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飞机也别想啦,得先有蒸汽机才能有内燃机,然后才是各种发动机呢。”】
  。
  清圣祖时空。
  康熙敲击桌面的手指一顿。
  “蒸汽机?内燃机?”
  “汽,与水有关?蒸者,烧煮也……”康熙觉得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但是就是差了一丝,让他与其失之交臂。
  不过他并不失望,随口吩咐梁九功道:“传朕旨意,着令军器监研制蒸汽机与内燃机。”
  梁九功领命匆匆而去。
  。
  明熹宗时空。
  王徵终于抓住了那一丝灵光,他匆匆往桌案而去,失态地撞到了桌角也顾不上揉一揉伤处。
  “蒸汽机!蒸汽!蒸汽!哈哈哈哈哈我知道了!”
  他举起纸上那大大的“蒸汽机”三个字,仰天长笑。
  片刻后,他迅速收敛了笑意。
  “事未成,不可浮躁!”王徵低低告诫了自己一番,然后将与观众们闲聊自己的求学之路的云青青扔到了一边,径直往厨房去了。
  。
  明太祖时空。
  王祎看宋濂在不断记录着什么,便巴巴地凑了过去,定睛一看原来宋濂在摘录云青青言辞之间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和小学中学大学的种种信息。
  “景濂,你这是为何?”
  “咱们这位圣上不是想推行文教吗?我这是在记录梳理后世之规程呢。”
  “你可知此举之后果?”王祎皱了皱眉,虽然朱元璋表明了他要于各地开设学校的念头,但如今朝中反对者众,如果宋濂公开站队,那后面的形势可就对他不一定有利了。
  “才思之雄,吾不如子充,但我知道咱们这位陛下是什么性子,他要做的事,哪有不成的?”宋濂笑了笑,脸上一片豁达,“更何况,让贫家子读书识字、明理证道,又何尝不是吾之夙愿呢?”
  贫家子也未必比世家子差,他们缺的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
  能有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机会的,也不过寥寥几人罢了。
  。
  汉武帝时空。
  赵过行走在田间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孩子蹲在地上拿着树枝划来划去。
  他随口打了个招呼。
  “草,你在做什么呢?”
  草抬起头来,黢黑的脸上露出笑意。
  “赵吏,我在写字哩。”
  赵过顿住了脚步,他走到草的近前低头一看,地面上铺着一层碎石子,其中线条纵横依稀可以辨认是几个字。
  “你怎么学会的?”周边的乡人都不识字,那这个孩子是从哪里学来的呢?莫不是有异乡人来到此地?
  “从这里啊!”草指了指天幕,“女郎日日说话写字,有些字常常出现,时日一长我就记住了,然后照着在地上描下来,闲暇时候就描一描读一读,我现在认得二十三个字了!”
  赵过心神俱震!他看着草稚嫩的脸庞,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
  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悄无声息之间发生了。
  第113章 捐赠
  【云青青和观众们天文地理一通乱聊,直到一个电话打断了这跨时空的交流,云青青一边应承着电话那头,一边拉出了一个箱子。
  她拖着箱子下楼,楼下一个身穿快递公司服饰的小哥在等候。
  云青青打开箱子,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已经用布袋打包好的衣服。
  将衣服交给小哥后,云青青在电梯里和观众们解释:“前几天翻衣柜的时候看到了许多两三年没穿过的衣服,归类了一下之后发现确实没有什么机会穿或是自己也不太喜欢了,于是就联系了衣物捐赠,把这些衣服都捐出去。”】
  。
  唐太宗时空。
  李丽质正巧换上了新衣裳,这个款式有些后世的风格,她非常喜欢。听到云青青怎么说,她询问自己的侍女:“我是不是也有很多旧衣裳?”
  虽然说不上作风奢侈,但李丽质也记得许多衣裳其实自己只穿过一两次,甚至有些衣裳一次都没有穿过就再也没见过了。
  侍女肯定了她的疑问,李丽质又想着要不要学着云青青那样捐出一些衣物?但是想到自己穿过的衣服穿到别人身上,她又觉得很隔应。
  “小女郎可是想仿照捐赠?”侍女露出不赞同的神色,“女郎金尊玉贵,您的衣裳都是宫中制式,怎可给她人穿着?这是坏了规矩啊!”
  李丽质又哪里不知道这个呢?身份地位决定了所有人都只能穿对应的衣服,就算是她想送给别人穿,人家也不敢穿。
  “只是……只是……”李丽质“只是”了半天,也没能憋出一句话,虽然她从小锦衣玉食,但这些日子受到云青青的影响也算是知道了些许民间疾苦,以一个孩子的善良心思来说,她想为那些有需要的人做些什么。
  “我去寻阿娘,她一定知道我要怎么做!”
  李丽质提起裙角就往立政殿跑。
  。
  隋炀帝时空。
  杨广露出鄙夷的神情。
  “这女子果然不知尊卑!”
  他一直不喜欢云青青的种种生活作态,从她吃饭只打两三个菜且每一次都吃得干干净净,到明明可以打车却要挤公交地铁,再到一件衣服来来回回地穿等等,总之就没有看得顺眼的。
  杨广觉得云青青粗鄙寒酸,上不得台面。
  再看到她将衣服赠送出去,其中更不乏一些衬衣t恤这种古人的视角下是贴身衣物的衣服,就更觉得她毫不知羞了。
  “昔年朕乘龙舟下江都,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多者一州至百辇,极水陆珍奇[1],即使朕与后宫皆吃腻了,弃埋当地也不予下人食,这才是天潢贵胄该有的尊贵排场。”
  皇家的吃穿用度,即使销毁丢弃也不是平民百姓有资格触碰的。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讴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鉴里游。[2]”
  杨广想起了当年下江都之时的种种风光惬意,不由得高声吟诵当年写下的诗篇,心中那未曾平息的再巡江南的念头又一次活泛了起来。
  。
  明太祖时空。
  马皇后心头一动,暗自思忖:“此举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若是后宫垂范将陈年衣物捐出,一则可以彰显皇家爱民之心,二则亦可遏制如今渐起的奢靡浪费之风。”
  ——虽然在老朱手下没什么人敢露财,但那些地方豪强、富商乃至部分家中有积财的人家总有些豪奢做派,而且这股妖风有了渐渐泛滥的趋势,许多官员也似乎开始有了苗头,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但若是皇家都率先示范节俭了,谁敢冒头的话,那就得看看是不是这脖子比老朱的刀硬了。
  至于捐到哪里马皇后心中也有了思量。
  “重八最近不是欲令天下置养济院以处孤、贫、残、疾无依者吗?便将这些衣物送至各养济院予诸人使用,赡养长者总归是善事一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女眷们的顾虑。
  既然有了思路,马皇后便命人铺纸研墨,打算细细写一个章程,完善之后便与朱元璋沟通。
  。
  【云青青看了眼评论区,有人询问她:如何保证这些衣服都是给了需要的人,而不是被人拿去获取私利?
  “我为什么要保证这些衣服给需要的人?虽然是存着这个想法,但是我最初的出发点又不是这个。”
  云青青没管哗然的评论区,自顾自地说道:“我捐衣服,只是为了不浪费。虽然现在的衣服都是人工材料、成本很低廉,但是制作的过程也是耗费了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
  不穿的衣服我如果堆在家里也是占地方,还不如让其流通出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我只是为了不浪费而已。
  这些衣服可能是捐给贫困地区有需要的人,这个结果当然是最好的,但也有可能是被二手转卖让中间商赚取利润,但这都跟我没有关系,我最开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
  宋神宗时空。
  王安石听着这一番话,陷入沉思。
  “或许有人其中获利,但最初的目的都达成即可?”
  “不,不妥,治国不能以此法。”
  。
  周武皇时空。
  女皇从二手衣服上迅速联想到了倒卖军。中。兵。器。
  “若是待那火。枪火。炮或其他更优良的兵器普及军中,原来的兵器排除可以重新熔炼的那些,剩余的旧物倒是可以倒卖给周边小国,既能充盈国库,又能威慑邻邦。”
  女皇的思维还延伸到了用这些兵器搅动周边国家——括号,吐蕃,括回——内部生乱的角度上。
  “如今王孝杰作战大破吐蕃,有望收复安西四镇,但此战并不能击溃吐蕃,此事还需徐徐图之。”
  一则新器还没有影子,二则不能影响前线战事,三则转卖一事至关重要,不能轻易松开这道口子,否则容易弄巧成拙生出大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