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这一去,他没找到家人,只在落霞坡下看到了累累尸骨。
  吴老大今年其实还不到三十岁,但又黑又瘦的他看上去已有几分老态,此时说起过往不免泪水涟涟:滔天的洪水冲进村子,我带着家人躲到山上,也逃出了一条命。朝廷说要赈济我们,我们信了,跟着朝廷的话去了桐城。可结果呢,我一家八口,洪水都没淹死我们,可最后却都死在了落霞坡。只留下我一个人,只留下我一个
  他说得可怜极了,饶是刚才还握着刀想下杀手的羽林校尉,此刻也不由别开了目光。过了好半晌,他才嘟囔了一句:可,可就算这样,你也不能造反啊,要死很多人的。
  吴老大闻言抹了把眼泪:我家都死绝了。再说不造反也活不下去,一样得死很多人。
  校尉还想说些什么,可忽然就想起了月前京中的流言当年死得人太多,又糊弄了朝廷虚报人口,赋税太重压得剩下的人活不下去,所以只能选择造反了。
  那之后呢,沉冤得雪之后,江南的赋税会降吗?
  104☆、第104章
  ◎其罪当诛◎
  长公主只是长公主,不是储君更不是皇帝,所以她不能许诺江南百姓免税。不过她看着面前黑瘦可怜的叛军首领,还是给出了自己的承诺:此番过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吴老大睁着泪眼定定看她一阵,没说信也没说不信。
  气氛一时间压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好在王申主动打破了局面,继续说道:殿下,臣已经查明,当年赈灾官员携带钱粮不足户部下拨之十一,而此番梧州将军欲行险掩盖旧案,也正是因为当年的落霞坡惨事正是由他带领少部兵马亲自施行。
  长公主闻言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她垂眸沉思片刻,说道:梧州军有五千。
  王申立刻领会她的意思,接话道:然五千兵卒并非全部叛逆,当年落霞坡一事并非人人参与,便是之前行刺杀之事,大多数士兵也是被蒙在鼓里的。
  有道是不知者不罪。朝廷律法当然不认同这一点,可底层官兵们会认,所以只要长公主出面澄清事实,绝大多数人还是没有那个一条道走到黑的勇气的。再不然桐城内的青壮近来也被训练得不错,拉出来给长公主壮壮声势以作威吓,总是没问题的。
  后半句王申并没有宣之于口,却暗暗瞥了吴老大一眼,算是暗示。
  长公主看到了,事实上就算没有王申的暗示,她心里也是有着几分成算的。当下又思量片刻,终于还是颔首道:既如此,便依侍郎所言吧。
  王申闻言再拜,可在场的除了他们俩,其他人似乎都没明白两人在打什么哑谜。
  和王申等人短暂的会面过后,长公主领着人重回营地,很快便正式打出了旗号。
  夏时并不清楚长公主具体的计划,但她跟在对方身边,也只是为了保护其安危罢了,因此并不多问什么。直到正式赶赴桐城之前,长公主忽然递给她一把精致的弓:试试看,这把弓你用得可顺手?
  身为猎户,夏时的射术自是极好的,不过她从前用的弓箭多是自制,像这样缠金镶玉的弓她还是头一遭碰。不用猜也知道,这定是长公主自己用的弓,只是不知为何拿给了她。而夏时小心的接过弓后也不多问,试着拉了拉弓弦,便道:力道有些不够,射不了太远。
  长公主闻言想了想,还是将自己的弓收了回来,转而又让人给夏时寻了把军中常用的硬弓。这次夏时再试了试,便顺手了许多,也如是告诉了对方:百步之内可射。
  这话有些谦虚,但长公主也不在乎,闻言点点头:足够了。
  就这样,长公主将弓留给了夏时,然后率领兵马大张旗鼓的赶往了桐城。
  桐城外,梧州军还在和城中叛军死磕。
  绝大多数士卒是不知道内幕的,他们还以为自己仍旧是在平乱,为桐城久攻不克而烦恼。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些内幕,比如那位朝廷来的钦差,如今已经坐镇城中,立场反复。
  对于前者齐将军自然没什么可说的,只管驱使士兵继续攻城,目的却从平乱变成了灭口。而对于后者他自然也有一番说辞,比如朝廷的钦差并非主动跑去了叛军那边,而是不甚被俘,之后的一切都并非出自他本心,而是被叛军所迫,他们需得将人救回来。
  齐将军统领梧州军多年,在军中威信颇重,轻而易举便压制下了钦差叛离带来的风波。
  只是他没想到,王申果决到从落霞坡回来之前,就已经拿出八百里加急的决心往京城传信了。而他在京中的靠山也因之前几番变故,不再如往常那般手眼通天。
  总而言之,他还没收到消息,长公主就已经带着羽林来到了他面前。
  收到消息的齐将军整个人都是懵的,不可置信的看向报信的传信兵:你说什么?哪儿来的军队?打的什么旗号?
  传信兵低着头,并没有看到主将神色,闻言便再说了一遍:回将军,是从京城来的军队,看衣着旗帜应该是羽林军,打出的旗号写的是是长公主殿下。
  哈?齐将军发出个意义不明的语调,看表情依旧那般不可置信,末了他甚至还掏了掏耳朵。
  开什么玩笑?拱卫皇城的羽林怎么会突然离京南下?长公主带兵就更奇怪了,当今膝下几位公主可从来没听说过哪个有领兵之才。既然如此,朝廷又怎么会忽然让个公主领兵南下?就算是要帮忙平乱,来的不应该是位皇子吗?
  齐将军感觉有些微妙,想了想穿上盔甲戴上头盔,干脆带着人出了营地,打算亲自去看一看那支莫名其妙的军队。
  副将也觉得这时京中又派军队过来很奇怪,他是个细心的人,心中隐约生出些不妙的感觉。想了想命人带齐了武器兵甲,这才跟随齐将军一起去探查情况。
  *************************************************************
  羽林军自然是真的,长公主的仪仗也是真的。
  梧州军虽然没进过京城,也没见过长公主,但只要看到对方精良的兵甲装备就知道,羽林的身份多半做不了假。如此一来,站在羽林之前那位年轻女郎的身份,也变得毋庸置疑起来。
  齐将军其实也没见过长公主,不过他从前的主子是皇子,姐弟之间长相多少有些相似。因此只看了一眼,他就确定了来人身份,心里隐约往下沉了沉王申为何躲进了桐城,他比谁都清楚,刺杀朝廷钦差等同谋逆,就算朝廷派遣军队来镇压他也不稀奇。
  可很快,齐将军就将这念头打消了。
  他先在心里算了算时日,发现此时距离他派人刺杀王申过去还不到半个月。就算京城收到了消息,想要这么快派羽林抵达桐城,也几乎不可能。再则眼前这位好歹是长公主,皇帝的亲女儿,就算不受宠也不可能只派一千羽林给她,就让她来平自己这五千人吧?
  这在齐将军看来,和送长公主来送死有什么区别?去年老皇帝才死了两个儿子,今年又死了两个,就算再能生,当爹的心也不至于是铁做的。
  如此一般想下来,齐将军的心很快就稳了,虽然依旧想不明白对方为何而来,但应该和自己没关系。
  有了判断之后,齐将军的小心思自然也活络起来,他眼珠一转有了个主意。当下挥退身边护卫之人,主动驱马上前,冲着对面抱拳行礼:末将梧州将军齐焕,拜见长公主殿下。还请殿下宽恕,末将甲胄在身,不便全礼。
  长公主表情严肃,微抬着下巴一副骄矜模样:梧州将军听旨。
  齐将军一愣,忽然明悟过来,原来这位公主是来传旨的,那么带着兵马随行保护,这一千羽林就不显得少,反而显得多了看来儿子死多了,皇帝对女儿也上心了几分。
  齐将军不疑有他,只是长公主此言一出,他自然也没办法继续在马背上待着了,连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听旨。而随着他的动作,跟随他而来的兵马自然也得下马,登时黑压压跪倒一片。
  羽林校尉见到这场面,没忍住又摸了摸自己的腰刀,对方毫不设防的样子看上去真的很好杀啊。
  不过这念头也就是想想而已,羽林校尉可没忽视对面那群人身上的全甲,刀砍弯了也不见得能趁机砍下几个脑袋来。于是只得按捺下来,等着殿下吩咐。
  长公主倒是没吩咐什么,她当真从身上掏出了老皇帝的圣旨,当众宣读起来。
  圣旨的内容自然不怎么和谐,尽是对梧州将军的斥责和问罪对于胆敢刺杀钦差的将领,老皇帝就没指望一封圣旨就能解除对方兵权,让对方束手就擒。因此这圣旨他原本都没准备写的,还是长公主亲自去求了来,此时读起来也是万分辛辣严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