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藐视皇权固然是君王大忌,再加上洛蔚宁拥兵在外,向从天料到赵建不会容易放下对洛蔚宁的忌惮,于是掀起裙摆跪了下来,“马都知所言极是,还望官家念在这份功劳,饶恕臣婿。”
  赵建冷瞥向从天,道:“那汉东郡王以为朕如何处理才算是饶恕她?”
  向从天迟疑了片刻,再次将头磕在地上,字正腔圆地道:“一切以议和大局为重!”
  赵建沉默少顷,目光从向从天身上转移到御案上的信中,忽然又犹豫了。他想起出征前洛蔚宁为表忠心割发明志,况且有预言洛蔚宁有力挽狂澜,保存赵氏之能,他不敢轻易下决定,然后就匆匆摆驾垂拱殿,召集了朝中重臣及太子来细细商议。
  北境飘起了第一场雪,如柳絮一般纷纷扬扬,很快就让晋城的城楼和屋宇白了头。洛蔚宁在等待朝廷命令的日子里,时常冒着雪立在北门城楼上,遥望远处的山河叹息。
  距离她呈报三战三捷的奏折已过大半个月,本来她该收到奖赏的消息了,如今消息迟迟没送到,她猜是因为变故中途被拦下了。本来她就知道满朝的向党人,全都主张议和,秦渡和太子两人难以说服赵建。如今等得越久,希望就越渺茫。甚至产生了忧虑,她很可能会因为当初故意遣返楚王来使,擅自进兵而受到惩罚。
  至于惩罚是什么,她不敢去猜。但在等待的第十日,驿站的士兵就送来了答案。
  她的兵权被夺走了!
  第153章家书抵万金
  ◎活着归家,勿忘,勿忘……◎
  “洛蔚宁违抗朝廷命令,擅自进兵,破坏议和大事,且明知故犯,陷皇室于危难。朕念及三战三捷之功,免其刑罚。但其年轻气盛,不宜拥兵,即日起免除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并荡寇军统帅两职,降为侍卫步军司副都指挥使,荡寇军副将。”
  晋城府衙大堂里,洛蔚宁领着柳澈、孟樾、李家兄弟等将领跪在地上听着传旨的驿站小将宣读圣旨,身边还有钟知府、秦扬和几名幕僚。
  当听闻自己被剥夺兵权后,洛蔚宁大为震惊,顿时浑身都发麻了,接下来驿站小将又读了一道圣旨,但她几乎听不进耳朵,只隐约听到官家赏识秦扬协助守护晋城的功劳,把原本属于她的步军司统帅和荡寇军将军的职位都转给了秦扬。
  荡寇军即洛蔚宁率领北上解围晋城的十万大军的军号,被褫夺侍卫步军司统帅一职她倒不在意,但荡寇军是她亲自挑选亲自训练出来的,士兵大部分出自神卫军,是她北伐收复失地,驱逐顺国的希望,如今兵权落在小人手上,自己屈居秦扬之下,教她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洛将军,接旨吧!”
  此时,秦扬激动地接下了圣旨,而洛蔚宁还跪在地上发愣,传旨的小将忍不住提醒道。
  柳澈拉了拉洛蔚宁的衣袖,她才回过神来,声音带着无奈,“好,臣……谢过官家。”
  说完举起双手接过圣旨,秦扬瞥向她,毫不掩饰地从眼尾露出得意的光芒。洛蔚宁察觉到对方的嘲讽,身心俱疲的她并没多看一眼,圣旨已下,所有争辩都没有意义了。
  李超靖气不过来,站起来后忍不住冲传圣旨的小将质问:“这不公平,当时在汴京听闻唐家军全军覆没,所有人吓得魂飞魄散,都不敢领兵替晋城解围,只有我们洛将军义无反顾接下任务,为大周立下赫赫战功,朝廷怎么能这样对她?官家到底在想什么?”
  “阿靖!”柳澈立即出言呵斥,并拉了拉他的臂,以免他冲动之下说出对皇帝不敬的话,落入他人口实。
  传旨的小将神色平静,不喜也不怒,道:“在下只是一名驿站小将,朝廷的想法固然无法知晓。对了,洛将军,这儿还有两封家书。”
  说着,传驿的小将从挂在身上的布囊里取出两封信递给洛蔚宁,洛蔚宁听闻是家书,赶紧夺过了信函,她认得信封上是杨晞的字迹,瞬时展开了笑容。
  杨晞的家书已然成为洛蔚宁今日唯一的安慰,她如捧着稀世宝物一样捧着信封看了好一会,才小心翼翼地藏进衣襟里。
  秦扬看了看她手里的信,即便拿到了兵权也难以抵挡此刻的嫉恨,不甘地咽下了一口唾沫。
  随后洛蔚宁按照圣旨的意思,到军营里将兵权和军务转交给秦扬。
  忙碌至深夜,她回到营房,像是脱了力一般坐在书案上,背靠椅背,借着昏黄的灯光,盯着屋顶上那片漆黑陷入了沉思。想起衣襟里还藏着两封家书,凄然的神色转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从衣襟取出家书,坐正了身躯。驿站士兵说两封家书是先后送到的,由于朝廷发出的第一道文书中途被拦截,随之送到的家书亦搁置在驿站,直到圣旨传来才与第二份家书一同送来。
  按照士兵的指使,她先拆开第一封信,里面三张纸,满满都是杨晞的字迹。那是杨晞得知她三战三捷后写下的,先是告知她家中的情况,包括宝宝和狸奴麻花;接着告诉她她成了汴京人人皆知的卫国大英雄,称赞她对士兵训练有方,在战场上用兵如神,同样成了杨晞景仰的大英雄,不知对方是发自内心的景仰还是为了逗她开心。
  信中辞藻俏皮,满满的爱意,洛蔚宁看得咧嘴笑开,短暂地抛却了被罢职的痛苦。
  她接着翻阅最后一张,可以看出杨晞对她凯旋汴京,两人早日团聚充满了希望。书信中,杨晞的言辞愈发期盼,洛蔚宁的笑容也愈发的僵硬,最后轻轻搁下信,发出一声悲凉的叹息。
  她捏着第二封家书,迟迟不敢打开。她知道那是朝廷决定剥夺她的兵权后杨晞写下的,对方所有的期盼终究变成竹篮打水,她着实不敢看杨晞有多失望,多痛苦。
  灯光映照下,洛蔚宁捏着家书的手微微颤抖着,俊朗的面容充满痛苦,再也瞧不出当初的意气风发。她深深地呼吸一口气,然后才慢慢拆开了信封。
  信曰:
  今朝朝堂之上,尽数重臣弹劾,官家遂褫夺夫郎手中兵权。感念夫郎有悲天悯人、拯救苍生之心;胸怀尽忠报国、驱除强虏之志。噩讯抵达边疆,夫郎定痛心疾首,妾先闻之,亦感夫妻连心之痛,为君悲怆落泪且写下此书:
  自古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官家乃大周之主,江山宿命之主宰,纵然君有心力挽狂澜,易难改为人臣子,需遵守君命之实。家国、苍生尤有定数,君为妾夫郎,与妾同是芸芸众生之一,既是凡人,毋须独自揽下苍生之责,独自承受煎熬。君以凡人之躯,为保存大周、捍卫天下赴汤蹈火,劳苦功高,天知、地知、妾更知。故愿君宠辱莫惊,振作精神,勿自暴自弃。
  有人方成家,有家方成国,今日忍辱偷生,他日方能护佑苍生。
  君为长城,护妾身处安宁;君为明月,引妾行到天明。自与君执手便忠于君,生生世世,矢志不渝,愿君闻之,活着归家,勿忘,勿忘……
  洛蔚宁捏着信纸两边,手指颤抖不止,脸上不知觉间布满了泪水。读到最后一行,终于忍不住大哭出声。
  虽然军队里诸如柳澈、李家兄弟、孟樾等将领都知道事情的原委,但晋城远离汴京,上到君王下至市井小民,都不过是经他人之口了解军情。一道褫夺兵权的圣旨出来,所有人都认为她洛蔚宁是个心狠手辣,踩着楚王性命在攒取军功的小人。
  但就在这时候,杨晞远在汴京却依然无条件相信她,将她视作自己生命里的长城与明月,她一个被天下否定的人,何德何能值得杨晞如此珍视和看重?
  “巺子!”
  她攥着家书,哭着喊出杨晞的名字,把连日来的思念与压抑都一并发泄而出。
  她并非没经历过仕途的落魄,可从来不曾有如此的痛苦绝望。这次兵权被褫夺,落入秦扬之手,大周的江山和百姓将会踏入怎样的境地?杨晞的宿命会不会因此像那场噩梦预示的那样?
  明知边境战况危险,她义无反顾领兵出征,好不容易扭转战局,没想到一道圣旨下来,夺走了兵权,连同夺走了保护自己心爱之人的能力!
  “巺子……”
  越想到远在汴京等她归家的杨晞,洛蔚宁哭得越痛苦,低垂着脸,眼泪和鼻涕流了一大把,滴落在手中浸湿了家书。
  她的双手逐渐握成了拳,绝望的眼神渐渐笼罩上了一层坚定。
  活着归家,勿忘,勿忘……
  杨晞在家书里的叮咛不断地回响在脑际。
  “活着,只要活着,我们一定会团聚的。”
  两盏油灯立在营房两边,映出洛蔚宁说出这句话时坚定的模样,也把洛蔚宁的身影映在了门扇上。
  柳澈在营房外的院子不知站了多久,一直看着门扇上洛蔚宁的身影,看着她低头读家书,看着她哭得身体颤抖,最后归于平静。她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原本想进去安慰洛蔚宁的想法也消失了。
  被罢职后,洛蔚宁白天显得异常冷静,面对秦扬的冷嘲热讽也毫不理会,平静地交接好兵权。柳澈知道她在努力忍耐,所以特意选择这时候来看她。果然,表面装作没事的洛蔚宁,在杨晞的家书面前哭得稀里哗啦,只有杨晞才能触碰到她最脆弱的地方,才能让她放心地展现自己的脆弱。自己再进去便显得有些多余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