。
  就在永琏以为弘晳逆案不会再发生的时候,先是十六叔公被汗阿玛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批评了一顿。
  起因是苏州织造海保打着送入内廷的由头用低价在江南勒买优伶戏子,其实养在织造府,织造府夜夜笙歌,奢靡不堪。此外,海保还贪了不少银钱,他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贿赂过允禄。
  苏州织造是内务府的人,现在却勾搭上了允禄这么个实权王爷。乾隆如何能不生气?
  好在允禄识相,发现乾隆在怀疑海保,立刻就把海保贿赂自己的事儿招了。
  乾隆真是服了十六叔,拿着亲王双俸,还其他差事的收入,怎么还要捞钱?
  允禄不是贪财,单纯是不好意思拒绝。
  被当着众人的面训斥一顿,允禄就自请辞去身上所有官职。
  乾隆哼道:“别的倒还罢了,你若连尚书房师父的差事都辞掉,永琏该哭了。”
  允禄想起俩小侄孙看自己的崇拜眼神,心中更加惭愧,忙道:“臣做下如此糊涂之事,没脸再做永璜、永琏的师父。”
  “你知道就好。”乾隆道:“下次再这样,朕
  当着永璜、永琏的面骂你。”
  允禄:“……”
  乾隆最后只取消了允禄的亲王双俸,解了他理藩院尚书的职务,其他的职务照旧。
  不仅乾隆批评允禄,连允礼见了他都忍不住抱怨,“我操心侄儿们就算了,现在还要担心兄长。”
  他说着不由咳嗽起来,“还不如早些去下面见四哥、十三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