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一世还是他,得调教好了再嫁 第106节
“嗯,丁香街上,名字叫一芝兰调料,最新的红色门头,到哪儿一眼就能看到。”
“调料店?咋想起来卖调料了呢?”
“那谁知道,这闺女,想一出是一出。”
“那行,我俩这就去看看。”
张红说着,便站了起来,李青桃紧随其后。
梁建国忙起身道:“啊?在家吃了饭再去呗。”
“不了,我们去看看桂芝和秀兰,问问兰兰到底咋想的,顺便去你们那镇子上逛一逛。”
“那成,我就不多留了,你们咋来的,用不用我送送?”
“不用,我俩一人骑一辆车。”
“哦……”
说着,人已经到了院子,看到一辆新的三轮车,两人都十分诧异。
“这三轮车是新买的吗?”
“嗯,兰兰在三轮车厂买的。”
两人再次对视一眼,笑着出门。
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前段时间桂芝还住院呢,花了那么多钱,她们还有钱买三轮车?现在又开了个店,是不是发了什么大财了?”
“肯定是!闷声发大财,也不敢跟娘家吱一声。”
“说不定真是外面传的,傍大款了?”
“哪能啊,刚刚建国不是说了吗,那是江锦舟的朋友。”
“不一定,说不定是说这话糊弄梁建国呢。”
“唉……想去看看再说吧,咱还是别乱猜了。”
两人骑着自行车到丁香街,瞅着红色门头,看到了一芝兰调料店。
两人站在门口,直往收银员的脸上凑。
“小娟?”
李青桃试探性的喊了一声。
梁秀娟赶紧将钱塞抽屉里,抬头一看,竟是自已的舅妈,忙喊:“大舅妈,二舅妈,你们怎么来了?”
喊完又朝操作间喊:“妈……姐……大舅妈和二舅妈来了……”
刘桂芝赶忙放下手里的碗出去。
“大嫂二嫂,你俩咋来了?快进来坐。”
刘桂芝朝两人摆手,两人将自行车挪了挪位置,才进来。
此时梁秀兰已经出来了,笑着喊了声:“大舅妈,二舅妈……”
两人许久没见过梁秀兰了,再次看到,有些不敢认。
李青桃上下打量完,眯眼一笑:“兰兰长的真是越来越好看了,怪不得那么多人追呢。”
话刚出口,就被张红撞了一下胳膊,她愣了一秒,赶紧改口。
“我是说,兰兰长这么好看,肯定有很多人追。”
梁秀兰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如果她猜的没错的话,一定是又听到了什么谣言,来证实的。
刘桂芝将两人拉到后面操作间,热情的张罗。
“吃饭没?”
“还没,打算喊你一起到街上吃呢。”
“那不用,这都做好了,我给你俩下面条吃!”
刘桂芝打开柜子,拿出一把挂面,开火,准备下面条。
两人到处张望,“这门店弄的不错啊,前面卖东西,后面还能做饭,挺方便的。”
“就是,这藤椅,是休息的吗?”
刘桂芝笑着点头:“中午没什么人,就让小娟在前面看着,我睡一会儿。”
“嗯,行,挺方便,咋想起来弄个调料店啊?”
刘桂芝一边搅面条,一边将梁秀兰的肉丝面,甘梅粉讲给两人听。
第122章 梁秀兰扩展自己的品牌
面条捞出来,浇上梁秀兰做的菜汤,两人赞不绝口。
“嗯!没想到兰兰手艺这么好啊,以前你妈可是总说你,不爱做饭,不会做饭,怎么突然就会了啊?”
梁秀兰尬笑一声:“想赚钱就会了。”
两人听着哈哈笑了起来。
张红好奇的问:“在印刷厂卖肉丝面,那能挣钱?”
“能啊,咋不能?来来往往人那么多,还有厂里的也出来吃,一天保底三十块!”
“呀!这么赚钱呢,那我现在去摆个摊子能行不?”
张红期待的看着刘桂芝,刘桂芝只觉得汗流浃背。
“现在……怕是不行了,你看我们都不干了,改弄调料店了。”
“为啥不行了啊?你不是说那里人多吗?”
刘桂芝搓了搓额头,“那个……建业家的,摆了个摊在那,也是卖面的,两家分着,生意不好做。”
她不敢将梁建国直接送摊子的事儿说出来,怕两个嫂子生气。
两人听了,纷纷点头,“嗯,你这么说,确实是。”
“那你们现在弄这个店,一天能赚多少钱?”
“这……差不多……一天能赚四十多吧。”
平均一天八九十保底,但她不敢往高了说,担心两人眼馋,也跟周彩菊一样,跟着干。
虽然她俩干不出像周彩菊那样,直接要摊子的事儿,但她俩绝对会进来插一脚。
尽管她说了四十多,两人的眼睛还是冒起了光。
“这么赚钱,我也跟着你干吧?这调料在哪儿进的,我回去也卖调料去!”
张红说完,李青桃也跟着附和:“对啊,我俩在家都闲着没事儿,我也能干,多挣一点儿是一点儿啊。”
刘桂芝语塞,看着梁秀兰,不知说什么好。
梁秀兰淡笑两下走过来道:“想干也行啊,在我这里进货就成!我来提供货源!”
“真哒?快讲讲,怎么弄?”
梁秀兰将甘梅粉以及各种酱都跟她们细致的讲了一遍。
包括价格和品牌。
“价格必须按照我说的定,不能定高了,不然没人买,也不能定低了,到时候乱价,就卖不成了。”
“品牌必须打一芝兰的logo,品牌火,生意才能火!”
林县没有甘梅粉,如果将品牌送到那里肯定会火,梁秀兰就是这么打算的。
两人听了跃跃欲试。
“可以可以,我们是不是也得开个店啊?”
“嗯,最好是开个店,这样显得高端,才能卖上价格。”
“等过了这两天,我忙过去了,我去林县看看。”
“行!兰兰真是长大了,说话都不一样了哈。”
“桂芝啊,你可真是养了一个好闺女啊……”
两人被金钱蒙了眼,完全我忘记了最初来这里的目的。
最后两人一人拿了一大碗的甘梅薯条,开心回家去。
梁秀兰开始拿计算器,算零售价和进货价。
从玻璃罐子到一次性餐盒,塑料袋,她全算进去,顺便又算了一下装货架的人工费。
如果她们想找人做就自已找人做,如果不想,她也可以提供货架,只要掏钱就行。
这样也能给梁建国和江锦舟找一个兼职。
万一她这个品牌打出去了,他俩也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想想就开心。
刘桂芝看她拿着纸在那写写画画的,还拿着计算器不停的算,便问:“你真打算让你俩舅妈开店?”
“当然了,有钱一起赚嘛!”
“那你给她供货,咱能赚钱吗?”
“肯定能了,放心!一定双赢的!”
看她说的那么自信,刘桂芝也不多嘴了。
没几天,店里不那么忙了,梁秀兰便说要去林县看看。
刘桂芝要守店,去不了,只能梁秀兰自已去。
她先是到街上逛了逛,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店铺,然后才回到刘家村,她大舅妈家里。
提了一袋子水果,和一盒点心,一桶花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