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刘邦:谢谢,有被安慰到。
  他不明白未来的事,其他时空的各位听到这里却都频频点头,表示认同。
  朱元璋甚至得意的跟身边的马皇后说道:咱们的标儿,以后一定比汉文帝更厉害!
  嗯,如果标儿守住皇位的话。
  【下面我们来说说他这一生。
  刘邦去世的时候,他年仅八岁。由于刘邦后宫的格局,他这辈子可能和父亲也没什么太多接触,更别说什么父慈子孝了。反正《史记》里孝文帝本纪这一章节,开篇就是诸吕之乱后,中央请他去长安当皇帝,前二十三年的事情是一点没提,可见他之前的人生是没什么可说的事迹。
  虽然父亲没了,但八岁的刘恒和母亲薄姬一起,去了代国就藩,算是远离了波谲云诡的长安,从此天高海阔了。小刘恒心里什么想法我不知道,但薄姬的心情可能和当初拼命跑去山东的琅琊王刘泽差不多吧。】
  薄姬叹了口气,虽然听说以后儿子有大出息,青史留名,她这个做母亲的当然是老怀甚慰。但是现在还太早了呀,她真担心她和恒儿能活几天,会不会明天就被人当做威胁给残害了。
  这几天真是连睡觉都不踏实。
  【对了,关于刘邦给儿子安排的封国,up曾经看到过一个比较意思的分析,这里分享给大家。】
  【这个观点是说,刘恒并不是个小透明,虽然他和他母亲薄姬确实不受刘邦的宠爱关心,但好歹是刘邦排行前列的儿子,所以刘邦在安排封地的时候,是有深意的。他和刘如意的封地,那都是精挑细选过,为了永葆大汉社稷的。】
  虽然不知道未来的安排是什么,但是刘邦觉得他即位皇帝以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保证大汉的江山呀。
  【我们先来看看汉初诸侯国的地图。
  长安所在的关中就是我们现在的陕西,这自不必说。赵国的封地大略是在我们现在的河北一代,而代国,则是大概是山西的中北部。】
  天幕上展现出了一副地图,里面以不同颜色,标注了各个诸侯国的地域划分。
  这副地图,在刘邦看来有些奇怪,因为和他们现在的地图不大相同,但他知道,肯定是天幕给出的更加准确和详实,于是他赶紧增派未央宫记录天幕的人手,让人务必把地图临摹出来。
  【汉十一年,也就是刘邦去世前一年,代国的相国陈郗起兵谋反。】
  刘邦:
  麻了,怎么一个接一个的造反啊,他这把老骨头还得出去平叛几次?他不会就死在外边吧。
  【这个代国,本来是刘邦封给自己二哥刘仲的,但是刘仲吧,就是个老实巴交、胆小怕事的性格。当时刘邦领兵去攻打叛逃匈奴的韩王信跟韩信不是一个人哈,结果让匈奴大军给围在了白登山。
  这个白登山,就在现在的大同附近,属于代国的辖地。本来身为代王、又是兄长的刘仲,这时候应该全力周旋,想办法营救刘邦,结果刘仲被匈奴大军吓得,直接什么都不管了,连夜跑回了洛阳。最后刘邦这边还是靠着陈平的小手段才化解危机的。
  所以刘邦特别生气,回去直接把他哥的王位给撸了,降位成列侯。代王这个爵位暂时空置,只是让代国的相国陈郗代管。】
  【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年,刘邦和吕后两口子一个个剪除异姓诸侯的狠辣手段吓到他们了。这些外藩的国王和列侯人人自危,陈郗受不了别人的挑唆,直接起兵,自立为代王,想和刘邦掰掰手腕。
  当然结果肯定是被揍得很惨嘛。】
  呵,不自量力的东西,乃公的江山也是你能觊觎的?项羽韩信又如何!
  【刘邦率领大军完成了主要战役,把扫尾工作留给了周勃和樊哙,并且封刘恒为代王。他自己又马不停蹄的去对付另一个异姓王英布去了。
  刚刚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赵国、代国和梁国、淮阳国,是离长安最近的四个诸侯国,而刘邦恰巧就分封给了自己四个儿子。
  除了早已成年、遥遥占据天下第一富强藩地的长子刘肥,以及将来要继承大统的太子刘盈,这四个封国的顺序恰好是老三、老四、老五、老六。
  刘老三他真的,有点东西。】
  刘邦盯着天幕的地图看了半晌,并分析了一下手下大将的兵力分布,然后抚掌而叹:这安排,甚合我意!
  【平定英布之后,刘邦也差不多油尽灯枯了,这时候周勃樊哙还在代国那边平乱,手握重兵。
  这时候,刘邦突然收到别人的密报,说樊哙要杀赵王刘如意。
  家人们,要你是刘邦,你心里是什么想法?】
  朱元璋:这题我会!
  他对马皇后道:樊哙是吕后的妹婿,汉高祖又曾又易储之意,因此必是以为樊哙是迫不及待,要剪出赵王这个储君威胁。若是换了我,必定亲自去捉拿樊哙而杀之。
  【这不是疼不疼儿子的事,樊哙和周勃一样手握重兵,还是吕后的妹夫,这就是赤果果的要造反呐!所以刘邦立马让人去军营把樊哙抓起来杀了。
  现在我们来看,樊哙肯定是没有造反的心思,他也没必要,但是在当时的刘邦看来,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涉及到帝系传承的问题,那真是宁肯错杀,不能放过。
  当然,等周勃和陈平犹犹豫豫把樊哙抓来长安的时候,刘邦已经驾崩了,反而和吕后的妹妹吕嬃结了仇怨。】
  周勃愁眉苦脸:怪不得讨伐诸吕的时候我那么积极,原来早就得罪吕家人了。
  【扯远了,对于生命马上要走到尽头的刘邦来说,对于身后事的安排是最重要的。
  刘邦安排灌婴领天下精兵驻荥阳,隔断关中与诸侯王。这个安排自不必说,灌婴一直是大将。而且荥阳这个位置也很关键,一旦外部的诸侯国叛乱,那灌婴随时可以领兵顺水而击,而一旦关中外戚叛乱,灌婴也可以外结诸侯王西进。
  事实证明刘邦的安排确实很对。诸吕之乱时,齐王刘襄起兵,吕家兄弟就是让灌婴去迎击刘襄,然后灌婴在荥阳驻足不动,观望形势,既不让刘襄进关中,也不替吕家兄弟卖命。】
  灌婴:求求,别再提了,我还想多活两年。这下子陛下还怎么敢把兵权交给我啊!
  【至于周勃,刘邦则是没动,继续让他领着大军在代、赵一带。既是平叛扫尾,也是在皇权交替的节骨眼上,能保证快速策应天下形势。
  周勃看似好像在汉初开国时期没什么存在感,但其实很得刘邦信任。
  汉初封了十八侯,周勃排名第四。
  第一萧何,第二曹参,第三张敖,第四周勃。不算张敖这个从赵王撸下来的第三,周勃地位仅在萧何曹参之下。刘邦亲自守荥阳的时候,就是放周勃去守敖仓,可见信任和重视。所以周勃就是刘邦的嫡系,是铁杆保皇派,没有任何站队。
  更重要的是,周勃的封地所在的绛县,就在河东郡,这地方毗邻荥阳、代国和赵国,是个能随时策应各方的关键位置。一旦真的有变,不管是赵王刘如意还是代王刘恒,都可以通过周勃的接应,越过黄河,绕过荥阳,直接进入关中,控制长安。
  这天下,还是他刘邦子孙后代的。】
  听到这里,朱元璋也在快速回想自己构思的藩王布局,不禁反问自己: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才让不知哪个龟儿子抢了他标儿的皇位?
  正好标儿刚生了长子,他决定了,要给每个儿子都排字辈,让他们都按照字辈取名字,以后就算他死了去地下,也得知道那些祸是谁闯的,孽是谁造的!
  【等于说,这个观点认为,刘邦为了防止长安这边皇权交替出问题,安排了许多后手,而且确实在后来发挥了一点作用。
  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
  刘邦:认可!乃公英明神武,雄才大略!
  【好了,不管怎么说,现在时间线都推进到诛杀吕氏满门之后,中央决定刘恒来当皇帝了。】
  萧何的府中,大家神色各异。
  虽然萧何曹参知道,以后他们不会参与这些事,但毕竟现在都还在为陛下卖命。
  有些年轻的列侯们都有点坐不住了,这天幕把他们未来的事情抖露的一干二净,还反复强调。虽然他们很多不相信自己未来会这么做,但是天上神迹的话他们怎么敢反驳?
  所以越听一个个越跟鹌鹑一样老实。
  要不干脆去给陛下请罪?
  【长安这边的功臣集团先派了使者去代国,表达了中央的决议,打算直接接刘恒回去。
  代国这边可吓傻了,简直就像是走在路上被一个大金饼砸到昏厥,醒来之后第一反应不是狂喜,而是怀疑是不是有人要暗杀自己。
  于是代国君臣赶紧关起门来私下商议对策。
  刘恒身边有三个主要心腹,一个是自己的亲舅舅,也就是母亲薄姬的弟弟薄昭;一个是掌管宫廷侍卫的郎中令张武;剩下的一个是统管军队的中尉宋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