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皇后和纯嫔到后面看看孩子,听见屋里这么热闹,眼中都不由带了笑意。
皇后忍不住想,如果长春宫天天这么热闹就好了。
皇后让纯嫔把永璋放这儿,等孩子玩累了,再送他回去。
纯嫔希望自家儿子能和二阿哥一起玩儿,答应下来就离开了。
到了用晚膳的时候,小孩们围坐一桌,永璋见哥哥姐姐和六叔都不需要嬷嬷喂饭,就也自己拿起小勺子吃饭。
皇后笑道:“你额娘说你吃饭费劲,这不吃的挺好的?”
“人多吃饭香。”永琏道。
他觉得永璋就是对钟粹宫吃饭的环境有了抵触,换换环境,换一波吃饭的人,他有了新鲜感和好奇心,或许就有胃口了。
等永璋和弘曕走后,永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皇后。
皇后觉得儿子说得挺有道理,只是他小小年纪,竟然还会在弟弟吃饭的事儿上花心思,这操心的样子还真随了皇上。
两天假期过于短暂,十月十三兄弟俩继续回尚书房上课。
但那个梦却在乾隆心里埋下了隐隐的不安,他第一次意识到,孩子早夭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不说别家,他自己,就曾早夭过两个孩子。
他的大哥弘晖,八弟福惠,则都是八岁早夭。
乾隆越想越觉得,八岁是个坎儿。他恨不得把儿子接养心殿,放眼皮子底下盯着。
这时候就不得不羡慕皇玛法了,可以亲自照顾太子。
第47章 提前培养
虽然之前皇上也经常叫永琏身边的太监问话,但大多是关心永琏有没有按时上学认真读书,日常起居只是顺带问问。
最近反过来了,皇上更关心永琏什么时候睡的,吃了什么,日用多少炭火这些琐事,读书的事儿倒是问得少了。
陈福、马瑞只当是二阿哥读书自觉,用不着皇上操心。
永琏也发现最近汗阿玛对自己的要求格外宽松,这天汗阿玛来校场看他们试射火铳,他连着几枪都射偏,只有一枪还算合格,旁边十六叔公都忍不住叹气,汗阿玛却没说什么。
“现在的火铳准度不够,武备院那边出了几版改良方案,十七叔都不满意,这事儿还得慢慢来。”乾隆笑呵呵和面露尴尬的允禄道。
允禄:“……”不带您这么宠儿子的,二阿哥射偏了就是火铳准度的问题,刚才额尔登额射偏,您怎么让人家多加练习?
更让允禄无语的是永琏这小子脸皮很厚,还在旁边点头。
永琏道:“而且这种火绳枪点燃火绳和装填火药都很麻烦,为什么不用那种燧发枪?”
圣祖时期,宫里就有转轮式燧发枪了。但这种枪因为要给转轮上发条来打火,射击速度比火绳枪更慢,只有宫里打猎的时候用过几次,并未推广开。
永琏之前就问过允禄关于燧发枪
的事儿,允禄只说那枪不实用。听永琏又当着皇上的面提起来,允禄就笑道:“你这么想学燧发枪,回头让武备院找找,应该还能找出两三把。那枪有准星,确实不容易射偏。”
乾隆也用过燧发枪,“燧发枪不但不容易射偏,而且安全,不易走火,就是点火太麻烦,如果能在这上面做些改良就好了。”
“圣祖时期那个戴梓制造的连珠火铳,似乎不用上发条。”允禄道:“回头到武备院找找图纸,说不定还在。”
在场几人都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戴梓,他制造了威远将军,可惜后来获罪,被流放了。
乾隆就让十六叔十七叔去办,“如果找不到图纸,就让造办处和武备院想想法子。”他看看天色,“今儿太冷,十六叔早些回去休息吧。”
允禄心说这还没到下课时间呢,但皇上让他告退,他乐得清闲,就先离开了。
乾隆看看四个小孩,“明瑞和额尔登额也早些回去,永璜、永琏跟朕到养心殿。”
永璜、永琏还以为会被考校功课,但乾隆只是让他俩喝杯热奶茶歇歇,又问永琏关于惠民食堂的事儿。
这一年多来,隆普每旬来和永琏汇报一次,每月永琏要看一次账册,看完再交给允禄核查。
乾隆看似不怎么过问,其实偶尔也会召隆普来问问。
惠民食堂今年秋天有了新变动,不再固定一个摊位,而是把饭菜分给两三辆三轮车,这样就可以走街串巷的卖,可以让离得远的百姓也能尝到宫里御厨的手艺。
这样一来,生意更好了,因为太受欢迎,内务府的人就动起脑筋,自己做些吃的放在三轮车上一起卖。
因为很多人喜欢买烩菜配米饭馒头,内务府的人就做了馒头和米饭,谎称是宫里的,价格倒不便宜,但和烩菜加在一起卖,很多百姓还是愿意出钱。
隆普一开始没发现,还是有巡逻的步兵统领衙门的人瞧见了告诉他,他才知道。
永琏得知此事后,没有严惩内务府的人,只是让他们交一部分利润给内务府。
永琏的决定,隆普都会再请示一下允禄,允禄平日不怎么插手,但这次还是找到乾隆。
在允禄看来,要么同意内务府的奴才赚这个钱,要么就禁止这件事,怎么能从中分利润呢?又不是貂皮人参这样的大生意。
乾隆对儿子这个决定也有些不满,“三个馒头给你交一文钱,一天也就多收三四文,这岂不是让那些奴才们笑话,二阿哥穷疯了,连三文钱都要赚?”
“这不是穷不穷的问题,”永琏见汗阿玛冷脸,也不着急,慢慢解释道:“他们如果提前和我商量,我当然愿意给他们一条赚钱的路子,反正只是卖些馒头包子,不怕他们坑百姓。但他们未经主子同意,偷偷的卖,就不对了。这钱就当是对他们的惩戒。”
乾隆闻言,怔了下,他没想到儿子会给出这样的理由。
“可外人不知道。”乾隆道:“官员们知道了只会说咱们连这仨瓜俩枣的都要分。”
“惠民食堂的钱是仨瓜俩枣,那些官儿在外面借着朝廷的光赚钱,动辄几千几万两,可不是仨瓜俩枣。”永琏端着奶茶,“他们要敢叽歪,汗阿玛就跟他们算算账。”
乾隆:“……”
此刻乾隆恨不得把儿子拽进怀里一顿揉搓,不愧是他儿子,平时看着没心没肺,其实精明着呢。
旁边的永璜则在想,弟弟这样子像极了汗阿玛。
“而且我跟隆普说了,既然要打着惠民食堂的招牌卖东西,食物一旦有问题,宫里要治他们的罪,免得他们拿不好的东西去糊弄百姓。”永琏道。
现在的馒头倒还好,顶多里面有麦麸之类的,若日后做包子馄饨这些,肉馅不干净,吃出问题,砸得是惠民食堂的招牌。
所以永琏打算另派个人每月去外城检查惠民食堂的食物安全,乾隆说:“你自己找人,不能让陈福、马瑞去。”
永琏想了想,“那我让明瑞帮忙。”
乾隆不置可否,只是说:“你小舅舅忙着读书精进,过两年朕打算让他在御前当差。”
永琏记得历史上傅恒是乾隆五年到御前做侍卫的,那这两年确实是最后读书的两年了。
这种事才不用小舅舅亲自去,富察家随便派个管事去就是了。
快到永琏学画、永璜学洋文的时辰,俩孩子就往尚书房去。
永琏现在已经不是单纯学素描,传教士们也会给他讲一些西方艺术史。
这是永琏要求的,借着这个内容,他可以问出一些西方的历史。
永璜学英文,则更关注英吉利的历史和文学,有传教士给他送了本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永璜现在的英文水平,读起来还有点费劲,只大概知道这故事的主角是个王子。
乾隆很想知道那本《哈姆雷特》的内容,可惜他的英文更差,只好让宫中翻译处的人来给他讲。
知道全部内容后,乾隆对英吉利的文学很不屑,这个哈姆雷特也不是很优秀嘛。
他听说莎士比亚很有名,又让人翻译《罗密欧与朱丽叶》给他听。
乾隆听完就叮嘱永璜身边的太监,一旦传教士给大阿哥送这本书,立刻来向他汇报。
读了这种故事,容易生出叛逆的心思。乾隆可不希望自己的乖儿子变成罗密欧。
翻过年永璜就十一岁了,乾隆还真考虑起永璜的婚事。
永璜的情况比较特别,要早点考虑。
作为大阿哥,福晋出身不能太差,但最好没什么实权,以免日后挑唆永璜夺嫡。
乾隆甚至在想,要不给永璜安排个蒙古的福晋得了。
这种事还得和皇后商量,皇后很心疼永璜这孩子,觉得娶个蒙古的福晋委屈了他,倒不是说蒙古福晋不好,就是蒙古福晋的娘家看似高贵,其实在朝中说不上话,再加上永璜生母早逝,富察家又是内务府的人,永璜以后想在朝中立足,连个能帮衬的人都没有。
她就说这件事先不急,等她细细打听着。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永璜都快十一岁了。”乾隆叹道:“咱们钮伦翻过年也八岁了。明年朕打算让科尔沁那边选几个年龄合适的小台吉到京城来,留在宫中教养,从中给钮伦选个合适的额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