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若此事可行……”乌氏倮的心潮不由澎湃起来,“或许可献策于陛下,即使不成,也能便于麾下牧民饲养牛羊。”
唯一烦恼的是,如果要做的话,需要大量的铁或是铜,这两者可都不是容易搞到手的啊。
“且看看,若有用再看能否使用木或是藤吧。”
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只能去御前献策,然后求一批青铜了——铁是不要想的。
。
【摇摇晃晃的大巴车最终停在了一家小饭馆前,云青青他们到得早,一群人几乎就凑了一桌。
菜上得很快,也并没有云青青想的那么难吃——虽然口味淡了点,但她也还是就着吃了大半碗米饭并一个馒头。
吃完饭她就到饭店旁边逛一逛,嗯,旁边就是一个特产店,在当时大巴车上导游大力介绍这个特产店的时候,云青青就意识到了,这个饭虽然说不上鸿门宴,但也是有目的的。
“不过无所谓啦,出来玩就是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咯。”云青青拖着购物篮,一边走一边往里扔东西,什么藏药、青稞酒、奶制品、牛肉干通通往里放,直到算着已经到了包邮线才罢手。
而她还算克制的,和她同一批的游客几乎已经挤满了这个小小的店面,各个购物篮里面的东西也都在飞速增加。
“出来玩,大家花钱都不太顾忌啊。”云青青嘟囔一句,悄悄感慨,“怎么你们都这么有钱啊?全世界是不是只有我和我的朋友是穷人啊?”】
。
明武宗时空。
朱厚照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游客们花钱如流水,大手大脚地扫货,而当他的视角跟着云青青的步伐走出特产店之后,又看到一批大巴车拉着游客们过来了。
“旅游,竟能敛财至此吗?”朱厚照可耻地心动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朱厚照登基之后,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却只能看着捉襟见肘的国库默默按下了这些想法。
之前云青青也说过旅游业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与税收,但有一说一,一串数字并不能给他带来多直观的震撼,直到今天他看到这些人进货式的消费。
“来都来了”、“难得来一次”、“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诸如此类的话不断出现,而朱厚照仿佛也从中获得了某种灵感。
。
宋真宗时空。
辽国太后萧绰看着那些羊毛制品、奶制品、风干肉等若有所思。
“我大辽气候虽与那青海不一样,但同样是放羊牧马、逐水草而居的部族,既然他们能做这些,那我们也做得!”
现在宋辽承平,榷场也已成规模地开放,但似乎基本上是宋国的珍玩美器、丝绸香料传入大辽,而大辽卖过去基本是牲畜皮货、药材珠玉。
依照云青青的话说,宋朝输出的是深加工、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而辽国输出的基本上都是原材料,没什么技术含量。
萧绰暗暗想要改变一下这个形势,同时也扭转一下双方贸易当中宋朝占据上风的局面。
“或许,这就是突破口!”
。
【大巴车载着一行人晃晃悠悠地往游客中心而去,拿到票之后右转坐摆渡车去游客中心领胶鞋,经过一番耽搁才持票上了景区内的小火车。
云青青快步拉开车门走上去,一屁股坐在了靠窗的位置,等到乘客满员,一阵汽笛声起,小火车哐当哐当地向前驶去。
“哇!这些都是盐吗?”云青青看着一望无际的白色惊叹道。
“应该是的。”同事掏出手机,照着搜索到结果念道,“茶卡盐湖底部为石盐矿床,盐湖自形成以来化学沉积相对连续稳定,化学沉积盐层厚度较大,一般4~8米,最厚可达10米。
我的天!刚刚导游说10米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结果是真的?
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
“好家伙,这些盐够多少人吃啊?”云青青目瞪口呆。】
。
秦始皇时空。
看着这白茫茫一片的大地,再想到云青青脚下厚厚的盐层,饶是始皇帝这般宠辱不惊的心态也绷不住了。
盐的重要性自不必多提,就算是最无知的黔首也知道人离不开盐,至于云青青几人交谈透露的什么“青盐不能直接食用”云云,这都根本不算事。
“齐桓临东海、魏武占运城,皆有盐之利。”
始皇帝鹰隼一般的目光落在了舆图上标记着“西戎氐羌地”的地方。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他重复着云青青的话,声音渐低。
“羌人不知比匈奴如何?”
陇西郡,狄道。
秦穆公用由余之计,向西开拓,西戎八国臣服于秦,及至献公,设狄道关,以镇大秦西方边境之极,昭襄王时又设陇西郡,以狄道为治所。
李信站在狄道的城墙上,远远朝西方眺望。
狄道县自建成之日起,就是大秦抵御西戎羌族的前线,虽然自商君变法以来,大秦以耕战封爵激得边境守军战意盎然,面对东胡、月氏、匈奴等戎狄简直无事也要生一生非,打得他们望而生畏,宁愿绕过黄河前去骚扰赵地,但时至今日,狄道仍旧武德充沛,一听西方有巨大的盐湖,不管是士卒还是黔首都骚动不已。
李信琢磨着,是不是要给陛下上一封奏疏?
感觉大秦的疆域也是时候扩一扩了,不然比起后世那些王朝多没面子啊。
。
清高宗时空。
乾隆回忆道:“好似青海的盐湖已经是官府主持开采了?”
和珅低眉顺眼地垂着头应答:“回皇上的话,此事于乾隆二十八年已成定例,并定有盐律。”
“听他们说,这茶卡盐湖开采青盐极为便利,不知去岁开采量为多少?收税几何?”乾隆眯眼看着和珅,直看到后者额头直冒冷汗,“你去查一查,附上盐律呈上来。”
“奴才遵命。”
。
汉宣帝时空。
今年五月,西羌降服,刘询下旨置金城安置归顺的羌人,如今金城也算是人气渐足。
他的目光久久落在金城郡所代表的那个圈上。
“或许可以叫郑吉往西海那边活动一番了。”
“驯民或可诱之以利,移中原之民往那高原区去,携威而怀德,两代以后或可治之。”
。
宋仁宗时空。
“青盐!”
不光是大宋的百姓对这个名词如雷贯耳,韩琦更是熟稔万分。
如今私盐猖獗,其源头在何处朝堂诸公、各级官吏大都心知肚明。
“西夏既有青盐之利,又有河西沃土,善水草、宜畜牧,若是不加以弹压,必然为大宋心腹之患啊!”
。
【云青青坐在观光小火车上,一路来到了轨道的终点站,她套上胶鞋,试探着下了水。
“这些就是盐吗?”云青青嘀嘀咕咕,一边用脚划拉着脚底的盐粒,想要伸手去划水,想了想还是作罢。
她直起腰,放眼望去,湖水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四周雪山环绕,人行走其中,水映天、天接地,如同行走在画中。
“真美啊!”云青青拿手机换着角度拍摄,避开溶洞往更深处探走去。
“这些是以前开采湖盐的设备,靠着这些老旧的设备,盐业人们生生开出了一条源源不断的盐道。
在景区开发以后,它们也就成为了历史的纪念。”云青青看着面前的旧推车出神。
她闭上眼睛,看着主界面的视角逐渐拔升,肉眼看不见的镜头一路向上、再向上,最终将大半个盐湖呈现在包括她在内的观众们眼前。
“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
元顺帝时空。
张家三兄弟目瞪口呆地看着目之所及的盐池,久久回不过神来。
“若是这些盐都能采出来,天下人都能吃上盐了吧?”张士德的语气发飘。
张士信接话,神色讷讷。
“那是不是我等盐民就都无处可去了呢?”
“不会的。”张士诚轻轻道,然后他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不会的。”
“即使有上天降下鬼神之力,将这些盐统统采出来任人拿取,这些盐绝大部分也只会被那些高官豪富所掠取,藏进他们家中私库,只放出一点点来让天下人抢夺。
盐价不会降低,我们也永远吃不上盐!”
张士诚恨恨道,“能吃得上盐、吃得了好盐的,永远都是那些人!!”
张士德和张士信对视一眼,发觉彼此竟不能说出什么反驳之言,他们看着兄长闭上眼,呼吸越来越重,几息之后,张士诚猛地睁开眼,眼中爆发出夹杂着痛恨与疯狂。
张士德突然打了个寒颤。
他隐约觉得,自己的兄长下了一个莫大的决定,这或许会改变他们兄弟三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