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年少的皇太子被问住了,他皱着眉陷入了沉思。
  良久,李承乾恭敬道:“阿耶,兹事体大,还望阿耶容儿臣回去之后仔细思索一番再呈上来。”
  李世民很满意他没有贸然作答,点点头应允了此事。
  。
  【不过这些并不会影响到云青青,甚至她都觉得,她没有从章总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讲都是对他们的一种仁慈了。
  这个春节云青青就耐心地播完了这一部年纪比她都大的、只有26集的电视剧,算是给观众们来了一个前情提要。
  然后就抛出了第一个小高。潮,《走向共和》。】
  。
  汉武帝时空。
  刘彻也深度沉迷于剧情发展,虽然因此生了不少闷气,但一则确实有趣,二则刘彻也能从中汲取到某些有用的知识,所以这段时间他连后宫都去得少了,问就是晚上要追剧,美人没有故事发展吸引人。
  但云青青放出第二部剧之后,他越看就越感觉不对劲。
  ——这他喵的是在教人怎么造反啊!
  还不是单纯地推翻旧皇拥立新皇,而是直接把皇帝干没了。
  这不就是妥妥的屠龙术吗?你们后世这玩意可以随便拍出来给所有人看的?
  刘野猪大为震惊,但刘野猪很快理解了。
  “尽管此事委实骇人听闻……”刘彻顿了一下,喃喃自语地补充,“对未曾见过后世之景之人而言骇人听闻,但置于那‘自由平等’的后世,倒也不算出奇。
  虽然此事传扬出去,会滋生野心,但、但朕难道还怕了他们不成?”
  刘彻摩挲着剑柄,露出一个杀气腾腾的笑容,这笑脸转而又化为了平静。
  “这‘革。命’出现的契机太巧,既有亡国之内忧,又有灭种之外患,兼之外来种种新潮事物与思想的冲击……”刘彻罗列了许多前置因素,越列心越安,“以当前、不,以如今至今后数百年,甚至于大汉灭亡,华夏应当都不至于沦落到此等地步。
  更何况,若是山河社稷在我刘氏子孙手下沦陷至此,这皇帝也没有必要再当下去了!就让能者来挽狂澜于既倒罢!”
  。
  元顺帝时空。
  已改名为朱元璋的朱重八如今已经是割据一方的势力之主,奉韩宋为正朔,称吴国公。
  夤夜,朱重八仍未安寝,他一边等待领兵进攻常州的徐达的消息,一边在昏黄的烛光下思考《走向共和》的剧情。
  伴随烛泪流淌,他用食指敲击桌面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他脑海中的万千思绪也越来越混乱——
  ——共和?这世间能有真正的共和吗?
  ——皇帝无能、朝廷腐朽,那是不是能够将他们尽数推下去呢?
  ——你一个泥腿子出身的家伙,也想推翻皇帝?
  ——怎么不可以?我这个泥腿子如今不也是一方诸侯?
  ——可是,我拼死拼活,如果有朝一日能够驱除鞑虏,一统南北,再造华夏,那我凭什么不能当皇帝?
  ——就算我可以不当皇帝,那我那些老兄弟们跟着我刀山火海,不就是为了求一个荣华富贵、荣膺子孙吗?
  ——你看,后世那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不也失败了吗?
  ——可云青青所在的后世不就是已经成功了吗?为什么后人可以,我不行呢?
  朱重八的脑子里乱极了,仿佛有无数个声音在说话,每一个声音都是不同的观点,它们使尽浑身解数要说服他。
  ——可是,要说服我什么呢?
  朱重八迷茫地盯着跳跃的烛火,到底还是没能想出来一个结果。
  此时的朱重八并不清楚,当他看到了第二条路并且为之犹豫不决的时候,其实内心深处早已有了回答。
  毕竟现在的朱重八,还不是日后那个执掌四海、大权在握的皇帝,只是一个刚从泥巴里挣脱出来的农夫、乞丐与和尚罢了。
  。
  有人因此心神摇曳,自然也有人因此震怒不已。
  “荒唐!君为臣纲,此为古之天理!以下犯上,逆转人伦,是为乱我华夏千年纲常根脉也!”
  那些趴在“三纲五常”、“礼法人伦”之上一代一代吸血吮髓惯了的家伙,即使早已目睹云青青所在的后世种种,但仍然固执己见,极力跳脚出声反对。
  ——就算是正确的道路那又如何?损及他们的私利,那就是大大的错谬,是绝不容许在当下出现的亡国歧途!
  而他们再如何反对,也无法阻止云青青接下来的连招。
  《觉。醒。年代》、《恰同学少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三连,敢问诸君又如何应对?
  第205章 番外七
  【在重温这三部极富内涵的电视剧时,云青青一反随口点评的常态,反而从头到尾都保持沉默,让观众们自行体会个中深意。
  云青青和无数的观众一样,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之中,不过于她而言,比起观众们的心思各异,她的心中更多了一份深沉——因为这些对观众们来说,可能是戏说的故事,但对她来说,却是真实的历史。】
  。
  唐高祖时空。
  今夜《恰同学少年》结局,天幕收回之后,孔敏达就搬了一把椅子静静坐在门前,听着初夏的蝉鸣与蛙叫声,心中还久久回荡着汹涌的情绪。
  尽管他并不赞同其中一些在他看来是明晃晃颠倒纲常的理念,但他仍不可避免地为那些青春飞扬的、立志救国的师生们感动。
  “纵为小女子,亦有鸿鹄志;区区一书生,一心报国门。”
  孔敏达抬头仰望夜空繁星,脑海里闪过的是他在此处开学塾以来所经历的一幕幕,还有一张张鲜活的脸。
  包括那些被他拒之门外的女童们。
  “唉——”孔敏达长长地叹了口气,“就这样吧。”
  他感觉自己心间的那堵墙,在这些年绵绵不绝的风吹雨打之下终于坍塌。
  “天地生男女,乾坤分阴阳,阴阳本相济,何分高下尊卑?
  我孔敏达秉持先师遗志,决意‘有教无类’,教化世人,既如此,又何须再分男女?男子女子皆不过世人尔。”
  明日便宣布下去,允许那些愿意读书习字的女童入书塾吧。
  “只是,毕竟男女有别,还是得有个女子来操持……”孔敏达想到族中寡居的姊妹,“也不知她们愿不愿意来这穷乡僻壤过这清苦的生活。”
  。
  宋仁宗时空。
  范仲淹亦在心续激荡之间提笔,文不加点书就一篇《少年论》。
  “如此少年,方是我改革学风所求培养的国之栋梁!”
  范仲淹越看越觉得其人可亲,其心可爱,其志可敬。
  “无论高居庙堂抑或是身处江湖,不汲汲于富贵名利,皆心系国家兴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我儒家学子之风骨!”
  范仲淹尤爱那最后一出绝妙“空城计”,结合如今内外局势思索一番,他再次研墨。
  这一次写的是一封奏表,奏请官家令各级官学开辟武科,要求其中学生都要习武强身、知晓兵事。
  “君子六艺,射、御皆在其中,怎可偏爱诗书礼仪,而不重射御?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甚好!我等向往圣人之言,又怎可不倡导上古之风呢?”
  据云青青所描述的,身高一米九八、轻松举起四百斤城门闩的山东大汉带着三千个心悦诚服的弟子周游各国,怎么看也得是文能提笔写诗,武能扛刀砍人的体格啊!
  学!给我往死里学!
  以理服人,物理怎么不算离呢。
  。
  明代宗时空。
  曾令云青青条件反射地想起迅哥儿的作品《药》的那一幕,也深深地刺激到了朱见深和朱见济。
  “这、这、这!荒谬!”
  长在深宫之中的朱见深根本无法想象世间竟有如此愚昧又恐怖的事情!但他大惊之下也没忘了捂住身边的朱见济的眼睛,不让他看到这震碎三观的一幕。
  太上皇归来之后很快病逝于南宫,朱见深也并未走上原来的历史。他如今仍是太子,虽与身为天子的叔父不太亲近,但与堂弟朱见济感情甚笃,两兄弟时常一起读书玩乐,比之民间的亲兄弟也差不了多少。
  “见济。”朱见深凝视着弟弟茫然的眼睛,郑重其事地道,“我要出宫别居了。”
  “啊?”朱见济非常不舍,“可是我朝的太子不都是住在宫中?”
  “我年岁渐长,已不适合再住在宫中了,前几年陛下就已经着人为我兴修东宫,今年差不多也该搬过去了。”朱见深的眼中露出一丝忧虑,“我读史书,又看后世,只觉得如今朝堂的状况实在不妙。
  帝王与皇嗣长在深宫,不知晓民情世故也就罢了,唐时张九龄曾上书‘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大明的阁臣们却大多是翰林出身,清贵是清贵了,却也少历庶务,难道深居皇宫的皇帝与囿于京城的阁臣能够深切地体会民间疾苦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