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摆烂,摆烂!!! 第127节
第72章 大雇佣兵-阮仁燧
这回往韩王府去行宴,丁侍中家来的不只是丁玄度夫妇,还把长孙丁大郎一起带过来了。
这孩子今年十二岁,是个半大少年,正是爱热闹的事情。
先前丁夫人领着他往安国公府行宴的时候,他看了一场新式戏剧,觉得很有意思,这回知道是韩王府设宴,便央着祖母带他一起过来了。
如是两大一小三个人进了韩王府的门,又被王府管事领着往前院去说话。
途经戏台的时候,就见里头的人已经热火朝天地忙起来了。
丁玄度在这儿碰见了刑部的俞侍郎,不免要停下来稍加寒暄。
丁夫人对于时下这种新式的戏剧很感兴趣,同俞侍郎打过招呼之后,看他们一时半会儿地还说不完,便领着孙儿往戏台那边儿观望去了。
戏台底下已经搭起了观看区,最好的位置被丝绸隔开,大抵是留给皇室众人的。
稍差一筹的摆了铺有软垫的座椅,丁夫人眼尖,瞧见每把座椅上都放了一本书册。
瞧那封面,却很精美,是个脸颊丰润的美人儿,正伏案看书。
她有点好奇,捡起来瞧了眼,再翻开看看,这才知道原来是本介绍新式戏剧条目的书籍……
丁夫人有点感慨,不无赞叹地道:“有些钱就该叫韩王妃赚,看看人家的速度,这才多久?搞得像模像样了!”
看孙儿在旁边一脸好奇的样子,又递给他,叫他也瞧瞧。
丁大郎就接过来,特别感兴趣地开始翻看。
那边丁玄度跟俞侍郎叙话结束,却不见了老妻和长孙,好在韩王府的侍从知道这两位在哪儿,赶紧领着他过来。
丁玄度起初也没在意,进门一瞅,就见孙儿拿着一本花花绿绿的书看得入迷,登时脸色大变,心里边猛烈地敲响了警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大步过去,“啪”一扇子拍在了孙儿手背上:“放下,放下,放下!”
丁大郎给打了个猝不及防,手背上一疼,当时就红了。
他有点委屈地抬起头来,看祖父气得不得了的样子,也没敢说什么,老老实实地把那本书给放回去了。
就搞得丁夫人很生气:“在别人家打孩子干什么,好彰显你的威风?”
丁玄度点着被放回座椅上的那本书,特别痛苦、特别用力、特别缓慢地跟他们强调:“未经主人家允许!不要乱动人家的书!这很不礼貌!还很容易出事!!!”
丁夫人:“???”
丁夫人恼火不已:“你有毛病啊,不就是一本书吗?”
她点了点这偌大的场地,说:“人家就这么大大方方地摆在外边,就是预备着给客人们看的,难道我在这儿还分不到一个位置?”
丁玄度叹一口气,痛心疾首,说:“随机拿起来一本书跟吃桃儿没什么区别,你永远不知道桃里边有没有虫,等你一口吃下去,什么都毁了,后悔也晚了!”
丁夫人听得不明所以:“什么乱七八糟的,你才有虫呢!”
丁玄度说:“你不懂!”
丁夫人勃然大怒:“啊对对对!就你懂得多,行了吧?!”
丁玄度:“……”
夫妻俩吵了一架,搞得韩王府的人很尴尬。
去回禀给韩王妃,倒惹得韩王妃也跟着迷糊了:“啊?这是为什么呀?”
丁玄度跟丁夫人,也算是神都城里少有的和睦夫妻了。
丁玄度这个人吧,古板,但是不双标。
他只娶了这么一位夫人,平日里生活得也相对简朴。
且依照他向来的性格,出门做客,怎么会在客人家里跟妻子发生争执呢。
韩王妃想到这里,就把脸一板,问侍从们:“是不是你们哪里做得有失妥当?”
侍从们赶忙摇头,也很委屈:“王妃娘娘,这事儿真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领着丁玄度去寻丁夫人和丁大郎的侍从就说:“当时在戏台那儿,丁相公一瞧见丁小郎君在看咱们准备的册子,立马就恼了,说丁小郎君没问过主人家,就动人家的东西,很不妥当,还用折扇打了丁小郎君的手……”
又说:“丁夫人当时就生气了。人家夫妻争执,我不好在那儿守着,便退出去了。”
“我人在门外,只含含糊糊地听见他们俩说什么有虫,什么后悔,什么晚了……”
韩王妃:“……”
韩王妃忍不住想:丁相公的道德底线也太高了吧,不就是小孩儿看了看宣传书吗,哪有那么严重?
按理说作为外人,不好去干涉人家丁家的事情的。
只是这事儿发生在韩王府,宣传书也是自家出的,一味地装聋作哑,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
韩王妃想了想,就叫人从自己书房里选了几册有意思的话本子,叫人送去给丁夫人,说是叫她拿来解闷,打发时间。
丁夫人这会儿也不好意思呢。
丈夫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忽然间在人家家里边发起癫来了!
大郎今年虽说也十多岁了,但在他们夫妻俩眼里边,的确也就是个小孩儿——你有什么话回家再说行不行,在人家家里训孩子,算是怎么回事?
夫妻俩吵起来,最后还是被孙子给劝住的。
丁大郎一张嫩脸都红了,赧然说:“祖父,祖母,您二位都小点声吧,出门在外,好多人都在看呢!”
夫妻俩这才悻悻地停了口。
这会儿韩王妃专门使人送了几册话本子过来,就搞得丁夫人很不好意思,很客气地请送东西过来的侍女向韩王妃转述自己的谢意,又支使着孙儿将那几本书送到马车上去。
丁大郎也应了。
这事儿暂且就看似顺遂地结束了。
戏台附近的一从冬青后边,猫着两个与丁大郎年纪相仿的小小少年,竖着耳朵,一边吃玫瑰花饼,一边偷听路过的人说话。
“听说丁相公跟丁夫人在戏台那边儿声势浩荡地大吵了一架,闹得很厉害……”
“啊?这是为什么?”
“跟丁家那个小郎君有关,好像是他看了什么不该看的,惹得丁相公很恼火!”
“什么不该看的啊?”
“这谁知道呢!”
年纪相对小一点的那个小小少年,是靖海侯的儿子太叔洪。
他现在就很好奇:“原来是因为丁文通吵起来的?”
丁文通,是丁大郎的名讳——他们都是弘文馆的学生。
另一个比太叔洪稍大一点的少年,是远枝宗室出身,名叫阮介甫。
他同样也很好奇:“丁文通究竟干什么了,惹得丁相公生这么大的气?”
俩人这么嘀咕着,再一错头,就看见丁文通露着一张没有散去红晕的脸,抱着几本花花绿绿的东西往外边走……
太叔洪:“……”
阮介甫:“……”
两人恍然大悟!
原来是涩图!
太叔洪难以置信:“丁文通平日里看起来一本正经的,真没想到他是这种人!”
阮介甫痛心疾首:“唉,带着这东西来韩王府做客,还被抓个正着,难怪丁相公会生气了!”
两人对视一眼,唏嘘不已:“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
同一件事情,叫不同的人知道,产生的感悟自然也是不同的。
今天戏台上上演的是一出新戏,还挺热闹,阮仁燧看得津津有味。
一个风尘浪子风流了半生之后幡然醒悟,追求一位年轻小娘子。
小娘子有所意动,同她母亲说:“阿娘,俗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
小娘子的母亲很平静地看着她,说:“那我在你的嫁妆之外,额外陪送你几条长头巾。”
小娘子不明所以:“陪送这个干什么?”
小娘子的母亲说:“等以后他把花柳病传给你,你长了一屁股疙瘩,钻小巷子找游医治病的时候,好用它把头脸都蒙住,别叫人认出来你是谁。”
小娘子:“……”
底下一片哄笑声。
阮仁燧乐得呲出来一排牙。
大公主毕竟还只有五岁,处在能看个热闹,但是看不明白的年纪。
别人都上高速了,她还在玛卡巴卡:“阿娘,这个人是好的还是坏的?”
贤妃就说:“人性是很复杂的,没法儿说是好是坏。”
大公主没听明白,又问了句:“那浪子回头金不换是什么意思?”
贤妃这回说的就要明确多了:“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走错了路的人能够幡然醒悟,改正自己,这是极其可贵的。”
大公主想了想,却说:“虽然知错就改是很可贵的,但是阿娘,我觉得从来没犯过错的人其实更可贵呀!”
贤妃很鼓励女儿进行这样辩证的思考,当下微微一笑:“是的,我们仁佑说得也很有道理。”
德妃听了心里边痒痒的,好像有个鸡爪在挠似的。
她就忍不住靠过去一点,悄声问儿子:“岁岁,你没有什么思考吗?”
阮仁燧眼睛瞧着戏台,身体顺势往他阿娘那儿一靠,说:“阿娘,你也不想我在这个时候问起你书写得怎么样了吧?”
他说:“但凡你将心比心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