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霎时间,朝中再次动荡,张党人又趁机发动对高纵和王敦的弹劾。赵建正想找个代罪羔羊,很快就要求高纵请辞,并迫于压力抄了王家,将其流放到大周最南端的瀛海路。
  而黄湛最终也没能免于一死,在狱中“畏罪自尽”。
  ……
  福宁殿内,赵建穿着一袭淡黄色曲领公服,坐在殿上查看奏折,一连看了三本,都一副疾首蹙额的样子,然后长叹一声,把奏折合上扔到了案上。
  台阶之下站着枢密院事吴焕,看到赵建的样子就知道自己的计谋得逞了。
  多日前王敦被抄家,发现了当年其子出征赤山路兵败,兵部尚书严准协助他瞒报军情的证据。这三本奏折都是在向从天的指示下,他暗中筹划的,乃张照党人上书参兵部尚书严准。
  如今王敦被流放,高太师被罢官,高党人如树倒猢狲散。为了制衡朝中力量,赵建是想保住兵部尚书的,张党却趁机赶尽杀绝,必然会惹来赵建的猜忌。
  看着赵建龙颜不悦,扶额思索着,吴焕试探性地道:“官家,此事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
  赵建疲惫道:“罪证确诊,这严准朕是保不了的。”
  “若严尚书不保,臣就怕……”
  赵建看向吴焕,疲惫的容颜恢复了些许精神,“吴卿有话不妨直说。”
  “这段日子朝中官员正在大洗牌,本已够混乱。若兵部尚书也倒了,所有事情都落在张相身上,难免会造成……独断专横,如此一来,朝中就更加不稳了。”
  赵建听罢,笑了一下,看吴焕的眼神也变得耐人寻味。本以为吴焕是张照同党,方才的话却出乎他意料,于是就对他放下了戒备。
  “吴卿言之有理,朕不是没有这个担心,只是严准既然做过这件事,兵部尚书的位置是坐不住了。那张照也是得寸进尺,真的一点余地也不留。”
  赵建想起登基的头十年,张照在朝中独断专横的日子就心有余悸,后来他扶持了高纵和王敦,才削弱了他的权力。现在高党倒台,张照赶尽杀绝,以前那种担忧又涌上心头。
  他想了想,又道:“为今之计,只有再提拔一人,与张相互相制衡,方能稳住局势,奈何朝中已无人了!”
  大周朝廷以高纵和张照两党为首,即使他让吴焕兼领兵部尚书,以吴焕在朝中的影响力也难以牵制张照。
  吴焕筹划一切,说了那么多铺垫话,终于把赵建引到了这个方向,于是故作为难道:“臣以为朝中仍是有人,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儿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有什么就说吧,朕不会责罚你。”
  吴焕遂道:“臣以为放眼整个汴京,能与张相互相制衡之人仅有一位,那就是汉东郡王。”
  “向从天?”
  赵建陷入了思索,向从天出身外戚世家,即使不出廷,朝廷众人依然对他忌惮三分。况且二十多年前他曾领过兵,也曾提举皇城司,只是章嫣去世后,赵建担心他查出死因便找理由罢免了他的官职。
  向从天的确是最好的人选,但让他出廷,万一他查到了章嫣的死因,难保不会记仇于他。
  “现在向王爷之子乃成德公主驸马,与官家亲上加亲,同为一体,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吴焕猜到赵建的担心,又补充道。
  赵建犹豫了,道:“此事容朕考虑考虑吧!”
  隔日傍晚,赵淑瑞偕同向恒到福宁宫行昏定礼。赵建这日一直在思索着吴焕提议向从天出廷的事,今日又看到向恒和赵淑瑞,忽然就想起了多日前洛蔚宁求的那道赐婚圣旨。
  他举起茶杯浅尝了一口茶,而后道:“那日洛蔚宁请求朕为她和巺子赐婚,朕还没想好怎么答复她。淑瑞,你与巺子关系最好,可知她的意思?”
  赵淑瑞脸上漾开了微笑,道:“孩儿想,若父皇愿意赐婚,巺子一定会非常乐意。”
  “看来军中的流言并非罔议。”赵建又感叹道。
  洛蔚宁请求赐婚后,他就听闻过军中流出的传言,洛蔚宁与杨晞在两淮平乱的时候,互相守护,俨然一对小夫妻,原来都是真的。他恍然醒觉,当初杨晞恳求延后处斩洛蔚宁、请命随军出征,原来都是为了心仪之人。但时过已久,对于杨晞假公济私,他也没有追究的意思了。
  这时,坐在旁边的圣人怅然道:“两人虽情投意合,可儿女婚姻关乎家族利益,官家若要下旨,还是先与向王爷和杨御医商量为好。”
  赵淑瑞望着向恒,使了个眼色,向恒点头会意,随后开口道:“父亲的确反对巺子与洛将军结为夫妻,但巺子性情刚硬,已然认定了洛将军,再拖下去只会造成他们父女不和。只要巺子过得幸福,我相信父亲终会释怀的。”
  赵建想了想,忽然就有了主意,“朕一言九鼎,那日宴会答应了洛蔚宁,就不能食言。至于汉东郡王哪儿,朕已想好处置了。”
  第122章赐婚事尘埃落定
  ◎为了下聘你搬空了将军府吧?◎
  待赵淑瑞和向恒离开后,赵建旋即又召见了杨仲清,询问为洛蔚宁和杨晞赐婚事宜,杨仲清早在大半年前就接受了两人的感情,固然没有异议。
  几日后的清晨,寒气逼人的大雾笼罩了整个汴京。马都知持着赐婚圣旨,带领几个小内侍来到杨府,杨仲清和杨晞领众家奴跪在客堂,听马都知宣读圣旨。
  “汉东郡王、安和大夫之女,翰林良医杨晞年少有成,品貌出众,性温良贤淑兼有医者仁心,兹特以指婚神卫军都指挥使洛蔚宁,令有司择吉日完婚,钦此!”
  “臣领旨!”杨仲清抬起双手,恭谨地接过圣旨。
  在看见圣旨落在杨仲清手上那一刻,杨晞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缓缓舒了口气。成亲的事总算是尘埃落定了,无论向从天如何反对,也无法和天子的旨意对抗。
  送走马都知后,杨晞随着杨仲清回书房,父女二人在后院长廊上边走边谈。
  “既然官家圣旨已下,相信很快就会定下大婚的日期。按照礼数,这段时日你跟阿宁就暂且别见面了,免得遭人非议。”杨仲清语重心长道。
  “好。”杨晞抬头看了看杨仲清,并未发现他的喜乐,心里泛起了愁绪。
  虽说杨仲清早已接受了她和洛蔚宁,但因为洛蔚宁的女儿身,或许他仍然无法发自内心地为这门亲事喜悦。
  杨仲清仿佛感受到杨晞在想什么,露出了宽慰的样子,“你是爹从小看着长大的,爹一直都把你当作亲生女儿,能看着你过得幸福开心就心满意足了。你与阿宁两情相悦,又得官家赐婚,这门亲事也丝毫不比世间男女差。”
  杨晞听罢心花怒放,挽起杨仲清的手,罕见地撒起娇来,“谢谢爹,还是阿爹待我好。”
  杨仲清拍了拍她的臂,呵呵地笑了,又道:“至于你父亲那边,爹去劝劝他,毕竟他是你父亲,大婚那天还是得到场的。”
  提到向从天,杨晞先是心中一紧,很快又释然了。她和洛蔚宁两个女子成亲,如此惊世骇俗,她也不强求能得到所有人的祝福。
  就在赐婚圣旨送到杨府的同时,汉东王府也收到了一封圣旨。向从天送走传旨的内侍后,坐在书房的案前,看着手上的圣旨卷轴,脸上显出满意又嘲讽的笑容。
  向恒站在他面前,高兴道:“恭喜父亲,父亲努力筹谋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重新出廷了。”
  圣旨的内容是加封向从天为开府仪同三司,位列朝班。而高太师被罢职后,他曾任的尚书左丞由右丞相张照接替,不设右丞相,掌管军务的枢密使则由吴焕接替了。
  “这赵建可真是从来没忘记过他们老赵家的那套异论相搅术,高纵才刚下台,就迫不及待地把我拉上来制衡了。”
  “这不是父亲多年以来所求的吗,只要父亲出廷,母亲就快要大仇得报了。”
  “是呀,无论赵建出于什么理由让我出廷,一切都朝我们谋划的方向走着,的确是件好事。十多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既然如此,那巺子的婚事……”向恒试探般道。
  向从天看了他一眼,瞬间就把一切都猜出来了,冷声道:“想必那道赐婚圣旨已经送到杨府了吧?赵建以为在同一天发一道加封恩赐,我就会接受那门亲事,简直笑话。”
  “父亲,孩儿以为,那洛蔚宁以男子之身立世,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又与巺子两情相悦,这门亲事未尝不是好事。”
  “糊涂!”向从天愤怒地把圣旨掷于案上,发出啪的一声。
  向恒惊得身子一颤。
  “即便洛蔚宁身居高位,她和巺子永远无后。赵建明知如此,还把我的女儿赐婚于她,这不明摆着把我们向家的人当作儿戏?”向从天盯着向恒,继续道:“恒儿,你继承了你娘的才气,温良孝顺,这些比你妹妹好多了,为父也很欣赏你。可作为男人,耳根子不能太软。前几日你和成德公主入宫,在赵建面前说的话为父都听说了。为巺子的婚事当说客,想必是成德公主的意思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