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于是,他把王仙芝暴打了一顿。
  农民军其他首领听说王仙芝要投降接受招安,也坚决不同意。开玩笑,咱们是要再造一片新天地的,你为了自己享福就妄图出卖我们?那不能够!
  面对着群情汹汹,王仙芝只好含泪拒绝了朝廷。
  可出了这种事,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于是王黄二人就此分道扬镳。
  第二年,王仙芝就兵败被杀,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你看,妄图摘取革.命果实,出卖阶级朋友,不会有好下场的。]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受教。
  第7章 唐末农民起义3
  ◎这个大唐凭什么有两百多年国祚?◎
  [其实除了王仙芝,当时有一些一起农民起义的小头领也都在面对朝廷大军的时候投降接受招安了。
  这也正常,农民既然是因为饿肚子而起义的,就也有可能因为肚子吃饱了而迅速腐化堕落,毕竟这世上绝大多数都是小富即安的普通人。]
  胡大海听了这话不知想起了什么,恨恨得锤了桌子一拳,他天生力气颇大,把同桌汤和的杯子都弄倒了。
  汤和:你又抽的什么疯?
  俺想起来那些走狗,心里就有气!
  自从他们占了和州城,已经接连打跑了好几波敌军。若都是元廷的军队也就罢了,这其中还有许多是这附近的汉人地主,他们大撒钱财,自发组织起乡勇团练。
  朱元璋他们本来想先和这些地主暂时和平共处,毕竟他们现在实力还比较弱小。谁知对方竟然不仅仅是为了自保,而是听元廷的差遣,配合着官兵一起打他们。
  胡大海心里忿忿不平:呸!以前他当农民的时候的就受这些地主老财的欺负,一年下来饭都吃不饱。现在成了义军,还要受他们的鸟气。
  多早晚,也得让他们尝尝下地干活的滋味。
  农民兄弟想吃饱饭没错,但俺只投汉人,绝不给鞑子当走狗!
  [就说咱们的主人公黄巢,他就一定是铁了心造反么?我在看他起兵辗转的过程时,差点笑出了声。
  总觉得这是一个求编制而不得,最后只能自己来拿的励志故事。]
  这些都是超出秦国君臣知识储备的故事,因此他们听的津津有味,还讨论了起来。
  右丞相,你可知这\'编制\'是何物?
  冯去疾捻了一下胡子,沉吟道:老夫猜测,怕是个官位一类的职务的吧?这些黔首起兵不救求那些东西?既不是财货,那便是地位了。
  今日秦始皇也把扶苏叫到了殿上一同观看,他问扶苏:你可有何见解?
  扶苏昨日心结解了不少,因此现下跟他父皇之间也没那么别扭了。
  他抬眼打量了一下,发现父皇面色柔和,于是他也就大着胆子把自己以前的主张说了出来:儿子觉得,冯老丞相说的不错,黔首所求不过吃饱穿暖,再进一步,就是升官发财。换句话说,若是这唐王朝能体恤民意,黔首也不会造反了。
  嗯。秦始皇听了这话神色淡淡,隔了几息才叹道,我儿言之有理。
  扶苏惊了一下:诶?等等父皇竟然夸我了!
  [黄巢起义后,第一次和编制擦肩而过,就是咱们之前说的那个。朝廷只封了王仙芝没封他,他恼羞成怒暴打王仙芝。
  第二次擦肩而过,是王仙芝死后,他的余部来投奔黄巢。黄巢一下变成天下起义军的总领袖。众人推举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大将军,建牙开府,设置官职,甚至还改了年号,建元王霸。
  霸不霸的不知道,反正他这么高调,朝廷气的想打的他叫爸爸。
  于是发了狠,派了好几路来围堵他。黄巢被困在中原四战之地,突围不太顺利,再加上他想使用缓兵之计,所以于乾符五年投降接受招安。
  然后朝廷给他封了个右卫将军,这右卫将军,是从三品的武职,为右卫副长官。职责是协助右卫大将军统领宫廷禁卫法令的。
  听上去还不错吧?
  其实到了晚唐宫廷禁卫都是由神策军负责,这些什么左右卫大将军早就沦为藩镇节度使的加衔。
  单独只给黄巢封这个,那就是个纯虚衔,跟荣誉称号差不多吧。
  可想而知,黄巢又他娘的反了。]
  尉迟恭听到这里,忍不住哼道:呔!一个反贼而已,还真想做什么大将军不成?
  李世民却看出了更多,他惊呼道:左右卫竟然已经沦落成加衔?!那折冲府可还在?
  唐朝前中期实行的是府兵制。简单来说,就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三季种地,一季训练。
  因为有均田制的存在,他们生活相对比较富裕,能自备弓矢衣粮,出征时一召集就能走,是当时唐军的主要战斗力。
  而折冲府,就是府兵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相当于平头百姓所在的乡、村。
  府兵制、均田制,中央禁军划分的左右十六卫,是一套完整严密的体系,既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又可以减轻中央财政的压力。
  而左右卫没有实职,那就说明这套体系已经完全崩坏了,朝廷战斗力可想而知。
  不肖子孙!竟能让国家制度败坏至此!
  二凤心里十分委屈,他夙兴夜寐,换来的就是这种结果?
  [第三次擦肩而过,是他冲破包围圈后,南下来到广州。这次他想着,不能让朝廷来瞎搞了,给的东西完全不合他的心意。于是他围了广州成,逼城里的岭南东道节度使跟朝廷说,他要当天平军节度使。
  天平军,下辖郓城、曹州、濮州。没错,就是菊花诗人黄巢的老家。我估摸着,黄巢当时就是想回老家当个土皇帝,非常美好而朴实的想法。
  但当时的宰相卢携,以及小皇帝最信任的宦官田令孜一致表示:婉拒了哈。
  黄巢寻思那行,我退一步。于是又说广州这地方也不错,我相当安南都护兼广州节度使,不走了。
  结果朝臣商量了一下,觉得广州靠着海贸有大量税收,算是朝廷的钱袋子之一,怎么能给呢?想想就肉疼啊!
  折腾了半天,他们给了黄巢一个答复:授黄巢率府率。
  刚刚说了唐初时左右十六卫掌管禁军,是天子侍卫。这十率府就是东宫太子的侍卫,每个率府的长官称率府率,四品。
  虽然不是虚职,但唐僖宗现在尚未及冠,哪里来的太子。
  黄巢觉得自己被侮辱了,打发要饭的都没这么玩的啊!
  他当场就打下了广州,并且扬言要把这里建立成自己的反唐根据地。]
  视频中,数万农民军围着一座城池。城池并不如何高大雄伟,但农民军并没有攻打。
  军营中有一处显眼的中军大帐,坐在上首的黄巢睨着朝廷来的使者,一言不发。
  使者是个传诏的小宦官,身体已经在微微颤抖,可能预感到自己要命不久矣。
  他努力的挤出一个笑容,有些讨好的说:黄将军不,黄王,朝廷的封赏已经下来了,您看是不是应该准备接旨了?
  黄巢冷哼一声:你先念念看,朝廷授给某的是什么官职,某再决定要不要接。
  小宦官感觉自己腿发软,他就知道有好事不会轮到他来跑腿的!
  他哆哆嗦嗦半天没说出口,帐中的各牙将却没有耐心,一个副将一把夺过小宦官手里的锦盒,啐了一口:没卵的东西,跟个娘儿们似的磨磨唧唧。
  副将把锦盒放到黄巢的案上,恭敬的打开。
  黄巢看这架势就知道朝廷必不会应他所求,他就想看看朝廷这回还能有多离谱。
  事实证明,比他预想的还要离谱的多。
  他怒极而起,一把抽出腰间的横刀,将锦盒连着桌案一道劈碎,对着小宦官吼道:唐廷可觉得我黄某是道旁哀犬么?!
  吼声如洪钟大吕,直接让小宦官昏死过去。
  随后黄巢怒不可遏,直接下令攻城,不到一天时间,广州城破。
  愚蠢。秦始皇不屑道。同时心里十分疑惑,这大唐上下都这么不堪,凭什么还能这么顽强?他的大秦怎么一下子说倒就倒了呢?
  [黄巢打下广州后,有个小小的插曲,也是后世他的争议点之一。就是有传言他攻下广州后为了泄愤,搞了一场大屠杀,仅杀死的胡商及家眷就有十二万,次年再入广州又杀了一次,前后加在一起二十多万。
  但这个传言来源于阿拉伯商人,而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当时广州包括属县一共才二十二万人,怎么想这件事也不合理。我个人觉得,杀抢商人肯定是有的,但规模属实太夸张了。]
  [从此黄巢心灰意冷,再不向朝廷要官职。广州人发生疫病,不宜久留,他又领着人打回江浙一带,反复折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