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赵明轩挑眉,对着身后三人解释道:“家父昨日还说,徐大人最厌恶华而不实的文章。”
“那正好,我们子谦的文章最是朴实无华。”周林安笑着拍了拍张子谦的肩膀,惹得后者红了耳根。
排队近两个时辰,终于轮到他们,礼房的书吏仔细核对了每人的文书,又让四人在名册上按了手印。
“好了,五月初五卯时入场,莫要迟到。”书吏将盖了印的准考证递给他们“祝各位蟾宫折桂。”
离开府衙时已近午时,四人找了家干净的食肆用了午膳。
席间,周林安提起下午去赵府拜访的事。
“家父昨日收到拜帖很是高兴,特意嘱咐我报完名后带你们前去。”赵明轩夹了一筷子鱼肉,“尤其是修远,家父对你那篇《论君子之道》赞不绝口。”
李修远放下筷子,正色道:“通判大人谬赞了,拙作不值一提。”
“你少来这套,”赵明轩笑道,“家父眼光毒辣,能得他一句夸奖可不容易。”
饭后,四人回到小院稍作休整,顾笙正在院中晾晒被褥,见他们回来,忙迎上前:“可还顺利?”
李修远点头,将准考证递给他看:“下月初五开考。”
顾笙小心地接过那张盖着红印的纸,感叹了一句:这就是古代的准考证啊。
“你们下午要去赵府?”顾笙将准考证还给李修远,“我备了些茶点,可要带上?”
李修远摇头:“不必麻烦,你好好休息。”他顿了顿,“晚上我们可能回来得晚,你不必等我们用膳。”
未时三刻,四人整装出发。
赵府位于城东的官宦区,朱漆大门前立着两只石狮子,气派非常,门房见是少爷回来,连忙迎上前行礼。
“二少爷,老爷在书房等着呢。”门房恭敬地说道。
赵明轩领着三人穿过前院,绕过影壁,来到后院的书房,赵常林正在案前批阅公文,见他们进来,放下毛笔起身相迎。
“学生见过通判大人。”李修远三人齐声行礼。
赵常林约莫五十出头,面容清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身着家常的藏青色直缀,腰间只悬着一方玉佩,显得朴素而威严。
“不必多礼,你们都是名轩的同窗朋友,不必如此见外,直接唤我为伯父就好。”赵常林示意他们入座,“明轩常提起你们,今日一见,果然都是青年才俊。”
丫鬟奉上茶点后退下,赵常林开始询问四人的学业。
他从《四书》问到《五经》,从史论问到策对,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
李修远始终对答如流,尤其在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释上,见解独到,令赵常林频频点头。
“李贤侄对《春秋》的理解颇为深刻。”赵常林抚须道,“老夫这里有一道去年江南乡试的策论题,不知你可有兴趣一试?”
李修远恭敬地接过题目,略一思索便开始作答。
他从“为政以德”切入,引经据典,层层深入,最后归结到“君子务本”的观点上,一气呵成。
赵常林听完,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好一个‘君子务本’!”明轩的这位同窗的确不简单。
赵明轩得意地笑了:“父亲现在信我了吧?修远的才识在我认识的同龄人中可是数一数二的。”
周林安和张子谦也各自展示了所长,张子谦精于算学,周林安应皇商身份,则对礼制研究颇深。
不知不觉,窗外日影西斜,已是傍晚时分。
“老爷,晚膳备好了。”赵伯在门外轻声禀报。
赵常林这才惊觉时间流逝:“聊得尽兴,竟忘了时辰,诸位贤侄一同留下用膳吧。”
李修远想起顾笙还在小院等着,便道:“多谢伯父美意,只是家中还有人等着。”
“哦?”赵常林略显惊讶,“李贤侄还有亲眷陪同赴考?”
赵明轩连忙解释:“父亲,修远的家人担心他独自外出考试,所以他的未婚夫也一同来了,今日留在家里。”
李修远补充道:“他是我未过门的夫郎,名唤顾笙,平日照顾我们起居。”
是位哥儿?赵常林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恢复如常:“既如此,便让下人跑一趟,告知一声便是。”
李修远感激地行礼:“多谢伯父体谅。”
晚膳设在花厅,菜肴精致丰盛,席间,赵常林又问了些朝中时事,李修远皆能言之有物,引得赵常林连连称赞。
“李贤侄才华横溢,此次童试必能高中。”赵常林举杯道,“老夫先预祝你们金牌题名。”
李修远连忙起身回敬:“承伯父吉言,学生定当竭尽全力。”
正当宾主尽欢之际,花厅的珠帘忽然被掀开,一个身着淡粉色襦裙的少女走了进来,她约莫十五六岁,眉目如画,举止端庄。
“父亲,女儿不知有客......”少女见到生人,顿时红了脸,想要退出去。
赵常林招手道:“无妨,月芸,来见过你兄长的同窗。”
赵月芸款款上前,向四人行礼,当她抬眼看李修远时,目光不禁在他俊朗的面容上多停留了一瞬,脸颊更红了。
“这是小女月芸,平日娇惯坏了,让诸位见笑。”赵常林笑道。
李修远三人连忙还礼。
赵月芸退下后,晚膳继续进行,但李修远注意到赵明轩的神色有些异样。
离开赵府时已是戌时,赵常林亲自送他们到二门,又特意对李修远说:“贤侄若有闲暇,可常来府上讨论学问。”
李修远恭敬应下,四人出了赵府大门,赵明轩突然拉住李修远,低声道:“修远,我妹妹她......似乎对你有意。”
李修远一愣,随即正色道:“明轩,你知道我的心意。”
赵明轩叹了口气:“我自然知道,只是我这小妹从小娇纵惯了,她看上的东西,必定会想方设法拿到手,你今后注意些。”
李修远点了点头。
四人回到小院时,顾笙正在灯下绣着什么,见他们回来,连忙放下针线:“可算回来了,我热着粥呢。”
李修远走到他身边,看见他指尖有几个细小的针眼,心疼地握住他的手:“不是说了不必等我们?”
顾笙抽回手,耳根微红:“我、我只是睡不着。”
周林安打了个哈欠:“我们先去歇息了,明日还要早起温书。”说着三人相互拉扯迅速溜进了厢房。
李修远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包递给顾笙:“赵府厨子做的桂花糖,想着你爱吃甜。”
顾笙接过,小声问道:“对了,你们今日拜访赵大人,可还顺利?”
李修远点头:“赵伯父为人正直,学问渊博,给了我们不少指点。”他顿了顿,没有提及赵月芸的事,“他还邀我们常去讨论学问。”
顾笙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有赵大人指点,你们一定都能考得更好。”
另一边,赵月芸回到闺房便急不可耐地问丫鬟:“事情可都打探清楚了?”
“小姐,穿青衫的那位公子姓李,名修远。”桃红答道。
“李修远,”赵月芸喃喃重复,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其他的呢,他家世如何,可有婚配。”
“小姐,”桃红犹豫道,“奴婢刚才听说,那位李公子好像已经定亲了......”
第29章 两情相悦?
赵月芸猛地站起身。
“定亲又如何?”她眼中闪过一丝不甘, “不过是乡下地方的婚约罢了,父亲如此赏识他,想来是个有本事的, 将来必有大作为, 怎能娶个无名小卒?”
她倚在绣榻上,手指绕着发梢,“桃红, 你去打听一下,二哥他们住的那个小院在什么地方。”
“啊?小姐, 这样做会不会不妥?”桃红面露难色。
“怕什么, 要是有人问起,你就用我想去探望二哥的理由搪塞过去就行。”赵月芸笑意盈盈道。
桃红轻轻点头,她家小姐自幼聪明伶俐, 然而这份聪明总是未能用在恰当之处。
“嗯, 奴婢这就去打听, 只是,小姐, 若这事被老爷若知道了,怎么办?”
“你放心,父亲那里我自有分寸。”赵月芸挥了挥手, 催促道:“快去吧,快去吧。”
桃红低头退了出去。
赵月芸走到梳妆台前,对着铜镜细细端详自己的容貌, 铜镜中映出她姣好的面容, 柳叶眉下是一双含着傲气的杏眼。
她抬手抚了抚发间的金步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不过是个哥儿罢了......”
与此同时,小院里的烛火也亮着。
顾笙坐在厢房内, 面前摊开一本账册,正仔细记录着近日的开销,李修远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夜风的凉意。
“这么晚还不睡?”李修远走到他身后,看见账册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眉头微蹙,“在记账?”
顾笙抬头笑了笑:“算算还剩多少银子,你们整日读书,我总不能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