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贤王脸色骤然一变,看到淑妃陷入疯狂的模样,心里生出了恐惧:“这种话千万不能在父皇跟前说……”
  淑妃打断他的话:“为什么不能说?陛下一直在找前朝余孽,我找出了前朝余孽,只会让陛下高兴。”
  说话间,淑妃爬了起来,踉踉跄跄地往殿外走去:“我定要去陛下面前揭穿姜宿的真面目,让陛下为林家报仇雪恨。”
  她来到昭华宫门口,便见宫门紧闭,不停地拍打着门板。
  “开门,放本宫出去,我要见陛下。”
  门外把守的侍卫回道:“娘娘,陛下说您身子骨不好,这段时日好好留在临华殿安养身子。”
  淑妃满脑子都是揭发姜监正是前朝余孽,压根听不明白侍卫话里的意思,继续用力拍打门板,求侍卫放她出去,她有要事告诉北齐帝。
  外头看守的侍卫,听到淑妃的话,安排一个侍卫去告诉北齐帝。
  而此时此刻的北齐帝,正被林家的案子困扰着。
  按照惯例,今日岁首要去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
  因为林家突然被灭门,弄得人心惶惶,朝贺的仪式取消了。
  一天时间快过去了,案子毫无半点进展。
  不仅如此,派去请帝师的人回来禀报,帝师与国寺的大师闭关了。
  北齐帝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向来都是请帝师商议,而帝师都是随传随到。
  这一次帝师没有出现,北齐帝仿佛失去了主心骨,焦灼难安。
  看守淑妃的侍卫在这个时候回来禀报,淑妃吵嚷着要见他。
  北齐帝眼底充满了厌恶:“不见。”
  接下来几日,三法司的人和禁卫军,依旧什么都没有查出来。
  因为北齐帝弄的阵仗,不止是文武百官,就连百姓也极为关注林家被灭门一事。
  甚至有闲言碎语传出来,北齐帝是一个毫无能力的帝王,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全是帝师的功劳。
  如今身边没有帝师出谋划策,就连林家这么个小小的案件都查不出来。
  北齐帝听到传言,格外愤怒。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无能之人,只是想法太多,拿不定主意而已。
  北齐帝指着刘公公,疾言厉色:“你去传朕口谕,谁若对朕不敬,见一个杀一个。”
  刘公公脸色一变,嘴唇翕动,到底不敢忤逆北齐帝,奉命退出去。
  北齐帝知道捂不住天下人的嘴,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了结林家的案子。
  这时,殿外传来淑妃的声音:“放开我,你们这一帮狗奴才,我要见陛下。”
  转而,淑妃拔高了声音,大喊大叫:“陛下,臣妾找到前朝余孽了。”
  北齐帝眉心突突跳动,心里对淑妃的厌恶达到了顶点。
  他与先帝私底下派人在查前朝余孽,这种事情从来不曾摆在明面上。
  因为这个皇位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对“前朝”二字极度抵触。
  这意味着在提醒世人,楚家的江山是抢来的。
  可偏偏淑妃在大庭广众之下嚷嚷出来。
  他脸色阴沉地走出大殿,眸光冷锐地看向被内侍架住的淑妃。只见她蓬头垢面,发梢沾着枯草,衣裳布满了泥垢,像是在地上打了滚。
  如此狼狈不堪的模样,不见半点身为宫妃的体面。
  淑妃丝毫没有发觉北齐帝的情绪转变,欣喜于北齐帝肯出来见她了,也不枉费她让宫婢在墙根刨出一个洞钻出来见他。
  “陛下,臣妾找到前朝余孽了,那人就是姜宿,林家也是他动手杀的,您赶紧派人去把他给抓起来审问。”
  淑妃推开了内侍,满心期待地看着北齐帝,希望北齐帝立即下令去抄了姜家。
  下一刻,北齐帝说出来,令她脸上的血色尽褪。
  “淑妃,林家的祸端是因你而起,是你干预国运,让林家遭到天谴。”
  第374章 转机
  北齐帝和先帝一直在找前朝余孽,她如今找到了前朝余孽,北齐帝非但不信她的话,还说她才是害死林家的元凶。
  淑妃睁圆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北齐帝,似乎没有想到他嘴里会说出这般诛心的话。
  “陛下,您是在同臣妾说笑的吧?”
  淑妃想挤出一个笑容,用轻松的语气缓和一下凝滞的氛围。
  可她的面庞僵硬,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表情,喉咙也像是被人掐住一般,艰涩地吐出一句话。
  “臣妾说的话句句属实啊。姜宿的父亲是前朝的监正,对前朝皇帝忠心耿耿,怎么会突然效忠新主呢?他们一家肯定是前朝的余孽,潜伏在您的身边,是为了日后帮着前朝皇室的遗孤推翻您的王朝复国啊。”
  淑妃越说情绪越激动:“林家和姜家结了怨,除了姜家,还有谁会灭了林家满门?一定是姜宿借助了前朝留下的势力,神不知鬼不觉的杀了林家的人。”
  “住口!”北齐帝脸色铁青,淑妃字字句句都踩在了他的底线上,激发出他的怒火:“姜监正可以窥破天机,所作所为都是顺应天命。你说他是前朝余孽,帮着前朝复国。依着你的意思,朕并非真命天子?”
  淑妃惶恐万分,扑通跪在地上:“臣妾、臣妾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北齐帝意味不明地说:“你说说看,姜家如何与林家结的仇?”
  淑妃僵住了,霎时明白过来,北齐帝不相信她的话,是因为知道她和姜监正之间的恩怨,认定是她诬陷姜监正。
  她慌了,张嘴就要解释。
  北齐帝却不欲与她多说,直接给她按上罪名:“淑妃干预朝政,擅作威福,戕害忠臣,妄图篡改国运,以至于招来祸端,致使林家遭受天谴。朕顺应天命而为,废除淑妃妃位,赐予三尺白绫。”
  淑妃摇摇欲坠,难以相信给她至高无上的恩宠的帝王,翻起脸来比谁都无情。
  居然为了保护姜监正,将林家的冤案扣在她的头上,要将她给赐死。
  “这些年来,臣妾安分守己,从来没有迫害过一个忠臣良将。”
  淑妃膝行到北齐帝面前,抓住他的袖子:“您让臣妾死,臣妾不会有半句怨言。可担上这莫须有的罪名,臣妾心有不甘啊。”
  北齐帝不耐烦听她哭诉,抽出袖子:“禁卫军,把她带下去。”
  禁卫军上前,钳制住淑妃。
  淑妃被束缚住的这一刻,真切的感受到死亡的降临,眼底布满了恐惧。
  “陛下、陛下……”淑妃拼命挣扎:“臣妾在您潜邸时,便伴在您的身边,为您生儿育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说到这里,她真正伤了心:“你我二十多年的情分,您当真是半点也不顾及了吗?为了一个区区监正,竟然要赐死臣妾。”
  北齐帝无动于衷,并未看她一眼。
  淑妃盯着北齐帝冷漠无情的面孔,眼底的期望全都化作了绝望。
  这就是皇恩啊。
  皇恩在身,任她犯下弥天大罪,也不过是不痛不痒的小惩大诫。
  皇恩不在了,随便扣上一个罪名,便能了结她的性命。
  她早该看清楚北齐帝的薄情,当年为了得到仪贞,他冒着丢了储君之位的风险,私自放了靖安帝回大周。
  最后呢?
  还不是任由仪贞命丧野兽之口。
  她怎么就觉得自己会是一个例外呢?
  “哈哈哈哈……”
  淑妃笑了,笑得癫狂,笑得眼泪淌了满面。
  蓦然,淑妃看到朝这边疾奔而来的身影,笑声戛然而止,死寂的眼睛冒出一丝光亮,焕发出了生机。
  “父皇——”闻讯赶来的贤王,屈膝跪在地上求情:“母妃是被冤枉的,她一个深居后宫的女子,怎么会干预朝政?”
  他的额头抵在地上:“恳请父皇看在母妃这么多年尽心尽力侍奉在您的身边,饶母妃一死。”
  北齐帝睇向跪伏在脚边的贤王,负在身后的手指搓了搓指腹,想到了姜监正的预言,不免重新审视现在的局势。
  林家满门被灭,他追查不到凶手,为了堵住天下之人的嘴,只得将罪名扣在淑妃的头上,由她去承担一切。
  因为这几日禁卫军没有调查出凶手,却调查出另一桩事。
  淑妃为了救林家,抓走了姜监正的儿子,逼迫姜监正逆改天命,预测林家是国之栋梁,并且暗喻贤王有帝王之相。
  姜监正为官清正,宁可舍弃了儿子的性命,也不愿听从淑妃的驱使,在宫宴上交出了真正的预言,害得姜承枫性命垂危。
  淑妃为了救林家,做到了这一步,将来为了储君之位,必定会不择手段,甚至是谋朝篡位。
  如此一来,便印证了预言。
  所以他对淑妃不再留情,动了铲除后患的念头。
  可若要永绝后患,必定要斩草除根。
  他担心不处置了贤王,贤王将来被逼到了绝境,会破釜沉舟,生出篡位的心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