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纪霆肯定不用讲,作为州案首,他现在直接进州学即可,学政举双手欢迎。
  即使没有进来,但等到七月份院试结束,就应该过来,历年州案首都是这般。
  纪霆他爹纪伯章倒是个例外,因为刚考完没多久,家里就出事了,再接着便是去了嵩阳书院。
  这让李三枝意识到,纪霆似乎不想来?
  别人需要考试,才有的机会,他是真的不想。
  至于原因,李三枝猜出一些。
  毕竟州秀才生员,真的有点离谱。
  州城刚忙的事忙完,纪霆准备回老家的时候,一直没有接触的白台州刘知州的长随,忽然过来。
  都说宰相门前九品官,作为知州长随亲自过来,自然不一样。
  长随对纪霆也很客气,说是奉知州大人的令,请纪霆去知州府谈论文章,想知道他州试文章是如何写的。
  知州大人,要跟州案首探讨文章?
  这分明是指点啊。
  纪霆先是谢过,只道:“多谢知府大人抬爱,容学生换身衣服去见知府大人。”
  长随满意点头。
  去见尊者是要专门沐浴更衣的。
  但这事发突然,换身合适的衣服,更为妥帖。
  果然,纪霆很快换了衣裳,看着更加挺拔精神,很给知州大人面子。
  不过纪霆也让青大留了下来,给五叔传消息,主要是让他放心。
  因为知州召他过去的目的,大概率就那一个。
  让他留在州学。
  谁让白台州情况复杂。
  故而专门有这一趟。
  留在州学,便是给知州以及学政面子。
  但要是为了别人的面子,扰乱自己的前程,那真不至于。
  所以他要有个合适的理由。
  或者是借口。
  纪霆脑子闪过他爹纪榜眼的名字,再想到文家书院,最后叹口气。
  去吧。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那知州总不能真恨上吧?
  不过若只有自己,那倒是可以随意些。
  但他代表的不止自己,还有整个纪家。
  来到知州府,纪霆被直接带到书房里。
  书房内的刘知州正在练字,看到纪霆过来还道:“你爹可是写得一手好字,想来虎父无犬子,也来看看?”
  纪霆立刻道:“学生学问浅薄,怎么能评价长官的字。”
  虽是这么说,纪霆还是抬头去看,又道:“刘大人的字实在是好,反正学生写不来。”
  所以这不是评价,是直白的夸赞。
  十四岁少年人的夸赞,总是听着格外真诚,更何况是纪榜眼的儿子所说。
  这个孩子,还是真正的天才少年。
  等书房只剩跟着刘知州的心腹书吏,那书吏便开口了:“说起来,你也能被称为纪秀才了,不知接下来作如何打算。”
  来了,要问他却不去州学读书了。
  纪霆知道利害关系,他不想去,却也不好得罪人,只能斟酌片刻道:“先回家谢过祖母叔嫂,还有文夫子,以后继续读书。”
  这话说得没错。
  考中秀才,确实需要谢过长辈家人,还有夫子。
  接着读书更没什么问题。
  刘知州使眼色,让书吏继续问,可知州想了想,放下笔,开口便是:“纪霆,本官直截了当问你,你为何不想来州学读书。”
  “去年如何想的,今年如何想的。”
  问这么直白吗!
  纪霆都愣住了,不过他眼角余光看到书案上的文章,那文章正是他州试最后一场所写。
  上面写的内容,还连带了君子自强不息,要克服环境困难等等。
  普通人看了,只觉得文章好。
  有敏锐度的人看了,则会跟州学如今的情况联系到一起。
  至今为止,看过纪霆文章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可真正意识到他想写什么的,却是极少数。
  刘知州就在这极少数之间。
  作为本地知州,作为当年的进士,这点文字敏锐度,还是有的。
  纪霆冷汗直冒。
  虽说自己也清楚,文章想写的意思,不可能瞒住所有人。
  可也没想到,知州会直接问到他脸上啊。
  眼看知州如此问,纪霆闭了闭眼,也直接道:“大人,您要听实话吗。”
  自然是要听的。
  纪霆继续道:“去年不想来,是觉得情况不明,而且童试在即,不好突然换地方换夫子。”
  “今年不想来。”
  “则是学生读过孟母三迁。”
  “总不好反向做事吧。”
  反向孟母三迁。
  把自己特意搬到更不适合学习的环境里?
  刘知州跟书吏都愣住。
  纪霆这话更实在啊。
  “也没那么严重吧。”书吏还想找补,纪霆那边就开始直言不讳了。
  “有,宜孟县的黄书生,去年县里摸底考试,他是全县第五名。这次却没州试。”纪霆道,“宜孟县第三,六名,同样也没过。”
  “而且他们屡次被人奚落,州试结束,更是要围着他们打。”
  “这般风气自然不是一日一年形成的,学生年纪不大,本就有纨绔习性,在这种环境下,只怕不成,唯恐近墨者黑。”
  好实在的话。
  让刘知州都不知道要怎么说。
  纪霆最后道:“学生不想成为蓝袍大王。”
  蓝袍,自然是指秀才的衣服为蓝色。
  大王,则是山大王那个大王。
  秀才成了山大王?
  这不合适啊。
  刘知州叹气。
  他并未因这话生气。
  因为纪霆也说了,风气不是一日一年形成的。
  他不过去年年初才到这,算不到他头上。
  但是推波助澜,确实有他的缘故。
  而且纪霆都说了,他是怕自己受影响。
  因为他本来就是纨绔嘛。
  这种忧虑,更是没什么问题。
  刘知州跟本地学政,最近也在讨论州学之事。
  黄书生,以及去年特招进官学的书生们,他们的遭遇,大家心里都明白。
  事情已经到不得不管的地步。
  之前因着童试,不好直接动手,现在却是不得不去做了。
  而且朝廷那边,真的对科举,对人才很重视。
  明年又是乡试。
  这已经影响了秀才考试,倘若再影响举人的考试,他这个知州,只怕要在皇上面前留下名号了。
  皇上渴求
  人才,官场上人人都知道。
  今日听纪霆这样讲,更让他下定决心。
  整顿官学,必然要好好整顿。
  把那些无赖秀才,狠狠收拾一顿。
  考上个秀才,就了不得了?
  实在好笑。
  纪霆这里,刘知州依旧不愿放弃,最后道:“不如本官与你来个约定。”
  “倘若本官把这些蓝袍大王都收拾了,你可愿意来州学读书。”
  啊。
  这怎么回事。
  收拾了?
  收拾到什么程度?
  如果今日的谈话泄露了,他怎么办?
  刘知州,您放过学生吧。
  谁料刘知州似乎知道他想说什么,笑着道:“本官可是知道,不管年纪如何,在你身边的同辈,都喊你一声霆哥。”
  “想来有你在州学,必然能带着学生们好好读书。”
  好好好,把他当领头羊吗。
  不过纪霆也明白,这种事情,只有长官想不想,没有能不能。
  都能做到从四品的实权职位,根本不用考虑能力问题,就算他不行,手底下还有一群人呢。
  可他是真不想来州学啊。
  太麻烦了。
  而且他还有另一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明年八月份,有乡试。
  他已然是秀才了,有资格去试一试。
  管他能不能考上,试试总没错吧?
  不过他也知道,如果想要考乡试,要么接受老爹的抽象教学,要么再找个地方。
  文家书院?还是整顿好的州学?
  纪霆一时拿不定主意。
  反正如今的州学,肯定是不行的。
  离开知州府,五叔他们在家焦急等着,见霆哥儿没什么事,身后还有知州派人送的礼物,总算松口气。
  平安就好,平安就行。
  四月十八,纪霆一行人启程回家。
  州城这边,因为他的推动,开始整顿蓝袍大王。
  宜孟县那边,则摆好庆功宴,庆祝纪霆考上秀才,成为白台州的州案首。
  但还有另一个地方,正收到全国各地的童试文章。
  尤其是各地案首的文章,优先被送到京城翰林院当中,由翰林院编修挑出不错的文章递到翰林大夫手中。
  倘若再有好的,呈给皇上打发时间。
  皇上重视科举人才,这份差事做得更加小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