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399节

  你们也晓得,我是潘教授团队的一员,领着工资嘞,对它们有保护的义务。
  再说了,这是国宝啊!上面可没少下来宣传保护,可不能乱来。
  你们是不晓得,昨天被撵得钻进山上,我们花了好大力气才将它们找回来,我发小帮忙进山,脚还被铁夹夹伤了,在家里边养着。
  今天又来这么搞,拿着石头往竹林里边砸,惊到熊猫,再把它们惊跑了,或者是打伤了,也是不小的麻烦,也正是因此,我心里边恼火,下去的时候也没有好好说话,这是我的不是。
  要是好好说一哈,晓得他们两个跟明叔和主任是这种关系,也就不会有今天这种事情咯。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车子歪在地里边,这种事情还真不能怪我,明知道车前面有人还故意往前冲撞,这就跟我们撵山的时候,拿枪顶别人脑袋上一样,哪怕没有伤到人,也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实属不应该。
  万一车子没及时刹住,那就跟枪走火一个道理,是会出人命的。
  行了,今天这个事情就这么翻篇了,以后再来,如果真的喜欢大熊猫,就多看两眼,不要再乱来了。
  我也该给你们道个歉,今天下手重了点。”
  这通话,陈安说得很是中肯,是说给陈文志听的,也是说给老主任和杜春明听的,目的其实还是一个,错不在自己,当然责任也不在自己。
  杜春明听完,当即回头冲着他儿子说道:“你龟儿听到了没得?你才在学开车,学点好嘞,人稳重点,晓不晓得?”
  他儿子连忙点头:“我记住了。”
  “我这个孙子,就是欠收拾,我倒不觉得下手重,早就该有人治治他了,不然的话,迟早有一天要出大事儿。”
  老主任先是冲着陈安笑了笑,接着又转头看向陈文志,吼道:“你听到了没有?”
  这次,陈文志语气软了不少:“听到了!”
  “走走走,到屋里坐,我晓得你们肯定还没有吃饭…我可是把饭菜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们来了…快请!”
  陈安说着,主动伸手搭在陈文志肩膀上:“看样子你还要年长我两岁,我们又是本家,都姓陈,该叫你一声哥!”
  陈安亲密的举动,让陈文志愣了一下,但还是说道:“我今年二十四!”
  “确实比我大,那就叫你一声哥咯,我今天看出来了,你开车的技术,是真不错,尤其是开车撞向我那一下,我爬起来得时候估计了一下,距离我不超过三公分的样子刹车,是真的把控得很好!”
  陈安说着,转身看向老主任,也跟着随即改口:“大爷,等我以后实习了,能不能安排陈哥带我?”
  陈文志本还以为陈安又提起开车撞他的事情,是故意阴阳他,却没想到是打的这个主意,稍稍松了口气。
  陈安也看出来了,要是陈文志的技术不好,杜春明估计也不会放心自己的儿子跟着他学开车。
  杜春明闻言,笑着说道:“安娃子,你眼光不错,别看文志在车队的年纪不大,但技术绝对是数一数二嘞,他可是自小就跟着他爷爷和他老汉跑车嘞,从小学到大,是相当的厉害。”
  老主任也是微微笑了笑:“技术是不错,可就是人太跳脱了,你要真愿意跟他学,以后等你实习的,就安排你跟他。”
  “大爷,那我就先谢了!”
  在一旁一直没插上嘴的陈子谦,看看陈安,又看看杜春明他们几个,满脸欣慰。
  一开始还有些担心,却没想到,这么大的一个事情,被陈安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就给化解了,似乎无形中,还把关系拉近了不少,算是彻底放心了。
  帮忙招呼着几人进了屋子,安排在餐桌旁坐下。
  老主任扫视了一眼桌上的饭菜,欣喜道:“这吃得好哦,不但有野味,还有菌子、鸡枞,看来今天晚上,有口福了!”
  “菌子和鸡枞都是我大舅哥今天跟着我去放羊,在山里边捡的,至于野味,那是冬季的时候打回来腊起的,要是喜欢,等吃完饭回去的时候,我给你们拿点,带回去尝尝!”
  陈安这里不缺野味,昨天弄回来的黑娃子,都还有不少肉腌制着,只是点野味而已,对他真不是难事。
  老主任也直爽:“那我就不客气了!”
  接下来,陈子谦提来苞谷酒,招呼一众人喝酒吃饭。
  这顿饭吃得时间长,足足两个小时,老主任和杜春明都喝得有些微醺了,摇摇晃晃地起身,准备回去。
  陈安给他们两人一人送了半扇麂子肉,看着他们开着车子离开进入竹林看不到了才折返回来,也终于松了口气。
  第444章 来得还算及时
  第二天一早,陈志文领着一个司机开着车,来找陈安,请他帮忙找些人手。
  有过昨天那一档子事儿,他客气了不少。
  陈安去石河子大村子走了一趟,叫来十多个青壮,带着锄头工具,将车下的地埂生生刨成一个斜坡,然后拴了钢绳,用另一辆车子拖拽着,将那斜插在地里的汽车给拉了上来。
  然后,一帮人又去弄了些石头回来,把挖出的斜坡,重新用石头砌垒起来,用土回填,把地埂路面恢复,重新碾压平实,然后又去找了地的主人家,补偿弄毁的青苗。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早上,一帮子人才离开。
  这年头的车是真的皮实,斜插到地里,车头都砸瘪了,拖上来以后,居然还没什么故障,开着就能走。
  临走的时候,陈志文顺便把车队开具的学驾驶证的名额证明给陈安带了过来。
  有了这东西,他就可以到县城的驾驶技工学校学车了。
  对,技工,技术工种!
  这年头的驾驶员待遇非常好,但也是分级别的。
  和其它工种不一样,最好的是一级驾驶员,别的工种最高是八级工。
  最高的一级驾驶员,若是找到单位,工资也是最高的。
  从其他司机口中得知,一级驾驶员,工资百来块钱,除此之外,出差有补助。
  如果外出跑长途,每天补助一元左右,跑市区,差不多五六毛的样子。
  另外,大车驾驶员吃的是工种粮,也不一样,开黄河大车的粮食定量是四十二斤,开解放牌车的是三十八斤。
  还有就是,在外面的吃住,那是可以回来报销的。
  其次司机拉单位的货出去回来往往能顺带带货、带人赚钱,一趟下来,又能捞到不少!
  现在物资稀缺,司机走南闯北随便带点什么东西都是稀缺资源。
  身份上也不得了,相当于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级干部,家里人来人往,大包小包吃香啊,就是单位的科级干部都要拍他的马屁。
  要是哪個女人嫁给一个司机,都感觉倍有脸面!
  这些事儿,听着挺安逸,但今天在拖车的过程中,陈文志也跟他说了实话,并没想象中那么美好,就比如他在车队,那也是按吨位跑里程的,大概是一吨的货物跑一公里,能得两分八。
  近点的话还好,能顾着家里,若是跑长途,就得吃馆子里的饭,喝自己带的水,路上车抛锚更是灰溜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路况不好车况差,基本上每次都会在路上修车。
  也正是因此,有了一句顺口溜:司机司机你别慌,车底下就是你的床,司机司机你别犟,车底下就是你的炕!
  而且,在这年头出行,驾驶员还得有极强的方向感!
  这年头可没有导航,有经验的老司机,那脑袋里都有一张活地图,天南海北,记得清清楚楚,不然,走错路,开到山旮旯里出不来,那也是常有的事儿。
  也只有那些真正的大单位里非专业的运输车和小车司机有些好处,巴结的人不少,其它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不过,这些东西,跟陈安没什么关系,他只当听个乐子。
  他拿了驾驶证,可不是为了依托某个单位混日子,就那点钱,他撵山采药,能弄回来更多。他的目的,纯粹是买一辆车回来自用,自己用着方便、省力,也可以在不适合撵山采药的时候,帮着周边乡邻拉些东西,挣点外快。
  仅此而已。
  他估摸着,等自己学出来,也是普通老百姓能自己买车的时候了。
  接下来三天,他一直在放羊,冯正良也跟着一起,每天捡点菌子,挖点兰草啥的。
  也在第三天傍晚,冯正良吃上了他心心念念的熊掌,搭上一只老母鸡和一块火腿肉炖汤,然后再炖煮出来的熊掌,想不好吃都难。
  为此,陈安又特地往山里的茅草屋去了一趟,给李豆花送去一个他喜欢吃的熊掌,只是,这一次他没遇到李豆花,倒是他孙子呆在茅草屋,正在训练那两只下司犬。
  从他那里得知,李豆花去了别的村子,给人接骨去了,得晚上才能回来。
  第四天的时候,宏山的脚终于能走动自如,他家的羊群交给他放着,陈安家的,也交给陈子谦照看着。
  他自己拿着证明,往县城去了一趟,先将剩下的两个熊掌和一些野味儿送给冯祥中,然后到驾驶技工学校报了名。
  冯正良口中说着要一直呆在盘龙湾等着小学开学招生,但陈安要去县城,他也立马跟上。
  事实上,他还有些手续要办,陈安都不在家,他一个人也不好意思一直呆在这儿。
  原本盘算着跟陈安一起进山一趟,但探了探陈安口风,知道这次打算去个把月,他只能放弃。
  回去的时候,他把这些日子攒下的菌子和鸡枞都一并带走,满满的两大袋子。
  在驾驶技工学校,他被告知,首先得先学修理、其中还包括电路、铜工、漆工,这几样考试合格了,才开始学理论,然后跟师上车学场地。
  完了之后,开始练路,统统结束后,开始考试,考试合格,托人找关系跟车一年,这时候拿的是实习驾照,一年满后,由跟车师傅做最后总结和鉴定,鉴定合格后换正式新证。
  这前后一估计,从学徒拿到实习证再到成为真正的驾驶员,至少得三年时间。
  最难的,就是实习的这一年,不能自己一个人驾驶汽车,必须有师傅在,一年期满,还必须没有任何违规现象,才能转正。
  这期间,必须把师傅伺候好了,不然一年到头,那就是空忙,很多人最头疼的,就是这一步,花销也是最大的,而这些花销,更多的是为了讨好跟车师傅。
  当然,对于陈安来说,这不会是多难的事儿,毕竟有车队这一层关系在那儿放着,不少人争着当他师傅。
  至于其它的,陈安估计了一下,适合明年开春的时候去驾驶技工学校蹲着去学,他可不想大好的撵山采药时机被白白浪费。
  可驾驶技工学校不是他家开的,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陈安不得不请负责带自己的师傅去自己的岳丈家里吃了顿饭,顺便塞了两百块钱,换来了灵活学习的机会,并答应只要他去了,给他开小灶。
  只是让陈安自己尽可能的多看书,掌握基础,要教的书里都有,到时候,专门领着实操,能很快过关。
  陈安向来是个善于学习的人,跟着李豆花学撵山采药,一年多点的时间,记住那么多药材,知晓多种狩猎技巧,足以说明。
  这一点难不住他。
  从县城回来,陈安哪里都没有去,蹲在家里看了几天的书。
  趁着休息的时候,他也将周边山林里的马蜂窝,无论是树上的还是土里的,都好好找了一遍。
  有望远镜就是方便,这些马蜂个头不小,能用望远镜寻着它们飞行的路线看出去很远。
  直接爬到屋后的山顶上,再爬到最高的大树上,用望远镜在周边山林里搜寻,直接就能看到那些筑巢在树上大大小小的马蜂窝。
  几天下来,被他搅掉的马蜂窝就有十多个。
  也不知是天气原因还是这些马蜂知道石崖上养着有蜜蜂,今年周围的马蜂窝是真不少。
  转眼进入八月份,山上的五倍子开花了,一团团淡黄的细小花朵,在周围向阳的山坡上随处可见,到五倍子大流蜜的时候了。
  雨水、温度都非常适合,陈安相信,今年能采不少五倍子蜜。
  那些带回来的崹参,也已经晒干,被陈安弄了两个罐子,细心和木炭混合,将它们小心地装在里面,并用油纸进行封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