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公……主,是时候吃药了。”
  杨晞见状,觉得有点好笑,她其实不打算报复她们,但也不亲口说明,令她放下药就遣出去了。她想,那两个贴身侍女都是向从天从宫里挑来的,有一定的阅历,看到曹长史的下场以后也该知道怎么做了,她就不点明了。
  曹长史在公主府挨了三十板子,被侍卫抬回宫里内侍省。后来,杨晞听闻她回宫两日后,伤口刚好了一点,又被向从天罚了三十梃杖。梃杖要比板子粗大,侍卫都往死里下手。她当场就被打昏了,然后被逐出宫,发回本家。至于是生是死,杨晞也不清楚,也没心思过问。
  不到半月,秦府的管家登门公主府,给杨晞捎了一封信和一个锦盒,道:“大帅今早出征了,亲自登门道别恐惹公主不快,故命小的前来告知。这是大帅昨夜命我交给公主的。”
  樱雪打开信封,把两张写满了字的纸交给杨晞,杨晞粗略看了一眼,不过都是些道歉、关怀、告别的话,很快就搁下了信。至于锦盒也懒得拆,直接让樱雪拿到库房里了。
  秦府管家看着她的反应,茶都喝不下,灰溜溜地走了。
  ……
  另一边,向从天固然清楚公主府那场大火是有人故意为之,不然怎么会碰巧在秦扬以下犯上之时烧起来?之所以仍然重罚曹长史,是恼她办事不力。她几乎能差遣公主府里所有的人,居然还被人出其不意地放了一把火,连证据都找不着。这种无能之人,留下也没用!
  纵火之人向从天也料到,只有杨晞身边的樱雪了。他思虑了一天,念在秦扬有错在先,杨晞受了惊吓,可能会加重心病,留一个她喜欢的人在身边陪着会更好,所以最后放弃找由头处理掉樱雪。
  不过对杨晞的监视,并不因曹长史的失败就结束,没过几天他又安排了另一人担任公主府长史。长史同样是女人,姓傅,比曹长史的年龄要大上四五载,行事更为稳重和谦逊。
  经过曹长史的教训,傅长史摸清了杨晞的手段。她虽然被软禁着,手无权力,但整人的能力还是不容小觑。傅长史一改往日曹长史的行事作风,表面上对杨晞敬重有加,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能宽则宽。
  因此,杨晞的日子稍微舒心了一些。
  第212章洛将军归来
  ◎她回来了,她真的回来了!◎
  漆黑的海上,月光映出粼粼波光。
  海面上漂浮着一艘渔船,扬起的船帆引着风,带动渔船顺风而下。
  万籁俱寂的深夜里,船头绑着的一匹白马四腿弯曲,静静地趴在甲板上睡觉。靠近船舱口的地方,有一个平躺在甲板的身影。
  一双漆黑深邃的眼眸与夜空相对,目光之上是满天的繁星。
  洛蔚宁双手枕在脑后,一动不动,被这从没见过的广阔星空所惊艳了。她忽然想起柳澈跟她说过的,地上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只动物,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星下凡。而她,是那颗尊贵无比的紫微星。
  目光仔细地划过一颗又一颗明亮的星辰,她在搜寻,她的巺子会是哪一颗?
  逃出汴京已经大半月了,这段日子,她和谢摇云、孟樾、枕流漱石几人,按照柳澈的意思,沿着陆地小路往东边走。因为按照正常的路线,回到南方最方便、最快的是运河水路,晋廷的人预料到他们走水路,会派大量兵力搜捕,很容易被发现。而柳澈早就替她们想好了,出其不意地往东走,走到靠海的小镇,再买通渔民用渔船载着她们出海,沿着近海地带南下。
  如今立春才过不久,还未到雨季,近海一带基本风平浪静。一路上倒也顺风顺水,比起走运河水路,他们不用处处提防、东躲西藏,日子要舒坦很多。
  只是每每想起杨晞还留在汴京,并且此时可能已经和秦扬成亲了,洛蔚宁就心疼得想哭,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过着自己不愿意过的日子,杨晞一定很难受。可是她答应过她,离开以后不能再终日沉湎于难过,要真正做到营魄抱一,专心抗敌。只有等她打回汴京,那才是她们真正的团聚之日。
  洛蔚宁收起即将泛滥的难过情绪,然后起身走回船舱。
  船舱有两层,原本底层用来载鱼,顶层是渔夫们休憩、整网的地方,如今底层作了睡觉的地方,用屏风隔成了三处,一处是枕流漱石和两个船夫休息的地方,另一处则是谢摇云和孟樾的。而洛蔚宁由于不能在船夫面前暴露女儿身,只能单独睡一处。
  当她掀开门帘,回到大伙白天围坐聊天和进食的船舱首层,就看到值守的船夫坐在几案边煮茶。
  船夫三十来岁,肤色黝黑,身上裹着厚厚的布衣,一双带笑的眼睛看起来十分和善。
  他瞧见洛蔚宁后立即提起茶壶给洛蔚宁斟了一杯茶,道:“爷,你回来了,快喝杯热茶暖和暖和!”
  洛蔚宁也不客气,随性坐下,双手捧起茶杯暖手。
  “熬了那么多宿,真是辛苦你了。”
  船夫笑说:“嗐,爷客气什么,我们打鱼的啥时候不是夜出早归?更何况送爷这一路,你们给的够我们歇一整年了。”
  洛蔚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她也是穷人出身,很清楚穷人的品性。他们虽然爱财,说话三句不离钱,很俗气,但也只是人之缺点,不像那些达官贵人那么虚伪,句句仁义道德,却通过握在手里的权力干尽谋财害命的事。
  与船夫聊了少顷,洛蔚宁就到船舱底层休息去了。
  第二天仍旧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洛蔚宁和孟樾、谢摇云、枕流漱石坐在船舱首层边吃着饮食果子边闲聊。门帘敞开,可以看到船头掌舵的船夫、趴在甲板上的白马以及湛蓝辽阔的海面。
  海风吹进来,有一丝早春的暖意。
  孟樾、谢摇云等人在说说笑笑,好一会才察觉到洛蔚宁若有所思的样子。
  “将军在想什么了?”孟樾忍不住问。
  良久,洛蔚宁才缓缓道;“我在想,要是我们造出了可以出海航行的战船,是不是就能沿着海上,出其不意地进入晋廷的地盘?”
  听她这么一说,在场几人眼神骤然变亮,皆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孟樾道:“等回去以后,将军不妨把想法递给官家,有官家派人集合人力物力就能更快更容易做成。”
  “孟樾说得有道理。而且这事一定要保密,不然给晋廷发现了,他们集结大军在海岸,我们的士兵也难以登陆。”
  洛蔚宁听着,认可地点了点头。
  她很清楚这个主意虽有一定可行性,但造大船出海谈何容易?无论朝廷还是商人一直在尝试,却仍未取得成功。想要在三五年内造出来,肯定要赵珙提供人力和物力。再是谢摇云提到的登陆难题,想来造船的同时也要设计打造更好的作战防护器械。
  洛蔚宁默默地把想法记在心里,到夜里回休息舱又写下她的记录本上。
  渔船行驶中途,几番靠岸采购食物,到了衡湖路北部,他们发现已成了晋廷地盘,于是又多往南走了几日,终于回到了大周控制的地方。
  上岸后,由于洛蔚宁乃兵败被俘,不清楚赵珙对她的态度,所以洛蔚宁和孟樾、谢摇云等人并没与当地的军队或官府联络,而是靠打听获知了清宁军的驻地,然后快马加鞭赶回去。
  洛蔚宁被俘一事使周军士气衰竭,连连吃败仗。在洛蔚宁被押赴汴京到回来这两个月,晋军已经占领了整个淮东路,并把战线推到了衡湖路中部。
  赵珙的皇帝行宫原本在衡湖路,这会也搬到了再往南的瀛海路。且由于从中路下来的晋军较西路的凶猛、数量众多,他担心行宫不保,于是把镇守西面的清宁军全调回了中路战场,改派了其他军队接替清宁军镇守西路。
  洛蔚宁回到清宁军驻地那日,柳澈正带领着清宁军进行一场艰难的守城战。
  城外晋军数千,一些沿着架在护城河上的云梯冲向城门,盾兵在前抵挡周军的弓箭,弓箭手在其掩护下向城楼上的敌军放箭。此外,护城河另一边还有敌军操作火器,把火药球固定在大翘板一端,利用翘板把火药抛向城楼。
  有的火药团砸中城楼,轰隆声大作,炸得城楼沙石飞溅;有的落在城楼上,炮火一响,士兵被炸飞起来,造成死伤无数。
  柳澈站在城楼的阁楼上观战,看似镇定的容色闪现出担忧。
  此战双方僵持了三日,敌军三翻四次攻城,他们折损的士兵越来越多,再继续下去,此城怕是很难守得住了。
  时间一点点流逝,战役又持续了大半日。晋军凭借兵力众多,用人命铺出一条路,终于还是跨过了护城河,杀到了城门下。他们推着巨木车一下又一下地撞击城门,又支起一把把云梯搭在城楼上。
  周军推着重木支撑那摇摇欲坠的城门,而城楼上的士兵眼见云梯搭落,一些急忙挥刀斩断云梯,一些搬起石头砸落在攀爬云梯的敌军上。霎时间,城楼下堆起了尸体,血流成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