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李世民的脸上没有表情,眼中却燃起了野心与笑意。
  “后世仍以考试选贤举能,想来此举大有可为之处!如今制科与常科并行,天下士读书人既能应试亦能自举,待时日一久,天下贤才入吾彀中也!”
  “朕要扩学舍、增学员、育贤才!”
  等到这一批批的读书人从学舍步入朝堂,他们就会成为皇帝手中与世家抗衡的另一股力量!
  。
  明宣宗时空。
  有白发苍苍的秀才看着那些朝气蓬勃的面孔,不由得眼含热泪,对着堂下的孩童道: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夫子我这老朽残躯已不敢去奢求进士出身了,只盼尔等发奋求学,日后好在科举一道有所建树,若能有人于东华门外唱名,我便是死也瞑目了。”
  堂下的孩子们立马起身行礼,口中连连安慰夫子并保证会好好读书,请夫子保重身体云云。
  。
  宋哲宗时空。
  前往定州赴任的苏轼坐在马车之中,看向那窗明几净的教室,又听得云青青向家长们介绍考试的日程与时间安排,不由回忆起了当年他的科考历程。
  “一场考试连考三日,号房狭小冬冷夏热,吃喝拉撒皆在其中,自家乡一路考进京城,不知有多少同年倒在了那小小号房之中。”苏轼唏嘘不已。
  “可当时我竟不觉得难挨,只盼时辰长一些,再长一些,能让我再好好检查一番,现在不行喽,这身子骨撑不住了。”
  “闰之你也不会允许我再这么折腾了!”
  苏轼习惯偏头看向妻子惯常坐的方向,那里空无一人。
  “我竟忘了……上个月你已抛下我走了……”苏轼脸上笑意还未消退,眼中却已经泛上了泪花。“你好狠的心啊……”
  。
  【开考铃响起,原本谈笑风生的气氛顿时一紧,所有交谈的人都不自觉压低了交流的声音,颇有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味。
  云青青跟系统沟通,将直播画面一分为二,左边是她的活动内容,右边则随意挑了一间教室,视角从窗外对着考生作答的场景,若是仔细看还能看到最近几个考试作答的卷面——当然,所有的人脸和隐私信息都被隐藏了,包括云青青在内的所有人都看不见这些内容。】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在云青青步入学校大门的时候就放下了手中的竹简。
  几乎是在瞬息之间,他就意识到了这个“高考”对于大秦意味着什么——
  是新的晋升渠道!
  而这,正是大秦眼下迫切需要的!
  秦以军功封爵起家,只要能在战场上立功,国家就会奖赏爵位和土地,这让代代秦人悍不畏死在战场搏杀,也让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完成了千古的大业。
  可这也埋下了祸患。
  秦灭六国固然功盖千古,可当六国尽灭,秦人要何处建功?
  还有一个问题,在灭六国过程中立下功劳的秦人,国家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分给他们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稍有不慎就会在军队和黔首引发动乱。
  所以始皇帝除了令蒙恬北击匈奴以外,还一意孤行地要向百越发兵。
  这其中固然有种种考量,但不得不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必须要给秦人一个立功的渠道,哪怕这个渠道会死很多人。
  或者说,因为会死很多人,所以这个渠道才尤为重要。
  在没有新的晋升渠道之前,他只能拖着,拖着不断掀起战事供秦人谋取军功,甚至拖到这批有功的士卒死去——无论是老死还是战死,因为国家是不必给死人分地的。
  始皇帝知道,现在大秦没有乱起来,是因为天下刚平定不久,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另外就是自己镇压着这些小心思。
  可谁也不知道,大秦能不能熬过这一段阵痛期。
  可如今他看到了另一条道路!
  “考试授官!”始皇帝眼中异彩连连。
  如今大秦于各郡县设学室,学室中的弟子可以免除兵役和徭役,他们在学室中读书写字,明习法令,考试合格之后,便可出学室为吏。
  听起来与后世科举无异,可能入学室者皆为文吏之子,平民是根本没有资格的,这条路对于黔首来说是完全封死的,他们只有在战场上杀敌这一条路可以走。
  “昔秦国因商君变法而强,今日之大秦亦要掀起另一番变法了!”
  至于那个主导变法的人是谁……
  始皇帝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名字。
  当日天幕消失后,始皇帝推敲了一番,胡亥能越过扶苏和前头十几个哥哥成为秦二世,必然是他突逢不测以至有人胆敢生出悖逆之心,妄图以强臣扶持弱主上位以保全其权势。
  想到这里,其实这个强臣的人选范围已经很小了。
  而这必然是内外勾结的结果,外有信重的大臣把持朝政,内有宠幸的宦官欺上瞒下,方能不动声色地瞒过满朝文武。
  秦法不罚未来之事,可这番念头足以让暴怒的始皇帝大肆牵连一番,但他没有。
  始皇帝很快冷静下来,一切如常地看着许多人往胡亥处奉承恭维,也看着诸位公子对此事的反应。
  一直到今天。
  “传赵高。”
  始皇帝的诏令很快传达下去,赵高匆匆进宫。
  无数人都在猜测,始皇帝好似终于想起来这位失宠了一段时日的中车府令,欲要重新启用他了。
  第77章 参加一高考(二)
  【监考老师在随机抽取的同学的见证下开启密封袋,然后分发试卷,并重申考试规则。
  开考铃响,考场上顿时只剩下了沙沙的写字声。】
  。
  明神宗时空。
  李贽看着印满了小字的试卷先是一愣,待到看清内容之后,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时人以四书五经为本,重八股破题撰文,多少人穷经皓首的典籍,在后世竟弃之不用!可笑!可笑!可笑!”
  李贽连呼三声可笑,也不知是在笑谁。
  。
  宋仁宗时空。
  范仲淹看着试卷上的内容也颇为不解。
  他自幼寒窗苦读,终于中举步入仕途,为官多年过程中也曾大兴文教,教导学生应试,却还是第一次见一张试卷出题者的内容长篇累牍、答题者的回答寥寥无几的情况。
  “不过此考虽参考人数众多,却也并非为选拔官吏,只为晋升更高学府,想来这也是其中无论政问策之题的缘由了。”
  范仲淹按耐自己的不习惯,仔细端详着卷面上的内容,试图揣摩出题者的逻辑。
  “如今大宋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只重经义而轻应用,实在不妥。”
  “若能从中窥得后世取才之法,或可撬动一丝半毫。”
  。
  汉武帝时空。
  霍去病难得兴致勃勃地扒拉着天幕看后世人的答题过程。
  他暂时没有想到开科取士这一朝堂政。治的层面,他只是单纯看着有些考生抓耳挠腮、痛苦不已的样子觉得分外开怀,顺带着对折磨他们的试卷感兴趣而已。
  但当他看了一段阅读理解的散文之后,再看到下面的“请问作者划线处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什么内涵”的时候,霍去病的表情是:???
  他怀着一种莫名的敬畏,沉下心来去看其中一个考生的答案——
  【一、阴沉的天色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惆怅以及对当下环境的抨击与不平;
  二、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三、体现了作者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心态;
  ……】
  霍去病被这些文字冲击得没再去看余下的第四五六七点,他看着身边的侍从发出了来自灵魂的疑问:
  “朴,这不就是一段关于山水的描绘吗?为何有如此之多的内涵?为何一段景色可以乐观向上又可以悲怆不平?”
  “难道真的是我读书不够吗?!”
  朴没有回答,只露出了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霍·不懂问答题得分技巧·去病:我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
  。
  【云青青和家长们热情地交流着高考及填报志愿的事宜,但是随着暑气渐涨,不少家长都选择了去周边找个店铺休息,志愿站反而慢慢安静了下来。
  云青青松了口气。
  她克制住自己没去看考场的情况,而是打开手机开始刷实时资讯,看每年那意料之中的意外情况。
  “也不知道今年的古诗文阅读会选什么材料?我记得我那年好像是节选了一段史书?这几年高考都挺喜欢考二十四史的吧。”云青青喃喃道。】
  。
  宋仁宗时空。
  听到云青青的念叨,赵祯更加专注地看着天幕,目光在镜头中的考生及其作答的试卷上来回,终于让他捕捉到了一个答题进度比较快的考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