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卢钧怜惜兄弟性命,有怨气在所难免。
“阿广……”
洛蔚宁欲息事宁人,刚开口劝阻,杨晞就扯了扯她的衣袖,摇头并递给她一个眼色。
洛蔚宁环视周围,发现士兵们都安静了下来,把目光投向这边。她想了想,沉声道:“卢钧出言不逊,扰乱军心,押下去关禁闭三天!”
处理完一切,待李超广领人把卢钧押下去后,洛蔚宁和杨晞便沿着营帐外的通道信步谈话。
杨晞语重心长道:“统领军队应当赏罚分明,严明法度,切忌过分仁慈。”
洛蔚宁道:“我只是觉得卢钧说得也有道理,如果当初我在秦王面前强硬请求多派兵力,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秦王下达任命的时候她有争辩过,可她内疚自己争辩得不够强烈,最后依然带着士兵鸡蛋碰石头。
“阿宁,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力了。只要是打仗,无论多少兵力,总会有牺牲的。还有,你是将军,在下属面前要捍卫身为将军和朝廷的威严,这样才能服众。卢钧若不处罚,那将士们会怎么想?若人人都像他那样,整个军队岂不涣散了?”
洛蔚宁看着杨晞憨憨地笑了笑,“巺子提点得是,以后我还得继续学习为将之道。”
她抬眼看向远处漆黑的道路,忽然又道:“可是,那些青军……他们都是老百姓,就不能招安了吗?”
那些所谓匪军,男女老幼皆有。当日她挥起红缨□□向他们,几乎用尽了全身力气,浑身都是颤抖的,飞溅起来的血水仿佛就从她身上滴下来。
正如柳澈说的,她是把屠刀挥向老百姓的刽子手。
此时她们远离了人群,刚好走到一个营帐旁,遮挡着远处的视线。杨晞就再无顾忌地牵起洛蔚宁的双手,忧心忡忡的。
“阿宁,他们以前是老百姓,可在战场上就是你的敌人,不是他们死就是你亡,你不能对他们仁慈!”
洛蔚宁的仁慈既是她的优点,同时也可能成为她的弱点,杨晞最担心的是她在战场上对青军手下留情却反被伤害。
洛蔚宁看着杨晞害怕的样子,反握着她的手背,抚慰道:“巺子放心吧,我不会让他们伤我分毫的。”
“你懂我就好。至于招安,相信朝廷也想,只是还不到时候。只有我们夺回更多城池,才有和青军谈判的资格。在这期间,难免会有死伤,你明白吗?”
洛蔚宁像个被点拨醒了的孩子,黑亮的眼睛望着杨晞,“我懂了,暂时的牺牲,就为了日后顺利招安,不至于生灵涂炭。”
杨晞微微一笑,点了一下头。
第109章调戏洛将军
◎你跟我回去当压寨将军◎
旭日初升,靖乱军士兵们成方阵排列在校场上习武,发出雄浑如擂鼓的吼叫声。
洛蔚宁穿着软甲,腰间挂着唐刀,握着刀柄逡巡在校场上监督士兵训练,身后还跟着李超广。
李超靖从校场外小跑着来到她面前,“将军,秦王传召,说是青军那边果真有异变。”
“什么情况?”
“青军首领在淮东称帝了。”
洛蔚宁和李超广都震惊了。
他们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就解了庸州之围,全军上下都出乎意料。洛蔚宁也一直不明白,柳澈人称女孔明,以她的聪明才智,怎么会想不到这是一出围魏救赵和调虎离山之计?
后来杨晞猜测是青军情况有变,只是她们没想到,青军首领竟敢称帝,在淮东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
洛蔚宁匆匆赶到秦王行宫,秦扬等诸将以及军师们也同时赶来,秦王升帐议事。
秦扬首先站起来道:“秦王殿下,匪军胆敢称帝,公然对抗朝廷,末将请求领兵出征,将匪军首领斩首示众!”
秦王冷静的样子略带些忐忑。
“秦将军稍安勿躁,本王召集各位正是议论出兵一事。”
秦王身边的幕僚将淮东路探子打听到的青军内部消息告诉在座众人:
青军首领称帝后,为其他三名头目封王进爵,女头目周芙蓉本不赞同称帝封王,又因青军愈发骄纵,在攻下城池后大肆屠城,遂与其余三人争执不下,一时气急攻心,战伤复发病倒,在五天前病亡。
洛蔚宁惊得目不转睛,顿时恍然大悟。
柳澈从庸州撤军是在十天前,原来是因为那时候她娘病倒了。
“那现在柳澈人呢?”洛蔚宁一时没想起别人猜忌她和柳澈的关系,脱口而出道。
既然柳澈她娘生前与青军头目有争执,那她死后,柳澈会何去何从?
秦王道:“柳氏女负气出走,领兵往南边去了。我猜想,她估计想进驻檀州。”
“檀州,她想南图?”洛蔚宁道。
檀州位于淮东路南边,与衡湖路接壤,是柳澈娘亲生前的盘踞之所。柳澈和青军其他首领失和,独自领兵到檀州,无论是为了图霸业还是为了自保,她都必须向南进攻获得更多的生存地盘。
“那衡湖路怎么办?”洛蔚宁不由得担忧。
秦王道:“匪军动乱以来,朝廷一直在毗邻淮东各路布置重兵。如今他们内乱,人心涣散,且兵力分散各处,想来不复当日勇猛,所以我们还是以收复两淮失地为先。”
秦扬也激动道:“秦王言之有理,趁着匪军内乱,姓柳的在南边,正是收复两淮的大好时机。更何况,北伐艰难,南图容易,就算姓柳的在衡湖路攻下一两个城池,待我军收复两淮,也就能将她四面包抄了。”
秦王抿了口茶,道:“秦将军深明兵法,不愧为将门之子。”
秦王的幕僚以及众军师也纷纷对秦扬赞不绝口。
洛蔚宁看着秦扬那骄傲又意气风发的样子,心里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既羡慕又忌惮。羡慕他出身将门,自小熟悉用兵之道,反观自己,虽然身为前锋将军,却不懂为将之道,处处需要人提点。胜在有一身好武艺,可武艺目前也比不过秦扬。
至于忌惮,她与秦扬同样深爱杨晞,秦扬早已将她视为眼中钉。与这样的人为敌,怎能不让人担心?
……
趁着青军内讧,柳澈独自率兵南下,靖乱军以洛蔚宁率军作前锋,秦扬领兵为后援向淮西路南部反攻,两个月内连克五城,把淮西路各府重新掌控在朝廷中。唯一不足的是当初秦扬请缨前夸下海口,短则两个月内平定叛乱,现今三个月过去了,却仅收复了淮西路。
但战事多变,出征前难以预料。朝堂上赵建和群臣沉浸在连连捷报的喜悦中,并没对平叛时间过多苛责。接到秦王的请粮请兵上表后,就又迅速拨下两个月军粮,并从淮西路以西各府增拨厢军。
靖乱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往东进攻檀州。
当日柳澈与青军首领闹不和,领兵盘踞檀州企图南下,但因兵力不足,且南边有众多厢军把守,两个月来,青军仅攻下两个县城。
洛蔚宁和秦扬以为柳澈已到穷途末路,很快就能攻破檀州。哪知道连续攻城半月,用尽各种计谋均被柳澈识破,连城墙也摸不着。加上当地连日大雨,造成人困马乏。
为了不让兵马在檀州城外死耗,秦扬和军师商议过后,向秦王请命以前军作后军,往北折返,先渡江进攻桃州。
虽然撤军回去就能和杨晞见面了,可攻城半月最后却半途而废,洛蔚宁着实心有不甘。
桃州是淮东路门户之一,与淮西路隔着几百米宽的淮清江,易守难攻。
洛蔚宁回到桃州对岸的时候正是晌午,阳光照耀下,江水泛起粼粼波光。
她和李家兄弟在岸边下了马,瞬间被江面壮观的场面惊到了。
江上几十艘战船林立,秋风拂过,船帆和船上的旌旗猎猎作响。战船甲板上士兵们排成矩阵,正在练习水上作战,密密麻麻的身影,看起来足有十万之众。
“看来秦王一直在筹备渡江事宜。”李超广感叹道。
就在他们收复淮西的两个月内,秦王就命人召集战船,调遣兵力,筹备进攻桃州。
“这战很快就开打了,不知秦王想好渡江策略没有?”李超靖道。
洛蔚宁平静道:“去问问就知道了。”
杨晞早已来到船首迎接洛蔚宁,为她卸下笨重的银甲衣,穿上短甲,披上一袭红披风。就这样互相匆匆问候了几句,还没来得及缓解两个余月的思念,洛蔚宁又赶去了秦王的船舰。
秦王正在甲板上升帐议事,除了一众幕僚,先行撤回的后军将军和副将秦扬也在场。
“末将参见秦王!”洛蔚宁来到中间,单膝跪下道。
秦王面如冠玉,比起出征之初,儒雅的脸上多了一丝满意。
“正好,洛将军也回来了,快起来吧,赐酒!”
说完,秦王身边的内侍给洛蔚宁端上一杯酒,洛蔚宁接过后朝秦王一揖,“多谢秦王。”
秦王道:“洛将军辛苦了,本王都听闻了,这两个月来,洛将军率领前军勇猛无比,视死如归。收复淮西,你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