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那些孩子竟也没能留得住……刘肇的目眦欲裂。
  “胜儿年少痼疾,无缘皇位,朕、朕早逝之后,为了稳定人心,幼主不得不以百日之龄匆匆登基。”
  一介稚子又能懂什么呢?朝政大事还不是被外戚与权臣把持!
  刘肇自己便是少年登基,幼主欲掌控朝堂需要经历如何的明流暗涌他再清楚不过,如今他再看少年时都觉得但凡有一步行差踏错,说不定就这所谓少年天子就永远只是少年天子了。
  他犹如此,何况一襁褓婴孩?
  “若只能由幼主继位,想来朕膝下已无嗣子,那汉安帝不知是那一脉的宗室?”
  刘肇颓然地靠在椅背上,自问,“那朕……是否该早做打算?”
  。
  汉安帝时空。
  刘祜耿耿于云青青提及的外戚,想起邓太后掌控朝堂十余年,所谓“女君”压得他这个天子尊荣黯然失色。
  心中暗自下定决心,等到亲政之后,定要清算邓氏一族,重振天子威严!
  。
  东汉各朝的时空因“小皇帝”掀起的风起云涌自不必多说,即使是多年后的后人来看这段历史,也免不得感叹一声“或许天命不在汉”了。
  第167章 世界(六)
  【“嗯?有人问三世纪危机是什么?”
  云青青突然注意到有一条弹幕划过眼前,她想了想,决定简单介绍一下,“罗马帝国在五贤帝的最后一位——也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奥勒留皇帝在位时期,自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元首制度之后持续两百多年的和平时代已经趋于尾声,安息战争、与日耳曼蛮族的战争、犹太起义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带来了隐藏着的社会危机。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五贤帝时代采用的是养子继承制,也就是不依托血缘关系,而是根据需要选拔出合格的继承人并收为养子来继承其政治遗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帝国下一代皇帝的水平,但奥勒留不一样,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康茂德,而这位显然是一个人间之屑的标准配置,荒。淫。残暴,一副亡国之君的做派,然后顺利终结了帝国的黄金时代。
  康茂德被刺杀之后,罗马的奴隶制已经走到了末路,各种矛盾纷纷加剧和激化引发了全面的危机。
  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造成了大量奴隶的死亡和反抗,也造成了奴隶的消极怠工;另一方面,由于帝国极速扩张,宫廷、官员、军队都已经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为了维持这些机构的运转,国家财政已经岌岌可危,最终走向枯竭;而在上层,围绕着皇位产生了残酷血腥的斗争,五十年间皇位易主了二十六次;加上各地起义不断、外患连连,这些都让罗马这只巨兽越来越衰弱。”】
  。
  宋仁宗时空。
  “养子继承制。”赵祯琢磨着这个制度在本朝的可行性。
  “虽然历代素来以嫡长继承,但大宋如今情况特殊,不若至宗室遴选一番?”
  时至今日,赵祯基本熄了亲生子继位的心了,唯一的指望就是选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将赵宋的江山社稷托付于他。
  赵祯甚至想让子孙后代都自宗室选拔储君,在多方角力之下脱颖而出的继承人至少能力有所保证——不管是本人的能力还是别的什么能力,退一万步来说,至少不能再让徽钦二帝之流的货色上位了!
  “但若如此,宗室之间再不可同心协力,免不得一番同室操戈、血流不止啊!”
  。
  宋神宗时空。
  苏辙听着罗马昔日之事,想的却是大宋今朝国情。
  “冗吏、冗兵、冗费,此三者乃国之痼疾,亦是国库空虚之源啊!”
  宗室、官僚、军队,彼时彼刻便如此时此刻!
  偌大的罗马因此而衰落,难道大宋就能幸免吗?
  苏辙想了又想,还是忍不住翻出了那篇早已写就却迟迟没有上奏的奏章。
  “今也四方之财,莫不尽取,民力屈矣,而上用不足,平居惴惴,仅能以自完,而事变之生,复不可料。……使事之害财者尽去,虽不求丰财,然而求财之不丰,亦不得也……[1]”
  这些措辞在一日日的翻阅斟酌之下早已烂熟于心,但苏辙一直犹豫着是否要上呈天子,因为他心知肚明,这一颗石子落下,激起的波澜就不是自己能够预料与掌控的了。
  “罢了,我苦读多年、科举入仕,难道求得只是一个富贵荣华吗?
  明日,我便求见官家!”
  。
  【“好了,题外话就到这里,时间线继续往后推,如果大家对具体内容感兴趣的话,后面我找找纪录片给大家看。
  我记得应该是有一个《世界历史》的系列纪录片,到时候可以每天分享一两集。”
  云青青习以为常地画下一个大饼,然后将ppt转到了下一页。
  “之前我们说过当时亚欧大陆有四大强国,在罗马和大汉先后衰弱甚至分裂之时,安息帝国和贵霜帝国怎么样了?
  哦,安息帝国安息了。
  在众王之王阿尔达希尔的领导下,萨珊波斯的崛起终结了安息帝国近四百年的统治,萨珊王朝开始拳打贵霜、横扫西亚、对峙罗马,此后历数四百年,世界所称之波斯,就都是代表着萨珊王朝了。”】
  。
  隋文帝时空。
  听闻萨珊波斯的消息,长孙晟陷入了思索之中。
  “那萨珊波斯如此强势,即使是罗马也要碰上一碰,突厥亦为萨珊波斯邻国,二者皆为虎狼之辈,难道就能和平相处吗?”
  长孙晟自从开皇元年受杨坚之命经略西域,便穷尽手段搜集西域的信息,可以说,他如今是朝中对西域各国、对突厥各部最为熟悉的人之一。
  “波斯与罗马对峙,两国战乱不休,故而腾不出手来,若依女郎所言,罗马如今日渐衰弱,那萨珊波斯势大之后岂会不调转枪头征讨突厥?”
  至于波斯是否会真的对突厥动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突厥人怎么想,他们真的不担忧卧榻之侧的这个强邻吗?
  “达头可汗玷厥、阿波可汗大逻便、突利可汗处罗侯、沙钵略可汗摄图。”长孙晟点了点舆图上的几个地方,脸上露出了微妙的笑意。
  “萨珊波斯,便是西域破局之处!”
  突厥,还是太大了,怎么容得下四位可汗呢?不若分开,裂土封疆,各主一方嘛。
  。
  唐太宗时空。
  “安息之后,萨珊波斯又是一个四百年王朝……”
  李世民历数着云青青提及的这些先后与华夏文明同处一个时期的国家。
  “这些所谓千年之古国,其实也如同华夏一边经历朝代更迭,无非是华夏有秦汉隋唐历代更名,其国称千年不改罢了。”
  确认了这个信息,李世民心头忧虑总算稍加消减。
  ——毕竟,如果一个国家存续三千年而未亡,其能积累的国力即使是天策上将也无法想象到究竟多么恐怖,对方有朝代更迭的话至少这一切还在他的想象范围之内。
  而现在更让他关心的是另一件是——
  “这样看来,东西两边无论各朝各代,似乎都逃不过那所谓王朝周期律[2],那这周期律究竟是何物?是一种世间固有的天理不成?事关王朝,周而复始之定数……”
  这定数究竟是什么呢?
  。
  【“罗马在戴克里先在位时结束了三世纪危机,从屋大维时期开始,罗马的皇帝其实不叫皇帝,叫做元首,而在这位皇帝手上,民主的罗马走完了转型为专制帝国的最后一步,从他开始,罗马的权力终于集中到了元首手里,戴克里先成为了第一位名副其实的罗马皇帝。
  而这位皇帝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新的制度——四帝共治,即将国土分为东西两边,两边各设一位‘奥古斯都’和一位‘恺撒’,大家可以理解为‘奥古斯都’是皇帝,‘恺撒’是太子,奥古斯都死亡或者退位后就由相应的恺撒继位,然后认命新的‘恺撒’,如此循环往复。
  在这个大聪明的操作之下,当戴克里先退位之后这个制度果然崩掉了,四帝共治最后变成了四帝乱斗,甚至在395年罗马再次分裂之后,这个曾经傲立世界的大帝国就再也没能统一。”】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
  始皇帝并不理解,始皇帝大为震撼。
  作为史册有名的权力怪物、恨不得大秦每一乡每一里的微末动向都了熟于心的顶级控制狂,他无法理解这种将手中的权力主动分出去的行为。
  “帝国动乱至此,人心散乱已久,即使不能弥合,也该尽力镇压不臣之心,怎么还会有人主动分裂?”
  联想一下如果是大秦出现这个情况……
  不能联想,是想一想始皇帝都要送这种后继者五匹马的程度。
  为什么会有一统天下的帝王主动将国土分裂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