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贵妃承宠记 第61节
尚未正式过继,他便被接入宫里小住几天。
康玉仪当即自觉揽下了照顾李怀英的任务,还特意地将露华宫的侧殿改成了适合孩童居住的样式
“小怀英,以后我就是你的母妃啦。”她笑吟吟地戳了戳小孩软嫩的小脸蛋。
不料,李怀英却是一脸嫌恶,整张脸皱成一团。
“我又不是贵妃生的,怎会称贵妃为母妃?”
他虽年纪小,却知晓这位康贵妃仅是奴籍出身,一介婢女怎配为他之母?他好歹是楚王嫡长孙,还是准皇嗣。
康玉仪微微一怔——
是啊,她既非生母又非嫡母,确实不该自称母妃的……
她旋即讪笑,欲要说什么找补一下,想要讨好这个准皇子。
立在一旁身着玄色龙袍的男人却是铁青着脸,“来人,将这孩子送回楚王府。”
没等李怀英反应过来,他已被内监总管手疾眼快地抱起并退出殿外。
“陛下为何要送那孩子回楚王府?”康玉仪弱弱地问。
她方才确实说错话了,心底不免发虚。
皇帝薄唇紧抿,不是很想解释,索性一把将她打横抱起并丢进床榻之上。
康玉仪杏眸眨了眨,“陛下,唔……”
她欲要说出口的话被男人的唇狠狠堵住了。
第九十一章 番外失忆前日常 (3)
康玉仪失忆前。
永丰三十一年十月,永丰皇帝驾崩,享年五十九岁。
一临终,永丰帝才留下口谕,立嫡次子秦王李成曙为嗣位皇帝。
秦王荣登大宝,改年号为昌盛,人称昌盛帝。
继位当日便立嫡妻原秦王妃崔氏为中宫皇后,同时立嫡长子李元珩为储君。
跟着新任储君搬入东宫的,还有他唯一的妾室康氏。
大行皇帝以二十七日代二十七个月的国孝刚过,整座京城便渐渐恢复了以往的热闹。
东宫里,康玉仪的名分却迟迟未曾定下。
即便她直接与储君一同入住东宫正殿内,且夜夜承恩侍寝。
东宫上下仍对她的存在众说纷纭。
甚至有人猜测,等储君迎娶太子妃后,这位无名无分的玉小夫人说不定都要被赶出宫了。
东宫嫔御中,良娣仅次于太子妃,设二人;才人再次之,设四人;之下的选侍、淑女则无定数。
康玉仪作为储君正式纳入后院的妾室,至少也该封个最末等的淑女才是。
偏偏入住东宫近两个月,她至今无名无分。
别说那些议论纷纷的宫人内监了,连康玉仪自个儿都没什么底气。
自从被册立为东宫储君后,原秦王世子李元珩就直接进入勤政殿与父皇共议国事。
这日草草用过午膳后,他临时起意回了东宫欲梳洗更衣一番。
才入寝殿内,一阵旖旎的梳洗异香扑鼻而来。
只见床上那娇小女人微微发着颤。
模样实在媚人,一下一下地点燃起男人心中压抑最深的欲望。
康玉仪呼吸猛地一滞,没想到男人会忽然在白日回来。
男人极力让自己显得淡然自若,偏偏耳尖发红。
他只能心中暗恨床上这娇艳的小女人,青天白日竟这么放荡!
“殿下,为何忽然,回来东宫了?”浑身燥热让康玉仪气喘吁吁。
话音未落,她艰难地翻身下床,凑上前去抱住眼前的高大男人。
“放肆,还不松开!”太子咬牙切齿,双眸泛红。
康玉仪嗓音娇媚欲滴:“殿下,玉儿好难受……”
男人面冷心软,最后还是没能克制住,与她滚到了一起。
正逢缓和适应的空档,康玉仪试探着问:“殿下究竟何时才愿意给玉儿正式的名分?”
男人剑眉紧紧蹙起,却久久不语。
他这些日子向父皇请封康玉仪的折子一直被压了下来。
翌日,一道从勤政殿发往礼部的上谕霎时间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东宫内眷康氏,孝敬性成,温恭素著,奉侍宫闱,慎勤婉顺,著册封为太子侧妃,以昭恩眷。钦此。”
本朝在太子妃以下,从无太子侧妃之位分。
昌盛帝也绝不会为长子的一介小小妾室而破例。
所以定是太子为其妾室康氏请封的侧妃之位。
原本东宫内认为康玉仪无名无分有所轻视的宫人内监们,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从此再也不敢轻慢这位太子侧妃半分。
第九十二章 番外失忆前日常 (4)
元熙四年,五月初。
贵妃的月事又推迟了两个月,太医院上下开始战战兢兢起来。
他们甚至怀疑康贵妃是为了邀宠才隔三差五声称自己月事推迟了。
若是康玉仪知晓他们的猜想,定会大喊冤枉。
她自十二岁初潮起月事就时常不规律,两个月三个月才来一回是常有的事儿。
这一回,数位太医轮番为贵妃诊脉后,皆面露惊诧之色。
太医院的院正小心翼翼道:“贵妃娘娘的脉象短促有力,如珠滚玉盘之状,像是……”
他身后几位太医面面相觑,无人敢说出那两个字来。
紫苏心急如焚,追问:“像是什么?”
正主儿康贵妃看起来却不太上心,手上执着一柄象牙珐琅宫扇轻摇着扇风。
进入五月,暑气渐增,整座皇宫宛如一个巨大的蒸笼。
康玉仪已然期盼着快到月底,启程前往热河行宫避暑山庄。
就在她思绪发散之际,鬓发霜白的章太医深深吸了一口气。
“微臣斗胆,贵妃娘娘这脉象似乎是……喜脉。”
他的话音未落,身后几个太医都把心肝儿提到了嗓子眼——
若是误诊,他们几人的小命估计也不保了……
康玉仪眨了眨眼,似乎没听明白章太医的话。
紫苏与青竹却是喜出望外,乐不可支。
“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她们二人伺候贵妃四年多了,贵妃虽娇纵易怒,却从来没苛待过她们二人,相反,还对她们二人极为大方。
她们自然也希望贵妃娘娘能得到善终。
可自家娘娘又无娘家可倚仗,甚至仅是奴籍出身,待日后年老色衰,后宫新人不断,若没个儿女傍身也不知怎样才好……
紫苏忙不迭吩咐外头的小太监,“快!去昭明宫求见圣上,说娘娘遇喜了!”
康玉仪欲要阻拦,她担心只是空欢喜一场。
偏生那专门跑腿的小太监一溜烟就朝外跑了。
昭明宫,勤政殿内。
几名内阁大学士正滔滔不绝奏报近来各地发生的要事。
皇帝肃着脸坐在楠木大书桌后,时不时启唇发问。
跑腿的小太监在殿外被拦了下来,他心急火燎道:“贵妃娘娘有喜了,奴才前来求见。”
内监大总管一听,震惊得瞪大了眼,当即遛进了殿内亲自向圣上禀报。
“启禀陛下,露华宫那头传来消息,说是贵妃娘娘有喜了!”
皇帝闻言微微一怔,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他面露惊诧之色。
“当真?”他的声音微哑。
内监大总管心底一沉,讪笑道:“方才露华宫的小太监亲口说的,陛下可要过去瞧瞧?”
几名内阁大学士忙不迭揖礼贺喜圣上。
皇帝站起身来,竟觉脚底有几分虚浮。
旋即,他径直出了勤政殿,阔步朝露华宫的方向而去。
他到露华宫时,太医们也都还没退下,还在轮番重新给贵妃诊脉。
皇帝迟疑了片刻,才沉声问:“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