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49节
“目前在我国,尚只有零星患者被发现,比较头疼的,是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国家,感染率并不低,扩散的速度很快。这些国家的组织能力,终究比较差。”
“为了惩罚,计划消灭那几个官员和那两个犹太财团的主要股东,并对全世界公布我们的调查结果,不以官方身份的那种,算是西方人自己的“深喉”揭秘。”
李思华想了想,说道:“干掉洛克菲勒和摩根,以此作为对全美财阀们的严重警告。通过特殊渠道,知会全美财团、总统克林顿和cia,告诉他们,中国极为愤怒,认为美国在生物病毒上,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行为。要求他们回答,美国是否已对中国开战?”
袁浩云吃了一惊,领袖的意思,是要搞大呀,果然是要对美国步步紧逼。就算是洛克菲勒和摩根,只要对中国出手了,同样连命都保不住!
李思华又说:“海外战线,必须准备一场全面的地下战争,美国人肯定会报复,他们可不会就此吞下这口气。正好借此机会,狠狠地打击美国情报机构,cia今年不是很嚣张吗?打断他们伸出的各条触手!我们要让骄傲自大的美国人,习惯他们是弱势的一方。能战并不能言和,唯有敢战才能言和。更何况,我们与美国之间,本就没有言和可言。”
袁浩云深吸了一口气,他自责地想着,还是领袖的魄力大,自己太习惯和平的思维和策略了,决策太软了!这一次美国露出了破绽,当然要狠狠地打击他们。本来就是压倒性的实力,自己还顾忌什么呢?有病!
他立即回答:“我立即安排修改策略。这是我的错误,太软弱了。确实,只有狠狠地打痛了美国的疯狗,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遏制他们未来的疯狂。他们如果觉得我们软弱,接下来对我们的生化病毒袭击,肯定会源源不断。”
李思华笑了笑:“不要小看了美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他们接下来会不会对我们继续发动生化病毒袭击,决定性的原因,不会取决于我们的报复有多酷烈,而是他们对研发出来的生化病毒有效性的判断。如果病毒强大,他们还是会发动的,毕竟他们是根本不顾忌会死在生化战中的本国国民的,哪怕死掉一半,都可能觉得反而减小了他们的社会负担,和我们以人民为本,是完全不同的。老实说,在这种生化战中,我们是有一定劣势的,因为彼此对人命的重视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这一次的行动,只不过是表明一个清晰的态度,所有参与的美国上层建筑,不要以为只是他们的国民耗材们付出代价,他们同样要死,想躲在背后,甚至还想赚这种最黑暗的钱,门都没有!他们要打生化战,就会被我们视同为,美国首先发动了大规模的暗杀,我们自然要以杀止杀。”
袁浩云同意。他心想,自己和政治局的其它同志,恐怕远远低估了生化病毒战的威胁,这必然是美国人在经济和军事劣势的背景下,对中国攻击的主要模式之一,中国必须保持十二分的警惕。
李思华又说:“除了进攻进,防御同样重要。我认为两个战略是需要立即推行的。”
“第一个,是利用此次艾滋病毒生化战事件,对本土、非洲、次大陆和南美,都做一次深入的社会动员和深度教育,开始使各国的国民,适应于病毒威胁的环境,就像是应对核威慑一样。随着科技的进步,病毒的威胁,其威力逐渐会不次于核武器。尤其是非洲社会主义国家,40多个国家,情况复杂,经济还比较落后,组织能力也是相对最差的。需要借此威胁,建立起一整套基于国情的,能够有效应对生化病毒攻击的防御体系,这可不仅仅是强化医疗卫生系统,医疗上讲究治未病,病毒威胁上则更要防未攻。”
“第二个,要加速国家经济和生活体系的分布式布局。我国本土的城市格局,基本已经定型。这种城区与城区之间,通过农田绿植分割的布局,不仅有利于预防核战争,也有利于预防生化病毒和细菌攻击。但在每个独立的城区之内,则是有非常多的改进余地的。每个独立的城区,一旦在需要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分布式必要的隔离?”
“商业区、农贸市场、交通枢纽等,由于人流量大,必然是袭击的核心目标,可以快速扩散病毒流行嘛。这些区域如何防御?必要的时候如何封闭,并对其功能进行替代,以免妨碍产业和民生?”
“进口的大量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例如海鲜,可能是病毒输入我国最便利的渠道?如何实现高质量无疏漏的检疫?”
“来华的外国人,流量也是越来越大,各大空港接待人员的规模不断上升,只靠现在的海关检疫,能否预防携带病毒进入?”
李思华话说道这里,袁浩云额头开始出现冷汗,都不用领袖继续举例,他自己随便想想,就知道如果美国人要向中国输送释放病毒,现在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完全防住的,有着成千上万种“运毒渠道”,根本是防不胜防。
李思华继续说道:“我举这些例子,当然不是让你们去堵住每一个可能的缺口,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不要说生化病毒细菌,就算是核武器,也不可能做到,美国要运进中国几件超小型的核武器,我们真的一定能把他们挡在国门之外?”
“真正重要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现有利于防止病毒扩散的分布式城乡布局,必要时能够快速封闭隔离发生疫情的地域,避免传染到其它地域,这是让病毒战效力最小化。另一方面就是逐步建立一整套对抗病毒战的体系,例如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病毒并采取对抗措施;例如医护人员是病毒战的主力部队,那么需要完善的快速动员和部署能力;例如对抗病毒的民生装备体系,哪怕就是口罩和消毒剂这样的医疗供应体系;例如对疫区的物资生活保障供给体系等等。”
“总之,需要从战争的角度,逐步加强我国应对生化、病毒和细菌战的能力。社会主义国家以人为本,我们的防御压力,就远大于不把底层人命当回事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我们的劣势,但同时也是我们的优势。”
袁浩云心悦诚服,领袖已经是高龄,说话现在有点慢腾腾的,但思维真的是“缓而密”,那种一眼看穿本质并给出坚定策略的能力,是自己需要好好学习的。
袁浩云走后,李思华却回忆起了原时空的艾滋病和新冠病毒,很有感慨。
原时空的艾滋病,病毒是美国财阀们制造、并用来对付黑人的这种阴谋论,同样很盛行。至少大部分的美国黑人,对此都是深信不疑。
原时空西元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通报了全球首宗艾滋病毒感染案例,而在此之前,已经在非洲流行。到了1983年,印度《爱国者报》给了答案:艾滋病是美国五角大楼,授意军方生物专家研制出来的、用来对付特殊群体的一种秘密生物武器,制造艾滋病毒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
原时空1985年,苏联官媒《文学报》刊文,指出美国高层认为,美国有相当一部分“问题人口”,是需要被清除的。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事儿肯定不能由美国政府来做,哪怕是cia都不行。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一场“人祸”来达到目的,艾滋病毒由此诞生。该报还指出,早在几年前,五角大楼就出资供军方生物学家深入非洲,寻找鲜为人知的病毒。他们将几种非洲病毒糅合在一起,最终培养出了艾滋病毒。
1986年8月,苏联当局授意多名生物学家,在当年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故意提及艾滋病及其阴谋论,其中有位名叫西格尔的科学家,还专门出了一本小册子,详细解答了阴谋论的方方面面。
这个阴谋论,远比西方生物学家的艾滋病毒起源论更深入人心——这些生物学家说艾滋病毒,是非洲原始部落在跟黑猩猩进行“某种接触”,例如在同黑猩猩搏斗时,或是烹食黑猩猩时,不慎感染的。甚至暗示说“非洲人跟大猩猩,通过不可名状的打架而感染,再由移民将病毒带到美国”。
西方生物学家的这些说法,对于黑人群体来说,当然是纯粹的胡扯和种族歧视,连非洲人喜欢和黑猩猩进行“不可名状的打架”都编造出来了,当然让他们极为愤怒。等到阴谋论一出,自然黑人都将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和财阀,虽然他们的愤怒,在强权面前也不值一提。
到原时空苏联崩溃后的1992年,曾担任克格勃领导人的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亲口爆料,称“艾滋病为美国制造”之说,是当年苏联当局炮制的谣言,但除了一些西方人,也没有人相信这一种说法,普里马科夫当时有必要讨好美国人嘛。
李思华并不知道,原时空艾滋病毒到底是不是美国人制造的,但在新时空这却是确凿无疑的,新时空的艾滋病毒传染率,远比原时空要强,人为加强效力的痕迹很重。
至于原时空的新冠病毒,李思华觉得是美国人干的可能性,超过了9成。最大的嫌疑,当然是其医疗卫生集团背后的财阀。
除了众所周知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泄露和关闭事件,以及电子烟肺炎事件意外,李思华觉得另外两个事件的逻辑是很清晰的。
第一个是德堡所在的马里兰州,是美国新冠疫情最高发的几个区域之一,这很不正常,这个州又不是纽约那样的大城市区域,凭什么传染率那么高?
第二个是拜登政府上台后,任命了艾薇儿?恩海斯担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负责监督全美16个情报机构,美国cia局长也需要向其汇报工作。
这更像是酬功,此女在民主党的奥巴马时期,就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也就是美国冠状病毒之父拉尔夫?巴里克的实验室中,她当时是负责将病毒项目生物武器化的负责人。而美国的新冠疫情,让共和党懂王特朗普本来妥妥的总统连任泡汤,使得民主党意外地夺回了政权。这背后的逻辑,就更耐人寻味。
当然,那都是原时空的秘密,但不管怎样,在新时空,中国要做出强力的反击,并寻找和灭杀背后的西方黑暗势力。
西元1990年5月,无数的全球媒体,包括一些西方媒体,爆出了关于艾滋病毒西方制造的惊天丑闻,消息迅速被中国官方确认,并公告全球媒体,中国已经向美国提出了强烈抗议,并誓言要报复,因为这是完全灭绝人性的战争行为!中国的非洲社会主义国家盟友们,因此而无数人丧生和患上了这种不治之症!相反,一些西方的医疗财团,本身就是制造这种病毒的参与者,他们除了要消灭所谓的“底层垃圾人口”,还试图利用病毒大发横财!
有了中国官方的认证,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美国黑暗到了何等的程度?然而让他们更吃惊的事情发生了,被中国指控的两大犹太财团,他们的否认显然没有任何用,一连串美国政府口中的“恐怖袭击”事件开始了,两大财团有关的十几个家族,不是被枪击,就是被炸弹,统统送上了西天。而最轰动的,无疑是洛克菲勒和摩根家族的两位家主,也都被狙击手干掉了。至于几位官员的去世,舆论上倒是没有注意到,因为他们仿佛是“正常病死”,中国还是给美国政府留了面子的。
全世界都知道,这是中国人的报复,但狠辣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这些被中国人称之为“黑心家族”的成员,中国人根本不管什么“冤有头债有主”,往往是连他们的整个家庭,都一起干掉,怎么方便怎么来,根本不认为他们的家人是无辜的。
美国人严词拒绝了中国的指控,并誓言要对中国的“恐怖袭击”坚决回击。一场二战后全球最大的暗战,由此开战。这场战争主要还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因为cia和美国军方的情报机构,要在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暗杀力量,太过困难。
各西方国家,一开始当然支持美国,那是自己对抗gc主义的盟国嘛,不过后来都感到了恐惧,中国人太疯狂了,他们一点都不畏惧核战争吗?例如在瑞典,瑞典部队配合美国的特种部队,消灭了中国的一个外勤小队,立即惹来了疯狂的报复,那个瑞典的步兵团,在回到驻地后,就被来自大西洋不知名潜艇的几发高爆弹头巡航导弹攻击,死伤过千。瑞典的国防部长则被刺杀,在街头被狙击爆头。
发展到这个程度,全球都慌了,这是要发展成世界大战吗?美国其实也慌了,cia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的人员,几乎被斩尽杀绝,这些国家的政客根本不敢配合。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虽然中国行动人员的损失更大一些,毕竟美国有地利,但损失也是非常惨重,中国人损失得起,美国人损失不起呀。
而且西方各国也都不愿意配合了,中国人对他们毫无顾忌,只要他们协助了美国,就是直接的军事打击。在瑞典之后,连英国的利物浦港口也被远程打击,港口损失巨大。
中国对于美英发出的核威胁,不屑一顾,对全球表示,从美国人发动生化战开始,这场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哪怕打核大战,中国也不会放过那些美国的战争贩子。
最后还是美国吃不住劲——股市债市都崩盘了。克林顿通过苏联抛来了橄榄枝后,双方才逐渐停止了暗战,几个月后,全世界才从惊恐中恢复过来。
由艾滋病毒生化战,引发的“二战后全球最危机时刻”,已经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
第402章 美国战略的被迫改变
西元1990年11月,美国华盛顿,白宫。
总统克林顿怒火冲天,重重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咖啡杯都被震得跳起,撒了半杯咖啡在桌上,他似乎没有注意到手掌的疼痛,嘴里“fuck fuck”的不绝于耳。
中国人深深地羞辱了他,他还不得不把这口气吞下去,以至于今天被国会的那几个痞子羞辱。
伟大的美国,什么时候已经变得如此孱弱了?这几个月他多次与军方举行会议探讨,军方虽然有激进派,但重要的将官都劝他慎重。甚至私下对他说,不要犯傻,除了同归于尽,美国人没有别的办法战胜中国,他自己也是认同的。
军事上的理由,除了常规军力上质量和数量的巨大差距,现在中国的“反导弹系统”也是重要的原因,这使得少数核弹头的战斗没有意义,很可能被中国击落,唯一的办法,就是超大规模的核战,那就是同归于尽而已。
克林顿更重视的是经济,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不想同归于尽,美国就必须妥协。今年即1990年,美国的gdp预计还不到4万亿美元,而中国则很可能达到44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中国对美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一帮保守派,还以为自己是过去那个伟大的山巅之国、上帝的宠儿呢,那个时代早已过去了。民主党之所以推出自己,不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那帮老朽根本看不清世界的形势吗?
克林顿从去年(1989年)开始担任总统,接手的就是一个共和党里根留下的烂摊子,实在是再糟糕不过了,深陷经济危机,经济负增长,实体工业毫无竞争力,国家债务累累,民众高度不满,甚至已经销声匿迹的黑人运动,都卷土重来。
克林顿自诩为现实派,竞选中的口号:“笨蛋,是经济!”打动了无数美国人的心,大家都期待他能改善美国的经济状况,他也是这么想的。按照克林顿对美国的判断,里根的政策持续下去,不要说复兴美国了,恐怕美国会被拖死。
共和党与军工复合体的关系太好,这帮人在长期的冷战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打垮苏联,然后再打垮中国。所以出台了极其荒谬的政策,一边减税,一边加大军备,然后拼命补贴低油价。整个政策结构中,只有去福利,是为政府省钱的,其它全部是花钱,而且是花大钱的。这使得美国政府只能是靠借债度日,结果减税又不能刺激产业投资增长,全部都落空了。
克林顿把里根的政策组合,称之为“冷战赌徒策略”——全部都依赖于用低油价打垮苏联后,让美国回血。这不是赌徒谁是赌徒?现在克林顿的政策倾向则是,先把美国搞成一个“正常国家”吧,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还想什么“世界霸权”呢,真是可笑。这样下去苏联还没垮,说不定美国就先垮了。
不过上台后,他才体认到了要实现美国经济复苏的艰难,美国现在实体上还有什么产业有竞争力呢?中国人这几十年来,从本土开始,到次大陆、再到非洲,现在还有南美,建立了一个自身能够完全控制的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的实体产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完全没有给西方留下位置。西方当然有自己的体系,可是一来并不完整,都他妈的想剥削发展中国家,谁也不愿意干低端产业,结果中高端又不争气,性价比比起中国人差得远了,而且更关键的,美国也无法控制整个西方的经济体系。
上台后,克林顿拼命推动美国ict领域的发展,但这非常困难,中国的领先优势太大了,美国大资本都不愿意在这个领域去和中国人竞争,这个市场有一个时髦的名词,叫“红海市场”,都是杀得血海一般,所以只有少量的创投企业,愿意通过技术突破在这个领域发力。其它的企业,宁愿进口中国零部件,在美国组装,也不愿意自己去投资技术,觉得完全不合算。
实体产业起不来,又不敢得罪资本家调高税率,政府穷得跟鬼一样,只有考虑继续发行国债,以及降低军备。本身已经说服了很多资深的大佬——美国军备不能这样继续疯狂扩张了,中国人毫不费力,而拖垮苏联人其实也是在拖垮自己,这不就是中国人的那句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吗?中国人估计笑呵呵地看着美苏两国拼命加强军备呢,经济实力都与中国相差太远,再加强又能如何?
结果艾滋病毒事件一发作,与中国关系恶化,短期缩减军备就成了泡影。克林顿的内心,不由得对那帮推动此事的大佬们抱怨不已。这种事情也不知道要做得非常机密吗?在中国体系内释放病毒,当然就是最恶劣的开战,这帮家伙不会以为这种恶劣的事情没有后果吧?核战争是战争,病毒战就不是战争?真是可笑的想法。要打病毒战,就只能是在有了超级病毒以后,赌上国运进行决战,与核战争没有两样。搞了个不痛不痒,还不能分清敌我的艾滋病毒,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来,简直是丢人现眼!现在这口大黑锅,自己还不能不扛。
这一次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一帮冷战老将的气焰全都下去了。中国干掉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时候,这帮人全部呼喊着报复,迫不及待地与中国开启了暗战,自己还不能反对,否则变成了他们眼中的“卖国贼”,日子就更难过了。现在cia几乎被打掉了半个,外勤的那帮冷战老将,死了个七七八八,后果的惨烈,把他们也吓住了,以为自己够狠,别人就不狠吗?中国人什么时候不够狠吗?
发狠有个屁用,没有实力发狠,就是眼前的结果,被中国人当成了笑话。几个月的暗战打下来,美国不得不后退妥协,中国人有着无穷的资源实力,美国人却跟不起,所谓的盟国,又有谁想跟了?跟得最紧的英国和瑞典,吃了大亏不是,别的欧洲国家都吓坏了,谁也不想趟这碗浑水,他们对于美国搞出来的艾滋病毒事件,其实非常抱怨,美国的信誉大大受损。
最倒霉的,就是股市和债市了,资本都被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吓坏了。股票一度暴跌超过50%,国债收益率飞到了天上,居然连15%这种收益率都出来了,幸好现在事情过去了,正在逐步恢复,但资本市场的脆弱性,这一次是表露无疑,这是资本主义的巨大弱点啊,在美国强势的时候不会显露,但美国处于弱势的时候,市场心理是极脆弱的,这一次跳楼的人数,据说都超过了1929的大萧条期间。
美国的股市,现在仅相当于全盛时代指数的1/3,国债的收益率,仍然维持在10%左右,这都是非常糟糕的水平。如果长此以往,自己这个总统也不要想连任了,而复兴美国经济更是泡影。
只剩下唯一的一招了,克林顿叹息一声,心里盘算着这一次能否说服那些大佬。大家不要再头脑发热了,整天想着先拖垮苏垮联,美国已经要被拖垮了,先活下来再说吧。
克林顿与基辛格热情地握手,两人寒暄。克林顿对于基辛格这个民主党当年的智囊,还是非常尊敬的,他的智慧曾经启迪了克林顿。
闲聊一阵后,两人的话题步入了正题。在说明了一堆美国面临的现实困境后,克林顿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基辛格先生,如果美国如同20多年前那样强大,共和党以低油价拖垮苏联的策略确实很高明。但现实是,我国的情况并不比苏联好到哪里去。现在的事实是,苏联固然不断衰弱,但我们的情况同样非常糟糕。而且中国人虎视眈眈,我们即使拖垮了苏联,美国还能剩下几分元气?如何还能应对中国的攻势?”
基辛格深沉地点点头,他近年来一直在研究中国,对于美国不断落后非常着急。
“我个人的见解,在美国实力有限的前提下,拖垮苏联的策略并不真的高明,它让美国自身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作为总统,我的第一目标,是让美国的经济回血,现实的困境下,我能想到的最好策略,就是停止低油价策略,相反,联合中东,推动高油价策略。”
基辛格很感兴趣,他身体略微前倾,说道:“愿闻其详。”
克林顿说道:“里根总统期间,推动美国资本,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构筑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的产能,这是美国的宝贵财富。”
“由于长期的低油价战略,这样的庞大投资不但得不到利润,反而需要不断的补贴,这确实大大地打击了苏联,但代价是沉重的。”
“我们现在的情况,已经顾不上等到苏联崩溃了,在我看来等待苏联崩溃,多少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美国的现实,要求将石油产能,转化为能够获得巨大利益的产业。这样的利润,才能弥补美国巨大的国家债务,恢复美元的信用,你知道,现在美元与中国人民币的比价,已经到了1.07,如果美国现在糟糕的情况持续,未来突破1的话,我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我的计划是,联合中东,协调各方油气产能,推动油气价格的上涨,现在的原油价格,大约在11美元/桶左右,如果油价能恢复到3040美元/桶左右,而美国控制的石油产能,即使从现在的每天6000万桶,哪怕缩减到3000万桶左右,按照我的计算,美国每年可以多2000亿美元的石油利润。这完全可以带动美国的经济复苏。”
“要实现这个计划,首先要说服国内,尤其是那些对于战胜苏联念念不忘的人士。其次要说服中东各国,不但要利益捆绑,还要做好产能的分配,我们需要分配到每天3000万桶的产能,价格还必须保持在33美元/桶以上。”
“我对这个计划的最大担心,当然是中国,他们是唯一有能力破坏这个计划的国家,因为他们不但是最大的油气消费国,其实也能够很快拥有庞大的产能,如果他们自身扩大了产能,那即使我们联合了中东,这个计划也有可能失败。我也想听听您的意见。”
基辛格思考了一下,说道:“有两个方面,我有自己的一些独立意见,提供总统先生参考。”
“第一个,是苏联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苏联已经在不断衰朽,美国是不是继续保持低油价,对这种趋势总体影响不大,所以我赞同总统先生的策略。低油价并不能决定苏联是否会崩溃,因为他们的油价成本,至少比我们在加拿大的油砂田要低。关键是苏联的领导层,现在极为幼稚,他们无法领导这个庞大的国家进行改革。但是苏联是否崩溃,取决于中国对它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美国对它的打击力度,我们只能等待历史给出结果。”
“第二个,是中国对油价的态度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态度,很可能是中立的。原因不难理解,中国并不是单纯的石油消费国,油价越低越好。他们不仅国内有庞大的油气生产能力,而且这些年在中东以及非洲等地,取得了大量的油田,也拥有庞大的海外油气生产能力。油价上涨,对这部分显然是有利的,当然对其石油消费端不利。”
“中国的问题,当然是油价上涨到何等程度,是他们认为可以接受的。他们肯定欢迎油价的一定幅度上涨,因为石油出口国有了利润,才能购买他们的产品,这是一个经济循环。从经济利益而言,其实美国多一些石油利润,对他们也不是坏事,美国同样是中国产品的大量进口国。不过,如果油价上涨过高,他们显然还是会干涉,因为他们的进口数量实在太庞大。现在他们每年的石油消费力,已经接近9亿吨,按照目前的估计,他们海外加国内两个部分,一般来说,只会满足5亿吨左右,其余4亿吨要进口。”
“中国其实有庞大的石油储备,如果油价过高,他们当然会扩大自己的产能,业界一般预估,扩展到每年6亿吨都是可能的,毕竟他们有着最强大的工业力量。如果逼得中国自扩产能,当然油价就不可能保持高价。中国现在是全球制造的总基地,他要不买,其余市场很难填补空缺。”
听了基辛格的分析,克林顿内心更有数了,他觉得自己的战略,一定是可行的。他向基辛格提出,协助他说服国内的一些关键人物,以及在国内通过后,作为他的特使出使中东和其它石油输出国,说服这些国家,采取联合行动。
基辛格接受了总统的邀请,他觉得说服的难度不大,这有助于他的声望地位,尤其是出使中东,这些国家盼着油价上涨,都已经盼疯了,怎么可能不欢迎?这些年低油价的苦头,他们早已受不了了。
不过基辛格还是提醒克林顿:“我们的石油涨价战略,在欧洲必然会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这些年,欧洲经济,可是依赖于全球的低油价低成本。”
克林顿冷笑了一身:“我当然知道。英国与挪威有北海油田,肯定是支持我们的。倒霉的就是西德这些国家,但他们有什么资格,要求美国继续为他们做出牺牲?这些年已经是让他们占够了便宜了。现在为了美国的复兴,他们也该付出一些代价吧?当然必要的说服工作还是要做的,手段不能太硬,他们毕竟也是我们石油的重要市场,我们需要他们购买我们的石油,而不是都从中东购买。”
克林顿又叹息了一声:“加拿大石油的成本太高了,这几年的发展,也只能压制在22美元/桶左右,油价不上涨到33美元以上,利润就不够,这是我们务必推升油价到一个高价的本质原因,要不然能怎么办呢?”
基辛格点点头,他又对克林顿说道:“我还有一个建议。在国内通过以后,总统先生可以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见面沟通,在会议上送他一份大礼,美苏合作推升油价上涨,他肯定会非常感激,这有利于苏联高层,更加倾向与美国合作,其它的美苏问题能够因此得到推动力。”
克林顿眼睛一亮:“好主意!还可以拉上撒切尔夫人,她今年不得不退了,因为经济问题,在英国国内的声誉变得很差。不过英国仍然是保守党梅杰政府延续了执政,美国可以通过油价问题对英国保持积极的影响力。而美英可以联手与苏联媾和,这样的话,戈尔巴乔夫估计要高兴得飞起来吧?”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两人一致认为,戈尔巴乔夫真是个妙人。
美国推动战略由低油价转向高油价,很快在国内得到了财阀一致性的同意。当初支持低油价战略的财阀们,几乎都被说服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哪有什么为民主自由奉献的理想呢,这些年他们本身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现在克林顿推动转向高油价赚钱,正好是他们的需求。
这样的大战略转型,自然也在外界传出风声,很快cfia将详细的情报汇总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无不惊叹领袖惊人的判断力——李思华几年前早就判断,美国必然由低油价转向高油价战略,没想到他们等不到苏联的完全朽败,自己就已经憋不住了。
既然美国的战略完全在领袖预料之中,那么中国的对应战略,同样就可以遵循当年领袖的建议——推动美国朝向一个大号的以油气资源供给为基础支撑的苏联发展。苏联是大号的沙特,而美国就必须变成大号的苏联。
所以短期内,对于油价的上涨,中国完全可以推波助澜,按照国家石油战略研究中心的估算,到40美元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最近要与美国做一个“对等协议”——如果美国更大地开放中国的产品进口,那么中国可以在油价上不做干涉,否则中国可能会回击而压低油价。不从美国那榨取一点东西,怎么能这样地便宜这帮资本家呢?
国际形势,又一次地开始剧变。几乎全球的每一个国家,都受到了油价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