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一世还是他,得调教好了再嫁 第24节
这丫头做生意,还讲究长远,他还以为能给他降价呢,原来是扯着让他继续买啊。
舔了舔唇边的辣椒油,淡淡道:“我先考虑考虑。”
“行,您先考虑着,我给您倒一碗柿子醋尝尝。”
她拿出一个小茶缸,倒了一小口醋。
“尝尝。”
“柿子醋?自已酿的?”
“对!绝对纯手工。”
那人端起醋抿了一口,酸中带着一丝丝的甜。
尝完连连摇头。
刘桂芝猛的心里一紧:“咋了?是这醋有问题?”
那人再次摇头:“不是,你这醋也比我家的好吃啊,唉……”
他的醋也是他自已酿的,后味儿有些发涩,但吃的不多的话,是尝不出来的。
这母女两人,不仅辣椒酱做的好,醋也酿的好,活该人家生意红火。
他佩服啊。
“你这醋是咋酿的,教教我呗。”
听到这话,刘桂芝顿时舒了口气。
“我还以为是咋了呢,酿柿子醋有啥难的,不就是……”
话没说完,梁秀兰立刻打断:“秘密!祖传秘方!想要,花钱买!”
这丫头,简直掉钱眼儿里了,抢了他的生意不说,还句句想套路他。
当即便端着碗走了。
梁秀兰笑着在他后面喊:“买的多了有优惠……这是头茬柿子醋,没多少,机不可失啊……”
那人吭哧吭哧吃着饭,却不理她。
其实心里在纠结,到底是买还是不买。
要是啥东西都买,那卖凉皮还挣个屁钱。
第27章 卖肉丝面还带着卖周边,未来可期
中午回去休息了一会儿,两人开始算钱。
卖面的钱,加上订购辣椒酱的,一共赚了十二块。
刘桂芝搓着那十二块钱乐的合不拢嘴。
“天呐,一天就赚了十二,这生意咋不能做?在家种地,啥时候能一天赚十二啊?”
梁秀兰看着她开心,心里也跟着开心。
上辈子,她母亲过了一辈子的苦日子,多少次生病没钱治,都自已熬过去的。
舍不得买衣服,就熬夜自已做,一家人的衣服鞋子,都是她亲手做的。
不仅做他们两个的,还给她们的孩子做,眼睛都差点熬瞎了。
这辈子,她一定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她要赚钱给她母亲看病,要赚钱给她母亲买衣服鞋子,买护肤品!
下午,她们又和了好多面,梁秀兰做的肉丝汤,也比中午的多上一倍。
两人将摊子摆开,这次又见到了新邻居。
卖汤面的老板。
是个女的,那人朝她们瞅一眼,又瞅一眼,断断续续瞅了好几眼才过来问。
“你们新来的?”
刘桂芝点头:“嗯!今天第一天。”
“卖的啥?”
“肉丝面。”
“晚上卖肉丝面?能行吗?齁咸的。”
又是个挑事儿的,梁秀兰立即笑着开口。
“我家的面咸淡适中,咋不行?今天中午都卖爆了!”
那女人不知道卖爆了是啥意思,但看着梁秀兰浑身带刺的样子,她不想和她多说话。
俗话说的好,和气生财,厂子里的人马上要下班了,她可不能因为一时的气,破了财运。
白了她们娘儿俩一眼,转身坐在自已的摊位上。
很快,五点了,学校放学了,梁秀兰看着学校门口那些卖吃食的就眼馋。
她不是馋糖葫芦,也不是馋棉花糖,她是馋人家的生意。
那么多孩子呢,越发想卖甘梅薯条,可惜甘梅粉还没做成,这得耽误多少生意啊。
半个小时后,学校门口人流散尽,有些来接孩子的路过她们的摊位,梁秀兰就扯着嗓子招揽客人。
“肉丝面,四毛钱一碗了,纯手工制作,份大量足!!!”
中午都是赶时间的,所以会驻足过来尝尝。
可晚上人多的是时间,回家大多都是馍菜汤,没多少人朝她这里看。
不过倒是有几个汤面摊上的老顾客去光顾汤面摊。
“诶?隔壁啥时候来了个肉丝面啊?”
“不知道啊,昨天都没见到呢。”
“尝尝?”
“走!尝尝去!”
汤面摊的女老板刚要招呼两人坐下,两人却直接走向了梁秀兰的摊位。
她气恼的不行,直接将勺子哐当一声扔在了锅里。
不过她气也是气自已,别人压根儿都不知道咋回事。
“肉丝面,四毛?”
“对,四毛!”
“来两碗!”
“好嘞,您稍等!”
这次梁秀兰早早就把醋和辣椒酱摆在了桌面上,面条端上,她还试着推荐辣椒酱和柿子醋。
“这是我们家自已做的辣椒酱和柿子醋,两位尝尝。”
甲对乙说:“我不爱吃辣,不过闻着挺香的,你尝尝吧。”
乙回答:“我这两天胃不好,也吃不了辣,还是不尝了。”
推荐失败,梁秀兰紧抿着唇,默默离开。
辣椒嘛,不是人人都爱吃的。
不过两人吃了面以后,都给出了好的反馈。
“你家这味道可以,比前面那家店里的好吃,才四毛一碗,挺便宜。”
“呵呵,多谢多谢,好吃您常来!”
“一定一定。”
就这样,汤面摊的老顾客,成了她们的新资源,汤面摊老板那叫一个气啊。
五点半,印刷厂的员工们陆陆续续下班了。
不想回家做饭的,一出门就在四处扫视,看自已的胃,今天想吃哪一家。
眸光一扫,注意到了这个新开的肉丝面摊位。
“四毛,四毛了……四毛钱一碗……”
听到梁秀兰的吆喝,他心动了。
“才四毛?尝尝去!”
第一次吃,全都冲着这四毛钱一碗的肉丝面去的。
人们驻足,犹豫,徘徊之后,最终还是想去尝尝。
不一会儿,六张桌子全都坐满了人。
中午吃过他们家面条的,下午看到她们还在,就拉着人又来了。
“这桌子有点儿少,下次得带上饭盒出来,拿回家吃。”
“对,她这份量够大,我觉得买两碗,匀一匀,就个馒头就够我们家四口吃的。”
“你家俩孩子那么小,随便一口就对付了。”
“才不是,我家老大胃口好的很,一顿能吃两个馒头呢……”
手里忙着,梁秀兰耳朵也没闲着。
看着位置确实不太够坐,已经流失好几个顾客了。
他们都是没拿饭盒,又不想等,所以才走的。
这门口地方就这么大,扩大规模肯定是不行的,得想办法让他们带走。
心里一合计,一个大生意在脑子里生出来了。
这个年代还没有一次性碗,用泡沫壳子盛饭的也很少,况且那玩意儿装不了她的肉丝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