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让他们讲他们自己的国家,法国的传教士倒是挺正常,提起他们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一脸骄傲,其他一些国家的传教士,对他们的国王和朝廷似乎并没多少敬畏。
听说奥地利,法兰西、佛郎机等国还经常打仗,他们的国王也是联络有亲,有很多人头几年还在这个国家当公爵,过两年又跑那个国家当国王去了。
乾隆本来对此十分不以为然,这不跟春秋战国那会儿差不多嘛?也太落后了。
但就是这样落后的蛮夷,竟然能派人不远万里来大清购买大量瓷器茶叶和丝绸。
不会种地,还经常打仗,贵族生活奢侈。
欧洲各国岂不是国库空虚?
可没有一个传教士跟他提到这点?
乾隆虽然瞧不起那些蛮夷,却也知道他们并不愚蠢
,不说别人,就说那个和圣祖爷通过书信的路易十四。那样英明的君主,难道意识不到这样的困境?
他会怎么解决?
乾隆能想到的就是两条路,一是扩张地盘,二是去赚其他国家的钱。
西洋那些奇技淫巧大清不稀罕,一定有没见过世面的小国家稀罕。
可那些小国又能有多少钱给他们?
本来就容易失眠的乾隆,这天晚上思考了大半夜,总觉得有些地方说不通。
他次日就写密旨命粤海关监督派两名行商进京,他有事要当面询问他们。
大清和洋人的贸易,都是由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和洋商进行交易。
行商经常跟洋商打交道,对西洋的事儿多少有点儿了解。
乾隆想知道,他们除了来大清做生意,还去哪儿做生意?
罗刹国?奥斯曼?
康熙年间,大清被罗刹国侵扰过,朝廷很是防备罗刹国。
听说他们这些年也在打仗,还能有钱买西洋的东西?
如果他们没钱了,会不会又来侵扰大清?
乾隆不怕西洋人,西洋人扩张地盘也扩张不到大清来,罗刹国不一样,他们那地方天寒地冻,肯定眼馋华夏的气候和环境。
永琏不知道汗阿玛的思路绕了多大一个弯儿,只知道汗阿玛让人把地球仪和康熙朝的舆图找出来了。
等他们下学后,把他们叫到养心殿,亲自教他们认舆图。
永璜看了看大清和西洋的距离,然后指着被标注为“利未亚”的位置问:“西洋离这里也很近,他们是不是也在这里做生意?”
乾隆道:“听说这里天气炎热,土地贫瘠,洋人的东西在这里卖不动”
永璜点点小脑袋,“原来是这样。”
“而且这里的人是黑皮肤,”乾隆道:“更加野蛮。连洋人都看不起他们。”
乾隆见二儿子托着胖下巴皱眉思索,就戳戳他脑门儿,“想什么呢?”
永琏回神,道:“儿子在想,欧罗巴若想扩张,大概会从利未亚下手。”图上的利未亚就是非洲。
乾隆不以为然,“朕都说了,这块地很穷。”
“再穷总能种出点东西,就算土地贫瘠,还可以控制这些地方的人,让这些地方的人帮他们干活。”永琏说的是贩卖黑奴。
乾隆却想的是,洋人让这些黑人帮他们打仗。
这就有点吓人了啊!
“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欧洲内部都打个没完,恐怕还顾不上占领利未亚”乾隆道。
永琏记得十七世纪法国就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了,汗阿玛实在低估了欧洲诸国的实力。
“不知道哎,但如果这一块都是洋人的,就有点危险了!”永琏道。
永璜不解,“怎么危险?”
“他们的地这么大一片。”永琏在舆图上比划,“加起来比大清还大。”
“可欧洲是很多个小国家,不能加起来算吧?”永璜皱眉。
乾隆却觉得未必,欧洲那些国家的国王沾亲带故,到时候万一出个厉害的统一整个欧洲呢,就像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一样。
“汗阿玛,咱们要不要派商船去利未亚看看?”永琏看向乾隆。
乾隆闻言皱眉,“你的意思是和洋人抢生意?”
永琏摇头,“不会,我们卖的东西洋人恐怕没有,而且咱们也不是为赚钱而去,就是看看那边的情况。沿途还能顺便去南掌、暹罗看看。”
乾隆凝眉想了想,“出海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儿。”
“是不简单,但也不难,洋人都能做到,咱们大清人才济济,还做不到吗?”永琏笑眯眯看汗阿玛,天朝上国诶,怎么能认输?
乾隆:“……”
乾隆打算先见见行商再说,他不为去利未亚做生意,就是想看看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有没有朝廷军队?如果有的话,大清不介意卖点武器给他们,让他们抵抗洋人。
到时候大清两边赚钱,岂不美哉?
舆图和地球仪上对南半球的标注都很模糊,但舆图上标注了有佛郎机人去过。
永琏若有所思,“这地方也不知道有什么。”
乾隆:“有什么都和咱们大清关系不大,这也太远了。”
永琏道:“如果坐船顺流而行,或许会快些。等我们先探索完利未亚和欧罗巴,那时候善于航海的人肯定更多,就让他们去这边看看。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带回那么多好吃的,我们去南半球,说不定也能带回来很多食物种子。”
他说着说着眼睛突然亮了,“对了,听皇玛法说,有个叫辣椒的食物,就是洋人从南半球发现的!”
乾隆也听说过,南方有人种植这种东西,听说比茱萸还辣,不太能吃。
汗阿玛不喜欢鸡鸭鱼肉,却喜欢尝鲜,西洋传进来的各种水果,他都要试试。
之前好像是有地方官员送辣椒过来,但后来这种食材没再出现在御膳里,应该是不好吃。
“汗阿玛,我还没有吃过辣椒,想尝尝什么味儿。”永琏趁机撒娇。
这是小事,只是辣椒,又不是荔枝鲜鱼。
“行,朕回头吩咐织造府,让他们寻些辣椒过来。”比起拜托地方官,乾隆还是更喜欢让织造府这些包衣家奴帮着找吃的。
永琏:“……”
这也太容易了吧?
又一想,历史上的乾隆经常让地方官员帮他找吃的。
“皇玛法说,辣椒晒干也能吃,所以不必让他们着急送新鲜的。”永琏真怕地方官员那边来个八百里加急。为了吃口辣椒,不值得。
乾隆垂眸看儿子,“真是你皇玛法说的?”汗阿玛什么时候对辣椒这么了解了?还吃过晒干的?据他所知,当时好像就送来了两三根,连皇额娘宫里都没分到。
永琏点点小脑袋,眼神却心虚的乱瞟。
“嗯?你撒谎!”乾隆见状,就板起脸。
永琏:“儿子不想为了辣椒劳民伤财。”
乾隆:“……”
“哇!弟弟,你好懂事!”一旁的永璜忍不住道。
乾隆点了点头,是啊!他的宝贝儿子也太乖了!
他欣慰地揉揉儿子小脑袋,“好好好,朕会嘱咐他们的。”
辣椒比荔枝好保存,现在天气又不算太热,大半个月后,一筐辣椒送进京城。
乾隆自己留了一半,给太后、皇后和各宫妃嫔每人分了一个。
各宫小厨房的厨子都犯了难,这玩意儿怎么做啊?
有的切碎用来炒肉,有的放到汤里,有的直接放平底锅上煎。
御膳房这边,切了好几个用来炒鸡蛋。
乾隆特地把俩儿子叫到养心殿来用晚膳。
“喏,你想吃的辣椒,朕看不过是调味料罢了,跟胡椒差不多。”
永琏看着那一盘辣椒炒鸡蛋,不由咽了咽口水,这菜就是下饭神器啊!
乾隆说完先动筷子尝了一口,“嘶……不好吃。”
永琏忙尝一口,明明就很好吃啊!
汗阿玛怎么回事?
乾隆吃了一口不喜欢就不再动那道辣椒炒鸡蛋,永璜和永琏却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的挺香。
眼看着大半盘下去了,乾隆就提醒俩儿子,“这东西吃了对人身体不好,不宜多吃。”
永琏:“……要不试试把辣椒放到热锅子里?”
乾隆:“那更难吃了。”
永琏:“……试试嘛,再放点花椒。”
乾隆:“不能糟蹋食物。”
永琏:“……”他要如何才能为辣椒正名啊!
辣椒在其他宫里同样不受欢迎,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厨子的做法不对。
寿康宫那碗放了辣椒的汤就没人爱喝,赏赐给嬷嬷宫女,也没人喝得惯。
试图把辣椒做成虎皮尖椒的长春宫小厨房也失败了,皇后尝了一筷子就觉得太刺激,
没敢让钮伦吃。
于是,这日外城分给乞丐的食物里就多了几道带辣椒的菜。
乞丐们吃得脑门儿直冒汗。
“这是什么菜啊?吃了还挺暖和的。”
“是不是和芥子有关?我之前吃芥子也是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