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你汲汲营营二十多年,铲除了对你造成威胁的人,只为了将贤王送到那个位置。如今临门一脚,却给旁人做了嫁衣。”
  赵颐慢踱到淑妃面前,往她身上压下最后一根稻草:“你说陛下在这个节骨眼召我进宫,所为何事?”
  淑妃无法接受为他人做嫁衣的事实,更无法接受这个人还是赵颐。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淑妃不肯相信北齐帝召赵颐进宫,是将贤王掌管的权势,全都移交给赵颐,情绪激动地说道:“陛下厌憎你们母子,恨不得你们母子消失,怎么可能会扶植你?”
  第376章 惶惶不可终日
  赵颐提起的唇角往下压,脸色跟着沉下来。
  淑妃见赵颐终于有了反应,意识到他最在意的就是北齐帝的态度。
  她突然之间反应过来,赵颐来北齐不是为了接仪贞的遗骸回大周,而是为了争夺储君之位。
  难怪她提起仪贞的死,赵颐的反应很平淡。
  想到这里,淑妃心里很慌张,担心自己这么多年的筹谋,真的给赵颐做了嫁衣。
  那她死也不会瞑目。
  淑妃想说点什么,以此来证明,北齐帝不会重用赵颐,更不会将他立为太子。
  “我提出把你娘抓来和野兽关在一个笼子里,陛下就站在我的身边。他在意你娘的死活,早就拦下我了,又怎么会放任我?”
  “你娘死了,陛下没有把你送到哪位妃子膝下抚养,而是随意扔给一个宫人照顾,便再也不闻不问。”
  “即便有人向他禀报,宫人把你关在笼子里当狗养。这等有辱皇家颜面的事儿,他非但没有问罪伺候你的宫人,反而还把禀报消息的内侍拉下去打了二十大板,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在陛下面前提起过你。”
  “你夭折了,陛下看都不曾看你一眼,而是让宫人随意处置了。他哪怕有一丁点在意你,你也不至于被赵国公瞒天过海偷抱回大周去。”
  “如今陛下给你几分好脸色,无非是想要利用你掣肘大周。待北齐休养生息,再像以往那般强盛,你就会和你娘一个下场。”
  淑妃笑得诡谲:“我等着,等着你和我落得一样的下场。啊不,你的下场只会比我更加惨烈。”
  “是吗?”赵颐语气平静:“今日多谢你告诉我这些旧事,这一份恩情我记下了。”
  淑妃看着神色恢复镇定的赵颐,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心里憋闷的慌。
  “贤王的封地是山城,猛兽多。”赵颐理一理袖子,好心提醒她:“你与其担心我的下场,不妨先担心贤王的安危。”
  淑妃一愣,陡然明白赵颐的意思,这个贱种要害死她儿子。
  她恐惧地看着赵颐,心底滋生出一股恨意,在禁卫军大步走来的一瞬间,拔出禁卫军的佩剑。
  禁卫军面色一变,动作迅疾地扣住她的手腕,往后一拧。
  淑妃痛呼一声,松开了手里的剑。
  禁卫军面对这突发的状况,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向赵颐赔罪:“殿下,属下失职,险些让娘娘伤到您。”
  “无碍。”赵颐看着满眼恨意的淑妃,吩咐禁卫军:“你们送淑妃娘娘回到冷宫,仔细检查一番住处,别让她出了意外。否则陛下怪罪下来,你们担待不起。”
  禁卫军心里明白过来,赵颐在提醒他们别在屋子里留下利器,以防淑妃自尽。
  他们连忙应下:“微臣遵命。”
  禁卫军拖拽着淑妃离开。
  淑妃对着赵颐大喊大叫:“你敢伤害珩儿,我不会放过你。”
  赵颐望着淑妃渐渐远去的身影,缓缓垂下眼帘,淑妃最在意的是贤王。
  她失了势,无法将手伸到宫外,每日都在害怕贤王会惨遭他的毒手。
  惶惶不可终日。
  以她对他生母做下的罪孽,死对她而言太轻松了。
  赵颐来到御书房门前,看向紧闭的殿门,不由得想起淑妃说的话。
  她有一句话没有说错。
  他生母的死,与北齐帝脱不了关系。
  内侍看到赵颐,连忙迎上前:“大殿下,陛下有令,您来了,直接进去就是了,不必通传。”
  赵颐微微颔首,迈步进御书房,一眼看到贤王跪在大殿中间。
  他给北齐帝行一礼:“不知陛下召微臣进宫,所为何事?”
  北齐帝神色冷郁,正要开口。
  这时,内侍在外通传:“陛下,帝师进宫了。”
  第377章 试探赵颐
  北齐帝听闻帝师回来了,连日来笼罩在脸上的阴云散去,连忙吩咐刘公公去备一壶帝师爱喝的玉叶长春。
  随后,他对贤王说:“朕看重你的能力,方才将刑部与吏部交由你掌管。岁首那一日,刑部大牢出这么大的事,朕本该对你问责。念在你要去封地,此事便既往不咎了。”
  贤王惊出一身冷汗,直到此时此刻才意识到一个问题。
  若是今日母妃被赐死,而他没有得到消息赶来求情的话,父皇绝对会以失察之罪处置他。
  他们母子在林家被灭门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成为父皇的弃子了。
  因为他将要去封地,父皇才对他手下留情。
  贤王叩头:“谢父皇圣恩。”
  北齐帝年纪大了,对儿孙难免会有些心软。
  尤其是他知道这个儿子的野心。
  贤王为了储君之位,一直与齐王明争暗斗。
  最后却为了救淑妃一命,甘愿放弃都城的荣华与权势,回到封地去。
  多少人为了权势,弑父杀母,手足相残。
  贤王的人情味太难能可贵了。
  北齐帝对此感到很欣慰。
  或许是贤王要离开都城,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失去了谋朝篡位的能力。
  再加上此次一别,父子俩恐怕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
  北齐帝对贤王生出了几分宽容,态度变得温和:“行了,你回去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交接一下。明日一早,朕便安排车马护送你回封地。”
  “儿臣遵命。”
  贤王起身告退,在转过身的一刹那,目光阴森地扫过赵颐,缓缓垂下眼帘,遮住了刻骨的恨意。
  他忍不住去想,父皇这个时候召赵颐进宫,究竟是要做什么?
  把他手里交出来的权势,交给赵颐掌管吗?
  若是如此的话,不止是他,就连母妃也会意难平吧?
  赵颐淡淡地看了贤王一眼,捕捉到贤王蚀骨的恨意,没什么表情地收回了视线,便撞上北齐帝打量他的目光。
  北齐帝从赵颐进来的那一刻,便一直在暗中观察他,无论殿内发生了什么插曲,始终是从容的,镇定的,不见半点异样情绪。
  “颐儿,林家满门被灭,文武百官和百姓都极为关注这一桩案子。”北齐帝试探道:“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理?”
  赵颐诧异地看向北齐帝。
  北齐帝笑道:“今日这殿内没有君臣,只有父子。你说对了,没有奖赏。你说错了,也不责罚你。”
  赵颐微微蹙眉,北齐帝的笑容很温和,仿佛是一个慈爱的长辈,有意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声音:“奴婢给帝师请安。”
  紧接着,帝师的身影出现在殿内。
  殿内的氛围静默了一瞬。
  北齐帝虽然遗憾没有试探到赵颐,帝师便来了御书房,但是心情并不受影响,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愉悦。
  见到帝师的那一刻,他的内心顷刻间安定下来了,不再像前几日那般焦躁难安。
  “帝师,你往年去国寺,都是岁除那一日去,初三便回来了。”北齐帝起身,走到帝师身边:“这一次为何多耽误了几日?”
  第378章 纳侧妃
  帝师脸上难得有了一丝笑容:“微臣原定初三回都城,有幸遇见云游归来的虚清大师讲经,便留下来与他辩经。不知不觉间,几日过去了,耽误了回都城的行程。”
  北齐帝心里有些意外,虚清大师竟然回国寺了。
  帝师自小寄养在姑母家里长大,与姑母的感情深厚。二十多年前,帝师的姑母病重,便特意去国寺给姑母点一盏莲花灯祈福,偶然遇见虚清大师讲经。
  那一日,虚清大师亲自题了一幅字赠给帝师,帝师带回来挂在了书房。
  北齐帝见过那一幅字,至今还记得内容。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从此,帝师便与佛结缘。
  二十多年过去了,帝师再次见到虚清大师,特地留在国寺与虚清大师辩经,倒也说得过去。
  毕竟虚清大师已有百岁高龄,往后能否再见面,端看一个缘法了。
  “微臣在山门口遇见陛下的人,听说了都城最近发生的事情。”帝师说:“陛下为了林家灭门的案子,夜不能寐。虚清大师佛法高深,微臣特地请他入宫为您讲经。”
  北齐帝见帝师心里记挂着他,将得道高僧请下山给他讲经,彻底打消了他的疑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