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她立即命士兵搭帐篷,原地休息。
  把婴孩带进帐篷里,脱掉襁褓,发现是女婴,跟自己一样,心蓦地一痛。她顾不得多想,赶忙给她包上干爽厚实的布,又让一名女兵先给她喂了点糖粥,然后再服军医送来的温阳益气的药。
  逗留了一日,女婴服药后,肌肤恢复了血色,能够安恬地睡觉,天气也恰好放晴,于是军队又重新出发。
  回到曲州后,洛蔚宁就把婴儿交给了军队的后勤女兵营照顾。但这件事却让她从心底蔓延起一股伤痛。她回想起那年上元夜,她和杨晞,还有赵淑瑞、柳澈四人在梅园里煮茶聊天,她们约定好以后若得了权势,一定要改变天下女子的处境。
  如今她拥有军权,还总领着淮东路的军政,就算未收复江山,也该为她们的夙愿做些事情了。
  她先和柳澈、罗三问商议,制定出计划后便召集了军营里一些有才干的女子到议事堂,其中包括孟樾、谢摇云、璇玑、黄月、洛宝宝。
  洛宝宝作为洛蔚宁的家眷待在军中,平时就帮黄月打打下手,整理、撰写一下文书。洛蔚宁这会要做什么事,竟把她也叫来旁听了。
  她带着疑惑在位置上坐下。
  屋内安静了,洛蔚宁开口道:“我洛蔚宁能有今日,除了许多将士出生入死,替我卖命,还仰仗了诸位的忠心支持。如今我不仅统领着清宁军,还手握淮东路政务大权,是时候做些事情,培养一些像你们这样的女中豪杰了。”
  听了洛蔚宁的开场话,座间众人都目光灼灼,安静听她说下去。
  “前几日回程的路上,我在雨中捡到一个女婴,不禁想起自己身世。二十多年过去了,在人们遇上困境的时候,还是会首先抛弃女儿,难道女子的命就贱如草芥吗?如今正逢战乱,别说抛弃女儿,抛弃儿子,易子而食的情况也不少见。所以我打算在曲州城里建一个育儿堂,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婴儿和小孩。这样的话,待到收复江山后,也多一些人力。”
  洛蔚宁把筹建育儿堂的任务交给了在座的两名女兵,命她们到民间招募一些人手照料接受的婴孩。
  接着道:“千百年来,朝堂不见女子身影,不是女子天生不如男子聪明,而是她们被律法遏制在外,从而得不到读书明理的机会。所以我还要在筹建女子学堂,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人家的女子,只要想读书,都可进来。至于办学的钱财,就收富贵家族女子的学费来帮补贫穷出身的女子。”
  “此举甚好!”柳澈高兴地道。
  女子入朝为官,不是一纸公文说允许那么简单,相应还要匹配大量有才学的女子。现在建学堂培育女子才干,待收复江山后就不缺女官人选了。
  “这个女子学堂无论是少年,成人还是年老女子,都可接收。宝宝……”
  洛宝宝听到洛蔚宁突然点自己名,吃惊地嗯了一声。
  “筹建学堂的事就交给你和黄月了,人手不足的话,再从后勤营里挑几个帮手。”
  洛宝宝听后,眼睛似被点亮了一样。
  她自小爱读书,即使洛蔚宁愿意做工给她交束脩,很多学堂的夫子都不愿意教授女子,唯一愿意的也怕遭人非议,只允许她旁听。
  女子学堂,是她自小到大梦寐以求的事物。没想到现在她真的可以筹建女学,打破世俗窠臼,为自己圆梦,为天下女子圆梦,这种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我知道你有过人的才学,等学堂建成,就由你教授少年女子。”
  “好,我一定要尽快把学堂建成!”
  洛蔚宁见洛宝宝激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露出温柔的笑容。
  她的妹妹阅览无数,才华横溢,只是碍于女子身份没法在社会上施展拳脚。现在她有能力了,是时候给她机会历练历练,说不定日后能做她的左膀右臂。
  第219章罗三问论财富
  ◎财富是什么,财富从何而来?(修改)◎
  除了创办女子文化学堂,洛蔚宁还任命两个女兵筹办女子武学堂,让喜爱文化的女子读书,体格好的女子学武以补充兵源。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各司其职。
  虽说上战场九死一生,但乱世之中,不上战场的女子又好过到哪里去?不论是否有很多女子愿意从军,洛蔚宁起码要提供机会,让有志于此的女子选择。
  听完所有计划后,在座的人几乎都振奋而期待。
  只有黄月愁道:“洛将军的计划固然要施行的,可是,军费尚且紧张,去哪儿搞那么多经费?”
  柳澈笑道:“这就不用你操心了,清宁军不是还有罗总管吗?”
  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罗三问。
  罗三问谦逊地笑了笑,道:“召集大家之前,洛将军就与我商量过了。我非常赞成洛将军的想法。改变天下女子的处境,我们不做就没有人会做了。虽然军费紧张,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少办也比不办好。为了支持洛将军的计划,我便拟了一些农商条令,打算在整个淮东路施行。”
  说完从座位起身,在席间信步一样的姿态走着。
  徐徐道:“洛将军从《老子》悟出营魄抱一之理后,就在清宁军全军上下推行打坐训练,随着训练得越多了,士兵越来越清心静气,越来越接近营魄抱一境界。可以说,清宁军士兵武力大增,伤亡大减,成为一支强悍之师,少不了洛将军的那次悟道。”
  听着这番话,所有人都将目光移到了洛蔚宁身上。
  洛蔚宁突然被夸,心里怪不好意思的,但身为见惯大场面的一军统帅,只是淡淡一笑,继续专注听罗三问说下去。
  “而我虽然未曾上战场,但也恪守洛将军的规矩每日打坐。最近打坐之际想着该施行什么样的农商条令,才能使淮东路的百姓生活得更宽裕,从而交上更多的赋税。忽然有一天发现洛将军所悟之理,原来也可以用来指点农商。”
  大家平时所理解的营魄抱一就是无论上战场还是吃饭、睡觉都要专心致志,这会罗三问还能用来指点农商,她们愈发的好奇,甚至有人迫不及待地道:“怎么用,快说说?”
  罗三问微笑道:“老子言,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复归于婴儿。若营魄抱一乃复归婴儿之道,那发展农商何不从复归婴儿之道入手?”
  “财富是什么,财富从何而来?上古之时,人们以草叶为衣裳,以洞穴为屋宇,只有果腹之求,就只需打猎摘果。猎物与果子便是那个时候人们的财富。有人擅长打猎,有人擅长摘果,于是人们出现了以物换物之举。等到进入中古时期,智巧渐多,人们除了果腹,还有美食、衣裳、房屋,各式各样之需,人们需要的东西日渐繁多,以物换物难以再施行,于是出现了货币。人们通过劳动赚取货币,然后再用货币换取所需。可见,无论这世间出现了多少东西,多少行业,万变不离其宗,财富复归于婴儿以后就只是:人们的需要与劳动。”
  “所以我想,要增加淮东路的财富,唯有从百姓的需要上入手,有需要百姓才会去劳动,劳动赚取的收入,部分用作赋税上缴清宁军,部分用于购买他们需要的物资,而提供物资的商人赚到了财富,也会有部分上缴赋税。越多的老百姓参与劳动,劳动的时间越长,那清宁军就能收取越多的赋税。想要让大多数老百姓辛勤劳动,我们就必须掌握或创造出老百姓更多的需要。”
  罗三问这番论述将财富化繁为简,直指财富本质,即便是孟樾、谢摇云等平素鲜少读书的武将都听懂了,更不论洛蔚宁、柳澈、黄月等人。就是听着听着,她们觉得背脊突然凉凉的。
  看着大家略有惊恐的神情,尤其洛蔚宁,还有点做贼心虚似的,罗三问笑了笑,继续道。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现今世道不好,清宁军需要大量军费物资,可我制定的条令,还是尽量争取让清宁军与老百姓两相获益。”
  她制定的条令大致从衣食住行等百姓的刚需着手。
  正直战乱时期,耕地丢空不少。她先确保耕者有其田,然后把无主的土地收归官府,成立耕种集团,然后由能者负责募集人力耕种;
  其次,米粮、盐、织造、转运业等全都要牢牢掌握在官府手里;
  鼓励和奖励能工巧匠,尤其是创造出利于水利和农耕工具的匠人;
  增设集市,鼓励各行各业的人闲时制作手工艺品到集市摆摊,促进买卖流通;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如今艰难之世,人心惶惶而压抑,正是需要治疗情志的时候。条令鼓励文人创作,官府牵头,富商出资增设书肆和瓦舍勾栏。但为了防止百姓耽于玩乐,不事农桑,艺伎入籍必须得到官府允许……
  林林总总十几个条令,洛蔚宁和柳澈听了都甚为满意,这些条令既不损害普通百姓,又能增进赋税收入,唯一有亏损的只是富商。这正符合了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