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阿嬷抱着他狠狠哭了一通,嘴上念叨着人活着就好并告诉他一个噩耗,家里的小妹妹没熬过冬天,已经夭折了。
他望着帐子里已经饿的面黄肌瘦的几个弟妹,嘴里发苦,涩着声音说:是我没用
最终,他领着一家人投到附近的百户老爷门下,一家子成了驱口。
小伙子因左臂断了,只能给老爷当起了牧奴,时常被打骂,而家里的其他人也都当起了马奴或女奴不等。
总要给家人挣口饭吃吧!
南京城墙上一片沉默。
他们和元廷是死敌,可同样在元廷的统治下苟延残喘、夹缝生存,即使是异族,他们也能感同身受。
城墙根儿那还绑着许多原来南京城里元廷降兵,见到这情景,也想起自身的遭遇。
俺家也是军户,本来都在淮河边上定居改种地了,家里那十几亩让俺爹伺候的可好嘞,就因为起了贼兵,不得不卖了五亩水田,送俺过来打仗,结果现在连有没有命都不知道,唉!
旁边的人也手脚都被绑着,只能用力的朝他使眼色,低声道:什么贼兵,你不想活啦!
听他俩一起话头,周围七嘴八舌的便多了起来。
这个说:我舅舅家是淘金户,每年要给朝廷交足够的金子,可这些年杂税越来越多,送走了官差家里哪儿还有余粮,所以早几年就跑山里躲起来了,连我都找不到他们。
那个道:别提了,我家原来在陇西,邻居是个站户,天天要在驿站呆着给朝廷送信,陇西那边驿站距离可长哩,靠着大漠几十里都没个人影。他家小子为了不耽误公文时限,先后跑死了两匹马,都是自己花钱买了垫上的。
驿站的马该是朝廷管吧?怎么还自己花钱呢。
咱也不知道,反正陇西那边的驿站主事的大多是色目老爷,这些回回商人就知道捞钱了,咋可能自己往外掏呢!
讨论声渐渐大起来,城墙上的胡大海猛的朝下吼了一嗓子:叫嚷什么呢!都给老子闭嘴!
朱元璋笑呵呵的拍拍胡大海:既然是降兵,就别那么凶嘛,回头还要挑好的出来放在队伍里呢。
原来他只见过一些蒙古人给汉侯当奴隶,被欺压的很惨。但只是觉得那些汉侯祖上都是帮助忽必烈夺得大位的功臣,自然不是一般的汉人地位,能用蒙古奴隶也不奇怪。
现在按天幕这样说,怕是那些底层的蒙古也没好过到哪儿去,这样他招降就更方便了。
胡大海瞪大了眼睛,眼珠子显得更圆了,粗声道:俺不同意,那些元廷降兵一个个都是孬种。打不过咱就立马装孙子投降,可回头不知什么时候就咬上一口,留不得。
上个月他们才刚利用之前那些降兵的不老实,弄死了郭天叙他们,现在又要收降兵,他怎么可能放心?
朱元璋摸摸胡子不说话,显然是心里已经有了成算。
[所以不要一提起元朝,好像因为四等人制度,蒙古人就可以随便作威作福一样。
实际上,底层百姓过得都很惨,能肆无忌惮的,只有那些蒙古勋贵。
所以对于元朝来说,除了民族矛盾之外,还有深刻的阶级矛盾。甚至阶级矛盾有时远大过民族矛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蒙古牧民也是任人宰割的傻子。他们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因此从元朝初年,就有大量的所谓驱口逃到外地,甚至因此南宋军队里有好几支蒙古、色目逃户组成的军队。
他们十分淳朴的在心里保存着这份阶级仇恨,因此在长江边境防守时,比那些南宋本地兵更加勇猛善战,希望战胜对方,然后看看那些好根脚出身的蒙古大爷将领磕头求饶的模样。
可惜南宋不中用啊!实现不了他们的梦想。
据《淮阳献武王庙堂之碑》这篇中的记载,元朝进攻扬州时,有一个叫姜才的将领,他手下有一员骁将,本是回纥人,但打元廷军打的特别起劲,一个跃马挥刀,差点阵斩张弘范。
张弘范乃北地汉人豪强家族出身,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俘虏文天祥,在崖山追击并覆灭南宋小朝廷,使得十万军民蹈海而亡。
而他得意洋洋的在海边石壁上刻字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壹零五七二九柒七一八
唉!]
【作者有话说】
恢复日更,有时候晚上写完太晚了会早上发哈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章 元末农民起义3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就是这狗汉奸抓了文天祥爷爷?早晚不得好死!城墙下站岗的起义军校尉听了张弘范的事,嚷嚷着骂了两句,眼睛又扫到旁边那一堆降兵,又啐了一口:呸!一群狗怂货!
被绑着的元廷降兵里自是有一些北地汉人的,他们虽然不像张弘范一样封王受赏,但出身差不多,听到被人指着鼻子骂,脸涨的通红。
有的还愤愤不平,小声为自己辩解:咱们又不是宋人,打仗平叛有什么错,凭什么骂咱们。
校尉耳尖,又喝骂道:你不是宋人,却是汉人!
这降兵的出身跟脚不错,并不是之前那些被编了户籍的底层蒙古降兵,所以有点少爷脾气在身上,他满脸不服:打仗输了就输了,要杀要剐反正也逃不掉,但你指着鼻子骂我,那咱们就论论!
我家在幽州附近几百年了,从辽到金到大元,从来都不是宋人!而且我听我祖爷爷说过,是那大宋皇帝老儿胆小又无能,先不要我们幽云的,我们可从来跟大宋跟中原没有一点关系!
幽州就是大都,也是辽的南京,金的燕京。
算一算,自石敬瑭割地起,已经脱离中原王朝四百年了。
你个狗娘养的小头目急了,就要上去抽他两鞭,却被城墙上的胡大海喝止住了,两边都骂了一通才让他们都安静下来。
朱元璋听了这话,有些感慨,对李善长说:南北分离太久了,已然有很深的隔阂了,倒是让俺连一句数典忘祖都骂不出来。
李善长安慰他:魏晋南北朝时,南北也分离三四百年,后来经过隋唐三百多年的统合,不也好好的修复了。东翁乃是明主,在下相信担得起这份重任。
嘿嘿,你倒是看得起咱。
[张弘范的父亲本就是忽必烈身边的汉人高官,他自己又立有灭宋的大功,自然是自得意满,才刻下如此石碑,自比燕然勒石。
我知道很多宝贝们现在急得想骂人,但你们先别急,因为刻石碑后不过五十年,他们家就被灭族了。
前面说过,元朝26年换了9个皇帝,那自然不是请客吃饭一般温情脉脉,而是实打实的政治斗争。而且,蒙古勋贵的斗争自然不像文官党争一般,而是秉着不服就干的原则,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
元朝实行的是两都制,一个是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负责控制汉地;一个是元上都,在如今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负责控制草原。内战的两支就是大都派和上都派。
而张弘范家从他父亲到他儿子,祖孙三代在元廷可谓是极尽荣宠,做到了汉人能到达的最高位置,三人皆受封异性王、国公,并实领汉军万户。到了第四代也是,兄弟五人皆为高官,其中张景武还袭了实领的万户。
内战时张景武在保定做官,和兄弟们住在一起,并且站队上都。当时大都输了一场仗,有许多溃兵四散而逃,为祸京畿附近地方。
都是些穷军户,打仗是为了战利品,自然不能做亏本生意。打上都兵平叛没胆子,但是有胆子借着平叛的名义去劫掠,而且是大大的有。
于是有几百个溃兵逃到保定,围了张景武兄弟的家。
张景武寻思,我家为世祖流过血立过功!我家四世三王三公!而且看形式上都派这不妥妥能赢,还怕你们这些小垃圾,于是带着家丁,把这群臭要饭的给打跑了。
结果飞龙骑脸,上都派输了。
大都派搞清算的时候,甚至连个借口都没找,司法程序是什么东西?能吃么?我们蒙古王爷讲究的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直接带兵去保定给他家围了。
血溅当场,抄家灭族,一锅端了。
宝贝们,想笑就笑,扣功德算我身上。]
哈哈哈,这后生小娘子当真是个促狭鬼。尉迟敬德忍不住笑了出来。
看来这后世之人崇佛啊。李世民想着,不然为什么提功德呢?
但想想还是他老祖宗的道教比较好吧,三清真人就不强求人修功德。
等玄奘法师回来,得跟他好好论一论佛法才是。
[内战虽然有了结果,可百姓依然没安生日子过。不多久关中大旱,极为严重,旱灾之后又是大面积的蝗灾,连仅剩的一点庄稼都被啃食的干干净净。可刚赢了内战、掌握了权柄的蒙古勋贵哪里有闲工夫管老百姓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