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赵颐听了镇北王的回答,一颗心落定下来。
  从传闻中来看,镇北王是个异类,更是一个变数,不能用寻常人的思维去揣测他的心思,所以他担心自己得不到认可。
  短暂的相处下来,赵颐对镇北王的印象有了改观。
  镇北王在战场上再如何神勇无敌,在面对儿女的时候,卸下了一身的荣光,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罢了。
  他不愿意让女儿伤心难过,即便对女儿的夫婿不满意,也不会刁难他。
  方才考察他的问题也都是花费了心思,想了解一下他的基本情况,看他值不值得托付。
  如果沈青檀在赵国公府过得不好,镇北王才会重新审视这一桩婚事吧?
  赵颐恭敬地说道:“小婿回府之后,把您与岳母进京的消息,告诉府里的长辈们。”
  镇北王微微颔首。
  没话和赵颐说。
  他看向出神的沈青檀:“蛮蛮,留下用完晚饭再回去?”
  沈青檀盯着镇北王搓得皱巴巴的袍子,心情很复杂。
  原来镇北王不是在面对女儿时才会无措,而是面对有关女儿的所有事,他都会很无措。
  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变着法儿想知道她在赵家过得好不好。
  “好。”沈青檀应下来。
  镇北王亲自去一趟厨房,报了一长串的菜名,哪道菜要加什么,哪道菜要去了什么,一一告诉厨子。
  顾府有八个厨子,汇聚了八大菜系。
  全都是斥重金雇来的。
  按照镇北王的吩咐,原原本本的将菜做出来,摆满了一桌子。
  沈青檀坐在桌前,一大桌的菜,挑不出半点她不喜欢的菜。
  这世上没有粗枝大叶的人,只有上心与不上心之分。
  镇北王不是心思细腻,而是将在意的人,全都放在心上。
  沈青檀眼眶发热,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吃饭。
  用完饭之后,各自全都坐在原地没有动。
  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镇北王扫了一眼桌面上的菜,哪道菜她吃得多,哪道菜她只碰了一筷子,他全都记下来了。
  只是看着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好些都是她小时候每餐都要吃的菜,如今却是不碰了。
  时间拉远了他们的距离。
  改变了她的喜好。
  她再也不会娇娇软软地扑进他怀里,甜甜地叫一声爹爹,央着他带她骑大马。
  镇北王心绪翻涌,实在是舍不得放沈青檀离开。
  “夜色深了,你们早点回去歇着。”
  镇北王站起身,将夫妻俩送到门口。
  沈青檀站在石阶下,仰头看向站在屋檐下的镇北王,纱灯的光影映照在身上。
  他的身躯依旧魁梧,脸颊上却刻下了几道皱纹。
  他再如何悍勇,终究是要败给时光的。
  “下雨了,你们快上马车。”镇北王催促了一声,扯着嘴角微笑,脸颊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你的娘亲和哥哥们来了,爹爹再接你回家。”
  “好。”沈青檀踩着木梯上了马车,扶着马车棚顶,回头看向站在原地的镇北王:“爹爹,您是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无论穿什么,在女儿心里都是英雄好汉。”
  第184章 赵珏:替镇北王找女儿
  那一声又软又娇的“爹爹”,隔着细雨传来,落在镇北王的耳朵里,在他心底引发巨大的震荡。
  马车从他面前驶离,视线跟着移动。
  他的手臂被碰了碰,一块锦帕递到他的面前。
  “你给我悠着点,别把我的地盘给哭塌了。”
  顾宗辞把帕子塞进他手里。
  镇北王:“滚!”
  顾宗辞不怕他,非但没有走,反而还问一句:“你转性了?居然不为难为难小赵,这可不像你的性格。”
  “为难?”镇北王垂下眼帘:“本王以什么身份为难?”他反问道:“凭着生父的身份?”
  顾宗辞被问住了。
  “蛮蛮自小不在本王身边长大,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赵二郎帮扶了她。”镇北王隐忍地说道:“养大她的人,背刺她一刀。一起长大的未婚夫,抛弃她,另娶了别的女人……”
  说起沈青檀的遭遇,镇北王眼底怒气腾腾,手背上的青筋狰狞,恨不能将欺辱她的人,一个个就地正法!
  这些人付出了代价,也无法弥补沈青檀所受到的伤害。
  镇北王心疼女儿,同样感谢赵颐愿意给她善意:“任何人经受过背叛,不会再相信任何人。她现在信任赵二郎,依赖赵二郎,凭着这一点就知道赵二郎待她很好。”
  顾宗辞意外地看向镇北王,很难相信他在这种时候,居然能够保持理智,思考得这般全面。
  “赵二郎是个正直的,可以托付终生。只是身子骨差了一点。”镇北王攥紧手里的帕子:“赵二郎比我们先出现在蛮蛮的身边,蛮蛮中意他,已经嫁给他,何必强行拆散,惹得她伤心难过呢?”
  赵颐若是活不长久,等他过身之后,他们将蛮蛮带走。
  她想改嫁,凭她是镇北王府的小郡主,便不愁嫁。
  她不想改嫁,以镇北王府的家底,可以供养她一生。
  若是能够治好病,再好不过,没什么可挑剔的。
  顾宗辞一时间沉默无言,重新认识了镇北王一番。
  居然也会讲道理?
  镇北王望着空荡的雨巷,再也不见马车的踪影。
  他收回视线:“本王做她的后盾就行了。”
  顾宗辞看着镇北王脚步稳健地迈进雨幕中,皱紧眉头:“你这是要去哪里?”
  镇北王头也不回地说道:“本王去府邸,命人打扫干净,下回接蛮蛮回家看一看,认一认门。”
  顾宗辞站在原地,喧闹的府邸,一下子空寂了。
  他转过身来,手搭扶在石柱上,眼底染上雨夜的悲凉。
  外甥女找回来了。
  长生也该回家了吧?
  顾宗辞穿过侧门,檐下的纱灯将他的身影拉长,斜斜一道投印在地上。
  -
  二房,青云苑。
  沈明珠身上穿一件宽松的衣裳,侧躺在贵妃榻上,双手搁在小腹上。
  晚冬养好伤了,重新回到沈明珠身边伺候。
  她手里捧着一本家训,念给沈明珠听:“……对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可有所偏爱。除了这些之外,还需重视儿女的品德教育,告诫子孙不能为了求官而谄事权贵……”
  赵珏踏进屋子,听到晚冬念的家训,脸色阴沉。
  脚步一转,他大步离开青云苑,往世安堂走去,打算从国公爷那儿打探关于镇北王的消息。
  他从同僚那儿得知一个消息,据说镇北王的女儿,去南凌州探亲时走丢了。
  镇北王这次立了大功回来,主动向靖安帝请罪。
  他这样的功臣,无非就是功过相抵了。
  赵珏动了心思,打算替镇北王找女儿。
  如果他找到了,他便是镇北王府的恩人。
  以镇北王有恩必报的性子,必定会扶持他。
  搭上了镇北王府这一艘大船,再也不用受国公爷的压制。
  赵珏来到世安堂院门口,便被守在院门口的小厮拦下:“三爷,大老爷、大太太与二爷、二奶奶在里头。”
  赵珏眸子一暗,怀疑大房也是听到风声,去找国公爷打探关于镇北王的消息?
  “来了多久?”
  “刚刚才来。”
  赵珏望一眼紧闭的院门,紧绷着脸庞,去往世安堂不远处的凉亭等候。
  而屋子里,国公爷与老夫人坐在榻上。
  大老爷与大夫人、赵颐、沈青檀则是坐在杌子上。
  “你们一家子来世安堂,是有事儿吧?”老夫人将手里敲腿的小木槌,搁在一旁的小桌上:“我看见你们个个神色严肃,心里头发慌。说吧,究竟为了什么事?”
  大老爷干巴巴地笑了两声:“母亲,这事儿……是一桩好事吧?”
  “今儿个是来报喜。”大夫人眉花眼笑地说道:“镇北王违背先帝的旨意,让他的女儿出了凉州,去南凌州探亲。他这次打了胜仗,特地进京请罪。皇上深明大义,免了他的罪行。”
  国公爷与老夫人不明白大夫人话里头的意思,“这事儿和咱们有关系吗?”
  “当然有。”大夫人看了沈青檀一眼,拿着小木槌给老夫人敲腿:“我们家与镇北王是姻亲。”
  老夫人吃了一惊:“姻亲?”
  国公爷正在喝茶,呛了一口,闷声咳嗽。
  靖安帝才说要给镇北王的女儿赐婚,转头国公府与镇北王就是姻亲关系……
  莫非是靖安帝下旨赐婚了?
  “檀儿是镇北王的亲生女儿。”大夫人没有卖关子,扯了一下嘴角:“我说呢,一窝子歹竹,怎么能长出一根好笋,原来檀儿压根不是承恩侯的女儿。”
  国公爷与老夫人惊异地看向沈青檀,实在是没想到自个的孙子,居然阴差阳错的娶了镇北王的女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