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不过十七叔公可没白忙,他不但带领造办处和武备院制造出了戴梓设计的燧发枪,还研究起后装枪,听说已经有进展了。
圆明园地方大,乾隆就让允禄教尚书房的小孩用新式燧发枪,这枪比火绳枪好用太多了,更适合射移动靶子。
永璜、永琏他们有之前的基础,很快就能上手。倒是蒙古的三个小孩没怎么用过火铳,一开始着实被燧发枪给吓到了。
在这件事上,三人起点一致,都是从零开始学。
达都的优势没了,小少年有点心急。越是心急越学不会,还被允禄批评了几回。
阿喇旺布有点胆小,拿着枪总是紧张。
巴勒珠尔成了学得最快的那个,允禄就在乾隆跟前夸巴勒珠尔这孩子。
乾隆笑道:“他们兄弟都和你投缘,你看谁都顺眼。”
“皇上这话也是,他们家家风好,男孩儿活泼开朗会说话,我那俩女婿逢年过节各种礼数从来没错过,对妻子也没的说,可谓是百依百顺,我还常劝我家四丫头,别太娇蛮了。”允禄笑道。
乾隆心想自家钮伦本来也不是娇蛮性子,若再遇上个性格温和的额驸,俩人的日子定然蜜里调油。
“只是巴勒珠尔这孩子胸无大志,听说他的志向是做銮仪卫。”乾隆是从傅恒那儿听来的,傅恒当然是从明瑞那知道的。
允禄笑起来,“銮仪卫好啊!銮仪卫就在您眼皮子底下,您天天盯着,也不怕他出去拈花惹草。”
要是普通的公主,额驸如此也就够了。但乾隆是指望着巴勒珠尔以后能辅佐永琏的,自家妹夫用着放心。
永琏似乎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苦心,让明瑞和巴勒珠尔接触,互相了解。
乾隆从傅恒口中知道这件事时,就在想,永琏这小子,其他事儿上得过且过,用人方面是真有几分天赋。
对于君王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天赋了。
除了让明瑞接触巴勒珠尔,永琏给《国朝新闻》编辑组分工也颇用了一番心思。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拨人,一是负责广告招商的,二是负责“进士访谈录”的。
永琏把永璜的兄长常明安排到了广告组,这可是个肥差,想从中谋利非常容易。但常明只要还念及永璜这个表弟,就不会太贪。
否则不仅富察家要倒霉,永璜也要被连累。
目前看来,常明是个很老实本分的小伙子,他深知二阿哥对他们家的恩情,也知道大阿哥在宫中的难处,做事十分谨慎。
负责采访的人,永琏称这类人为“记者”,要采访饱学之士,自然也要略通文墨,且出身不能太低,否则采访时会被人瞧不起,那些心高气傲的文官不一定愿意配合。
永琏为了选记者,还让弘晓安排了一场考试,最后选出一名叫高晋的笔帖式。
这人是贵妃堂兄,高家虽已抬旗成了高佳氏,但高晋当时在咸安宫官学读书,之后直接被分配到了修书处,高斌如今是朝廷重臣,高晋的父亲高述明在地方任职,有这层身份在,那些文臣对高晋也就多了几分尊重。
高晋也因此有机会接触更多饱学之士,对他日后到外朝为官也很有帮助。
为此,贵妃侍奉皇后都更加尽心了。
永琏其实没想这么多,选高晋单纯是因为这人写文章实事求是,很适合当记者。
第一次采访的问题是永琏列好的,第二个月是高晋提前写好,经永琏过目,永琏进行修改。
到了四月的《国朝新闻》,高晋已经摸清了采访的套路,学习备考的问题中最好夹杂一两道个人生活相关,关于爱好、生活习惯之类。
不仅准备科举的读书人喜欢看,连朝中官员也会买一份来看看,了解同僚的脾气秉性。
四月上旬,殿试结束,状元是广东人庄有恭。
这是大清开国以来头一位广东状元,乾隆十分欢喜。
连广东这样偏远的地方都能出状元,可见本朝文教兴盛。
《国朝新闻》立刻就把新科状元访谈安排上了,四月中旬的报纸销量再创新高,很多地方重印数次。
庄有恭对水利之事十分感兴趣,恰好高晋也是如此,二人通过采访结识,一见如故,之后二人都成为乾隆朝兴修水利、治理河道的名臣。
这是后话,现在的高晋在烦恼另一件事。
因为状元访谈中,庄有恭提到读书时喝到过一种叫黑酒的东西,可以提神醒脑,喝一杯能连学三个时辰。
很多读书人都想知道这种黑酒是什么,有门路的就找庄有恭打听,找不到他就来找高晋。
“奴才当时就问过他,黑酒怎么做,他也不知道,只说是洋商带来的。”
连弘晓都好奇地问高晋,高晋只好道。
弘晓一听是洋商带来的,顿时警惕起来,“不会是鸦片制的酒吧?”
“不是不是,广东那边查得很严,而且这黑酒是用一种褐色的小豆子煮出来的水。”高晋道。
弘晓见到永琏的时候,就顺便提了一句,说现在读书人到处打听黑酒,大家都想尝尝这种能提神醒脑的酒到底是什么味儿。
永琏一听,不由笑了,他没记错的话,咖啡刚传入中国时就被称作黑酒。
“既然是从洋商那里买的,如意馆的画师们或许知道。”永琏道:“我明儿学画的时候问问。”
弘晓点头,“如果这黑酒真的好,咱们自己也可以制作。”
永琏道:“到时候在报纸上打广告,肯定受欢迎。”
“现在广告已经打出去了。”弘晓道:“状元的影响力真是不得了,就这么随便提一句,便有这么多人关注。”
次日,永琏就和如意馆的洋人打听黑酒,这些人来大清时,大多要在台湾停留。
在台湾,咖啡就被称作黑酒。
就
有洋人给永琏介绍咖啡树,“这种植物长在利未亚,欧洲也是从那边购买果实。”
“购买?”
“是的,大部分咖啡树都在奥斯曼帝国。”
永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晚上就去找汗阿玛,“我也想喝黑酒。”
乾隆:“听说那个黑酒提神醒脑?”
永琏一个劲点头,“虽然有一点成瘾,但就和茶叶差不多的。”
乾隆:“那确实适合你喝。”
永琏:“……”
乾隆笑道:“朕已经给策楞写信,让他送点煮黑酒的豆子来。”
一个月后,乾隆收到了广东送来的咖啡豆,咖啡豆是已经烘焙好的,散发着独特的香味。
现在庄有恭已经入值南书房,乾隆便召他这个喝过咖啡的人来茶房煮黑酒。
正好弘昼来汇报玻璃厂的事儿,乾隆就留他等着喝黑酒。
“永琏给这个酒取了个音译名儿,叫咖啡。”乾隆道:“这小子,朕让他跟着西洋画师学画,他现在也学起洋文了。”
弘昼:“……”别以为我听不出来,你又在炫耀儿子聪明好学。
“学洋文好啊,以后要和洋人贸易,他们少不得要派使臣来朝见,用洋文的地方还真不少。”弘昼道。
乾隆颔首,到时候就让俩儿子去接见使臣,大清的小皇子都对他们十分了解,更何况他这位大清皇帝了。
兄弟俩正说话,一壶香气四溢的咖啡端了上来。
小太监已经尝过了,且过了一刻钟,没有任何不适。
只是小太监觉得这黑酒一股药渣子味儿,不好喝。但他只是试毒太监,好不好喝还得主子爷来评判。
乾隆和弘昼一人倒了一杯,都是皱着眉喝下去的。
弘昼一脸嫌弃,“喝不惯喝不惯。臣弟还是喝茶吧。”
乾隆也觉得这味不好,听庄有恭说可以加糖,就让人往里加了一勺糖。味道稍微好了那么一点儿。但他还是不想再喝第二回 了。
“听说咱们大清的咖啡,大多是荷兰人带来的,他们在爪哇国种了许多咖啡树。”乾隆说着去拿地球仪,“荷兰本国才这么大一点,却把公司开到爪哇国来,靠着人家的土地和人力赚钱。”
“皇兄也想这么干?”弘昼听皇兄的语气,就知道他眼红。
乾隆点点头又摇头,“这事儿没这么简单,大清的百姓千百年来守在自家的土地上,让他们远渡重洋去陌生的地方谋生,他们未必愿意,朕也不希望自己的子民客死他乡。除非大清有足够的实力保护他们……”
弘昼又有点听不懂皇兄的意思了。“怎么保护?”
乾隆道:“朕打算训练水师,挑选八旗精锐,配备最先进的武器。”
弘昼:“……皇兄,不是臣弟给您泼冷水,当年和通泊一战,八旗精锐死了大半,现在连骑兵精锐都不够,上哪儿选人组建水师啊?不但没人还没钱,这两年各地收成不好,您到处拨款赈灾,还要给各地驻防骑兵更换火器,户部那帮老头肯定不愿意在往外掏钱了。”
乾隆:“所以,朕想着,把玻璃厂的税交给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