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给老皇帝一箭,送他和三皇子一起归天,夏时总还是要顾虑长公主名声的三皇子和老皇帝都死在箭下的话,长公主多半要背锅,但如果老皇帝是被逆贼三皇子亲手杀的,长公主最多就是个救驾来迟。怎么看,后者名声都要好听得多。
这算是夏时难得的灵光一闪,说给楚棠听,楚棠果然捧场的夸奖一番,末了又追问道:那陛下伤势如何?太医怎么说的?
说到这个,夏时又高兴几分:不太好。他年纪大了,虽然那一刀没伤到肺腑要害,但血也没少流。就那种伤势,就算捡回一条命,估计也要病弱很久了。
楚棠闻言,眸中光亮一闪而过。
*****************************************************
老皇帝没死,在目前来说,对于长公主确实算是一件好事。
这场宫变发生得突然,规模也算是出乎意料的大长公主料到二皇子和六皇子死后,三皇子和四皇子的势力会有所膨胀,尤其三皇子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长子。可她看着皇帝近些日子的打压,再加上三皇子前期的发育不足,无论如何没料到他能这么快将手伸进羽林之中。
昨夜数场混战,基本上都是羽林和羽林的对峙,可以说宫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羽林已经投入了三皇子麾下。除去不当值在家休息的那些羽林,昨夜双方对峙才会是一副势均力敌的场面。
场面闹得大,收拾起来也就不容易,尤其皇帝仅剩的两个成年皇子都死在了这一役中。
昨夜成功镇压了反叛之后,长公主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封锁宫门,第二道命令则是全城戒严。一直等到今早老皇帝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她才明日出宫去请了丞相、尚书以及宗令入宫。
老皇帝还活着,并且对昨晚捅了他一刀的三皇子满心怨恨,面对重臣和宗令的时候自然不会隐瞒什么。他亲口说了三皇子谋逆,又亲自证实了自己的伤势正是三皇子临死前所为,那么带人入宫救驾的长公主自然就是纯粹的忠臣孝女。
至于倒霉的四皇子究竟是来救驾的,还是跟随三皇子附从谋逆的,现下奄奄一息的老皇帝是无暇理会的。他听长公主说对方是谋逆被诛,便当这是事实,挥挥手便揭过了此事。
长公主对此一点不觉得意外,毕竟老皇帝的冷情早被她看得透彻死了儿子又怎么样?死了一个还有两个三个四个。成年的儿子都死了又怎样?他还有幼子。就算幼子也没了,只要他自己还活着,皇子也依旧可以源源不断的有。
总而言之,这是个自私自利到了极点的人,谁死了都没他养伤重要。
长公主并不插手太多,让老皇帝见了外臣,又让后宫的嫔妃和小皇子前来探望。老皇帝见到这些人后,心也安了下来,自以为一切仍旧在掌控之中。
他倒也不是完全的傻子,难得在长公主面前露出些慈父模样:此番大难,多亏安平警觉,前来救驾。父皇自不会亏待了你,便将你的食邑再加万户吧。说完喘了口气,又道:昨晚你也辛苦了,一夜未眠,便早些回去休息吧,父皇这里不缺人照顾。
话说得客气,但也透着凉薄与防备,卸磨杀驴的态度自然瞒不过长公主的眼睛。
长公主心里只觉得好笑,再看一眼老皇帝强撑却依旧透着青白的脸色,倒也没有表现得咄咄逼人。她微微俯身行礼,顺从的应道:多谢父皇关心,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老皇帝见她顺从,眼底的戒备终于松了松,露出几分满意来:去吧,好好休息。
长公主行礼,告退,走得毫不留恋。
寝宫中,老皇帝彻底放松下来,强撑起来的精神立刻垮了下来。但他还是庆幸的,庆幸安平是个公主,庆幸老三作死的同时,老四也跟他一起去了。
否则以他如今的状态,恐怕很难震慑这些儿女。
只是虚弱又庆幸的老皇帝没看到,侍立在龙榻旁的梁忠始终低眉垂眼,偶尔看向他的目光中隐隐带着两分同情,三分嘲弄高高在上的帝王,始终不曾将任何人放在眼里。他以为能见外臣,能见妃嫔,前朝后宫就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岂不知只要走出这扇宫门,就能瞧见门外重重守卫。
那都是羽林,和往日拱卫帝王寝宫的禁军似乎没有任何不同,甚至其中还能瞧见过往熟悉的面孔。但这些人还会是帝王如臂使指的利刃吗?至少在梁忠看来,已经不是了。
当然,被重伤困在寝宫龙榻上的老皇帝更不会知道,听命告退的长公主只是离开了他的寝宫。
她并没有回公主府,也没有出宫,而是堂而皇之的走进了宣政殿的后殿。这里有三皇子最后欠缺的玉玺,也有不久前才探望过老皇帝的朝中重臣,更有帝国各处汇聚而来的文书奏报。
从前的长公主是没有资格踏足这里的,可现在她不仅堂而皇之的来了,还理所当然的坐在了监国的位置上。
113☆、第113章
◎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
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秋意渐浓,天气也终于开始转凉。
这一个月的时间夏时过得很是闲适,自从宫变那晚过后,长公主就一直没回过府,而她回来之后自然也没人吩咐做事。她索性就闲下来了,也并不会主动找事做。
相比之下,楚棠偶尔还要出门一趟,不过大多数时候她也是闲着的。
这日小两口都没什么事,索性旧事重提,夏时一大早就拉着楚棠出了门:公主府虽好,也不是咱们家,总不能一直住着。反正最近也没什么事,咱们不如趁机看看宅子。说着压低了声音:这次我又帮了长公主,她肯定得给不少钱,咱们可以看好点的宅子了。
楚棠被夏时这一脸认真盘算的样子弄得有些好笑,不过对方这话也没说错,公主府确实不是她们的久留之地别看老皇帝现在还没死,长公主也不可能一直留着他的。到时候长公主登基,这公主府当然不能再让外人借住。
思及这些,楚棠便没有反对夏时的计划,两人用过早膳就早早出门去了。
只是两人这一去,却是错过了一桩事。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是足够长公主掌控群龙无首的朝堂了。而她抽出空来处理的第一件事不是其他,正是当年的江南旧案。
这案子是她一手挑起的,也是她亲自去江南查清的,只是回来没两天就遇上了三皇子发动宫变,这才被牵扯了精力,一直没时间处理这事原本她是带了不少文书回来,还打算向老皇帝递交证据的,现在好了,老皇帝躺在病榻上,如今朝堂上做主的成了她自己。
这下可是大大方便了长公主施为,没了老皇帝那隐晦的态度,长公主只是在朝堂上稍稍提起旧事,大理寺卿便第一个站了出来大义灭亲。
殿下,臣请彻查此案。大理寺卿一脸的大义凛然。
事实上这确实也是大理寺的职责范围,长公主只是深深看他一眼,便说道:不必了。本宫此番南下,已经将此事查探清楚,也带了证据回来。
话音落下,几箱子证词证据被抬上了朝堂,经过丞相等人的查看,确认了当年案情。
曾经因赈灾有功而得到提拔的那些官员,如今许多仍在中枢,甚至此时也正在朝堂上。他们早在长公主提起旧事时就已冷汗涔涔,现下更是手脚发软,心中直呼完了长公主以女子之身监国,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他们这可算是撞枪口上了。
不过心中知道归知道,该求情的也不能不做,立刻便有人扑了出来,摔跪在大殿中央:殿下,殿下饶命。当年之事实非我等贪婪,是,是六皇子威逼我等所为啊。
这话一出,几个同伙也一并出来喊冤,且都将矛头对准了已逝的六皇子。
事情真相如何,长公主心里当然是有数的,而她对于六皇子也确实憎恨当年小五想替楚尚书翻案,结果就被六皇子等人暗害在了猎场,唯一的同胞兄弟惨死,长公主当然是恨的。
不过眼前这些蠹虫也并非口中所喊的那般冤枉,他们哪是被六皇子威逼,分明是投靠了六皇子替他做事揽财!而这一点不仅长公主清楚,朝堂上的所有人也都心知肚明,只是对这些人为了克扣赈灾银而做出的丧心病狂举动,绝大多数人心中也是不耻的。
长公主的眼神就冷极了,她挥挥手下令:此事另查。然则几人玩忽职守属实,贪墨赈灾银,与梧州将军同谋屠戮数万无辜百姓亦属实。现除去官服官帽,打入狱中,待来日所有事情尽数查明,便发往江南,于桐城外落霞坡前行刑。
这话意思很明确,不管这些人怎么甩锅,反正一个死字是少不了的。而且还不在京城行刑,而是要在那数万枉死百姓的埋骨处行刑。
此时人多信鬼神,想想那惨死的数万百姓若是见了这些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