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一世还是他,得调教好了再嫁 第391节
他这么一说,薛淑珍立刻撸起了袖子。
“起开起开起开,看你笨的,没了我你可咋活!”
接过他手里的筷子和漏勺,开始炸豆腐。
刚从医院回来就开始干活了,因为她对江槐的厨艺实在是不放心。
江槐也没怎么做过饭,偶尔会给她打下手,不过也是在厨房站不到十分钟就被赶走了。
今天这一出,他经历过几十遍了。
如果今天江槐不让她弄,那这个年就别想好好过。
她会嫌弃江槐这个做的不行,那个做的不行。
吃饭的时候会各种讽刺。
既然她那么喜欢干,江槐就索性让她干!
江锦舟和江毅舟正在卸车上的行李。
听见厨房里薛淑珍的怪嗔,江锦舟本打算喊江槐出来的。
没想到江槐自己就出来了。
“锦舟啊,东西都卸完了吗?”
“嗯,卸完了,都放客厅了,还有啥没弄完的吗?我帮你。”
“没啥了,对了,家里的对子还没贴呢,走咱俩贴对子去。”
回到客厅把对子拿出来,迎见江毅舟正在洗手。
江槐道:“毅舟啊,没啥事儿你也赶紧回去吧,看周云还有啥需要帮忙的。”
“哦,我知道了……”
江毅舟洗完手,就出门了。
江锦舟和江槐俩人,把家里里里外外的对子全都贴好,卫生打扫一遍。
打算把薛淑珍从医院带回来的行李收拾了。
薛淑珍在厨房喊:“我的行李不用你管,我闲下来的时候自己收拾……”
江锦舟果断松开了行李。
不让他管,他还乐得清闲。
“爸,还有啥活吗?”
“没了。”
“哦,那行,那我就先走了,今年过年我们不回来了,等秀兰坐完月子我们再回来看看。”
江槐:“你跟你妈说了吗?”
“说过了。”
“那行,你赶紧回去吧。”
江锦舟颔首,到厨房门口给薛淑珍打了声招呼:“妈我走啦。”
“啥?走啥啊,这都中午了,在家吃完再走啊。”
“不吃了……”
说完,快步走出大门。
薛淑珍拿着漏勺站在厨房窗口,看着儿子离开,心里不是滋味。
第441章 我的话你不听,你迟早会后悔的
“过年也不在家过……”
“谁家过年不回家啊?”
“做这么多东西干啥,他又不回来吃……”
“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啊……”
“唉……算了,来回跑着,孩子咋办?今年特殊,不回来就算了吧……”
她自己给自己找点儿不痛快,然后又自己安慰自己。
江毅舟家里。
江毅舟进厨房,见周云正在蒸馒头。
他不会蒸,感觉也帮不上什么忙,本打算出去。
周云却叫住了他。
“站住!你去哪儿?”
江毅舟道:“我去看看还有啥活没干完。”
周云把面重重砸在案板上:“过来,和面!蒸枣花馍!”
江毅舟:“哦……”
听话的回去,洗手,带上围裙,开始和面。
这边刚接手,那边周云就要离开。
江毅舟赶紧叫住她:“你去哪儿?”
周云道,“我去看看还有什么活没干完。”
江毅舟:“……”
“可是我不会摆枣花啊。”
周云:“我也不会,我以为你会。”
江毅舟:“我压根儿不会蒸馒头。”
俩人四目相对,眨巴着眼睛,想笑,但都憋住了。
五十步笑一百步,有什么意义?
周云只好回来,俩人一起琢磨怎么蒸枣花馍。
俩人笨手笨脚的,捏出来的花很难看,可他们都没嫌弃对方,因为没资格。
尽自己所能,费劲巴拉的完成了一锅枣花馍,上笼屉!
江毅舟剁饺子馅儿,周云负责调凉菜。
江毅舟负责刮猪皮,周云负责煮皮冻。
这是他们第一次联手操作,全程都没有嫌弃对方,还多了许多互动,还挺有意思。
江毅舟以为,他这就哄好了周云。
可到了晚上,周云依旧不做他的饭。
算了……是他先干这种蠢事的,还是自己动手做吧……
大年三十跨年夜,本该是热热闹闹的,此时两家却都冷冷清清的,各吃各的。
而此时的梁秀兰家里,却热闹的不得了。
胡大彪一家三口和江丹月一家四口全都过来了。
一来为蹭饭,二来是为看两个小宝宝。
刘桂芝和张翠芬在厨房里忙忙碌碌,梁建国和江锦舟给两人打下手。
“还好厨房够大,不然要是跟大彪家厨房一样,还真站不下这么多人。”
“谁说不是呢,别说四个了,就是两个都要侧侧身子才能过,谁说楼房好,我觉得除了洋气也没啥优点了。”
“洋气也洋气不到哪儿去啊,五楼那么高,爬楼梯都累的慌。”
“就是,干脆让大彪也在这儿买个房子得了,让锦舟参谋着,好好给盖盖,到时候你这个当娘的也不用来回跑了,俩闺女之间来回串门儿,多方便……”
俩老妇女的话被胡大彪听见了,双手插兜站在客厅吆喝。
“说啥呢说啥呢?你们又在背后偷偷议论我啥呢?”
俩人闻言赶紧停嘴,相视一眼,咯咯笑个不停。
“我俩在说啊,大彪啥时候要二胎啊……”
“二胎?”胡大彪挑眉,侧头看了一眼梁秀兰房间,梁秀娟正在里面逗孩子。
他快步走到厨房,蹲到江锦舟身侧,随手拿起一棵菜,装模作样的问:“诶,你说说,你俩是咋一下子就生出俩的,而且还是龙凤胎。”
江锦舟抬起憔悴的脸,“你羡慕我啊?”
胡大彪想也不想的点头:“羡慕啊!”
江锦舟道:“你好好看看我再说话!”
胡大彪抬头盯着他:“咋了?”
江锦舟:“你看看我的黑眼圈儿,你看看我眼睛里的红血丝,你看看我苍白的脸色,再看看我后移的发际线!”
胡大彪眼睑狂跳:“这……”
“你还要吗?”
“我不要了……”
江锦舟拍拍他的肩膀,一脸认真:“听哥的话,孩子一个就行了,哥吃过的苦,不想你再吃第二遍……”
胡大彪刚想从二胎的海里跳出来,梁建国立即开口:“经验可别乱传,一个可不行,至少得俩。”
“不然到时候你老了,孩子遇到点儿啥事儿,也没个人商量,遇到点儿啥困难,也没个人帮忙,一个是真不行。”
独生子的日子过的有多孤独,胡大彪是亲身体验过的,他也觉得梁建国说的对。
扒拉开江锦舟的手,诚恳的看向自己的老丈人。
“我觉得爸说的对!一个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