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不语 第9节

  陈氏喊范景把康和也一并给带了去。
  倒是她喊的好,下午跟两个丫头收拾西杂间的空隙上,来了好些妇人夫郎,都是听了闲来看上门婿的。
  范守山见着院儿里热闹,少不得要被拉着问甚么时候摆酒。
  陈氏不肯摆,他受人问没兴头,也便不困觉了,溜烟儿从后门跑了出去躲清净。
  第8章
  这头康和跟着范景一道往县里的方向去。
  他晓得要上县里,出门的时候拎了只包袱。
  路上瞅见范景看他的包袱,便解开给他看了看里头装着的一套衣裳和布靴。
  这身衣裳和靴子便是他过来时穿的那身,康家给做的,自己生养一场的小子往后就是别家的儿郎了,给操办了最后一身体面。
  康和又摸出两个铜板比划了一下。
  他想把这套细布好料子的衣裳拿去布行里,是卖是换都成,然后给范家人补上见面礼。
  那身新皮子穿着是舒坦光鲜,可在村里并不实用,除却出门能穿上一回两回外,就只能放箱子里置着。
  衣裳不穿,专拿来放着难免可惜。
  可若是穿着做活儿又容易脏污破损,坏了教人心疼。
  如此不如置换了供当下刀刃上使。
  范景大抵明白了他的意思,东西是人自己的,要如何处置都是人自个儿说了算,他便没多说什麽。
  康和见范景没多问,背着背篓一顾的走着。
  他却闲不住,指了指远处的村子,问范景那处是甚么地儿。
  “川河乡。”
  康和闻言,试着复述了一遍:“……川……河乡?”
  范景听着康和有些蹩脚的声调儿,不由得看了他一眼,见他睁着双黑黢黢的眼睛说得认真,他还是嗯了一声。
  康和见此,默记了片刻,又指着地里的菘菜、黄豆、冬葵问。
  硬是教话少的范景一个多时辰里说了怕是有三天的话量。
  至了县里,范景在街口的摊子上买了一碗茶汤给康和吃。
  接着走进王婆巷子,在李官人山珍食铺卖山货。
  闻说李官人年轻的时候爱进山里打猎,后来得了病,身子不如以前进不得山里折腾了。
  可他又爱山里的那口滋味,总差遣家里人出门买猎户猎的鸡、兔、鹿子吃。
  弄吃得多了,收纳了好些菜方儿,干脆就收拾了间铺子出来开了食店。
  这间食店是范景的老主顾,他猎了东西寻常都往这处送。
  店里负责采买的伙计也认得他,熟门熟路的点看了范景的东西,报了价,范景这头觉得合适,生意就成了。
  一只花羽山鸡,一双灰背笨鸟,打理干净受芭蕉叶包捆好的乳猪,拢共卖得了二百五十个钱。
  伙计称了二钱的银子,外数了五十个铜子与他。
  范景复称无误后,便将银子一并收进了腰包。
  采买的伙计瞅了一眼,没言。
  范景拾掇好,见伙计还在,道了一句:“谢了。”
  伙计没搭腔,一扭脑袋回了铺子。
  范景背起空了的背篓,转头见着康和仰着头还在看街市上挂着的招牌。
  不知怎看得格外起劲,半晌不见回神,打从进了县城便这般。
  他抬手在康和眼睛前扫了一下,人才收回目光来。
  “……好,了?”
  “嗯。”
  范景应了一声,走去了前头。
  康和赶忙跟了上去,眼中难以掩饰的欢喜。
  倒是也不怪他看街头的铺子上挂着的招牌瞧得认真。
  一眼望去,高矮林立着各色大小店铺。
  甚么砖瓦作、香水行、中瓦前皂儿水、钱家干果铺、修义坊三不欺药店……各色各样的行当经营,十分的热闹。
  而最热闹的当属……大部分的文字他竟看得懂!
  不仅如此,那般身着圆领裾,脚登金纹靴,收拾得十分光鲜的人物,言谈的话他绝大部分都能听明白。
  康和隐隐猜想,他听不懂的可能是方言,而县里地方大,容纳着各地人员,用得还是他熟悉通晓的言语文字?
  他心里头抑制住这意外之喜,想要弄个明白。
  这空当上,范景带他去了一间叫做桥头慧娘子布店的铺子。
  门口挂了个纸牌,上头写着揽工,有意者进店详谈的字样。
  店铺有些偏僻,门面儿不大,一眼能望到头。
  铺子里没什麽人,两人一进门,坐在柜台前正抱着个五六岁大孩子的妇人便注意到了他们。
  “大景,下山啦?”
  范景应了一声。
  妇人把扎着个冲天辫的小娃从身上放下,拿了个拨浪鼓与他:“玩儿去。”
  小娃从柜台前跑了出来,喊了范景一声大景哥哥。
  范景摸了摸他的脑袋,小娃才摇着拨浪鼓一蹦一跳的跑出了门去。
  “可是要给珍儿带花线?店里才到了些新货,可好瞧了,你叔父从府城拿回来的。”
  妇人笑着同范景说道,眼睛瞅见了站在他身后眼生的康和。
  “这是?”
  妇人瞧着四处打量的康和,目露诧异,她还是头次见到范景同男子一道。
  “家里说的亲。”
  妇人眸子大了些,不由得多看了康和两眼:“定下啦?”
  范景点了头。
  妇人见此眼中光亮:“那可是大喜事!”
  “婶婶瞧着是个不错的小郎,你娘这朝定然安心了。”
  这妇人唤做梁慧,做姑娘的时候就已与范景的亲娘古氏交好。
  古氏过世后,她对范景兄妹俩依然多有关切,常送些丝线布匹与兄妹俩。
  范景偶时也会送些山货与她。
  得知两人来是做什麽,她正预备看康和包袱里的衣裳跟靴子。
  外头忽的来了个年轻小娘子。
  梁娘子以为是客,连忙招呼。
  “俺听说这处招工,不晓得娘子可揽够了人?”
  听闻是来求事儿做的人,梁娘子道:“且还不曾咧,小娘子可是自个儿寻工?”
  “嗳。”
  梁娘子见此,同范景道:“大景,你们俩可忙着走?”
  范景瞧人有正事,便道:“不急,婶婶先忙。”
  梁娘子从柜台出来把两人喊去一头坐,康和这才发现妇人肚子隆起,约莫有五六个月的身子了。
  梁娘子给两人倒了茶水,又给前来求工的小娘子拿了凳子,旋即问她的情况。
  “俺先前在李婆婆布店里做事儿,上月里她家的外甥女来帮忙,铺子里使不上这么些人了,俺便受了辞。”
  “一应布匹料子俺都分得清,大字识得几个。”
  小娘子如是介绍道。
  梁氏点了点头,又问:“可说得来官话?”
  “听、说俺都行。家里在县里过日子,打小就教了俺说官话。”
  “招揽两句客来听听。”
  说罢,小娘子也不怕羞臊,径直站起来走至门口,朝着外头吆喝道:
  “婆婆姐儿到铺里来瞧瞧,俺店里头新来了好些料子咧,价儿廉,皮子好。不买不看也进来歇歇脚~”
  一头的康和听到这几句,才晓得人是来做什麽的。
  梁氏见小娘子不怕臊脸,显然是真做过这一行当的人,瞧她面向也怪讨喜的模样,挺是满意。
  便道:“可带了籍契?”
  小娘子连忙欢喜的从身上取出籍契给梁氏瞧:“俺是县里的正经人户,店家只管瞧了俺的籍契前去打听。”
  康和听到这处,眉心一紧。
  他忍不得凑上前去,梁娘子不知所以,但还是和善道:“县里寻工都要看籍契的。”
  说了这话,怕康和听不懂官话,还特地又用土话说了一遍。
  康和眉头发紧,他记得自己的包袱和箱笼里头并没有这样一份文书,于是同范景指了指小娘子的籍契,又指了指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