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摆烂,摆烂!!! 第243节
尚宫局裁制了许多翠色衣衫,冷则冷矣,只是稍显单调了些。
尚宫局的人听了这话,左思右想之后,又制了件珍珠衫送来。
翠色衫子轻薄冷丽,珍珠洁白温润,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德妃很满意,吩咐易女官:“重赏提出这主意的人和做珍珠衫的匠人。”
易女官含笑应声,退了下去。
德妃捧着自己的漂亮脸蛋儿,对着镜子上下打量,怎么看怎么满意。
再一错眼,镜子照到的窗台上,忽然间出现了一只用粉红色缎带打了大蝴蝶结的篮子。
“哎呀哎呀!”
她一下子就笑开了:“让我来看看,是谁第一次出门夏游,就摘到了这么多桑葚,而且还心灵手巧地在篮子上搭了蝴蝶结呀?”
阮仁燧拎着那只小篮子,阳光灿烂地跑进来,挺胸抬头,声音响亮地说:“是了不起的岁岁!”
第130章 我避他锋芒?
过了午后,朝臣们在公廨用了午膳,道一句再见,便各自归家去了。
盛夏的天格外难熬。
骑在马背上,太阳明晃晃地晒得厉害。
马车里又热得跟蒸笼似的。
家里边阔绰些的,便提前在车厢里备上冰瓮,用以解暑,到时候马车直接驶入家门,来回都不受什么热。
新近上任的吏部侍郎邹处道就属于家里阔绰的那一类。
马车辘辘向前,他坐在里头翻阅从公廨带出来的文书,吏部职权颇重,然而内中诸事也是千头万绪,耗人心神。
他初来乍到,根基尚浅,容不得丝毫马虎。
如是行进了将近两刻钟,马车忽然间停下了。
邹处道起初也没在意,毕竟神都乃是天下雄城,人口超过百万,即便他们走的是城中的官道,可遇上交通拥堵,似乎也并不奇怪。
哪知道却听车窗外有人叫了声:“邹侍郎,我家主人乃是你的旧识,她有几句话想要问你。”
邹处道还以为是有人要来跟自己攀关系,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掀开车帘去瞧,为之一怔。
与自家马车并行的马车颇为庄丽,绝非蓬门小户所有,车前并不曾悬挂灯笼,却不知主人家姓氏为何。
他心里边起了一点波澜,又不愿下车往别处去,当下吩咐车夫寻了条僻静的巷子,把马车停下了。
不多时,那马车也跟着过来,只是车上的人同样没有下车,安坐不动。
邹处道便知道对方也不愿对外暴露身份,心下愈发觉得此事古怪。
正狐疑间,却见那马车里边伸出一只手,掀起车帘,露出一张芙蓉美人面来。
邹处道初见一怔,回过神来,身体不由得为之巨震:“你——”
出现在他面前的,不是闻小娘子之母张娘子,又是何人?!
张娘子死死地攥着手里的帕子,省却了所有的客套和寒暄,开门见山地问他:“邹处道,我的孩子呢?”
她咬紧了牙根,按捺住心里汹涌起伏的情绪,问他:“当年,我让孟思齐把孩子交付给你,为什么我之前使人去打听,别人却都说你只有一个女儿?!”
邹处道尤且还处在惊愕之中。
他哪里想得到,正是春风得意时候的自己,却在神都城里遇见了多年之前被他抛弃的旧人?
且看她的衣着和妆扮,也极富丽,知道自己在做何职,竟然还敢上门对峙,可见心里边多少也是有所倚仗的。
邹处道实在惊骇,又因为摸不清她的底,当下更不愿与她撕破脸,当下口中含糊道:“这件事情啊……”
张娘子出身欢场,见多了男人的口蜜腹剑,看他闪烁其词,当下便冷笑一声:“邹处道,你不要想着跟我耍什么花花肠子,我今天既然来找你,自然做足了准备!”
她说:“但凡叫我知道你有一句话扯谎,我马上敲锣打鼓闹到你家门前——你要是不信,就只管试试看!”
张娘子这么说,其实是在诈他。
她的确打探过邹家的情状,但要说真的有意把事情闹大,那就不甚真切了。
她有女儿,尤其这个女儿从前还跟邹处道妻室的娘家子侄议过婚,但凡有点可能,她就不会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去。
但邹处道哪知道这些?
他能看到的都是张娘子刻意展示给他看的东西。
这个女人眼睛里含着恨意,对他知之甚深,且此时此刻,背景成谜……
短暂地缄默之后,他不得不如实说:“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
张娘子听到这话,只觉得酷暑时节里,一股寒气顺着脚底一直冲到脑内了:“你不知道,你怎么会不知道?!”
她声色俱厉:“我托孟思齐把孩子交付给你,难道你竟没有见到他?!”
面前人的神色太过于狰狞可怕,邹处道下意识就要将事情推脱给第三人。
然而张娘子反应得更快:“邹处道,你不要以为这件事情是死无对证了!”
“……孟太太虽比你大了个十几岁,但也未必就已经作古,我已经使人去青州寻他,如若他所说与你所说对不上号,我绝不与你善罢甘休!”
邹处道喉咙发干,不得不如实说:“我真的不知道那个孩子在哪儿,当年,孟思齐是带着孩子去找我了,但是,但是……”
他“但是”了几句,终于还是没有“但是”出什么来。
张娘子死死地盯着他,只觉得人怎么能冷酷无情到这种程度:“但是你没有收留他,是不是?”
邹处道面有难色:“你也知道,我那时候已经在跟宁家议婚了,要是叫人知道……”
“好,好好好!”
张娘子不愿再与他继续攀扯下去了:“邹处道,我给你三天时间,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要知道我的孩子现在在哪儿。”
她说:“孟思齐不是你,我相信他不会像你一样将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弃如敝履的。”
邹处道额头沁出汗来:“你不要为难我了,好不好?天地之大,就三天时间,我上哪儿去找一个失散了这么多年的孩子?”
张娘子盯着他,一字字地说:“邹侍郎,你不是正在做吏部侍郎吗,想找个人,岂不是很容易?”
她森森地笑了一下,缓缓道:“邹处道,我知道你想知道我的底细,也知道你肯定会让人悄悄地跟着我,只是没关系,你让人跟着吧……”
张娘子伸手点了点他:“三天,我要知道结果,如若不然,我一定让你身败名裂!”
车帘放下,马车缓缓驶离。
邹处道只觉得后脑好像是凭空被打了一棍,头脑发木,身心俱疲。
不知道在车上坐了多久,心腹悄悄地过来回话:“老爷,她往霞飞楼去见了宁国公府的俊贤夫人……”
俊贤夫人!
这位世子夫人一贯急公好义,要真是知道这事儿,备不住真的会管。
尤其她手底下又掌控着众多的新闻渠道……
且文官门第同勋贵之间,向来都隔着层山,他是吏部侍郎又如何?
宁国公府又不指望他来授官,人家走的是世袭恩荫的路子!
邹处道听得心中一凛:“可曾知道她的身份?”
心腹为难地摇摇头:“她进门时脸上蒙着面纱,没被人认出来……”
邹处道心下生寒,喃喃地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
阮仁燧采了一篮桑葚果回去,称一称,三、四斤总是有的。
这东西不耐放,也不抗压。
虽然摘的时候都是好的,但就是因为太好了,熟得到了火候,再一路拎回来,果篮中间、尤其是最底下的那些,都已经溢出汁水来了。
德妃叫人去取了只托盘,自己亲自动手,跟儿子一起一颗颗挑拣出来些品相好的,叫先送到千秋宫和凤仪宫去。
别管太后娘娘和朱皇后喜不喜欢吃,从外边带了这东西回来,却不过去表示表示,总归不是那么回事。
且德妃心里边还有另一重考虑——岁岁是跟大公主一起出宫去摘桑葚的,要是人家早早地收拾好送过去,自己这边姗姗来迟,叫太后娘娘怎么想?
千秋宫是宫里边最要紧的地方之一,往那边儿去走动,就不是燕吉这样才刚上任的年轻女官能担当的差事了。
便是披香殿最有体面的易女官亲自去送。
等她回来了,德妃还问了句:“贤妃那边儿叫人去送了吗?”
易女官脸上也有点纳闷儿:“没见着啊。”
因德妃近来在太后娘娘面前得脸,隔三差五地还能有机会单独去给她老人家请安,易女官捎带着也跟千秋宫的几个女官攀上了交情。
这回过去,阐述缘由的时候,就特意提了一句:“我们殿下跟公主殿下到城外去夏游,一起摘回来的……”
这又不是什么须得保密的事情,如果九华殿那边儿已经送过去了的话,千秋宫的人多少会说一嘴的。
可是没有。
甚至于易女官送完回来,走到通往披香殿的宫道上之前,都没见到九华殿的人。
德妃听得不解:“难道贤妃没叫人去送?”
这不合理啊。
贤妃在为人处世上向来妥帖,滴水不露,怎么可能在这种小事上出纰漏?
……
九华殿。
贤妃才打完孩子,气倒是消了。
只是看女儿眼睛红红的坐在门口,喉咙里上下起伏着吸着气,又觉得有些后悔。
唉,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就是养两只兔子吗,她喜欢,那就让她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