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云青青脸上的冷笑简直掩藏不住,“这叫什么?虽然我赢不了,但我也没输啊!”】
  。
  秦始皇时空。
  淳于越痛苦地捂住了胸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乃孝之始也!
  这女真蛮夷,是要掘我中原的根啊!”
  。
  清世宗时空。
  摄政王多尔衮敲击桌面的动作停了下来。
  “剃发令我已再次颁发,这易服令倒是尚未推行,既然她提到了,那便一道传令天下吧。
  官民既已剃发,想来是不介意衣冠皆遵从本朝之制的。”
  多尔衮眼神强硬,摩挲着手上的扳指。
  “如今天下已大定,谁想反抗,那便用谁来试一试大清的刀锋吧!”
  硬骨头跳出来,他一次性清理干净,剩下的不就是顺民了?
  。
  宋孝宗时空。
  完颜雍大笑出声:“不愧是我女真部的好儿郎!”
  得知金国被蒙古所灭亡而产生的恶气似乎稍稍减轻了一些,完颜雍开始思考这“剃发易服”令的可行性。
  “昔日熙宗皇帝深受汉人之风的影响,竟然喜好雅歌儒服,好似已忘了自己是个女真人!叫朕所说,女真方为大金立国之本,岂可本末倒置?应当上下一心,沿用女真旧俗才是!
  留发不留头,很好!很好啊!”
  。
  清世祖时空。
  皇太后笑道:“听听,这就是那软骨头的汉人们!吾下的懿旨传令天下后,也不知那些阳奉阴违的会如何遮掩呢?”
  苏麻喇姑亦是掩唇低笑,附和道:“太后这是大大的德政,那些自诩礼仪气节来自欺欺人的人,只怕是要无颜见人咯。”
  “哪会?他们只会大肆反驳,私底下愈加猖狂罢了。”皇太后的笑意里透着一丝冷酷,“吾不在乎他们如何想的,但是阳奉阴违者,自当承受违旨的后果!”
  第193章 世界(三十二)
  【“说远了,回到主线。”
  云青青收敛了自己的表情,继续说道:“入关后的半个世纪,清廷可以说是四处平乱,而康熙皇帝在位的六十年间,极大地巩固了清朝在中国的统治,并大幅度扩张了边疆地区的势力版图。
  清廷先是剿灭了南明小朝廷,平定西南的三藩之乱,又三征准噶尔。
  在郑成功驱赶走荷兰人之后,又派兵攻克了台湾。
  当然,还值得一提的就是雅克萨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清廷打退了北方沙皇俄国的入侵。
  只可惜清朝虽然是战胜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听闻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准噶尔骚扰喀尔喀蒙古、担任议和翻译的传教士向俄方透露消息等——清廷反而没能将尼布楚城一带收回来,那可是整整43万平方公里啊!几乎算得上七分之一的大宋了!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虽然清朝面临着准噶尔反叛,但是俄国内部此时也正斗得如火如荼!他们也没有太多精力来应付你们啊!”】
  。
  清圣祖时空。
  即使身处寒冷的北疆,索额图的额头也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冷汗。
  “我等临行前曾面见皇上,皇上示下:今以尼布潮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故我与俄国使团谈判时,只说黑龙江两岸皆为中国领土,是俄国强占了中国土地,要求他们归还尼布楚与雅克萨等地。”
  索额图回想起上一次与戈洛文谈判时对方咄咄逼人、寸步不让的样子,心下疑窦陡生,“莫不是他们真从那吃里扒外的传教士口中得到了消息,知晓的大清的底线?”
  “不成,我得禀告皇上,请皇上圣裁。”
  。
  宋哲宗时空。
  赵煦的脸拉得很长。
  ——朕知道你对大宋有意见,但你能别时不时都拉踩一把吗?
  赵煦感觉自己都要恼羞成怒了。
  “朕定要将变法一事推行下去!”
  富民才能强兵,他要让天下人,让包括云青青在内的各时空的人,让大宋的先祖后辈们看看,大宋绝对不会重蹈覆辙!
  。
  明成祖时空。
  朱棣的目光一下子变得犀利无比。
  “那沙皇俄国也南下袭扰华夏边境了?”他的眼神扫过地图上大片的疆域,“愈往北去便愈加苦寒,之前罗斯国国弱势微,又有蒙古等游牧民族居中缓冲,他们尚可屈居此地,一旦有了雄主强国,又失去了蒙古的屏障,自然也会肖想我华夏膏腴之地。”
  毕竟,那些深目高鼻的异族之人侵略性有多强,他可是见识到了。
  “至于台湾岛……是为了作为远洋海军停泊之港吧,荷兰人夺此岛,其意可实在是司马昭之心。”
  陆上有恶邻觊觎,海外有悍匪垂涎,朱棣长叹一声:“华夏若不能一直强盛,便要落得神州染血、山河破碎啊!
  我等重任在肩,万不能遗祸于后人!”
  。
  清世祖时空。
  郑森浑身一震,只觉得心神俱颤。
  “陛下不久前刚赐国姓于我,又为我改名‘成功’,莫非、莫非这驱除荷匪、**的郑成功就是我吗?”
  其父郑芝龙则是大喜过望,连连笑道:“吾儿有青史留名之功!大善!”
  得知南明覆灭的郁气似乎也一扫而空了,文臣武将,求的不就是一个百代流芳的名声吗?
  不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也不知能否令吾儿先去那台湾经略一番,将荷兰人赶走后好生治理,给我大明、给郑家留下一条退路?”郑芝龙在心底暗自琢磨着这个想法,当然,他没有直接对儿子说出来,这傻小子在被皇帝赐姓改名之后,正满腔热血一心只想反清复明呢。
  。
  【“当然,康熙皇帝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会培养孩子的皇帝了,教养出来的儿子们个个都很优秀。
  当然,也有可能是清朝养皇子的模式太卷了,教出了一群卷王。”
  云青青给观众们展示了一下清朝皇子们“卯入申出”的学习日程,让大家体会一下什么叫做“卷王”。
  “只可惜,所有的皇帝活得久了都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君王已经日渐老迈,而皇子们——尤其是储君则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于是在这个重度疑心病患者把之前精心教养的太子两废两立之后,大清的皇子们展开了一场名为‘九龙夺嫡’的竞赛,那场面,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清太子曾问‘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要我说还是见识少了。
  何止是四十年之太子啊,君不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活到了九十多,查尔斯王子当了六十多年继承人,头发都白了才终于登上了王位。”
  云青青的表情非常之促狭。】
  。
  唐太宗时空。
  东宫。
  李承乾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学习内容,一年只能休息五天的课程安排,实在是叹为观止。
  “好厉害啊……啊!”李承乾突然反应过来,面露惊恐,“你快收起来!千万别让阿耶看见了啊啊啊啊!!”
  李世民:疯狂记笔记,准备抄作业……
  李氏皇子皇女们:危!
  。
  清圣祖时空。
  康熙的心情非常复杂,云青青短短的几句话令他的心情几度起落、悲喜交加。
  好消息:他活了六七十岁,不像他的皇阿玛英年早逝,而且阿哥们都很出色。
  坏消息:阿哥们太出色了,而他又好像活得太久了。
  “胤礽乃朕亲自教养的太子,一心栽培的大清储君,朕又岂会忌惮自己的儿子?”康熙不想承认这是未来的自己所作所为,但他又确实无法保证,今后的自己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生出对儿子的忌惮之心。
  但,两废两立?他怎会做出如此荒谬之事?
  “此话一出,只怕朝中百官又要生出不知道多少小心思。”康熙头痛地按了按额角,再睁眼时,眼中闪过冷酷而锐利的光,“就让朕看看,朕的臣与子都会有哪些小心思吧。”
  毓庆宫。
  胤礽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皇阿玛福寿绵长,是大喜之事。”备受宠爱的皇太子心中第一反应还是高兴于父亲的寿数,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被云青青所说的“两废两立”牵引了剩下的心神。“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才让皇阿玛如此失望?”
  不过他毕竟是康熙一手培养出来的继承人,思维电转间已经从简单的兄弟阋墙想到了朝堂党争,但千回百转的最后还是着眼在了那高高在上的帝王。
  “天子年迈而储君力壮,储君为国之副君,但英明神武的天子,不需要人来分其威柄。”
  。
  宋仁宗时空。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赵祯只觉得他们吵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