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当天夜里,袂林就马不停蹄的亲自拜访了柯沃宁犽,这个与漠南王室缠得最近的家族最后终于松了口,说只要袂林拥立沃拖雷便愿意征调察罕家族所有的兵力听起遣派。
  那场被精心策划出来的迷雾消散了,各方的势力积极的调动起来,谁更够更快的进入状态,谁就是这场战斗的获胜者。
  这片草原将见证胜者得生,败者灭亡。
  被扔在书院好几个月的兀穆吉被他大哥放了出来,大哥没有像往常一样训话,只是把一封委任书递到了他手上:从明日起,你就是禁军骑兵总卫。
  禁军是妜释封岈家族唯一算得上拥有实权的地方,这也是大哥入宫之后才争取到的半壁席位。禁军骑兵总卫!袂林竟然同意将禁军所有最优良的部队交给妜释封岈家族!而大哥竟然将这份无上的荣耀交到自己这个总被家族质疑的手里。
  就是昨天,自己还在为家人的难以掩饰的失望而苦恼
  看到兀穆吉忧喜交加,宁延勒沉默了很久,最后说:你知道么?良奈勒死了还有,害你的人就是他。
  兀穆吉的脑子有点乱:什么?为什么?
  宁延勒抬头看向自己这个不通事世的弟弟:因为他从没当自己是我们家的人,他是长公主的内细。
  宁延勒看到兀穆吉手足无措的样子,叹了口气,站起身拍了拍这个早就长得比他高大的弟弟:禁军是我唯一能为家族争取到的东西,但是现在只有你才能把他变成真正的力量,我相信你带兵打仗的实力,家族的安危就在你肩上了。
  兀穆吉努力回忆脑海中的良奈勒,可惜他的印象太模糊了,就像是一句话都不曾交谈过。最后他停止了这种无意义的努力,抬头看向其实同样陌生的大哥:大哥的意思是,我是禁军总卫了?
  宁延勒点点头:午后就到宫里领牌。
  好!宁延勒听到了这个简单直白的回答。
  将身份转化成一命杀人的兵器,魏池用了几乎整整一年,这此间,她内心动摇了许多次,失眠了许多次。但有些人却只要眨眼的功夫。兀穆吉,一个只知走狗遛马的纨绔子弟撇开了一切政治疑云,家族纷扰,他抓住了这件事情的关键禁军总卫。
  说完那个好字,兀穆吉将一切思绪专注到禁军总卫这件事情上来。
  领兵打仗这个事情,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学会,或者没学好。有些人却是天才,驰骋于战场的天才
  ☆、第五十九章
  59【建康六年】
  两方的战士谋士纷纷各就各位,而小魏大人却找不到正当职位,这都是长公主的错啊!自从捡了个三品策鉴,原先的活计都配给了其他人做,后头三大家族也消停了,魏池自然也用不着东跑西跑活动活动,就连今日的文书也是王将军亲自拟定血书么,也不好找人代笔,于是,在这个鸡飞狗跳的年头,魏池诚惶诚恐的闲了下来,直到有一天耿副统帅遭袭。
  是谁干的,这很难说,魏池跑过去的时候大门早就被各路军医给堵上了,问了许多人也问不出什么详情。后头遇上了赶过来的徐朗,徐朗说是漠南人干的,魏池气得白了他一眼说,废话,这还能是齐国人干的?徐郎听了这话,冷笑了一声,没有多说,只是拍了拍魏池的肩膀,让他回去,管闲事是不好的。
  魏池觉得这是自己的老上司,虽然现在名份上是归王将军直属,但朝廷派给他的官儿还是归耿大人的。魏池不听,不过没再往里面挤,捡了块石头坐了。
  等了约一个时辰,军医们纷纷退了,一个副官走过来:魏大人?耿大人请你进去。
  魏池赶紧拍了拍屁股站起来,心中除了担心还有点奇怪,耿大人此时此刻为何会急着要见自己这个无足轻重的人?真是
  进了屋子,魏池吓了一跳,原先也没料到竟然是这么重的伤!
  怎么了?魏池偷偷问副官。
  去城门,唉!突然冒出一个年轻人,呼的就冲了过来,怀里头嘬了一圈土炸药,要不是韩副官舍身去拦,可能
  韩副官和那漠南青年已经化为了一滩触目的焦骨肉泥。
  魏池?耿祝邱听到了外头的动静。
  在!魏池赶紧掀了帘子走进去,耿祝邱的左手几乎全被炸烂,满身都覆着药,只有眼神还是亮的。
  你坐!打了一辈子仗的耿祝邱没有失去风度。
  魏池觉得鼻子一酸:大人!等大人好些了再说。
  耿祝邱失望的叹了一口气:原本以为你见识了些也学硬派了,结果还是一股酸儒脾气么?
  魏池恭敬的沿着床边坐了:大人此刻叫属下来是有什么要事?
  耿祝邱认真的盯着魏池:你的事,我家侄子确实来求了我,他说让我关照你,保你平安不过我觉得,你倒不是这样想法的人平安归京或是建功立业,如今你给我一个准话。
  魏池沉默的时候,耿祝邱深吸了一口气,接着说:你看,我身为副统帅也你要想好,战场之人并不分贵贱,只要来了,就是玩命的买卖。
  魏池抬起头平静的说:我要建功立业。
  耿祝邱欣慰的点了点头:你的事,王将军和我商量了好几次终究是可以定了,你没有辜负我的眼光。
  当夜,魏池接到了调令,重回耿祝邱麾下,职位,参领。拿着调令,魏池问传令官:耿将军还好么?
  传令官做了个拱儿:耿将军性命是保住了只是
  魏池点了点头,拿那薄薄的文书在自己手上颠了颠,觉得这几页纸比砖头还重燕王,要是我就这么把自己搞没了,你可不要埋怨我。
  回京的监军们启程了,队伍里头并没有魏池,陆毅陆大人玩笑的对旁人说:哟,小探花竟然被留下了,哎呀哎呀,不知要吃多少苦,令人好生怜啊!
  他身旁站着的是个名唤薛烛的主薄,他是陆毅的学生的同科,只是考得很不好,三甲末尾。薛烛笑得波澜不惊:大人玩笑了另外,学生也准备留下。
  虽然薛烛自称一声学生,但陆毅可不自认是他的老师,惊讶了一下也犯不着劝,只是说了声保重。
  九月二十日,漠南最后的平静,该走的都离开了,只剩下了愿意留下的人,王允义的血书换来了这支队伍不曾有过的团结和效率,还有决心。
  自从出了耿祝邱的事情以后,齐军的官员都尽量的不出门了,定要出门了也是专程派了队伍护送。都城的老百姓再也没办法围观这群外国人了,那些踏步声唰唰唰的兵士唬到了一旁。
  魏池进翰林院两年,进兵部大半年,算起来这官龄也有点儿了,但到了今天,他才算跻身到了一个小圈子里去。虽然官位没有变,但是自那日和耿祝邱谈话之后,他再也不是那个岔呼呼的人了,开密会没人再回避他,发机密文件也有了他的一份。魏池知道这是真把他当自己人在看待,劳累之余多了一丝欣慰。
  陆盛铎也接到了调令,自然不是回京城的他在上级眼里是个塌实肯干无帮无派的老实人,此刻正是需要这种人才的时候。令陆盛铎拿到调令意外的是他没在总录里头找到魏池的名字!
  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燕王不是说魏池也在调回的户录内么?平心而论,这个年轻人这大半年里干的不错,回去之后升官是八成的事儿。反之,留下能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丢掉小命儿。
  是谁捅了这个阴刀?陆盛铎不得不抽空暗访了魏池。魏池很平静的表达了自己幼稚的观点大战在即,我怎能卸下重担逃回京城?做事应当善始善终,既然来了就不能半道儿退缩。
  何来的重担啊!你这个小参领!陆盛铎心中一叹:你会把自己弄死的。
  魏池不以为然的搔了搔头:有个人教我,置之死地而后生。
  陆盛铎没有接着劝,沉默许久说:日后的局势污浊,我也看不透,你一个人的时候自能自己小心了。说完没再多看他一眼,回到自己的院子后写了一封简信,提前劝慰燕王节哀顺变。
  魏池其实明白陆盛铎的意思,也相信他说的肯定有理,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愿意走,忠诚?对朋友的忠诚?对上级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
  还是对权利的忠诚?
  魏池刻意将最后一种可能性按下,心里头只明确了一个想法:此次重返京城必定不再依附燕王的势力博得朝廷要位,建功立业之前绝对不能畏首退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