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陈鍄对这样的说辞表示了厌倦,他走下皇位,半蹲在魏池面前:魏大人说了这么多,可不可以对朕坦白为何不蓄须?
  说!陈鍄轻蔑的用手指挑起魏池的下巴,恶狠狠的说。
  回皇上的话,魏池声音平静:若说臣和燕王毫无干系,天下无人会信魏池淡然的看着地面:臣遇上了燕王,是劫数,所以一辈子也不会蓄须,这世上,秦月如是一个,臣是一个。
  魏大人,把自己和一个戏子比,不觉得贱么?!陈鍄盯着魏池。
  为了忠诚于皇上,臣欠了杜莨,一辈子还不清了,同样还是忠诚于皇上,臣愿意欠燕王,下辈子再来还清。臣可以不要名声,可以不要所有的东西,可以亏欠还不清的债,但是有些事情,绝不会做。魏池的确对燕王有情,但臣不止是魏池,更是大齐的官员。
  魏池感到陈鍄的目光锐利得如同匕首。
  最后,陈鍄带着戏谑的意味捏了捏魏池的下巴:去蓄须吧,魏大人。
  恕臣不能遵照皇上的意思。魏池再次伏跪在地上。
  想被杀头么?!魏大人?
  魏池会用一辈子来还燕王爷的恩情,臣也会用一辈子来当好皇上的官员。如若臣知道燕王的罪行,一定不会隐瞒不报,燕王罪当其诛,臣也绝不会辩解半句。望!皇上明鉴!
  臣!甘愿领罪!
  你领哪门子的罪?陈鍄坐回宝座:照你的说法,该魏池来领罪才是这些是谁给的你胆子?
  陈鍄恢复了平静:去北镇府司看看他吧
  是!
  魏池走出大宸宫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一颗星也见不到,魏池被冷风一吹这才发觉衣裳都被汗水湿透了。陈虎和益清在远处的廊坊等着,魏池站在原地,借着夜色努力压抑自己的颤抖,直到自己的手心被掐出了血。
  皇上信了么?
  作者有话要说:技术章节大家都不关心的我就不多说了。
  这个比较接近真实的政治了吧,魏池这个人啊其实确实很有天赋,有些话也舍得拿出来说,要是我,绝对说不出口。
  其中哪些为真哪些为假,也许皇上信了,大家不如多掂量掂量。
  还有文案上的那几句话,其实不是空话。
  ☆、第一百三十二章
  132【建康七年】
  陈鍄并不确定自己此举能够端掉燕王,至少塞外的秦王还让他有所顾忌,但那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这个时候他还会选择义气么?
  陈鍄担心他真的会这么做。
  所以燕王被软禁之后,陈鍄就用八百里急递给秦王传了一道旨意,大概就是说这是兄弟之间的事情,自己绝对不会伤陈昂的性命云云。同时传令到个关口的锦衣卫,密切监视着秦王的动静,只要部队一有躁动立刻凭手谕拿下。
  同时也密旨告知了胡润之,让他也和锦衣卫保持时时联系。
  陈鍄几夜未眠,向芳有些担心他吃不消,劝他去休息:虽然燕王一方的人极力狡辩,但是大势所趋,天下人都看得明白,这么多的惊天大案,能都撇清么?主子万岁爷也不必太忧心了。燕王虽然已经树大根深,但是人言墙倒众人推,既然皇上的心思天下人都明白了,再厚的墙也得推了才是。
  陈鍄揉了揉额头:那个魏池真的去见了燕王么?
  这个当天就去了,是凭口谕去的,但是燕王不见他。
  然后呢?
  魏大人在门口等了一夜,后来天亮雨停了才走。
  陈鍄站起来:还挺痴情的恶心北镇府司的人说那个戴桐锋很难缠?
  回皇上的话,燕王本人一句话都不说,都是那个戴桐锋出来硬撑。
  他的家人也是本地的?
  正是,已经派了东厂的人看住了,要派人动手么?
  不必了,他必定已经想好了。不过再厉害,也就是一个人。
  锦衣卫的人可不像皇上这般的乐观,他们觉得只是一个人的戴先生非常难缠,难缠得覃游之这样的人也头疼起来。那个秦月如在江南已经多少动了些刑,本就有些不成人形,这会儿不得不在动手前悠着点。
  他们本想皇上能下令让他们去查查魏池,但没想到皇上对于魏池的态度却令人难以捉摸,虽然他们不敢妄动,但是还是派人监视魏池的动向。
  皇上凭借着胡贵妃笼络胡润之,但胡润之远非他想的那般简单,他明白皇上对他的器重多少是因为顾忌燕王,秦王,王允义,如果这三个都倒了,那么胡家的下场就会和他们一样。
  虽然他很快就收到了妹妹寄来的信,但是毫不犹豫的把她的观点扔进了废纸堆。
  只有女人才会幻想用感情来维系利害关系吧?也许有用但胡贵妃不是西施,皇上也不是痴情人。
  胡润之把个中缘由告知了秦王,秦王思索了很久:你想说什么?
  咳咳,王爷就算要谋反打京城,臣也会跟着的。
  秦王无心和这个人开玩笑:时局动荡,你不担心么?
  不担心,这次是皇上的仓促之举,虽然来势汹汹,但是过去的也快。
  秦王一言不发,他知道胡润之这个人太聪明,皇上就是因为和他接触不深才会被他的表象蒙蔽,而对塞外的时局做出误判,以至于将锦衣卫交到他手上,让他一手安排对自己的监视。
  秦王现在不担心胡润之,甚至也不担心陈昂的性命,只是因为一切的联系都被中断,所以冥冥之中感到不安罢了。
  戴先生,你准备要怎么扭转时局呢?
  监牢里的戴先生其实并不想扭转时局,从事情开始的那一瞬间,他就明白,终究要来的这一天是真的来了。所幸的是皇上准备仓促,不幸的是,皇上用的是釜底抽薪。
  他不担心秦王,不担心秦月如,不担心陆盛铎,不担心自己的家人,甚至不担心魏池。他真正感到担心的是陈昂本人。
  不能忽略他是一个天才,不能忽略他曾经经历过那样多的斗争,但同样不能忽略,这个人从小锦衣玉食,一直生活在顺境之中。
  戴桐锋最担心的就是他本人忍受不了这样的变故而崩溃,在与所有人失去联系后,戴桐锋只能祈祷皇上不要将这个案件长久的拖下去,因为他明白,陈昂所能忍受的极限已经快要到了。
  朝野中无关的人谈及此事都非常谨慎,明眼人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毕竟握于一人之手的权利要转移到政府的手中,虽然燕王本人才能惊人,但是内阁才能让人真正的安心啊。而且这些洗出去的钱一旦找回来,那江南的税也不会再加了,抄一个人,福泽天下,很划算。
  燕王的定罪很难,因为几乎找不到账本,也没有相关证人的口供,所有的只是关于那五百万两白银的捕风捉影。
  历时一个月,经历了无数错综复杂的调查,徐汝能不负众望,终于找回了这失踪的五百万两。但是因为都是经由其他钱庄或票号汇兑的,要说和燕王有联系,也不太能服众。
  其实皇上现在手中所有的,就是燕王故意扔给他的那些小辫子:难以解释的豪宅和每月巨额的消费。
  这都是戴桐锋一手策划的,因为有这些,皇上不会往谋反的罪行上扯,因为有这些,定罪的范围也大概就在那样一个圈子里浮动。
  就这一点来说,皇上绝对在不自觉中转进了戴先生的套子,这些年来他一直孜孜不倦的寻找秦王贪腐的证据,却很少想到历史上其他皇帝惯用的招数。
  而这些证据,其实到现在也没找到。
  皇上虽然是皇上,但是也有他不擅长的事情啊戴先生的算盘敲对了。
  不到十月,因为难以发掘有力证据,陈鍄为防止事变,不得不匆匆定罪。
  燕王府的所有财产要全部被抄没,之前的一切借贷协议全部宣布无效,燕王府上的奴仆全部遣散,燕王贬为庶民,发配矩州修文县。
  狱中的戴桐锋也有了罪行抗上不尊,杖二十,发配西海。
  二十杖不至于把戴桐锋打死,但是也打断了他一条腿,这个莫须有的罪名让他本人觉得有些好笑,但也是因为这件事情,他明白皇上对陈昂的了解比他想的全面。
  西海和矩州是两个相距很远的不毛之地把陈昂一个人发配到那里去,基本上就是定了他的死刑,只是尽量不落人谈论罢了。
  燕王府上的人全都被遣散了,只有五十一岁的何棋还在,以往风风光光的大太监如今看来已像是七十岁的人了。何棋上书陈鍄,希望派遣自己去伺候燕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