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没有梅月来了一年多了也没怎么学会规矩,除了老老实实叫戚媛夫人外,经常还是你啊,我啊的乱说:那个大人没说什么,只是问我昨天的点心好不好吃我给他说好吃结果他就很奇怪的笑了很久最后让他们家干活的大伯把我带去院子里洗手。他们家的丫鬟姐姐看我衣裳湿了,就给了我这件。那个姐姐说等我的衣裳干了就送过来和我换回去。
戚媛能想到自家丫鬟是怎样一副呆呆的样子任人逗
好不好吃啊?
好吃
哎!别人对门的丫鬟就是个明事理的,知道这两家素无关系,哪能丫鬟的衣裳都换着穿,所以也才嘱咐了这个小笨蛋要换回来怎么别人家的丫鬟就这么聪明呢?
戚媛没好气的点了点梅月的脑门:以后学聪明点!
嗯!梅月不知道夫人是要她怎么学,不过决定先答应下来:今天看清了那位大人,和老爷不一样,长得就像一个公子哥!眼睛弯弯的,笑起来也好漂亮
好了,好了,快去做你的事情吧!戚媛打断她:要是一会儿杨伯看你拖沓,又要说你,我可不会护着你了。
戚媛又回到桌前看账去了,梅月一个人边干活边乱想原来并不是每个大人都拉着个脸,这个大人笑起来真好看,比今天那个漂亮的丫鬟姐姐还好看
珠儿,这边厢的魏池也正在想着那个年画娃娃:昨天我带回来的那种包子好吃么?
珠儿不知道魏池为何问这个:回大人的话,很好吃,大人想让刘妈照着做么?奴婢这就去吩咐。
珠儿福了一福:大人还有何要吩咐的?
啊魏池故作镇静:去让刘妈试试吧。
看着珠儿的背影,魏池暗暗地想果然,只是送套衣裳,洗洗手是不能改变这个阿珠的啊
魏池闲得有些忘乎所以,但其实锦衣卫的人还没那么快就忘了他。沈扬原本以为这个魏池会和燕王一起被端了,哪料到他竟然只是遭了个平级调动,连南京都没去!想来想去,可能皇上还是念在他在封义为自己打过仗,所以来留了这个祸患。
沈扬足足想了三天,终于决定还是要把这人的呈情交上去,至少算是再试探试探皇上的态度。
沈扬掂量着手上的宣纸。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魏池,你写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皇上看了你这首诗,又会怎么想呢?
作者有话要说:比宫斗更无聊的就是宅斗
戚媛喝口茶ing
魏池的珠儿改造计划正在酝酿中
沈扬:哥不会放过你的!
胡:老大我我喜欢他
☆、第一百三十四章
134【建康八年】
魏池在衙门里喝了半上午的茶,正准备端正态度听杨姐姐唠嗑,突然收到门房送来的一张请帖。魏池有些惊喜,但打开之后惊喜变成了惊恐。
杨大人好心的端上茶水:魏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魏池擦了擦汗:杨大人这我今天可能有些事情,要先走片刻。
作为副手的杨庸很遗憾少了个听众:没事,没事,明天再说。
魏池此刻还真愿意听杨庸说天谈地毕竟这事情不用动脑子啊
魏池叹了一口气,换了便服,揣好请帖,领着益清出了礼部衙门。
杨庸只好一个人坐下来,心想早知道今天这么多人要溜,还不如早些回去呢。
杨大人正在沮丧,魏池却在一个时辰后又回来了,面色愈发凝重。
哟,您怎么又回来了?东西忘了拿?
啊嗯,我想还没到点,就回来看看。
哦杨庸觉得不像,至少看样子不像,这个魏大人会有什么烦恼?杨庸想到刚才那封请帖女人?
今晚上我家的戏班子正好有出小曲儿,魏大人不嫌弃就来我家听听新鲜吧。
魏池不好意思甩掉杨大人习惯性攀上来的胳膊:今晚?
可不是?
面对杨姐姐灿烂的笑容,魏池强烈反省了自己的孤僻就是因为不习惯礼部的人,所以在这里混了一年也混不熟!罢了!去就去。
曲子是杨大人填的词,杨大人做的曲,说实话,技艺精湛。不过魏池心中想的却是那张请帖自然不是女人写的。
是王允义。
自今天魏池才知道,原来在朝中,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姓王而不姓燕。
王允义要隐退了,斡旋了这么些年,他知道自己老了,与其赖着不走,不如功成身退留个清静。他最后愿意见魏池是因为他明白这个人并不像朝中其他同僚以为的那样已经被自己收入麾下,他知道魏池不姓王,他太复杂,让人难以想透他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谁。
他要拜托魏池的就是今后务必帮衬乔允升,这个人脾气太刚直,他实在不放心。给魏池的好处就是告诉他,自己这次是真的要退了,等他闹起来,魏池不至于站错队。
很简短的会面,没有煽情,也没有老泪纵横。似乎两个人经历了这么多都明白,现在弄这些虚的都没意思了。
王允义最后给了魏池一个章,说的是做个纪念,但是魏池看清上面的字的时候,突然有了点感激这不是一块新章,是他用了很多年的一块私章,王家军的人都认得。
王允义之后又说了几句安慰魏池的话,打发他走了。
魏池看到王允义的背影,觉得他真的不老,但是不知道他为何如此心平气和的就要打算着隐退了。
王允义回头,看魏池还在屋里站着,就给他招手,让他走后屋响起个女人的声音:老头子呢?
老爷正在会客。
王允义就对魏池挤眉弄眼,魏池心想这就是王夫人吧,忍不住偷笑了一下。
魏大人?杨庸才摇了摇魏池的手:您笑什么?
哦魏池这才发觉自己失态:你这戏班子一年得有多少消耗啊?
钱算是什么?就算我吃不上饭了也不能养不起她们。杨庸得意的打着拍子。
台上唱着唱着,杨大人也坐不住了,跑上前去咿咿呀呀起来。魏池想到以前那些袒胸露腹的名流,突然开始有点担忧
幸好天气已经很冷了,杨大人不像徐朗他爹的膘那么厚,没敢脱衣裳。
魏池回来的时候,珠儿竟然又递了一张请帖给她闲了这么久,竟然还有一天能收到两张
这一份是林家小两口送来的,韵眉上个月有喜了,林家和耿家都高兴地不得了,耿炳文和瑁各请魏池去家里喝了一次酒。大家的兴奋劲儿过了之后就尽快散了,毕竟安静对安胎还是很重要的。这一次是两口子奉了长辈的命,要到庙里去上平安香,因为林瑁和韵眉都和魏池亲近,所以林家的长辈也就同意他们邀魏池一起去。
魏池把请帖折起来:后天出城,你去不去?
珠儿想了想:冬天的衣裳还没做好
是去庙里,求个平安吧。魏池把路上顺便买回来的一块绸子递给她:上次管家给你的那块不大好看,你今年做夹袄用这个吧。
哪怕是在京城,连夹袄都穿绸子的丫鬟不多,珠儿接过来握在手里,心里还是有些高兴的。
魏池喜欢打扮珠儿,主要是因为她打扮不了陈虎,也不能打扮自己
第三天临出门前,魏池重新看了看珠儿:把发花换换,戴那个银子的。
老爷,刚才奴婢戴的就是银子的,您说是珍珠的好珠儿很无奈。
魏池迟疑了片刻:最后换一次还是戴银子的。
珠儿暗暗叹了一口气,只好回屋去换。
等主仆三人磨蹭到城门的时候,林家的夫妇已经等了一会儿了。
韵眉见了魏池分外兴奋:小魏哥哥!诶?这是你的丫鬟?
认不出来了么?魏池得意的笑。
真认不出来了。韵眉拉起珠儿的手对林瑁说:你看,是不是比许多小姐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