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祁王嘴角露出个讥讽的笑来,这就是老头子选的继承人。
当年老头子怕他偏向外祖孟家,排挤皇家宗室和他那群不争气的兄弟子侄,就算朝廷重臣联名推举他为太子,老头子也没立他为太子的意思。
甚至,老头子怕他上位,当时明明病得要死了,硬要强撑着把他支到松江城后,这才下旨选了废太子的二儿子周宣继位。
周宣是老头子最看重的孙子,他千挑万选出来的下任皇帝,这才五年过去,已经把大周折腾到如此地步。
都不需他伸手,几次天灾人祸,就足够大周朝走向灭亡。
“还有一件事,户部尚书上月上奏,说去年太湖决堤的事情还未全然解决,今年北方又干旱,导致今年朝廷的税赋大幅降低,户部尚书建议削减军需
,兵部尚书不赞同,在朝堂上大吵了一架。”
祁王张开手臂,缓缓靠在引枕上,舒坦地活动了下脖子:“我那好侄儿如何判的?”
“他赞同削减军需,着重削减西南边疆的军费。北方这边,只提了东北军。”
祁王冷笑,他那个永远把计谋摆在台面上的侄子啊,但凡他知道多转两个弯,也不会这么快就叫人知道他心胸狭窄。
也不会这么快就把军心往他这里推。
东北军明年的军需不稳,他们对松江城的依赖就会加大,更有利于祁王掌握东北军。
顾稳一直想打听洛阳那边的消息,人脉有限,只听到些面上的消息,皇城里的暗流涌动却很难勘明。
顾稳想来想去,他们家短时间内估计不会再入关,只要松江城安稳就行了。
又下了一场雪,不好频繁外出,顾稳就在家读书,偶尔跟郭师傅等人上山打猎,或是捡些柴火回来。
顾佑安入冬后常去张家。
张世南大夫的名声渐渐传开,去找张世南看病拿药的病患多了,张家的药材不够用,张世南就要跟采药人买药材。
张世南带顾佑安去了好几个采药人聚居的山谷,采买了许多药材,那些采药人面对张世南的说辞跟年初时打发顾佑安的说辞完全不一样。
顾佑安就知道,那回张世南为了打消她做药材生意的念头故意为之。
借着张世南,顾佑安渐渐跟那些采药人也熟络起来,跟她关系最好的是老虎岭东侧那家姓胡的采药人。
胡家人祖籍西南乌蒙府人,家里往上数几代人都是采药为生。胡家人分好几支,来松江城这一支是胡家六房,一家老小三四十人,再加上跟胡家来往密切的其他采药人,每年韩家从他们这儿收去的药材就是个大数目。
顾佑安跟胡家人熟悉之后,好奇问过他们为何自己不做药行生意,毕竟胡家人在许多盛产各类药材的产地都有自己人。
胡家的大孙子胡菖蒲笑说:“树大招风,我们家祖训不许胡家后辈行商,我们胡家人,天生就是游走山林的采药人。”
顾佑安不懂胡家的祖训,她只需知道胡家的药材好,量大,就够了。
顾佑安丝毫没有隐藏她找上胡家的心思,胡家人心里也有数,胡菖蒲的祖父只笑着说了句:“年轻人心比天高,去尘世间去滚一圈,就知道利害了。”
胡菖蒲私下告诉顾佑安,他们胡家自从来了松江城后,一直跟韩家做生意,若无大意外,胡家是不会换人的。
除了韩家之外,胡家只会卖给别的药材商一些散货,就像他们卖给张世南的一样。
顾佑安知道胡家的意思后,也没有多说什么,每次张世南去胡家时,她也跟着去,多知道些药材里的门道总是好的。
胡家把顾佑安当作朋友家的小辈对待,偶尔也会教她些药行里的规矩,顾佑安都听着,记着。
等这个冬天过去,杜二叔也该来松江城了,不知道他带回益州府的药材卖得如何了。
这个冬天过去,顾佑安不再长高,瘦削的肌骨逐渐丰盈,越来越有二八少女的模样。
一脚踏入瑞兴六年的春天,雪融后各家出门修水渠,耕地,隔了一个冬天再瞧见顾家的大闺女,许多人惊了眼。
许多跟杜氏关系好的妇人跑去杜氏那儿打听消息,话里话外的意思:你家大姑娘虚岁十七了吧,该定人家了。
不管谁去说杜氏都给推脱了:“我家安安年纪还小,再过一二年找人家也不晚。”
这次来说亲的是白氏,她想给她家老大说亲,被杜氏拒了。
白氏笑道:“再过一二年,你家安安才十八九,我家大郎都二十三四了,我家可等不得。”
“也没叫你家等,你呀,还是另寻好儿媳吧。”
杜氏跟白氏关系好,两家又是过命的交情,说起话来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
杜氏如此,白氏也是如此,被拒了白氏也没生气,只叹道:“你家安安聪慧,又生得这般标致,以后不知道便宜了谁家的小子。”
杜氏也愁呢,早些日子杜氏就问过女儿,跟他们家来往亲密的田家、张家,他们两家的儿子安安都无意。
顾佑安倒是不在乎这些,知道自己容貌太过惹人眼,她自己化了妆遮掩了好颜色,出门时带着她的武师傅郭素一块儿,去哪里都不须担心。
开春了,松江城里药行生意兴旺起来了,她得去瞧瞧。
第28章 机会来了顾稳做官
一个冬天没来松江城了,一进城还没走多远,顾佑安就发现南街上的车马是不是太多了些?
在街头略等了会儿,身边四五辆马车排队进去,好似赶着去做什么,顾佑安跟挑着担子卖货的货郎打听,才知道韩家有白事。
沿街商铺的掌柜们也站在门口瞧,一家药铺的掌柜看着远处韩家大门外的白幡,忍不住唏嘘。
“二十年前啊,那会儿这地儿还不叫松江城,平安江、松江两岸散居着林胡、肃慎、楼烦、檐槛诸番十几个小部落。”
“那些番子不会种地,全靠打猎捕鱼为生,为了争山头争河流,跟咱们汉人打呀,闹呀,没少死人。”
“后来韩家老爷子来了,他们一家子兄弟叔伯十几个人,个个都是种地的好手,韩家老爷子教那些番子种地,各部落得了好处,才渐渐安稳了下来。”
有人问:“韩家人原来都是种地的农户?”
“哈哈,可不是么,听说韩家祖籍是山西的咧。”
韩家成了汉人在这儿的领头羊,韩家老爷子站住了脚后,慢慢做起了药材生意,经营了二十来年,才叫韩家成了松江城排名前三的大商户。
“掌柜的,听你这么说,原来这儿竟有许多番子,可我怎么见得不多啊?”
“嘿,这不是咱们朝廷厉害嘛!先皇在位时出了个姓孟的镇北大都督,孟都督带兵打退了北方草原诸部,又在北方沿线布置下了重兵防守,像咱们松江城附近就有东北军、辽东军,稍远一点的还有镇守山海关的燕州军,咱们的将士们一来,松江城附近的番子们怕被欺负,都搬去其他地方了。”
“姓孟的将军?我听人说,如今东北军的首领也姓孟?”
“是一家的,如今这个孟将军是原来那个镇北大都督的堂侄儿。”
老掌柜在心里说了一句,孟家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没有继承祖上大都督的官位就罢了,如今落到驻守一个小小的东北军。
不过人家再没落也是一军统领,不是他们这些寻常百姓可以笑话的。
站在街口看了会儿热闹,不好过去,顾佑安扭头和郭素两人绕了一条街过去。
绕到南街那头,顾佑安回头瞧,后头韩家门口的街道上还堵着,可见韩家老爷子在松江城的人脉有多宽。
多瞧了一眼,瞧见韩掌柜身穿一身孝衣从大门里出来迎客。
“咱们走吧。”
开春了,平安镖局也要出镖了,按说昨日他们就该护卫商队离开松江城,因韩家的缘故,今日都还未动身。
郭元春道:“韩家老爷子前天晚上没了,松江城里许多行商的人家最开始做这门生意的时,大多都受过韩家老爷子的好,若是不在就算了,既在松江城,肯定要去送韩老爷子一程。”
“松江城里就韩家的药行生意做得最大,走商的人家大多是去韩家拿的药材吧。”
“说的正是,就说咱们家隔壁那户人家,原来是韩家药行的掌柜,做得久了,懂行了,就出了韩家自己做,韩家也没挑他们家的理,他们家去韩家采买药材韩家也来没有为难过他们一家。”
郭家来松江城不到两年,因做的是镖局的生意,跟走商的人家天长日久处着,也知道许多韩家的事。
郭元春请顾佑安进屋喝茶,顾佑安坐下便问道:“我记得韩老爷子有五个儿女?”
郭素顺手给顾佑安倒茶,不等郭元春开口,接话道:“好像是一女四个儿子?”
郭元春:“韩家老爷子的女儿嫁到关内去了,家中四个儿子,小的两个不中用,都是吃闲饭的,只大儿子韩江北,和二儿子韩江南最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