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周六傍晚,梁万先在医院附近,找票贩子换了价值十块钱的票,包括油票、布票、红枣票、奶粉票等等。
  把能在百货大楼买到的东西先给买齐了,第二天一早,梁万顺路,去找了下刘东和卢海风,问了下他们俩的近况,又问了问他们要不要棉花,而后才去找李唯了。
  尽管已经离开了铁路局,但梁万和李唯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疏远起来。
  其中的原因,除了俩人性格相投之外,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他们俩依然能够“互帮互助”。
  餐厅的食材、从安城到新疆沿途各地的特产,李唯都可以帮梁万捎带,同时,像食品厂那些不要票的点心,梁万每次过来,也会给李唯带上一斤。
  至于到底是哪一部分原因起的作用更大,嘿,什么事儿都算得清清楚楚,那就没意思了,不是吗?
  等李唯把棉花从新疆带回来、梁万分配完以后、带着足足二十斤棉花回到家的时候,一家人都笑开了花。
  “本来我还想着,孩子出生都到快四月份了,那会儿天气也该暖和起来了,小毯子做不做都行,但既然家里有了棉花,那我还是抽空做一条吧,以备万一嘛!”
  向英说着的同时,也在心里计算着,这些棉花能做哪些东西,今年冬天又该先紧着谁。
  她习惯了操持家里的事情,而且,说句真心话,她并不觉得琐碎,反倒从中获得了在娘家时不曾拥有过的被需要的感觉。
  不过,她习惯是一回事儿,韩学礼作为丈夫,可不是那种不会心疼人的:
  “你白天也要上班,累了一天,晚上回来要是还得做毯子、背心什么的,那得多累啊?咱们家的人都挣钱着呢,没必要为了那一块两块的,熬坏了身子。”
  “你先想,想好要做什么以后,拿去托冯婶儿帮忙吧!她家小军不是早产、身体不好嘛?你问问冯婶儿,她要是不想收钱的话,给她拎一罐儿麦乳精也行。”
  按理说,孙大娘和余秀芳的关系最好,她的手艺活儿也不差,于情,他们家该先问一声孙大娘的。
  但是,冯婶儿中年丧夫,一个人把儿子拉扯长大,好不容易给儿子娶了媳妇儿,儿媳妇也怀上了。
  眼看着一家人就能过上和和美美的日子了,结果,儿媳妇不小心在院子里摔了一跤,早产,生下了体弱的孙子小军,自个儿也落下了病根儿。
  出了这么大的事,不提关上门怎么样,至少对着街坊邻居,冯婶儿从来没有埋怨过儿媳妇一句,只心疼儿媳妇和年幼的孙子受了苦、遭了罪。
  毫无疑问,比起蛮横不讲理的左家人,韩家还是更愿意和冯婶儿一家这样的厚道人来往,平时有事儿没事儿的,也愿意帮上一把。
  “知道了,我心里有数呢。”
  那厢,时隔数天、终于迈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儿、愿意来厂里上班了的梁全友,也总算是打听到了梁万的身份。
  哦,不对,他只打听到梁万现在是在玻璃厂的档案室工作,之前是在铁路局。
  不过,铁路局,那可是好单位啊!档案室又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关系户集中营”。
  所以,尽管只打听到了这么点儿事情,但梁全友已然熄了报复回去的心思。
  毕竟,从那天的表现来看,梁万不是个软包子,背后也另有依仗。
  梁全友也不傻,他那好侄子都说了,拿到一千块钱,前尘往事一笔勾销。
  虽说这样一来,他们家就抱不上这条金大腿了,可至少,他们家也用不着担心梁万仗着有靠山、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敲诈”他们了,不是吗?
  在这一前提下,梁全友巴不得梁万把他忘得干干净净呢,哪儿还会主动找茬儿、再去梁万面前凸显存在感?
  就他们家的那点儿家底,按着梁万一次要一千块的水平,够给几回的啊?
  家庭关系和谐,跟许婶儿等一众同事也格外能聊得来,又没有莫名其妙的人突然跳出来找茬儿,可以说,这段时间,梁万的生活实在是滋润得不能更滋润了!
  转眼间就到了年底,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正好在过年前,下了这么场雪,经历过饥荒的人心情都莫名豁然开朗了些!
  不比去年,因为梁万和韩菁结婚结得仓促,韩家的供应还紧巴巴了一阵儿。
  今年,为了过个好年,他们家可算是各显身手了!
  当然,韩菁这个孕妇例外!
  不过,蔬菜公司在扩大蔬菜基地规模的时候,连带着引入了大棚种植技术。
  所以,今年安城的冬天,家家户户依然以大白菜为主,却也偶尔能在菜站买到韭菜、黄瓜、西红柿、茄子这些新鲜蔬菜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老百姓都能买到新鲜蔬菜了,蔬菜公司的职工们还能被落下?有韩菁在,他们家今年冬天饭桌上的菜色,也是显得丰盛了不少!
  “菁菁回来了?快暖暖手,热水袋都给你灌好了!”看见梁万扶着韩菁进门,向英赶忙说道。
  也正是在入冬以后,他们家才意识到,梁万及时找机会、换了工作,这个决定,有多么明智!
  档案室本就是养老部门,许婶儿她们也不是难相处的,知道梁万媳妇儿怀孕着呢,他下班以后还要去接媳妇儿,有时候,提前个十来分钟就让梁万走了。
  而在梁万的香烟攻势下,单位门口的人自然也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这年头儿,也不存在上下班打卡的事儿,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嘛!
  可要是换成还在铁路局的时候,一个通知送达,哪怕你正在家里闷头睡大觉呢,也得立刻收拾好东西,奔赴火车站、去出差。
  当然,倒不是说铁路局没有人情味儿,只是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不同罢了,也没法儿就这样单纯地用来比较。
  “媳妇儿,你进去暖暖吧!等会儿再脱衣服哈!小心感冒!我先去孙大娘家把车子还了!”
  今儿下雪,梁万就特意去借了孙大娘家的三轮车,毕竟,雪天路滑,这三轮车骑着,肯定比自行车稳当啊!
  不怪梁万现在是“惊弓之鸟”、恨不得把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考虑到位,实在是孕妇的身体脆弱,就算他对自个儿骑自行车的水平有信心,但他敢拿媳妇儿孩子的安危去赌吗?
  “等下,我刚炸了点儿肉丸子,你顺手给他们家带过去一点儿吧!”
  看见梁万把闺女交给她以后、转身就要走,向英赶紧把人叫住。
  好歹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一年,向英对女婿还是有点儿了解的,知道这孩子怕不是去了以后就要掏钱。
  钱是好东西,但以他们两家的情分,直接给钱,就显得生分了。
  所以,向英才会在出门前跟公公交代剁肉的事情、又在回家后的第一时间,开始起锅烧油、炸丸子。
  梁万讪讪一笑,显然也明白了丈母娘的意思,接过盖得严严实实的铝饭盒,刚炸好的肉丸子,隔着饭盒,到手里也正热乎着呢,依稀还能闻到飘出来的几缕香味儿。
  第68章
  ◎更新◎
  孕妇如果感冒,那肯定会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幸好,在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整个冬天过去,韩菁没有感冒过一次。
  而且,由于怀孕期间没有亏着嘴,整个人的气色也显得越发好了,小脸白里透红的,每每都能引来孙大娘等人的几句打趣。
  就这样,在全家的期待下,离韩菁的预产期越来越近。
  这年头儿,人们轻易是不愿意去医院的,一来是舍不得花钱,二来嘛,也是觉得晦气,本来没病没灾的,去一趟医院,反倒被传染上了,这该找谁说理去?
  当然,韩家人不同,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对梁万的提议纷纷表示了赞同。
  “确实该这样,万一菁菁突然在单位或者在家里发动了,一时半会儿的,大家都手忙脚乱,反倒误事,还不如早早住进医院里,咱们有个什么不懂的,也能及时问人家大夫。”
  余秀芳和向英当年生孩子的时候,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比不上现在。
  但她们俩都不是那种“自己淋过雨,所以也要把别人的伞撕破”的人,更何况,这可是她们的亲孙女/亲闺女,婆媳俩就更不会提出反对意见了。
  韩学礼找人打了声招呼,提前半个月,韩菁跟单位请好了假,住进了人民医院妇产科的病房。
  虽说相比较整个安城的人口基数而言,舍得花钱住院的人并不多,但是,生孩子这事儿可不一样。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即使再刻薄的婆婆,也不可能为了逼走儿媳妇、就不顾自家大孙子能不能平安出生的事儿了。
  因此,和其他科室的景象截然不同,妇产科的病房距离“人满为患”也只差那么一线之隔了。
  尽管韩学礼找的是熟人,但他也不能让人家太难做,单独给韩菁安排一个病房,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好在,韩家人的要求也没那么高,跟人挤一间也行,只希望另外三家人不要太难相处就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