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江暮自然也注意到了,惊讶地说道:“誉王?”他困惑道:“誉王不是迎亲回大周了吗?”
  “永庆郡是回大周的必经之路。”赵颐望着茶馆,语气幽微:“如今永庆郡暴乱,大约是被阻了去路。”
  除此之外,倒也没有别的理由,能够让誉王留在永庆郡。
  江暮心里惴惴不安,在誉王的心底,利益为重。
  主子在大周时,对誉王构成威胁,誉王在暗处对主子出手。
  如今主子来了北齐,与誉王没有竞争关系,誉王为了防止主子回大周,便在暗中帮助主子巩固在北齐的地位。
  如今誉王迎娶广宁公主回大周,却又在永庆郡停留,到底是个隐患。
  万一誉王动了歪念,那对主子相当不利。
  江暮谨慎道:“咱们要派人盯着誉王吗?”
  “不必防备誉王。”赵颐看着江暮一头雾水的模样,给他解惑:“我留在北齐,对誉王而言,不仅没有威胁,还百利无一害。倘若我顺利登位,北齐与大周便会交好。”
  江暮还想说什么,一道尖叫声响彻寂静的街道。
  “救命——”
  他循声望去,只见官兵将乞儿强制拖走。
  哭声一片,场面陷入混乱。
  江暮握紧手里的刀鞘,准备上前。
  “江暮。”赵颐看到官兵抢夺乞儿手里的粗碗,“啪嚓”砸在地上,拖拽着乞儿离开,碎片刺进乞儿的脚底,一步一个血印。他紧了紧手指,压着声说:“赶车。”
  江暮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差点坏了大事,顿时打了一个激灵。他看着哀哭的乞儿,拳头攥得咔咔作响,深吸几口气,强压下胸腔里升腾的怒火,方才坐上车辕赶车。
  去打听消息的车夫,小跑着过来,爬上了车辕,一边和江暮一块赶车,一边回话:“主子,问了几家米铺,粮食统一卖十五文钱一斤。”
  赵颐心里有了数,再次看向米铺,乞儿全数被抓走了,只留下一地狼藉。
  车夫支支吾吾地说道:“小人还听闻到一个消息,他们说是您要来永庆郡,官府才派人来将乞儿给抓走。”
  赵颐蹙眉,抬手叩击两下车壁。
  江暮接收到信号,立即勒住缰绳,跳下马车,跟上官兵。
  -
  与此同时,茶馆二楼雅间,誉王临窗而立,看着江暮潜伏在暗处,跟着官兵离开。
  他收回视线,准备放下窗子的时候,方才发现赵颐的马车,不知何时又停在了茶馆门口。
  誉王看去,对上赵颐清冷的眉眼。
  不过一眼,誉王便落下窗子。
  心腹询问:“殿下,咱们留在永庆郡,不会耽误正事吗?”
  他们经过永庆郡时,听闻这儿暴动,殿下便决意留下来,暂缓回大周。
  誉王淡声道:“我心里有数。”
  他想到最近两日,城门口的士兵越来越多,搜检得愈发严格,便猜到郡守是在防着赵颐。可如今赵颐却进城了,并没有惊扰到郡守,看样子是隐藏了身份。
  如今赵颐心系被官兵抓走的乞儿,却又暂时无力去做些什么。
  誉王不知想到什么,提了提唇角,吩咐心腹去办。
  心腹闻言,惊愕地看向誉王,却不敢提出异议,只得着手去办了。
  第440章 相互试探
  赵颐回到粮铺,便见掌柜迎了上来:“主子,官府给咱们送了口信。说是从今儿个起,卖给百姓的粮价,得在三十文钱一斤。”
  赵颐眼底透着森寒的冷意,官府没有管控粮食的价格,随意粮铺自行定价。如今派人来,严令粮食售价在三十文钱一斤。
  比别的粮铺价钱翻了一倍。
  说明了,冯之焕在试探他。
  想以此诈出他的身份。
  掌柜见赵颐不应声,战战兢兢地说道:“官爷还说……说百姓困苦,城里多了许多乞儿,更别说其他的地儿,恐怕吃不上饭的更多。可官府没有银子救济,只能要求各个粮铺将价钱调上来,再多征收税钱,拿去救济难民。”
  赵颐心里早有计较:“按照官府的文书来行事。”
  掌柜张了张嘴,想说郡守就是一个贪官,压根不会管百姓的死活。多征收上去的税钱,也不过是进了郡守的腰包。
  最重要的一点,粮价卖得这么高,只怕会有更多人饿肚子。
  转念一想,官府都下了文书,若是不照办,恐怕也不行。
  到了嘴边的话,掌柜又吞咽下去:“小的这就将价钱写在牌子上头挂在门口。”
  赵颐微微颔首,示意掌柜去办。
  掌柜将牌子写好,挂在了门口。
  赵颐站在粮铺门口,定定地看着牌子上的价钱。
  半晌,他才收回视线,上了马车离开。
  掌柜站在门口,目送马车离开,长长地叹一口气。
  原以为粮铺的生意会急剧下滑,而且会遭到百姓的辱骂与打砸。
  谁知,很出乎他的意料,来买粮食的人,倒是有增无减。
  掌柜好奇地问道:“粮食价钱翻了一倍,你们怎得还多买?”
  买粮食的百姓说:“之前我们这里的粮价,一斤只要几文钱。后来粮食短缺,价钱涨到十五文钱一斤。粮食价钱太贵了,我们每日只买够吃的粮食,心里盼着官府调运粮食过来,到时候不缺粮食了,价钱自然就压下去了。”
  “我们等来等去,等到你们粮铺调运了粮食回来,原以为价格会降下来,谁知又高涨了。我们这不是害怕没有粮食,你们才会将价格抬上来。若是不多买些粮食回去囤着,到时候买不到粮食了怎么办?”
  “可不是?粮食贵是贵了,但是总比吃不到粮食好。”
  掌柜心情变得沉重,不再多说什么。
  藏在暗处的士兵,看到粮铺里的顾客,有条不紊地买粮食,没有一个闹事的,心里不由得纳闷。
  等粮铺关门,士兵立即回了郡守府,向冯之焕禀报:“大人,那家粮铺按照文书,将粮价提升到了三十文一斤。奇怪的是百姓们都不闹腾,全都十分有序地买粮食。”
  冯之焕皱紧眉头,捉摸不透赵颐的心思。
  原来他猜测赵颐身份不一般,甚至疑心与广陵王有牵连,所以才会故意抬高粮食的价钱,多征收税钱来试探。
  如果对方真的有背景,对于官府下达的文书,定然会感到不满。
  可对方却真的照做了。
  莫非说,赵颐真的是一个商户?
  商人重利。
  官府的文书,对他们而言,利大于弊,自然不会不满。
  冯之焕摆一摆手:“再盯紧一点。”
  士兵应声:“是。”
  -
  接下来几日,赵颐粮铺里的粮食全都卖完了。
  不仅如此,还有消息传出去。
  永庆郡的粮价卖到三十文钱一斤,供不应求。
  消息灵通的商贾,蠢蠢欲动,筹措粮食来永庆郡贩卖。
  冯之焕听到这个风声,有些意外。
  不等他多想,外头有人来禀报:“大人,不好了,看押乞儿的官兵,全数被人杀了。”
  第441章 郡守的盘算
  冯之焕脸色骤然大变,连忙命人准备马车去往一座宅院。
  他从马车上下来,便闻到一股厚重的血腥味。
  冯之焕站在马车旁边,看着半开的大门,脸色阴沉下来,迈着沉稳的步子进了院子。只见院子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官兵,鲜血肆意蔓延,浸染地面。
  他攥紧了身侧的手,朝着死尸走过去,发现全都是一刀毙命。
  致命伤在脖子和胸口。
  李庸过来,禀报道:“大人,没有留下活口。关在屋里的乞儿,全都逃走了。”
  冯之焕额角青筋突突跳动,隐忍着怒火:“查出来是谁干的了吗?”
  李庸神色凝重:“没查出来。”
  冯之焕脸色铁青,第一个念头暴民杀的,将乞儿给救出去。
  转念间,又觉得不可能。
  毕竟暴民全都被阻在城外,若是混进城内,必定会惊动他。
  可除了暴民之外,他想不到其他哪些势力胆敢与官府作对。
  蓦然之间,他想到了一个人——广陵王。
  莫非广陵王来了永庆郡?
  这时,一旁的李庸开口:“咱们的人在城外守了几日,未曾等到广陵王。按照正常的行程,广陵王最迟在昨日便该来了永庆郡。”
  他猜疑道:“您说……广陵王是否猜到了咱们的心思,早已改头换面进了城内?”
  冯之焕语气不明:“你也认为这些官兵是广陵王杀的?”
  李庸听到“也”这个字眼,便知道冯之焕也猜到广陵王身上,不由得说:“暴民没有能力救乞儿出去,除了广陵王,属下想不到其他的人。毕竟其他的势力,要么为财,要么为权,岂会为了一群乞儿得罪了官府?”
  “广陵王潜伏进城内,该是明白他的地位。为了一群乞儿,公然杀害了官兵。我若是将此事呈递到御前,他得吃不了兜着走。”冯之焕眉头紧锁,提出疑点:“广陵王不该是这般没有头脑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