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祖宗将就用吧,来年家里好了,再准备好的孝敬你们。
  遥祭了家里祖宗,中午将就着煮鸡的鸡汤煮面吃,吃了午食,杜氏就准备起年夜饭。
  杜氏是个乐观的性情,有的吃有的喝
  ,那就是好日子,闺女拿出来的几斤羊肉和萝卜炖上了,她乐得笑眯了眼。
  祭祖用过的刀头肉改刀切成大块儿,拌上酱料码上,碗底下垫上红薯块上锅蒸。还有鸡肉,宰成块儿放盆里,晚上时用大火辣椒炝锅炒一炒,那才叫有味儿。
  另外还有鱼,还有白菜、土豆等,一共凑六个菜出来,这个年要过得红红火火的。
  这一下午,灶房里的香味就没断过,阿萱快活地在屋里跑来跑去,一会儿撒娇要口肉吃,一会儿要替娘尝尝味儿,杜氏忙起来没注意,几次差点踩着她,说了也不听,杜氏气得要打她,阿萱扭屁股就跑了,边跑还边喊,说过年不打孩子。
  杜氏气笑了,就说:“今儿大年三十,明儿元日才算新年,我看很该抓紧时辰打你一顿,叫你长长记性。”
  阿萱略略略做鬼脸,不敢再撩虎须进灶房挨骂。
  小小一个人儿,在灶房门口踮脚往里瞧,站累了就蹲地上,小狗一般,仰着头,疯狂吸鼻子,就差个会摇来摇去的小尾巴了。
  杜氏看她烦:“孩儿她爹,过来把你闺女抱走。”
  顾稳过来把小女儿抱走,阿萱还不乐意,顾稳轻拍她:“乖着些,小心你娘真气了,大过年的,打你一顿就不美了。”
  阿萱趴在爹爹怀里小声说:“羊肉肯定炖好了,爹爹你去跟娘说,叫我尝尝味道。”
  顾稳眉眼含笑:“不急,快天黑了,团年饭一会儿就能开桌了。”
  阿萱趴在爹爹肩头叹气,爹爹怎么不明白呢,在灶房里偷吃,比在桌上吃香呀。
  顾佑安管着灶火,坐在小板凳上,膝盖并在一处,抱起手臂放在膝盖上,脑袋放在手臂上斜趴着,灶里的柴火熏得她脸颊泛红。
  顾佑安瞧着娘手里忙着活,好心情地跟她说笑话,顾佑安偶尔接句话,她娘说到高兴处自己个儿就笑起来。
  过一会儿,大哥过来问能不能端菜了,又被娘赶了出去,说他跟阿萱一样是个小馋嘴。
  顾佑安嘴角微微翘着,跟阿萱一样快活地吸了吸鼻子,鼻尖全是食物的香味,整个人沉溺在满足的幸福之中。
  “安安呐,吃饭了!”
  “哎!”
  过年该点一挂鞭炮的,家里没有,不过不影响全家人开心。
  吃完团圆饭,一家子躺炕上说话,忽听得远处镇上传来鞭炮炸响的回声,都知道应是过子时了。
  有诗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关外酷寒地,松江城外的邻山村,离春暖花开还早着。
  不过也不远了,顺遂的日子,总是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正月初九,顾佑安生日,今年她年满十五岁,是她的及笄之年,是个大日子,这天顾家请了田家和张家人过来吃饭。
  白氏打量顾佑安,笑着跟杜氏说:“按理,这及笄过了,就该是大姑娘了,安安长得高,却瘦弱了些,瞧着年岁倒还小。”
  杜氏心疼女儿,摸摸她的胳膊道:“孩子本来身子骨就弱,又受了大罪了,来邻山村这段日子好生将养着,也没养回来。”
  “不怕,以后日子稳当了,好吃好喝的,且养几年就好了。”
  张世南过来,捉来顾佑安的胳膊,给她仔细把脉后道:“虽身弱,这些年你们养得好,底子打得不错,受几个月苦也不影响什么。”
  杜氏欣喜问道:“流放路上吃了大苦了,对身子没有影响?”
  杜氏不好开口说,安安现在还没来月信,她心里一直担忧着。
  “不妨事,就跟白嫂子说的,好生将养几年就是了,为了你家姑娘身子好,最好别早嫁。”
  “不嫁不嫁。”
  刘氏笑道:“不嫁也不好,若等到二十出头还不嫁,那会儿你们夫妻又该着急了。”
  屋里几个大人顿时笑了起来。
  顾文卿看田家两兄弟,又看张家的独子,都是正要说亲的年纪,以后再不许他们来家里了。
  田二郎拍他一下:“瞧什么瞧?明儿我叫了张隐山去打猎,你去不去?”
  “打猎?不是去雪地里捡冻僵的野鸡野兔子吗?”顾文卿诧异。
  田大郎正在喝水,好险没一口喷出来,大笑一声道:“这话倒是没说错。”
  田二郎狠瞪眼:“怎么不是打猎了?我的弓弦是用鹿筋做的,好用着呢,上回差点就射中一只灰毛兔子。”
  “在山海关买的那根鹿筋?”
  “正是那根。”
  冬日里在家也没事儿,田二郎把那根鹿筋都快盘包浆了,爱惜的不得了,就是做成弓箭了也常拿出来把玩,还不许他哥碰。
  “顾叔和我爹商量着要给咱们俩找个武师傅,武师傅肯定弓马娴熟,到时候叫武师傅教一教我,定然百步穿杨。”
  “行了,行了,少做梦了,想去山上就去,也就是这会儿还没化冻能玩玩儿,等到四月底化冻就忙起来了。”
  四个年纪相当的年轻小子凑一块儿说话,阿萱一屁股坐在哥哥怀里:“带我去。”
  人家都不理她,阿萱觉得没意思,轻哼,又去姐姐那儿。
  顾佑安也想学射箭,不过跟着她哥他们混着没什么意思,耽误她工夫,她准备明日去河边捞鱼。
  顾佑安去跟她娘说,杜氏满口答应,还把白氏和刘氏都叫上,特别大方地说:“捞了鱼咱们三家一块儿分。”
  刘氏道:“捞鱼倒是能捞,平安江里的鱼多着呢,就是咱们没有网,不好弄。”
  “谁说没网,我们家有。”正是知道家里有网,杜氏才应得这般快。
  白氏故做生气:“好哇,你买了渔网,竟不告诉我。”
  杜氏笑道:“前几日去松江城采办,碰上人家卖渔网,就买了一张,就是没有多的,要是有多的,我能不想着你们?”
  为了给女儿准备今天的及笄礼,顾稳和杜氏夫妻俩专门跑了一趟松江城,采买肉食等物。
  虽是白氏问的,杜氏说话也要带上刘氏,她道:“我们三家家里人口少,一张渔网捞鱼尽够咱们三家吃了。再说,一张渔网也不便宜,我家既有,你们何必一家买一张在家里搁着浪费银子?”
  刘氏谢道:“多谢你还想着我。”
  张家去年换了民籍,五年开荒挣来的一点银钱要赁院子,要买粮食,要准备过冬的棉衣棉被,还有些日常杂物,手中用钱紧张,几乎是数着铜板花,鱼网太贵,压根不是他们家买得起的,所以也就没打算过。
  刘氏道谢后,白氏自然也应承着。
  白氏心里思忖,顾家到邻山村后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今儿还能舍银子给安安办及笄,苏家谢恩除了送礼外,只怕也送了些银子。
  白氏真心替顾家打算,这会儿刘氏在,许多话不好明说,白氏半含半露道:“银子不禁花呀,咱们种地又不会,等开春了还要去找里正租借些农具,要是忙不过来,还要请人帮忙,我真是发愁。”
  杜氏自然明白白氏的意思,她笑着接话:“你家三十八亩地,家里三个男丁,不妨事的,真要请人帮忙,也就是三五天的事,花不了多少,咱们身子骨不比旁人,断不能为了省点花销就把自己身体累垮了。”
  刘氏也点头道:“这话说得在理。”
  顾佑安听娘和婶婶说话,火炕那头,她爹跟田叔和张叔也在说开春种地之事。
  顾佑安起身去厨房,端来早前煮好的橘皮水,一人喝一碗,甜甜嘴儿。
  田二郎羡慕了,捅了顾文卿一拐子:“苏家挺大方的,还给你们家送了糖,我家就没有。”
  田大郎训斥弟弟:“不许胡说。”
  田二郎觉得他大哥忒没意思了,这有什么不能说的?
  顾文卿被田二郎盯着,笑了笑道:“明儿去山上打猎?”
  “行,明儿早上我来叫你。”田二郎答应得特别干脆。
  冬日里正是休息的时候,男人妇人都有自己的去处,或是在家歇着,或是上山转悠,或是去河边捞鱼,或是聚一处闲谈。
  虽村里各家住得远,年前江边捞鱼那次后,顾家田家这两家外来户跟村里各户混了脸熟,去山上去河边,碰上了也能打个招呼。
  杜氏是个爱交际的,去河边捞了几回鱼就跟许多人家渐渐有了来往,顾家家里偶尔能吃到别家的吃食,例如东
  家的大酱,西家的咸菜,各家做的味道还真有些不同。
  这天杜氏自己个儿去江里捞了两条胖头鱼,中午做酱炖鱼,一家子都说今天做的鱼好吃。
  “那是人家给我的酱好吃,炖出来的鱼才出味。”
  一家子埋头苦吃,杜氏得意道:“咱们家亏的有我,瞧瞧你们几个,文卿和安安都像你们爹,若人家不问都不主动跟人搭话,这可不行。咱们是外来户,要在这村里过日子呀,自然得主动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