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315节

  又等了一阵,胡淑梅走了出来,冲着陈安笑道:“恭喜,生了个大胖小子,可以进去看了。”
  陈安顾不得其它,赶忙钻进房间,见到冯丽荣满头大汗,虚弱地躺在床上,偏头看着包裹在襁褓里,放在她怀里躺着孩子。
  煤油灯下,陈安看到了孩子那红红的小脸,皱巴巴的,像极了个小老头,心情一时间有些怪异,挺复杂,他完全说不来自己是什么感觉。
  不管怎么样,母子平安,就是最好的。
  耿玉莲出了房间,招呼着胡淑梅下楼,到厨房准备了夜宵,当天晚上安排胡淑梅在屋里住下。
  晚上挂了针水,第二天早上又挂了一次,胡淑梅留下些药后,才离开。
  临走的时候,陈安付了医药费,挑选着家里的好肉和一个红包送给她,连连感谢。
  将胡淑梅一直送到出村的大路上,他才折返回来。
  陈子谦在门口溜达,抽着旱烟,见陈安回来,问道:“名字有没有想好?”
  “还没有…老汉儿,这不是你应该考虑的蛮?”陈安笑道。
  “我是想过,但就怕你们不满意!”
  “说来听听撒!”
  “我给他取名叫做陈澈,澈,清澈的澈!”
  陈安愣了一下,有些古怪地看着陈子谦。
  “啷个,看不上蛮?”陈子谦眼神中其实挺期盼。
  “不是,我就是奇怪,你为啥会想到这样一个名字,感觉挺文艺!”
  “我就是看着河里边的水清澈了,你说今年,那么多人,遭了那么多罪,只希望以后,这河里边的水,经常清清澈澈嘞!”
  “老汉儿,看不出来嘛,你还是个多愁善感的人…这个名字好,就用这个名字咯!”
  河里的水,是真的清澈了,洪水狂暴的冲刷过后,变得无比的干净,像是新生!
  第361章 田地、筷子和饭碗
  冯丽荣刚生完孩子,不能见风,不能碰水,更不能劳累,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在床上好好养着。
  孩子有耿玉莲帮忙照看,包括擦洗之类,做得很尽心,时不时,瞿冬萍也会过来看看,帮着做点什么。
  而陈安能做的,主要就是从饮食方面下手了。
  他请教过胡淑梅,知道宜吃羊肉,这东西温补,分娩的时候用力伤气,加之失血过多,羊肉配着黄芪有补气作用,就去队上自己出钱买了一只羊回来,请宏山帮忙宰杀,到山里寻来黄芪炖煮。
  知道吃鲫鱼能排恶露,恶露的排除与子宫的收缩密切相关,他又把宏山给找来,送上几根做鱼漂的好材料——豪猪身上拔下的刺,于是,宏山就在盘龙湾围墙外边钓了一天的鱼,陈安只要了鲫鱼。
  知道吃公鸡有利于乳汁形成,于是,家里养着公鸡也跟着遭殃…
  他换着法子的折腾,也是相当舍得。
  尤其是看着冯丽荣脸色由苍白渐渐转为红润,家里新添的“小老头”一天一个样地变得饱满、圆润、可爱,陈安心里总是喜滋滋的。
  小家伙吃饱了睡,睡够了吃,然后就只剩下拉屎拉尿了,乖得不得了,倒是省心。
  冯丽荣在床上躺了五天,就开始有些闲不住,下床在楼上溜达,看样子恢复得很快,主要是年轻的功劳。
  也就在第五天的时候,公社再次来人,让领着村民修理田埂的陈子谦去开会。
  他这一去就一直到傍晚才回来,回到屋里,看到陈安抱着孩子在屋里晃悠,他高兴地说道:“幺儿,你又说对了,要分田到户了,要求分了田地,让大家抓紧时间补种粮食!”
  作为走过一遭的人,陈安一点都不意外。
  他可是记得,上辈子的时候,黑老鸹杨连德一帮子人组织分田到户,最后这老家伙被村民打了一顿的,后面还是公社来人,才组织分下去的。
  他一个人搞特殊,挑选最好的田和最好的地,而且,看人办事儿,有意刁难有几个比较老实的人家,自然惹人怒,夜晚外出的时候被人套了袋子踩了一顿,连是哪几個打的都不知道。
  陈安点点头:“这个事情不是特别好办,牵扯到东西比较多,最好商量出一个好的法子,大家都认同的法子,不然事情不好进行下去!”
  “有没得啥子好的办法?”陈子谦又问道。
  陈安摇摇头:“我也没有啥子好的办法…公社是啷个说的嘛?”
  上辈子为分地这事儿,接连吵闹了好几天,最后按人口均分下去,各种不满的声音依旧不断。
  陈子谦叹了口气:“公社就说了两个法子,要么按照人员平均分配,要么就按照户数平均分配。但是我觉得,按照户数肯定是不行的,有的人家人口多,有的人家人口少,按户数平均,人口多的太吃亏了。
  算了,明天早上在场子上集合开会,听听大伙的意见再说。”
  陈安笑了笑:“明天我也过去听听!”
  当天晚上,陈子谦去宏山家,叫上宏元康又去了一趟大村子,找着几个管事的,说了下公社要求分田到户的情况,让各自想想,帮忙拿主意。
  第二天早上,陈安和陈子谦起了个大早,留下耿玉莲照顾冯丽荣,爷俩一起去了大村子。
  陈子谦敲响了陈安已经许久没有关注的钟声。
  村民们懒懒散散地出来,有的人还趿着鞋子,披着衣服,打着哈欠,稀稀拉拉地。
  陈子谦不由大声催促道:“都搞快点,今天要商量分田地的事咯…”
  一听说分田地,仿佛是起了平地惊雷,一下子就炸开了。
  一个个加快脚步赶到场子上,还有人跑去催促,速度一下子快了起来,没多长时间,人员已经完全集中。
  清点了人员到齐后,陈子谦站在皂角树下的石头上,开始传达公社的意思:“莫说话了…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公社按照上边的要求,要实行分田到户。
  分田到户是啥子意思,都懂撒?就是说交足国家嘞,留够集体嘞,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一大帮子人再一次喧闹起来,各说各话。
  陈子谦只能当当当地敲了几下皂角树上挂着的铁钟,大声吆喝:“安静,等我把话说完,你们再商量也不迟撒,总要听明白了,才晓得说的是啷个回事…”
  好不容易,众人把嘴巴闭上。
  陈子谦这才将昨天开会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话音才落,公社提供的按户数分田地的法子,就被不少人否定。
  但对第一种按人员分的,也有不少人不满意。
  “那些娶进村的女人,归根究底,不能算是本村的人,万一以后跑了,或者离了,改嫁了,土地也还在属于她们蛮?娶进村的女人不能分!”有人起身提了意见。
  这话一出,立马有比较强势的女人站了起来:“难道让我们回原来的村子分地蛮,都嫁到石河子村了,还不算石河子村的人,这说得过去?你们男人是人,我们就不是了嗦?女人能顶半边天,不晓得蛮?凭啥子不能分嘛?”
  又有人说:“要我说,按照户口上的人来分!”
  还有人说按能拿工分的人头来分。
  整个场子上,乌泱泱地吵闹着,大家都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有不对路的人吵上没几句,直接大打出手,好不容易才压下来,
  最终讨论一早上,才得出一个结果,按现有的人头来进行分配。
  这让陈安松了口气,自家的娃儿,算是赶上了,这要再晚上几天,可就错过了,虽然知道只是单纯的种地不赚钱,但能多上一亩多点地,终究是好的。
  各自回家吃了饭,下午回来,开始商量分地的法子,这又是一下午的吵闹。
  田和地的搭配,肥地和瘦地的搭配,地块的远近搭配,还有有的人家兄弟之间要求田地连片等等。
  吵闹一个下午的时间,还没商量出一个结果。
  没办法,只能第二天接着讨论。
  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又开始争吵谁先谁后。
  接连几天,弄得队上几个领头的焦头烂额,无论怎么商量,总有人挑各种问题,最后只能少数服从多数,算是把方案拿出来了。
  最后按照地块的产量分等级来进行分配,比如,一丈地产多少斤粮食,对应什么等级,这解决了肥瘦的问题,先分田,再来分地,至于远近,按抓阄的法子来进行,碰运气。
  陈子谦等人,领着村民,又折腾了三天,把属于石河子村的所有田地都重新进行测量,把全村人口也都计算下来,算出平均每人多少产量的地以后,再次在场子上进行抓阄。
  抓阄都分为三次。
  第一次抓的是顺序阄,这是为了先得出分田的顺序。
  为此,陈子谦按着户数做了相应的表上数字的阄,为了防止有人多拿,还让人拿来两个搪瓷碗,将这些数字阄放在里面像摇骰子一样完全打乱,然后又拿来筷子,让一个个户主排队,用筷子一个个去夹。
  这法子,让陈安都不得不佩服陈子谦,顺序打乱了,谁先谁后都是碰运气,也就没了争抢。
  “老汉,你是啷个想到用大碗装阄,用筷子抓阄的法子的哦?”陈安不无开玩笑地问。
  陈子谦深深吸了口气:“田地,筷子,碗,都是我们吃饭的家伙啊!”
  一句话,让陈安深有感触。
  陈安家的,是陈安去抓的阄,运气还不错,打开那个数字阄,他排在第八个。
  等到事情完成,接下来是抓田的阄。
  地处深山里,水田的数量不多,多为旱地。
  但谁家不想能吃上几顿香喷喷的大米,又怕分不均,只能水田旱地分开来分。
  至于远近,一样是抓阄,抓到远的就去远的地方挑,抓到近的去近的地儿。
  反正是按照产量来得,这时候肥料少得可怜,分到地多的必然是瘦地,产量自然就少,地少的就是比较肥沃的,产量也高。
  但陈安清楚,好的土地都是养出来的,舍得下功夫,农家肥和山上的腐殖土多弄上一些,三五年时间,瘦地也能变成好地。
  他更希望自己能分到瘦地,那样的话,面积会大得多。
  对,没错,他要的是面积。
  陈安第八个开始抽田,运气不好,分到的是最远的田,一家子不过十丈那么一小块。
  不过,等轮到抽旱地的时候,陈安运气倒是不错,就在盘龙湾对面,出村的大路上边,是瘦地,家里连上孩子五个人,陈安挑了连着的两块地瘦地,面积得有十二亩左右,牛车直接能进入地里,倒是挺方便。
  不过,按照事先和陈平商量好的,老两口的地儿,其中一人的,得分给陈平,他实际到手的,只有九亩左右。
  相比起其他想着挑选好地的人家,陈安的土地面积,居然是村里最大的,别的人家也就四五亩的样子。人口少的,只有两三亩。
  不少人都在说陈安的运气不行,分了最远的田和最瘦的地,陈安也只是笑笑,他很清楚,要不了几年,那片旱地,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各家种各家的,陈安寻思着,如果自己想办法弄点化肥,到了明年,产量就能让人眼红。
  花了两天时间,田地总算是分下去了。
  接下来,就是村里养着的牛和羊。
  这个事情简单,打成价格,谁有能力谁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