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14节

  中国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3个世界级大市场开始变成了“3+0.5”个,一个新的经济火车头正在形成,未来大西北的分量,将在全球格局上不断加重,直到深远地影响历史发展。
  第341章 东非攻略之先吃肉
  西元1969年的3月,赵云腾终于踏上了非洲的土地,他的内心感觉很奇妙,两世为人,他还是第一次来到非洲。
  以坦桑尼亚为初始基地,解放军开始组建非洲军区和非洲战区司令部,前者负责军政,后者负责军令,赵云腾就是来推动此事的。
  实际上他的职责当然不止于此,到1969的下半年,推动第一阶段其余五国革命的时机基本已经成熟,中央也不准备等下去,计划在9月发动,到年底结束,实现对东非的“全面染红”。
  经过从1967年到现在约2年的大建设,坦桑尼亚这个非洲第一个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框架算是搭起来了,初具雏形。
  经济的增长是惊人的,1967、1968不到2年,gdp大约是原来的3倍,而预计1969年,还会翻一倍,即3年6倍的增长!
  为什么有这样狂暴的增长呢?其实不足为奇,此前的坦国几乎可以看成是一张白纸,也因此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在独立前,这里可以说毫无工业,就连桑给巴尔和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当年也是靠黑奴贸易发展起来的;农业则是靠天吃饭,实际上也是原始的,连中国古代耕作都比不上;而赚点钱的矿业,其实也是小规模的,当年的英国殖民者并不把坦国当成是开采矿业的地域。
  前总统尼雷尔上台6年,确实也努力发展了一点加工业,例如食品业。可是规模太小了,坦国没有资本嘛。
  因此在坦g上台后,中国在2年内大约80亿人民币的投入,数十个重点矿业和其它企业的投产,派遣的几十万干部,则组织起了坦国从上层到基层的国家体系,在短期内就让这个国家的gdp狂飙——旧貌换新颜。说来也算是资本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伟力,2年时间将一个原始社会,强行改造成了一个初步的现代社会,其中爆发出的力量,自然是惊人的。
  按照中国派出的经济学家们的估算和统计,解放前即1966年,坦国的gdp大约相当于16.5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的话其国民人均gdp不过是50美元出头,到1969年底gdp可能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也就相当于人均不到700人民币,即280美元左右,仍然是非常低的,不到中国的1/6,而且还很不扎实,其实是靠大量的金矿和其它矿山产出给撑起来的。在非常低的基数上增长,有资本投入的话,总是容易的。
  例如,今年1969年的黄金生产,预计可以达到1000万盎司,价值超过3.5亿美元,差不多就是9亿元,而其它大量矿业的发展,使得整体采矿收入,会超过50亿元,超过坦国gdp的50%。矿业产值暴增,而此时坦国人口不过是1400多万人,自然人均gdp,就一下子飚上去了。
  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成长,在非洲完全是破天荒的,引起了非洲各国各界的巨大震动,坦国的邻国就更不要说了,包括原来所谓“最发达”的肯尼亚,也目瞪口呆,他们的人均gdp,还不到130美元,预计1969年会不到坦国的一半!就连联合国也注意到了,说坦国的发展,是非洲经济发展的典范。
  谁都知道,坦国能有这样的发展,靠的是中国的大力支持。原来对中国“新殖民”坦国,非常不满、各种腹诽和害怕的情绪,现在开始转变为羡慕和期盼的情绪,很多非洲“知识分子”在想,要是这样的“新殖民”,似乎很不错呀,坦国的经济和国民收入,明显在起飞嘛。
  最近半年来,非常多的非洲其它国家领导人,来访问坦国,探究坦国发展的奥秘的。其中有不少跑来与中国顾问团“谈合作”的,但都被顾问团以这是中央决定的名义给推了,明摆着,不变成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中国路线的gc党执政,中国疯了,才会跑去无偿支持,怎么可能呢?
  在此刺激下,中国在非洲各国扶持的中国路线即“毛派”gc党们,开始飞速发展,尤其是中国从坦国直接干预下的几个邻国,甚至肯尼亚也是如此,它的“发达”,只不过是相对于原来的坦桑尼亚和索马里这样的最不发达国家而已,其实内里还是一包草。
  坦国开始充分发挥“示范国效应”,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思想,开始成为几乎所有“进步知识分子”、必读必研究的内容,美英虽然拼命地将坦国的成就,都归因于中国的大量资本投入,但事实摆在面前,坦国可以给非洲人看的,可不仅仅是几个大企业,而是真正的改天换地。
  从农村的标准村基层组织、复杂农耕形态的种植园,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干部教育和培养,再到全国的教育体系,各种工厂的组织,其它国家的非洲人过来一看,就知道相比此时的坦国,自己国家那就是原始社会,这种社会组织的彻底变革,才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其它国家也搞清楚了中国对坦国的援助模式,这种模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关键还不是贷款,因为有的非洲国家,从西方也能搞到一些。其它方面的援助,才是真正吸引人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干部10年援助计划,中国派遣干部援助,培养当地干部,然后在10年中逐步退出,最后完全交给坦国自己管理。还有10年教育援助计划也是如此,整个坦国的教育体系因此建立,可以培养出源源不断的“现代国代民”,这种援助哪里是西方可以提供的?
  更不要说根据坦国资源禀赋,从顶层规划开始的基础工业体系了。很多非洲国家都回过味来,中国是真正在打造亲中国的非洲现代国家!
  不过非洲国家的这些领导人也搞清楚了,中国只会大规模援助中国理论和模式下的gc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其它国家,只会是“人道援助”,不可能大规模援助的,所以要让中国大规模援助,就必须与中国深度捆绑,还不是仅仅在经济上,而是在政治理念和国家体制下,都具有一致性。
  这当然让几乎所有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都望而生畏,他们可不想放弃自己的阶层和权力。但坦国的效果,是放在那里的,他们不肯变,他们国家的很多人,却想如同坦国一样地变化,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在非洲大地上普遍点燃,即使还没有燎原。
  现在与赵云腾沟通的,是索马里、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4个国家gc党的党魁及军事负责人(例如索马里人民解放军的司令),还包括一些中国和次大陆派遣的关键干部,他们是对口支援这4个国家的。
  这4个gc党和4支“解放军”,中国完全没有从这些国家的政治人物中吸纳,而是这些年在埃塞和坦国这两大国家的基地,自己培养出来的,还是老方法,从这4个国家的青少年中选择,然后长期培养,所以这些人的年龄都非常年轻,就连4个党魁,现在都不过是30来岁。
  这是在非洲采取的“先难后易”的不得已方法,否则连gc党的统一组织性都无法达成,更何谈建立和建设国家了。他们的培养年限,并不次于坦国gc党,中国设立埃塞和坦国教育体系,是从1948年开始的,而吸纳以上4国的青少年,则从1950年开始,迄今已有20年,早已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至少按照非洲标准,可以算人才。
  所以现在达到“毕业”标准,有着基础政治思想以及小学以上文化水平的这4国人员,也有数万之多,其中索马里是最多的,因为国家最大嘛,它有60多万平方公里,不过人口400多万,现在有2万多干部和军人。而卢旺达和布隆迪,则是2个2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但人口相对密集,各有200多万人。至于乌干达,人口是最多的,现有700多万人,所以培训的青少年也比较多,超过了2万人。4国的“毕业”干部人员,总数达到了6万多人。
  而且这两年来,由于坦国解放,开始大量从以上4国,吸纳适合的1315岁的少年,通过2年短训,让他们至少可以成为最低标准的合格兵员或者是乡村工作人员,有着小学两三年级的文化水平。这样的人员,已经超过了10万。
  所以以上的大约17万人,才是中国在这4国推动革命的本钱和底气。在这些地域,没有任何政治力量、甚至包括西方支持的力量,能够拥有如此坚实的团队,虽然和国内不好比,但在非洲,这就是无敌的力量。
  布隆迪gc党的总书记本约尼,以及卢旺达gc党的总书记比鲁塔,信心最为充足,他们各有着近万人的“毕业干部”,以及作为1万多人,作为军队基础的“急训军人”,对付2个200多万人的小国,力量完全是溢出的,根本不用考虑胜负的问题,他们关心的,已经是取得政权后如何发展的问题。
  乌干达gc党总书记齐图图,以及索马里gc党总书记罗布莱,神色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他们夺取政权并稳固的途径,还是有困难的。
  乌干达有着4万多反动军队,其总统奥博特虽有进步意识,但军队的实权在陆军司令伊迪·阿明手中,此人生性残暴,性格乖张,还是一个食人魔,完全不可理喻。按照齐图图的看法,如果gc党不介入,奥博特早晚会被阿明推翻,让乌干达变成反动军人专制。
  所以在乌干达必然有一场大战。齐图图在中国顾问团的帮助下,制定的策略是:从坦国与乌干达边境的卡盖拉区挥军进入乌干达,那里的部分守军,已经被渗透,很快可以占领乌干达南部,然后对首都坎帕拉方向佯攻,吸引阿明的陆军主力,然后一战打垮乌干达军,占领首都,建立新国家。
  齐图图和乌干达gc党这两年,在乌干达的名气并不小,一方面是宣传,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开始不断与阿明的军队小规模冲突,不断派遣游击队,进入乌干达境内,进行宣传和挑选青少年。这些活动,让他们在乌干达出了大名,现在被认为是乌干达政府的主要反对力量。
  索马里gc党的情况与乌干达类似。但他们的其它烦恼,可就多多了,因为索马里是原来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三国殖民地拼起来的,虽然主要是一个民族,但各自四分五裂,未来的治理非常头疼。原来索马里连文字都没有,还是在1960年,由中国专家以中文拼音为基础,在索马里主要的“口语”基础上,为索马里设计的一种文字,并编撰了中文-索马里文字典,但这种文字现在只有gc党相关的人员能用,对其它的索马里人,简直是一种密码,未来推广文字,都是巨大的困难。
  赵云腾听着罗布莱的叙述,心想我可太清楚了,原时空的未来,你们索马里海盗的大名,响彻全球,就是因为你们这个国家太混乱了,四分五裂,什么都搞不好,渔民只能靠当海盗赚钱。好在你们人口不多,现在只有400多万人,干脆依靠中国大量的干部输出,重塑你们这个民族吧。
  赵云腾很清楚,除了肯尼亚以外,以上4国现在只有1600多万人口,其实就是一个放大点的坦国,所以治理的路数是类似的。而包括肯尼亚在内,中央已经决定派出百万干部,以摧枯拉朽之势,完全摧毁这些国家过去落后的社会形态,如同坦国一样,进行民族、社会和经济重塑。
  更何况还有次大陆国家,也会继续增派干部。原来各国在坦国的干部,这次大部分会被新干部替代,而已经富有经验的干部群,会从坦国调到这几个新国家,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
  中国的陆军,最近也在不断地派遣到坦国,作为后盾,未来在这几国的驻军,将由一个集团军(4.5万人)加上2个特种师(各1万人左右)构成,加上其它的单位,总的驻军人数,会超过8万人。混编航空师也会进驻足足3个,超过300架战机,以此镇压西方,主要是美法英可能的对抗。
  在行动期间,印度洋上会组成中国的“三航母舰队”,对美海军构成强大的威慑。
  在资本和物资方面,中国准备了一个“2年400亿元特别预算”,用来在行动后,支援包括肯尼亚在内的新社会主义国家建设。1969年中国gdp预计将达到4.4万亿元左右,每年0.45%左右的费用,并不构成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压力,何况坦国剩余的投资,可以慢慢来了。
  所以赵云腾认为他们主要担心的治理问题,中央都已经考虑了,而在军事上,现在可以确认,4国的“人解军”,都很有信心,他们对于对手,已经非常了解,而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时光很快地过去,赵云腾这几个月,不断地抓4国军队的训练,也不断深入了解东非的地形地貌和相关军队的组织和能力,以及英法可能使用的相关力量。
  1967年8月8日,中国海军“凤鸣号”航母舰队首先抵达坦国桑给巴尔基地,而在8月19日,另一个“凰栖号”航母编队进入亚丁湾,第三个“仰光号”航母编队则在阿拉伯海中线游弋,这样的大动作,立即被美英法等国,以及世界媒体所关注!
  此时4国gc党,都公开发出要解放各自的全国人民、建立和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宣言,全世界都明白过来,东非大变在即!中国人又动手了!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东非4国,但中国似乎放过了肯尼亚?还是没到时候?西方媒体对肯尼亚的“前途”也并不乐观,因为如果中国人成功了,肯尼亚几乎就被合围了,中国人会放过它?
  这一次美国舆论的反应非常强烈,与两年前对坦国事变的反应截然不同,这当然是因为美国反应过来,中国人在非洲的目标,远远不仅是找一个坦国这样的“附庸国”,而是要真正地赤化非洲,至少是赤化东非!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愤怒,感到了作为高等民族的白人,被深深地刺痛,中国人怎么敢?“不能失去非洲”的呼号,铺天盖地。英国和法国的反应,自然也是哭天捶地。
  但是历史不会因为美国人或英法人的愿望而改变,只会因为实力而改变。9月1日,布隆迪和卢旺达两支人民解放军进入本国,实际上只遇到了微弱的抵抗,两国的军队太弱了,3天后,两军就分别占领了两国的首都——布隆迪的基特加,以及卢旺达的基加利,宣告“布隆迪人民共和国”与“卢旺达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而中国和次大陆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第一时间予以承认。
  乌干达人民解放军也是9月1日出兵进入乌干达的,乌干达是一个24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中型国家,自然不可能花费的时间那么少,在占领南部后,与阿明率领的乌干达政府军,在基奥泰拉一线发生决战,不到一天的战斗,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乌干达政府军就崩溃了,阿明也在逃串时,被追踪他的中国特种兵小组击毙,奥博拉政府宣布下台,整个过程花了一个月左右。
  索马里的战事结束得比乌干达还早,在9月3日“索人解”通过中国海军的运输舰,在首都摩加迪沙附近登陆后,迅速击溃了少数政府军的反抗,占领了首都摩加迪沙,原时空的风云人物——独裁索马里大约22年的所谓国民军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在战败后被迫投降,在新时空,他并没有推翻索马里政府登上独裁者宝座的机会。当然,索马里gc党头疼的,是国家很大,他们现在的力量,短期较难做到有效控制全国。
  在此期间,美英法进行了多次磋商,他们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动向,却发现除非发动对中国的大战,现在的格局已经难以改变——三国在东非可利用可影响的力量,在军事上太孱弱了,而且中国已经派遣了大量陆军和特种部队入驻坦国,也必然会很快入驻4国,尤其是索马里。这不是普通的“侵略”,而是在各国有着深厚的积淀,几个gc党在各国的根基,已经很深。
  除了舆论战,三国能做的不多。出兵吗?英法只能指望美国,美国不带头,他们可不敢,新中国向来强悍,说干就干,何况英法的陆军力量,根本无法穿越中国海军的封锁。
  美军内部的评估则是,除非打核战,美军也没有办法。中国不仅有三航母舰队,导致美国除非动员半个海军,否则无法取得明显的海上优势,而且中国空军从坦国和次大陆南端例如锡兰,已经构成了对阿拉伯海的夹杀。这样美国海军的优势并不大。
  而且一旦美国真的动手,那么中国人也会对波斯湾动手,这可能颠覆美国的霸权,失去了波斯湾,美国就回到了“孤立国家”,这个险太大了,美国不能干。
  所以虽然期间,出现了美海军在印度洋上与中国海军的紧张对峙,导致各国媒体惊呼“核大战”要来了,但最终还是平息了下去,美国只是示威而已。
  惴惴不安的,当然就是肯尼亚政府了,他们已经感到了末日即将到来。
  第342章 东非攻略之后啃骨
  非洲各国对东非事变的反应,是非常复杂的。
  在非洲所谓的合作组织,即“非洲统一组织”(即后来的非洲联盟,简称非盟),肯尼亚提出的“谴责中国新殖民主义干涉非洲”的动议,就吵成了一堆,最终发表的宣言,也只能是“严重关注”,而没有“严厉谴责”。
  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中国的“胡萝卜+大棒”,非洲各国的经济利益,在新时空的六十年代,已经与中国变得紧密,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且到1969年这个时候,gdp几乎已经是美国的2倍了,工业产值更是3倍以上。非洲以出口大宗物资原材料为主,所以中国当然是他们的第一出口国,而他们的社会必需品和生活必需品,也大多数来源于从中国的进口,所以从利益出发,他们就很难挑战中国。
  更何况中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对所有非洲国家构成了强大的威慑,包括非洲最强的南非,也是非常忌惮,美国和英国人是挑唆他们对中国在非洲搞事,可以南非此时白人政权也不傻,他们总要考虑中国的反应。所以南非虽然支持谴责,但并没有跳得太凶。
  更何况有些国家,是干脆反对谴责中国的,例如埃塞俄比亚,其皇帝海拉西虽然现在对中国越来越警惕,可是他预感自己如果真的开始反华,可能就是自己在埃塞统治的结束——中国在埃塞的力量太强大了,所以必须反对这个谴责,表明自己的态度。
  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当然也反对,他们欠下了中国的大人情呢。几个大国反对,自然最后的宣言,也就变得软绵绵。
  而且很多非洲国家内部,其实反对谴责中国的力量也很强,非洲这个时候,每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路,但到目前为止,坦国在中国的支持下形成的发展道路,无疑是最明确、最有成效的一条,每个非洲国家都有一帮人,开始倾向于走“中国道路”,其中激进的巴不得中国,像对坦国一样对他们呢,当然反对谴责中国啰,他们反而把本国那些呼吁要谴责中国的政客,视为反动和落后的渣滓。
  尤其在中国“中部横切”涉及的非洲国家,现在中国支持下,大多数其中国路径的“gc党”已经成立,开始在其本国取得一定的影响力,也让非洲政客们比较顾忌。
  所以肯尼亚政府最后发现,他们在非洲根本得不到其它国家实质的支持。肯尼亚仍然算英联邦国家,所以指望英国人的支持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英国人有点支支吾吾,总统乔莫·肯雅塔知道,英国肯定打不过中国,所以迟疑。所以他唯一的指望,就是美国,他满怀希望地向美国发出了多次求援的函件,但始终没有等到美国人肯定的答复,回函中那些鼓励肯尼亚人坚决与“中国殖民主义者”斗争的漂亮语言,在肯雅塔看来,全都是废话!空口白牙,抵得过中国人的大炮吗?
  肯尼亚内部同样有分歧,哪怕在议会,也有部族代表公然表示,肯尼亚接受中国模式没什么不好,看看坦国的飞速发展,肯尼亚接受不行吗?中国人会在10年内撤走,完全交回主权,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信誉,大家都知道,在次大陆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中国的干部完全撤走了。所以非洲也是一样,这是中国人来帮非洲,有些人只是放不下自己富裕的生活罢了,哪里是真的为民族利益而斗争?
  起初的激愤过去,“想通”了的人越来越多,包括议员们,他们早就研究过坦国的体制,家庭不属于大地主或者矿主这样的大剥削阶级,仍然在政治上或经济上是有出路的,非洲缺乏知识分子太厉害,相比中国自身的体制,就要宽松。所以有些议员的心思也是很活的,肯尼亚明显就要变天了,还跟着肯雅塔总统走,自己找死吗?
  所以肯尼亚内部,呼吁肯雅塔下台,接受中国对肯尼亚“坦桑尼亚式”改造的呼声高了起来,而有些开头“激愤”声音很大的人,现在也没声音了,因为他们发现,没有用,趋势的发展,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肯尼亚gc党总书记齐贝吉,在9月到10月的时间内,不失时机地连续发表了5篇文章,不仅发表在坦国,也被肯尼亚几乎所有的大报所刊载,现在肯雅塔总统已经很难指挥得动所有人了。不过这对肯g也是好处,肯尼亚以前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程度,是东非最好的,所以用文章宣传,至少对这个国家的上层和少数“中产阶级”是有用的。
  齐贝吉的文章,没有多谈政治信仰和理论思想,他知道对肯尼亚的上层,说这些就是对牛弹琴,文章的重点是放在经济上,用连续5篇文章,描绘出在中国援助下,未来肯尼亚宏伟的经济发展蓝图——这个很有用,一下子打中了肯尼亚中上层的心脏!让很多人变得对肯g期待了起来。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力量,很多非洲的政治人物和中上层,还没有像未来那样的堕落,没有被西方控制、洗脑和结成肮脏的利益输送关系,没有自己失去对非洲的信心,所以这样的经济规划,对他们的冲击力,那就是核弹级的。
  例如“丫”型加上中间两横的五条铁路,将肯尼亚的三大城市:内罗毕、蒙巴萨、基苏木与国内的其它重要城市,例如埃尔多雷特和纳库鲁等,全部连接起来;例如对钛铁矿、石油勘探等矿业的发展,以及肯尼亚整体基础工业体系的构造;例如开发大裂谷地带蕴藏的地热资源,源使之足以满足肯尼亚全国的用电等等。
  这样的为国家发展为目标的顶层规划,是肯尼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下子就对比出了现有肯雅塔政府的原始和落后,让肯尼亚人感觉到:恐怕在肯g的领导下,肯尼亚才能发展成一个现代国家。
  在齐贝吉的文章发表后,肯尼亚的知识分子纷纷在肯尼亚《民族日报》等发表文章评述,几乎都是褒奖的倾向。有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作者,公开感叹说,对比齐贝吉表现出的肯g的雄心壮志,肯雅塔总统居然还想维持部族上层治国,相差太远了。人们可以不同意肯g的gc主义信仰,却不能否认他们的现代性和进步性。
  文攻武卫之下,肯尼亚内部开始先行崩塌,甚至连军队高层,都拒绝了肯雅塔总统组织防御的命令——他们拒绝的理由,与政治无关,而是肯尼亚军队只有3万人,又是非常垃圾的训练,根本没有现代军队的战斗力。而士兵们也普遍不愿意打仗,在肯g无孔不入的宣传下,没有人觉得参战,是在保卫祖国,只会让自己愚蠢地死掉。
  走投无路的肯雅塔,甚至找到了苏联大使,让他向国内汇报,如果苏联支持肯尼亚、制止中国的“侵略”,肯尼亚愿意倒向苏联。
  可是苏联高层连会议都没开,勃涅日涅夫听到汇报,直接就拒绝了。开玩笑,一个小小的肯尼亚有什么重要的?可以让苏联去得罪强大的中国?
  这几年正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候,也是苏联日子过得最舒服的年代。对欧洲出口的油价一直不错,而通往中国的两条石油管道刚刚开通,对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开始进入暴增期,苏联赚大钱的机会到来。油价不错,苏联的收入高,工人阶级的日子就不算差,可以从中国大量进口各种日用品和生活品,让民众对生活相对满意。这样苏联自身的工业资源,集中在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上,效果是明显的,这几年苏联正在逐渐超越美国的核武力,核武器的数量,很快就要大大超过美国。
  这美好的一切,难道为了肯尼亚而改变?苏联疯了吗?勃涅日涅夫不屑一顾。
  山雨欲来风满楼,肯尼亚已经不是风满楼了,而是风太大了,肯雅塔政府这座楼,自己就要被风摧垮了,楼内的建筑,或者倒塌,或者剧烈摇晃。而已经有无数的带路党,开始联络肯g,意图赶紧跳下旧船,登上新船。
  赵云腾观察着这一切,他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情报汇总。他觉得四面合围(海上通过中国海军)后,肯尼亚就有点像是原时空解放时的平津战役,即使围而不攻,其内部也变得越来越四分五裂、人心绝望,带路党从四面八方冒出来,完全变成了一个豆腐渣。更何况,北平当时还有傅卓易这样一个“坚强”的军事核心,他至少指挥得动守军。而肯尼亚的肯雅塔,有什么凭依呢?
  这就是“其亡也忽焉”,多少强大的组织,看似不可一世,但只要是丢失了信仰、人心失去了希望,那都是一推就倒的纸牌屋而已,原时空的苏联,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他不是很喜欢苏联,在国内的时候,他曾经问过李思华:我们现在与苏联的贸易越来越大,我们购买苏联的油气,我们的日用品,支撑着苏联人的消费,这会不会让苏联不会如同原时空那样垮塌?这对中国是好事吗?
  他很清晰地记得李思华的回答。当时李思华哈哈大笑,说赵云腾有时候还像个孩子:苏联的问题是失去了信仰,一个官僚主义阶层形成并越来越庞大,他们靠吸血底层人民为生。吸血的过程是加速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过去历朝历代,那种剥削食利阶层形成、堕落、贪腐、压榨底层过程的重现,一旦走上了这个循环,你看到过能有救的吗?出现一两个厉害的改革家,也最多不过是,让国家多续命二三十年而已。
  所以苏联的未来,除非完全扭转这种官僚豪绅化的过程,否则是注定的命运。当然,崩塌的时间可说不好,未必是与原时空历史一模一样,毕竟连阿富汗战争,都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呢?但她可以断言,苏联最后的命运,与原时空一样,绝对是崩坍。
  现在来看肯尼亚,确实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了类似的道理。原来以为肯尼亚会是一块“硬骨头”,赵云腾甚至做好了中国军队直接参战的准备,但现在看来,硬骨头的内部,还是豆腐渣,一戳就破。
  赵云腾把自己的一些感慨,说给了中国东非顾问团的团长魏季晨,他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完全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按照他的说法: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特点,他们是剥削者的共和嘛,看到利益的时候, 就像一群疯狗,每一条都试图上来撕咬你一口;可是发现对方是一群手持打狗棍的壮汉,可没有几条狗还敢于对抗,总是四散而逃。他们的共同信仰,只不过是分享侵夺的利益而已,可不是真有什么类似我们gc主义的共同信仰。
  无论如何,看起来中国非洲攻略的第一阶段,前期的部分,可以顺利地完成了,赵云腾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他想起了家中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两个小姑娘,被李思华宠得不像样子了吧。
  11月2日,当肯尼亚gc党宣布进军首都内罗毕,要建立“肯尼亚人民共和国”的时候,肯尼亚的许多人,实际上是松了一口气的,就像是知道有一场大雨,可是迟迟不落,反而让人焦虑一样,等到落下来的时候反而轻松了。
  不过普通的肯尼亚人不知道,黑暗中的暗战可不少,英美的特工,都试图通过刺杀、爆炸等制造骚乱,不能阻挡中国人控制肯尼亚,那就试试能不能搞乱当地的社会,让肯尼亚动荡不安,让中国人无法组织起在坦国那样太平的建设。他们找到一些不满的肯尼亚势力,在几个重要城市,试图造成骚乱。
  中国派遣的特种师,任务之一其实就是对付这种情况的,在察觉英美可能有所动作后,在肯g的配合下,特战小组分头进入了肯尼亚的十几个城市,尤其是首都内罗毕和最重要的港口蒙巴萨,肯g在每个城市的情报网络,正在迅速地扩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那些英美与当地政治势力勾结起来,组织的破坏小组。
  所以地下的暗战,一度是激烈的,肯尼亚各城市每天都有人横尸街头,但这反而起到了一种对肯g有利的效应——民众都期盼着肯g快点接管政权,让他们恢复正常和平的生活,他们认为正是政治动荡导致的这种社会动荡。发现掀不起大浪,而且损失在不断加大后,英美的小动作,被迫逐渐停了下来。
  从11月初开始,“肯尼亚人民解放军”的进军过程,非常顺利,虽然原来的肯尼亚政府军,还是有小股与他们发生了多次冲突,但反抗很快都被扑灭,11月10日,肯雅塔政府宣布总辞职,他和家人不得不流亡美国——美国政府试图对肯尼亚留一个尾巴,以后恶心中国人。
  11月12日,“肯人解”占领首都内罗毕,肯g总书记齐贝吉宣告“肯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宣布了政府构成名单,这都是先准备好的,政府的核心部门官员,都是肯g自己的人马,而一些非重要的职位,则吸收了一些“进步人士”。不断扩大的“肯人解”,分兵占领了各大城市,到11月底,肯尼亚开始平静了下来。而整个非洲革命第一阶段,也初步实现了战略目标,接下来就必须以建设为重点了。
  中国中央政治局,则批准了“两年400亿元东非投资支援计划”、“百万干部东非援助计划”、“东非教育援助计划”这三大计划,大量的干部、教育人员、企业单位,开始进入非洲,展开类似2年前在坦国建设的复制工作。
  整个东非六国(不含埃塞),总面积约246.1万平方公里,1969年的人口,大约是不到4000万人,此时人口相对土地,整体还算地广人稀。人口大致与中国的一个大省相仿,但土地面积可广大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