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他吃的饭食,喝的水,全都是我们亲自准备的,没有经过旁人的手。”
  “谁知,他夜里吃了一个馒头,呕出几口血,没一会儿工夫就断了气。”
  说话间,暗卫转动摆在多宝阁的玉雕狮子。
  多宝阁旁边的墙面移开。
  暗牢的布局映入李乐山的眼底。
  与其说是暗牢,不如说是一间密室,把它一分为二。
  暗室的左边设有关押犯人的牢房,四周用铁栅栏围住。
  暗室的右边设有审讯室,配备各种刑具,用作对犯人的审讯和逼供。
  而暗卫站在暗室入口的过道监视犯人。
  李乐山走进牢房,借着昏暗的光线,他看清了躺在地上的通判。
  鲜血从通判的眼睛、双耳、鼻孔和嘴里流淌出来。
  大抵是痛苦到了极致,他的双手手指扭曲着。
  李乐山问道:“馒头哪里来的?”
  “酒楼买的。”暗卫从审讯室的桌子上拿来一个馒头:“我们的人送来了六个馒头,挑了一个馒头给他吃,我和另一个当值的吃了四个,还剩下这一个。”
  李乐山接过馒头,掰开两半,凑到鼻尖闻一闻。
  暗卫说:“我们和通判吃的是一样的馒头,若是馒头有毒,我们也会出事。”
  李乐山把馒头扔在地上,在通判身边蹲下来,掰开他的嘴。
  只见他嘴里含着一口污血。
  随着嘴被掰开,污血从嘴角流出来。
  李乐山发现他的舌头被咬烂了。
  除此之外,看不出别的门道。
  他收回手:“请仵作。”
  “是。”
  暗卫离开,将仵作请了过来。
  仵作验尸之后,对李乐山说:“死者中毒而亡,他胃里的食物有毒。”
  言外之意,食物中毒。
  通判不是吞毒自尽。
  暗卫脸色大变,食物只经了他们的手。
  那么下毒的人就在他们几个人当中?
  或者说,就是今晚当值的其中一个暗卫?
  他们都是皇家暗卫,只听从北齐帝的命令行事,根本不会背主。
  突然间,他们想到了一件事。
  当初接到北齐帝的密令,让他们暗杀冯之焕一干人等。
  通判的名字赫然在列。
  只不过,他们在暗杀通判的时候,狱卒巡视大牢,发现冯之焕被杀,惊动了江朝和江暮。
  为了避免事发,他们提前撤走了。
  经过这次暗杀,大牢被严加看守,他们没有机会再杀通判。
  难道是他们的人,借着这次机会杀了通判?
  想到这里,与李乐山接应的暗卫,等仵作离开之后,方才对李乐山说道:“李大人,我们先审查自己人,有了结果再告诉您。”
  毕竟暗杀地方官员的密令,不便向李乐山透露。
  李乐山也怀疑是暗卫杀了通判。
  至于他们是得了北齐帝的密令,还是背叛了北齐帝,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乐山离开书房,便瞧见赵颐和江朝、江暮被他的随从拦在外面。
  赵颐询问道:“李大人,查出凶手了吗?”
  李乐山摇一摇头:“还在查。”
  通判一死,倒是没必要再盯着赵颐。
  他满面倦色地说道:“殿下,夜色深了,您早些回去歇息。”
  赵颐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可看到李乐山因着劳累,眼底布满了红血丝,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派人来找我。”
  李乐山作揖:“下官多谢殿下。”
  赵颐带着人离开。
  李乐山站在原地,望着赵颐离开的背影,总觉得这件事跟他脱不了关系。
  他朝随从招一招手,吩咐他们盯着赵颐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常,随时向他禀报。
  交代好这一切,李乐山回到架阁库,一边继续翻阅卷宗,一边等待暗卫的消息。
  不过半个时辰,暗卫便到架阁库向李乐山回禀:“李大人,我们审问了今晚当值的两个人,不是他们毒杀了通判。”顿了顿,他说出心底的猜疑:“属下怀疑是通判提前藏了毒。”
  李乐山手指叩击桌面,思索道:“你的意思是通判受人指使,特地在刑场供出贤王?为的是让贤王身陷舆论,受到惩治?”
  暗卫拱手:“大人英明。”
  “横竖都是死,通判为何会被人收买?”李乐山心生疑惑:“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通判是受到贤王胁迫,不得不帮着贤王做事。如今事发了,贤王什么事也没有,他们这些为贤王做事的,反而要被抄家斩首。他心里对贤王存了怨恨,这才在死之前拉贤王下水?”
  暗卫没有否认李乐山的这一个猜测,但他怀疑是赵颐杀了通判。
  贤王一旦失势。
  赵颐便是既得利益者。
  因此,暗卫回答李乐山前面的疑问:“若是有人向通判保证,会保下他的亲眷,让他供出贤王呢?”
  李乐山吩咐暗卫:“你去查通判的亲眷。”
  “是。”暗卫领命离开。
  以通判犯下的罪行,按照北齐的律法,他应该被砍头,而亲眷则是被充军。
  暗卫查出在通判行刑前一天,他的亲眷已经随大部队流放。
  为了防止通判的亲眷在流放的途中被救走,他们快马加鞭地赶出城,追上流放的队伍,确定通判的亲眷还在充军的队伍里,方才返回了永庆郡,向李乐山回禀。
  而就在这个时候,暗卫得知一个消息,那晚当值的暗卫,毒发身亡了。
  中的毒,与通判一致。
  还不等他们理清暗卫中毒而死的原因。
  通判吞毒自尽的消息不胫而走。
  百姓纷纷讨伐贤王。
  舆论愈演愈烈,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都城。
  第485章 疑点重重
  北齐帝是最先得知消息的人。
  李乐山在通判和那晚当值的暗卫死了之后,第一时间写了一封信交给北齐帝的暗卫,让暗卫八百里加急地送到北齐帝的桌案上。
  北齐帝看完信,猛地把书信拍在桌子上,对送信来的暗卫说道:“通判分明不是服毒自尽,而是被人毒杀了。背后的人用相同的手段杀了朕的暗卫,还故意伪造出暗卫杀了通判,因着害怕事情败露,而吞毒自尽的假象。”
  暗卫解释道:“陛下,通判死了之后,暗三一直待在郡守府的暗牢,没有离开过半步。在这期间,没有别的人靠近过书房。”
  这句话,无疑是排除了他杀。
  闻言,北齐帝邪火攻心。
  不是他杀,难道真的是自杀不成?
  大抵是气得狠了,北齐帝的脑袋隐隐作疼。不过一会儿工夫,头痛加剧,只觉得血脉筋络牵扯着整个脑袋疼,瞬间让他疼白了脸。
  他哆哆嗦嗦地摸出一个瓷瓶,倒出几粒丸药吞进去。
  “陛下,您息怒。”一旁的刘公公看着北齐帝气得头疼症发作了,连忙放下手里的拂尘,替他按揉太阳穴:“奴婢派人去请太医?”
  北齐帝仰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缓了一刻钟,头疼的症状似乎减轻了一些。
  他有气无力地说道:“不必了,朕无大碍。”
  刘公公明白北齐帝的心思,头疼症请了太医过来也没有多大的用处,除了给北齐帝开些止疼的药,也就是叮嘱他静养,切勿动怒之类的话。
  倘若请太医的次数多了,倒是会让朝臣们起了别的小心思。
  刘公公仔细打量北齐帝的脸色,没有方才那般惨白,稍稍放宽了心。
  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暗卫,询问道:“陛下,如今暗三死了,那通判的死,岂不是成了一桩悬案?”
  北齐帝皱紧了眉头。
  若是暗三没有死,他能确定凶手是广陵王。
  毕竟在通判上刑场之前,只有广陵王的人接触过他。
  极有可能是广陵王和通判做了交易,提前给了通判毒药,并且让他在刑场上供出贤王之后,再吞毒自尽,让贤王坐实罪名。
  “就算暗三死了,朕也要把凶手给揪出来。雁过留痕,风过留声。只要做过的事,总会有迹可循。”北齐帝心里有了别的猜测:“朕从暗卫身上入手,倒是有了另外两种猜测。”
  “第一种,朕曾经下了一道密令,让暗卫暗杀了通判。因为他们的失误,没能在斩首之前把通判灭口,这才让通判有机会在刑场上供出贤王。”
  “李乐山为了洗刷贤王的罪名,重新把通判收押。而暗三不知道变通,更不知道通判的死会给贤王带去多大的危害,只记得朕下达的密令,这才趁着当值的空档毒杀了通判。”
  “通判死了之后,暗三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于是吞毒自尽,以死谢罪。”
  “第二种,暗三背叛了朕,被人收买杀了通判。”
  只不过第二种可能,微乎其微。
  暗卫是孤儿,在这世上没有牵挂,压根不会被收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