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可这话好好说即可,没想到瑞表哥竟然这种语气。
  小四小五皱眉:“你干什么,有话好好说不行吗。”
  “不干什么,看不惯你们两个狗腿。”瑞表哥也不是无缘无故发火,至少在他心里不是,“不就是拿了私塾大比的第一。”
  “但连累我家生意,被唐家的,郑家的,连番折腾。”
  “知道我家损失多少银子吗?”
  原来是这样。
  纪霆淡淡道:“你的意思是,你家被纪家连累吗。”
  不然呢。
  “只被连累吗?”
  瑞表哥一时哑言。
  肯定不是,也沾了纪家的光。
  “一件事,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纪霆直接道,“十全十美的事,只在梦中。”
  原本打算教到年底就走的文夫子,听到这话后,忽然提起精神。
  纪霆,倒是跟传闻不太一样。
  这样的学生是真的有点意思了。
  再看看他八日来的大字,以及三篇写字心得。
  不论是天赋还是毅力,皆跃然纸上。
  文一跟文二看到自己老爷的表情,瞬间明白过来。
  完了。
  这宜孟县,他们只怕要待很久吧。
  至于纪霆想的换夫子,自然不可能。
  文夫子已经盯上他了。
  第30章 第30章梦想
  文夫子一出现,九个学生立刻安静下来。
  上到十五岁的沁表姐,十四岁的瑞表哥。
  以及十岁的弟弟妹妹们。
  还有纪家五个孩子,都对夫子有着本能的敬畏。
  见他们停下争执,文夫子只当没听到方才的争吵,身边的文一文二也跟着进来,帮夫子整理教具。
  说是教具,其实只有一沓空白纸张,以及一支朱笔。
  夫子常见的书本,戒尺等物,一概没有。
  而纪家其他人看着眼色,帮着收拾了霆少爷的书本,放在第二个位置。
  争端看似消失,但这纪家家学里,气氛明显不对劲。
  等学生站在自己的位置,文夫子也已经端在在最上方,手里拿着一把山水画的折扇,笑着道:“五月暑气正盛,大家坐下说话吧。”
  说着,招招手,把他让纪家准备的冰块抬进来。
  农历五月二十,天气确实炎热,饶是上午都忍不住冒汗。
  这几盆冰抬进来,连后面坐的书童丫鬟们,都倍感舒爽。
  文夫子点点头,又搬了两盆冰专门给书童丫鬟们用。
  纪家自然不吝啬这些东西,几乎是夫子怎么说,他们怎么做。
  原本就舒适的学堂,这下更舒服了。
  文夫子这才站起身,扇两下扇子,已经把在场所有人看了一遍。
  九个学生,九种性格。
  难啊。
  文夫子今年四十二,脸上笑眯眯的,他一身墨绿儒衫,看着很是和气,但形容自然,气度自信。
  若说他只是读书人,未免狡黠了些。
  但要说他做过官吏,也不像,身上并无市侩之感。
  纪霆打起精神,总觉得文夫子气质不同。
  如果说贾夫子一看便不当人。
  薛馆长一看就是严师。
  博学馆的四书夫子一看就是负责的夫子。
  他爹一看就是没有经验的夫子。
  而眼前的文夫子,却让他这个见过许多老师的学生,有些琢磨不透?
  主要文夫子一直笑眯眯的,你不知道他在笑什么,也不知道他准备干什么。
  就这么走了一圈,然后又站到讲台上,开口道:“今日头一日上课,也是头一天认识,想来大家都对我这位夫子有些好奇。”
  这的肯定的。
  首先东昌府文家自不用说,
  全国都知道,这是有名的教育世家。
  能被称为教育世家,自然不是家里有几个老师就算的。
  而是从祖上开始,就是专门教学的。
  听说他们的族谱,甚至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鲁国。
  鲁国为周下正统诸侯国,其礼仪学的极为规范,能在这里教别人读书,可见其本事。
  不说之前的,只讲今朝,他们文家的夫子也遍布全国。
  若不是他们家中祖训,绝对不能参与政治争斗,更不能站队,放在朝中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而他们文家学问最高的人,如今正在国子监当祭酒,约等于全国厉害学校的正校长。
  只看这份履历,就知道文家的厉害。
  关键是。
  这只是文家的厉害。
  文家子弟众多,那眼前这位夫子如何啊?
  只听文夫子开始自我介绍:“吾姓文,名为文天磊,字山鸣,今年四十五。”
  “十八岁考中秀才,二十五岁考中举人,之后又考了两次会试,两次不中,便回东昌府教书。”
  “自二十九开始,一直到今年,读书四十载,教书十一年。”
  曾经教出五位举人,三名进士。
  至今跟他们关系都很好。
  但文夫子转而又道:“虽说他们喊我一声夫子,但能考上举人进士,却是他们自己的本事。”
  “他们当中,有人勤勉,有人聪明。”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标。”
  “而且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几位学生,我认为同样重要。”
  “一个是汝南诗会会长刘正文,他一首夏日诗,用词精妙,堪称夏日佳作,名震一时。”
  说着,文夫子念了一遍,在夏日诗句里,确实清新不同,怪不得会被那么多喜欢。
  十五岁的沁表姐眼前一亮,她显然是听说过的。
  “还有安田州的王书生的边塞诗,也很是不错,他在我那读了三四年,实在考不上举人,这才去边关游历。”
  “没想到有感而发,写了三首边塞诗,又做了一本边塞游记,同样是吾之爱徒。”
  边塞游记?
  纪霆不太清楚,可他明显听到小五纪阳猛的动作,下意识道:“文夫子,是那本《安田游记》吗。”
  只见文夫子点头,小五更高兴了。
  那是他最喜欢的游记!
  特别好看!
  特别有意思!
  看的他都想去边塞玩了!
  哇,文夫子的学生这样厉害吗?!
  太牛了!
  接下来几个例子里。
  有的学生画画,有的学生隐居,还有的直接去当了账房,做了官员幕僚。
  还有的,还在勤勤恳恳求学。
  全都说下来,自然能听出文夫子对学生们的全然爱护。
  以及,对读书的看法。
  举人进士是很好。
  可读书,不光是为了这些。
  文夫子并非反对追求功名。
  而是想同学生们讲,读书之妙,不仅在于功名,同样在于感受生活,记录生活。
  这一番话说完,纪家家学的学生们,就无高下之分。
  无论他们的学问如何,天赋如何,以后能不能科举,科举的前途又会如何。
  似乎都不太大重要了。
  在这里学习,就是找到读书的本意。
  纪霆终于知道,这种熟悉感是哪里来的了!
  经验老到的特级教师,不就是这样吗!
  这一番话,看似在说自己以前的教学情况。
  实际上告诉大家,无论以前成绩与否,都要找到信心。
  而他说的那几个例子,只怕也不是随意说的,而是很有针对性。
  不然大家反应怎么会那样大。
  文夫子说完,那边已经有文一倒好茶水,文二则把昨日收上来的课业发下去。
  除了八篇大字一致之外。
  每个人的三篇学习心得,这很不一样。
  因为没有命题,也没有限制,所以九个人写的五花八门。
  文夫子管中窥豹,看出他们的性格,从而有了今日的开场白。
  好牛的夫子。
  纪霆拿到他的三篇心得,上面并未有太多批语,只是把大字写的不对的地方,直接圈起来。
  其中一份心得里,他提到他爹练字从不停歇,写的也是战国策里,官员被贬的一篇君臣问答。
  自己虽然没有多讲,可明显透露出对家族担忧的意思。
  而这句话也被文夫子用朱笔圈起来。
  纪霆心里一震,眉头皱起。
  其他学生同样在看自己课业上的批注,心里都有不同。
  文夫子走到纪霆身边,稍稍停顿,却并未多讲。
  等他最后站在讲台时,就继续道:“我来纪家家学当夫子,真正能交给大家的,或许就是帮大家找到以后的路。”
  不是前途,也不是未来。
  而是自己真正想做,发自内心向往的。
  纪霆抬头看着文夫子,忽然明白,为什么文家是教育世家了。
  放在现代都在讨论的问题,却是他们文家的教育理念。
  就是如何找到自己喜欢,并热爱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