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孔希学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文人雅士的风流做派了,用袖子胡乱抹了一把脸,反驳道:这位将军怎么能凭空污人清白!
  徐达淡淡的说道:天幕上的仙子说的,什么叫我凭空?
  【而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上关于孔家传承的一个事件孔末乱孔。
  相传在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朝廷下令免除靠近孔林五户百姓的徭役,这五户充任孔林洒扫户,负责打扫孔林的卫生,代代世袭。五户人家本都不姓孔,按着当时仆随主姓的习俗改姓孔,其中有一户刘姓人家因此改名叫孔景。
  到了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皇室自顾不暇,对孔氏家族的优待也远不如过往,孔子四十二世嫡长孙孔光嗣因此未能承袭文宣公的爵位。
  到了后梁乾化三年,孔景的后裔孔末眼见天下大乱,时局动荡,起了谋逆夺位的野心,遂伙同暴徒将生活在曲阜的阙里孔氏一一杀害,最后,孔末又到泗水杀了孔光嗣,夺其家产,取代其位,主孔子祀,俨然以孔子嫡裔自居。
  经此事件,曲阜的孔子后裔几乎被杀尽。但孔光嗣有个独生子孔仁玉,此时刚满九月,被其母亲张氏抱回娘家藏匿起来,因此幸免于难。
  孔仁玉在母家的抚养下逐渐长大成人,为人严谨,临事果断。
  后唐明宗长兴年间,鲁人将孔末假冒嫡裔,窃取官爵之事告之于官府。明宗李嗣源确认属实,于是下令处死孔末,命孔仁玉任曲阜县主薄,袭封文宣公。
  孔子家族经历大难后,终于在孔仁玉这一代而中兴,孔氏后人因此尊称孔仁玉为中兴之祖。
  因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流传着内孔、外孔的说法。
  内孔指国家官方承认的衍圣公后裔,即孔仁玉的后代,外孔即指那些非圣裔的孔姓人。】
  宋濂刚刚惹怒了皇帝,这时候便主动出来解释了一番,试图挽回尴尬的气氛。
  【但是吧,姐妹们,这件事是假的!
  没想到吧?
  因为2008年我国出土了孔仁玉的墓志铭,其中所记载的孔仁玉的表字,袭爵年龄都与孔末乱孔史料的记载不符。铭文更没有记载与孔末相关的任何事情,孔光嗣乃正常死亡,孔仁玉九岁为陵庙家主。
  而且关于孔末乱孔,五代乃至宋代文献都没有记载。】
  什么?!宋濂呆滞了,这还能有假?那他刚刚在跟陛下解释什么?
  不对,这不可能是假的啊?
  【那么,被孔氏族人广泛认可的孔末乱孔这一听起来似乎非常可信、感染力超强的历史故事,又是从何而来呢?
  就是元代立的衍圣公孔思晦瞎编的。
  最早,就是孔思晦在自己《阙里宗枝图记》记载了孔仁玉幼时蒙难之说。
  后来明末陈镐撰,以及当时的衍圣公孔胤植重纂的《阙里志铭志》,以及之后的《元史》、清初徐乾学所撰的《资治通鉴后编》都采用了这个说法,因此广为流传。
  假的也成真的了。】
  宋濂人傻了。
  因为他就是编修《元史》的总裁官。
  【那么现在我们来猜猜,孔思晦为啥编这么个故事?】
  天幕上突然传来一声悦耳的轻笑,笑声里却带着一丝嘲讽。
  【之前我们衍圣公传承的时候说过,蒙古人到了曲阜,发现衍圣公不见了,直接将留守的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俩立为了衍圣公。
  后来蒙古人打下了汴京城,金朝的衍圣公孔元措被蒙古人活捉,蒙古人又复立孔元措为衍圣公。
  但是孔之全父子怎么可能甘心呢?
  于是孔之全之子孔治,率孔氏族人上书皇帝,弹劾当时的衍圣公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而系孔元綋的儿子孔之固侧室所生,且生母早已改嫁驱口李氏,孔浈曾随李氏姓李,不可为孔氏宗。
  元成宗没办法,再次将孔之全的长子孔治立为了衍圣公。
  孔治死后,他儿子孔思诚袭封衍圣公。但是老孔家又不答应了,他们上书表示,孔治的儿子孔思诚是庶出,不应该继承衍圣公。
  元仁宗派人去调查,终于将孔思晦确立为孔子的嫡长子孙,而装病不去见朱元璋的孔克坚,就是这个孔思晦的儿子。
  此后的元明清衍圣公家族都是孔思晦这一脉传承了下来。
  但基因的问题,恰恰就是出在这个宣传孔末乱孔的孔思晦身上。
  孔思晦自称是孔子的49代孙孔拂的长子孔元孝的嫡长孙。
  但是!孔思晦的爸爸孔浣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
  而根据衍圣公的传承,原本的金元两朝的衍圣公也是南孔出身,怎么基因就会变呢?
  只有孔思晦的身世让人起疑,且他之后血缘都是偏的。
  不负责任的合理推测,孔思晦并非孔子后代。】
  老百姓本来好长一大段都没听懂,已经快失去了耐心,结果最后一句给他们镇住了。
  什么?!现在的衍圣公居然不是孔子他老人家的血脉?
  我就说至圣先师乃文曲星下凡,怎么会有这么混账的后代,原来是冒充的。
  可天上的仙女说这个冒牌货荣华富贵了好多代呢!
  之前的小商贩又打趣那个生员:秀才,你们读书人还不赶紧去敲登闻鼓,给孔子他老人家喊冤!
  【孔家因为争夺正统接连不断的内讧,以及的有意纵容,最终竟然让一个冒牌货鸠占鹊巢,霸占了衍圣公的爵位七百年。
  北孔那么垃圾,也算是给孔子本人找到个借口了基因不对,哈哈哈哈哈哈!】
  应天皇宫的大殿里一片死寂。但凡是读过几页书的,都被这个结论给重创了。
  朱元璋站起身来,正色道:朕仔细思量过了,废除衍圣公爵位!曲阜县令也不再由孔家世袭什么南孔北孔都不行!
  一直没说话的刘基,感觉到一股大风暴正在酝酿中。
  先不说天下读书人一定会要求把南孔迎回曲阜。
  就说北孔不,这冒牌货孔家嫡系,真的能舍得曲阜那土皇帝的生活?
  【作者有话说】
  这章真的让我受到重创,捋清不容易,六个小时才写了这点
  另外又跑来出差了,明晚的高铁回家,所以更不了了tat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3章 明末下10
  ◎士绅不要朕,朕就去找红巾军!◎
  【基于天下文脉衍圣公这个德行,我们可以好好看看明朝士大夫和皇帝闹别扭的一生。】
  崇祯脸色铁青。
  因为他知道了这个血统有问题的假衍圣公,未来不仅会投降别人,而且投的非常利索,跪谁都可以,就是不愿意跪他这个朱家皇帝!
  突然,一个疯狂的念头涌上了他的心头
  既然这衍圣公都是假的了,那不如以这个为名头,抄了现在这个衍圣公府,拿钱拿地给他这个亡国之君养兵算了!
  他看了看殿下那些恼羞成怒到有些呆滞恍惚的大臣,不停的在心里盘算着。
  首先这个想法一定是不能说出来的,不然就是和天下读书人作对,他能活多久都不一定而且就算他们同意了,那派人去抄家也不一定会给他留几个钱。
  不行,要不回头还是先好好扶植一下东厂吧?让他们养一些可靠的力士和番子,偷偷把这件事给做了然后他重新在皇庄里养兵,天幕说过,卢象升、孙传庭都是好的带兵人选,又是文官出身,不怕这些人反对。
  崇祯顺着思路慢慢的想着,竟然也琢磨出一套他认为可行的方案来。
  这一次,他一定不会那么傻了。那个什么李自成来了,大不了他就跑去凤阳!
  士绅不要朕,朕就去找红巾军!
  【首先要说的,就是许多人听说过但其实不甚了解的一项制度士绅优免。】
  【很多人认为,在大明,因为有士绅优免,所以士绅就完全可以不交税,过得相当滋润,觉得朱元璋对他们这么好,怕不是个傻子。
  我只能说,八八委屈。】
  这个制度,是当初他还没当上吴王的时候,就和李善长商量,在应天实行过简略版的。后来登基称帝后,又在宋濂、刘基等人辅佐下,渐渐完善。
  他盯着这三个人,微微眯着眼问:朕是个傻子?
  此乃千古善政,臣等如何敢愚弄陛下!
  朱元璋没听说,但他知道天幕之所以这么说,定然是后世这制度出现了天下的纰漏。
  【朱元璋设计的税收制度很简单,就三大部分:田租、正役以及杂役。
  田租也叫田赋,就是根据地里的产出来纳税。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你种地收成后也得把一部分收成上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