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胡老爷子话头一转,又道:“我们都是些俗人,一辈子难免有起起伏伏的时候,都是有家小要顾的人,族人亲朋不可得罪,说不得哪日就求到人家门前,求人家伸把手。”
  “老爷子您这话我就不明白了,本王妃又不是什么土匪恶霸,做生意嘛,肯定是两相得宜的好事,怎么就说得罪人了?”
  顾佑安把话挑明了,胡老爷子就道:“王妃莫恼,老头子我说的话不一定对,您先听听,听后若是觉得我老头子说得没理,您再把我们祖孙赶出去。”
  顾佑安哭笑不得:“老爷子,在您心里我就是这样的人?”
  胡老爷笑道:“咱们丑话先说到前面。”
  胡菖蒲看一眼祖父,又抬头看上首的祁王妃,后又低下头。
  胡菖蒲的动作被顾佑安看在眼里,她的心一沉,难道胡家真的不愿意?
  不管心里作何想,面上一丝没露出来,顾佑安笑着吩咐晓月,道:“去问问厨房有没有做枣泥糕,做了的话端一盘过来,我记得老爷子爱吃这口。”
  胡老爷道谢:“早食没吃几口,这会儿老爷子我正好饿了,劳烦再送碗糖水鸡蛋来。”
  晓月出去了,屋里只小菊一个丫头伺候着,顾佑安摆摆手,把小菊也打发走。
  小菊出门后,候在门外的刘忠轻手轻脚地掩上门。
  屋里光线暗下来,胡老爷子叹息一声,道:“王妃恕罪,王妃愿意提携胡家是看得起我胡家,原本我们该立即答应王妃的提议,只是我胡家族人多,分散在各地的族人又在当地又姻亲故旧,难免跟当地大族牵连颇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轻易撕扯不开。”
  “小老儿本事有限,且不说做不到写封信就叫各地族人转投祁王府,就是我亲自走一遭,也不过是叫大家都为难罢了。”
  胡老爷子话说的诚恳,说到各地胡家族人牵连上的势力时也没藏私,许多话连胡菖蒲这个亲孙子今儿都是头回听见。
  “我们松江城胡家这一支肯定听您号令,只是外地的胡家族人我们确实左右不了,还请王妃见谅。”
  顾佑安不是不讲理的人,听完胡老爷子的难处后,她心里也有数了。
  顾佑安看了胡菖蒲一眼,道:“去外头,叫人送纸笔来。”
  胡菖蒲连忙去门口叫人,刘忠叫他且等一等,他立刻就来。
  过了会儿,刘忠亲自端来笔墨纸砚,胡菖蒲接过送到顾佑安跟前,他身后的门又掩上了。
  刚才听胡老爷子说各地胡家背后的势力时,顾佑安脑子转悠的都是她记诵过的,从前朝至今的世家大族族谱。
  还兴盛的,在京都洛阳。
  没落的,在各自祖籍聚居。
  她落笔写道:乌蒙府胡家大房嫡子联姻曹家嫡次女,曹家二房三老爷曹允于瑞兴二年调任至武昌府任知府,曹允瑞兴一年拜于时任国子监祭酒陶仲闻门下,陶仲闻如今是工部尚书。
  顾佑安提笔道:“陶仲闻当国子监祭酒的时候教过当时还是皇孙的周宣,所以,陶仲文现在也算帝师吧。”
  胡菖蒲看到她写的这张关系网时都惊呆了,他们胡家一支家族,背后竟有这样复杂的关系吗?
  “拿给你祖父瞧瞧。”
  胡菖蒲连忙把墨迹都还未干的纸张送到祖父面前,胡老爷子看后叹道:“还是王妃知之甚深。”
  放下笔,顾佑安活动了下手腕,道:“如今朝中真得势的是礼部尚书刘勇,以及翰林院掌院兼文渊殿大学士杨庆,陶仲闻这个工部尚书并不得圣心,加上他年纪大了,估计这两年就要退了,等他退后,他手下像曹允这样的门徒就顾不上了。”
  “曹允家在前朝时还有几分势力,到大周朝早就没落了,曹家也就能在乌蒙府作威作福,跟当地另外几家控制着云南府几条江河船舶来往。若是出了乌蒙府,出了云南府,曹家也就是个普通官宦人家。”
  “曹允这一代最有出息的就是他了,他如今年不过五十,正是往上爬的时候,可他想靠陶仲闻爬进洛阳,呵呵,这辈子都别想了。”
  “您的意思是?”
  顾佑安道:“祁王府在洛阳还是有点人脉的,曹家若是想转投他人,祁王府可以给他一条路子。”
  胡菖蒲又是震惊又是茫然:“可以这样?”
  他既震惊于祁王府对朝廷官员和地方大族知之甚详到这个程度,又茫然于祁王妃为了拉拢胡家做成药材生意,竟然愿意动用这样多的人脉。
  顾佑安笑道:“为何不能这样?”
  祁王府养着那么多人,经营着偌大的势力,不就是为了想用的时候有人手可用吗?
  再说了,表面上看她只是为了胡家这门药材生意费这么大的心思,但若是曹允上钩,他走祁王府的门路进了洛阳,他就被绑到了祁王府的船上,曹家控制下的西南江河水道就要为祁王府所用。
  曹允去了洛阳,武昌府知府这个长江航道上关键节点的关键位置空出来了,祁王府也可以早做准备,把他们的人放上去。
  在顾佑安看来,此举一石三鸟,对祁王府来说合算得很。
  对胡家来说,对比曹家而言,胡家跟祁王府的关系更亲近,以前是乌蒙府胡家怕曹家这个当地的土霸王,以后位置一变,该是曹家敬着胡家了。
  话说透了,顾佑安并不催促。
  胡老爷子仔细想了想,道:“王妃这法子我瞧着行,至少乌蒙府这一支胡家肯定会为王妃所用,只是其他地方的胡家人……”
  顾佑安道:“不急,咱们慢慢来,只要他们有所求,总有法子把事情办成。”
  胡老爷低头称是:“胡家,全凭王妃做主。”
  在胡老爷子这种活了几十年,见多了大风大浪的老人家来说,他知道顾家这个小娘子聪明,他也只当她是年轻的人聪明。今日得见她的谋算和城府,云淡风轻地就把事情理出了头绪,他才觉察出她的深不可测起来。
  胡家运气好,在这位还未发迹偏居一隅时跟她交好,这是胡家的运气。
  今儿顾家大孙女百日宴,来的宾
  客多,许多客人要来跟王妃请安,胡家祖孙两人说完事就先告辞了。
  出门后,走到无人处,胡老爷子看着大孙子叹道:“以前祖父只跟你说过顾家小娘子聪慧又厚道,跟她做生意不会吃亏,可是?”
  胡菖蒲点点头。
  “现在祖父再教你一句:跟这样的人别耍心眼儿,选中了就要一辈子跟随,不要半路另投他人。”
  “祖父,我明白您的意思。”
  不,你不明白,你只看到了她对你笑的时候,你若是真正了她敌人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绝路。
  在外这些话不好说,胡老爷子拍拍孙子的手道:“你祖父我是得好好保养身子,不看着你们些,老头子我真怕你们把胡家带上绝路了。”
  特别是关内的胡家人,万一谁是个脚踏两条船的,船翻了自己死就算了,带累其他胡家族人可怎么得好。
  胡家是顾家的亲朋好友,胡家祖孙身上虽没有官职,中午满月宴上,胡家跟田家、张家、韩家人坐一块儿,几家人互相都认识,桌上倒是不缺话说。
  张世南原来跟胡家只能算认识,因顾家的缘故,张世南跟胡家的关系日渐亲近,张世南跟胡老爷子说起药材来,两人都是滔滔不绝。
  胡老爷道:“上回你问我附子和姜黄这两味药材,这两味药材最好的还得是乌蒙山出产的。”
  张世南赞道:“那是自然的,就是可惜了,乌蒙山的道地药材咱们这儿不好得。我这里有的几斤附子都是去年托杜青帮我从西南带来的。”
  胡老爷笑道:“杜大夫若是从西南过来自然方便,若是杜大夫不方便也不要紧,我胡家有一支族人在乌蒙山采药,老头子我写信托人送些来也方便。”
  张世南道:“千里迢迢只为托人送药材,那怎么好意思。”
  “哈哈哈,无妨无妨,小事情。”
  张世南忙道:“若是方便,或是可托人送些乌蒙山的天麻?乌蒙山出产的乌天麻个大肥厚饱满,乃是治头病、四肢麻木、小儿惊风的上品,可惜产量小,好的都送进宫里去了,外头就是花高价也难寻。”
  胡老爷子笑着应下:“咱们采药的难道还缺好药材不成?”
  张世南头一次见胡老爷子说话这般痛快,笑着给他敬酒:“老爷子,喝了我的酒,可别忘了我的好药材啊。”
  一桌人都笑了起来,桌上的人除了胡家祖孙外,其他人都不知胡家以后要走上一条怎样的路。
  胡家既答应了,也该展现些诚意出来。
  为祁王妃效劳,一点小事不足挂齿。
  第82章 盼君归赢了
  松江城要发展,西边草原上必须安稳,东边必须海路连通,建一条动出的官道。
  夫妻俩一人管一边。周祈去了东北军,顾佑安的任务就是推进官道的建设。
  估计着日子差不多了,松江城的秋收即将收尾时,顾佑安点头后,修官道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松江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