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风吹过庭中花树,落叶翻飞,满地无声。
沈念之却已合上窗扉,纱帐垂落,影影绰绰地挡住她眼底那抹微光。
他没有转身离去。
窗后她未动,他便也未走。
风声簌簌,檐下灯火晃了晃,他的声音隔着一层白纱低低传来,像落在夜色里的誓言,不惊不扰,却沉沉落地:
“沈念之。”
“我不会让你成为一个孤立无援的人。”
话音落下,他不再停留,转身隐入夜色,脚步极轻,背影却极稳。
屋中她静静坐了很久,纤指轻扣在那张笺纸上,像是在回味,也像是在权衡。
终是低声笑了一声,喃喃道:
“……你啊,说得晚了点。”可眼底那点光,却慢慢落了下来。
第43章 “你抓到了我,我便陪你。……
齐王府。
暮色初落,王府前庭廊灯已点,重檐碧瓦下,传来一声低语:“晋国公求见殿下。”
李珣正在西书阁翻卷,闻声并未立刻起身,只淡淡一笑:“请他进来。”
沈淮景踏入齐王府,已是暮中。满身朝服未卸,袖口微湿,风尘扑面。
他不是第一次入王府,却是第一次在门前等了半炷香的茶。
李珣从内殿出来时,神情从容,衣袍未换,反倒像是客来家中。
“沈相。”他抬手作请,“夜来风重,不若入内坐一局?”
沈淮景笑笑:“正有此意。”
书阁内,棋盘已备。
沈淮景坐下,接过棋子,却并未急着落子,而是沉声开口:
“殿下。”
“前日我还在御前执笔,如今却须来贵府求见,想来
世事当真难料。”
李珣不言,执子落一。
沈淮景望着棋盘,半晌道:“不知殿下昔日所言——想求娶小女一事,可还作数?”
棋盘中白子交错,李珣手指轻敲棋盒,微微一笑:
“沈相此来,是为求婚?”
“为沈家求一条路。”沈淮景坦然。
李珣低低笑了一声,伸手落下一子:“不急,先下一盘。”
棋行至半局,李珣忽然开口:
“沈相以为,我有几成胜算?”
沈淮景执黑入角,缓缓道:“六成。”
“倘若再多一点?”李珣追问。
沈淮景却未答,只将一子重重落下——明知是败势,却仍不反攻。
李珣目光微敛,神情不动。
“沈相果真识时务。”
片刻,他语气转淡:“这事也不是没有回转的余地。”
他盯着棋盘,语调淡如夜风,却句句压顶:
“令千金心高气傲,众所周知。若她肯亲口对我说,她愿嫁与我——”
“我自然会亲入玉门宫,请一道圣旨。”
他看向沈淮景,语气不重,却像是握着对方命脉:“沈相意下如何?”
沈淮景眉心一跳,却瞬间压住情绪,随即笑出声来,举手作揖:
“殿下这棋艺,已是炉火纯青。”
“我回府,便将此意转告小女。”
夜风起时,沈淮景出齐王府,一路无言,目光沉如沉霜。
他知道这棋他输了。
晋国公府。
沈淮景玄色朝服尚在身上,衣襟却已微皱,靴上沾了一些未干的泥,整个人气色极差,鬓角隐隐透出几缕白发。
他没有说话,只沉着脸直入内厅,连热茶都未碰,坐了半盏茶功夫,才低声吩咐:
“叫阿之来一趟。”
沈念之来的时候,穿着一身秋色素袍,头发未绾,只简单挽了个低髻。她步子不急,见到父亲微一行礼,语气温平:
“阿爷找我。”
沈淮景抬眼看她一眼,神情复杂至极。
片刻后,他终于像是泄了气一般,靠在椅背上,喃喃说了一句:
屋内香炉未熄,窗前风声微紧。
沈淮景神情沉沉,坐在书案前,像是早已等了她多时。
他开门见山:
“我今早去了齐王府。”
沈念之脚步一顿,眸光微动:“然后呢?”
“我请了他,娶你。”
她仿佛未听懂似的,反问一遍:“您请谁?”
“齐王李珣。”沈淮景沉声,“你不是一直认识他么?”
沈念之嗤地笑了一声,那笑容极淡,语气里满是无奈:“所以阿爷如今,已经低头到替女儿去求亲的地步了?”
“沈家的牌匾塌得可真快。”
“阿爷知道……”沈淮景一手紧紧握着椅子的扶手。
她一步步走上前,目光直视他,“您觉得李珣会娶我,是因为喜欢我?”
“您以为我嫁给他,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阿爷你想给自己谋后路还是给我谋后路,他不过是拿我折您的傲骨。”
沈淮景站起身,脸色沉如铁石,袖袍一拂,冷声怒道:
“你当真以为他是为了折我的傲骨。”
此话一落,沈念之大概知道什么意思了,李珣无非是要她低头。
沈淮景又开口道:“为来潮局,我不知会如何,但是我希望你,不受我牵连。”
“你可知沈家光耀时,你是相府嫡女、晋国公之千金;沈家败落时,你甚至不如个商贾之女。”
沈念之死死盯着他,唇边笑意冷得像冰霜未融:“我不想嫁给他,我也不愿意嫁给他。”
“阿爷,您连求他时的姿态都低成那样了,您当真以为他会信?”
“……他只是在笑您——笑您这么快就跪了。”
“啪!”
话音未落,一巴掌狠狠落在她脸上。
那一瞬,整个书房寂静无声。
沈念之半边脸瞬间泛红,身形微晃,却硬生生站稳。
沈淮景喘着气,面容铁青,声音几乎是从喉中逼出来:
“我要你去求他,不只是为了保沈家,是为了保你。”
“你想想你平日里仗着我和你祖父的名头,得罪了多少人?如今谁还护得住你?”
“你阿兄不堪用,墙头草,花天酒地……沈家若真塌了,第一个死的就是你。”
“你不愿?那阿爷对不起你,如今你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沈念之一动不动,眼中却已无波。
良久,她忽然一笑,转身夺门而出,脚步极快,风将屋中半扇门掀起,撞在墙上,“砰”地一声,惊起几声惊鸟。
庭中霜杏追出来:“小姐——”
沈念之披着斗篷,一言未发,直直踏出檐下,一步不停。
风将她的发吹乱,她却像什么都不在意似的,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平昌坊夜未央,管弦声声,灯影交错。
沈念之一身薄衫、不着鞋履,赤足踏上朱漆廊桥,踏着檀香洒地的石阶而上,眼角一抹醉意、笑得明艳张扬。
她要了一整间花阁,命人将京中最红的男伎全请来陪饮,连堂下乐师都换成了她喜欢的清音簧笛。
她挥手一掷,叫人将珠帘掀起。
“今夜月色不错,本娘子要赏个痛快。”
花楼内,酒香如风,丝竹绕耳,男子个个衣冠华美,眉眼俊朗,正轮流向她敬酒,讨她欢喜。
沈念之斜倚绣榻,笑得恣肆,指尖挑起一盏琉璃盏,仰首一饮而尽。
“再来,再来,谁若能一曲奏得我心动,本娘子便重赏。”
一语落下,几名男伎争相弹奏,笛、箜篌、阮咸并起,曲声清丽,如水泻银瓶。
她却仰头靠在美人榻上,懒懒笑着,眼神却透着彻骨的凉。
“来人。”她忽然挥手。
霜杏站在一旁,早已惊得脸色发白,低声唤道:“小姐……”
沈念之却只冷笑一声,抽出怀中荷包,指尖一拨,一块金铢飞出,落在帘下地毯上,发出清脆一响。
紧接着,她将整只荷包扔了出去。
“本娘子心情极好,来,谁抢得快,便赏谁!”
男伎们一愣,旋即哄然,纷纷扑向那串落地金块,争先恐后。
她大笑,笑得酣畅,笑得眼尾生光:
“你们一个个,倒也真是有趣。”
三日,沈念之未归。
平昌坊花楼日日灯火不息,烟花盛极。人尽皆知,晋国公府的嫡女,这位昔日最锋芒的沈三娘子,如今夜夜在此饮酒纵欢,昼夜不分,谁来探望都被她一句“滚”堵了回去。
霜杏急得团团转,第一次看见小姐这般放纵,都赶上大爷了。
坊间早有传言,有人说她疯了,有人说她越发堕落,也有人说,她不过是破罐子破摔,本就没什么好名声。
可只有那间花楼中最深处的香榭红屏后,一人赤足倚榻,饮尽三壶梨花春,仍神色清明。
这一日夜里,灯火依旧,丝竹未歇。
沈念之穿着一身淡绯云纹纱衣,墨发披散,眼角带醉。她扬手叫人取来一条素白软帛,覆上双眼,声音懒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