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萧云徊忍不住叹一口气,他好像能理解,就他和袁恒宇逐渐熟识的四个月,都有无数时刻想给这小子一板砖,何况是和他朝夕相处又对他建立期望的父母?他似乎也没有立场去审判袁恒宇的家人。
“那你爸对你一直就很坏吗?”他还是问。
“不是,”袁恒宇否认:“也有好的时候。小时候每天接送我去康复学校,回家还陪我康复。上中学后有时会下厨做我喜欢吃的,或者在校门口等我放学。有时候好,有时候打。”
秋千再次飞回来的时候,萧云徊一脚踏上地面,稳了下来。
他从秋千上站起来,下意识搓了搓手,把两只手放在嘴边,朝外喝了一口气,又赶忙把双手插回兜里,感叹道:“好冷,咱们回吧。”
袁恒宇听罢也把推秋千的手插回兜里取暖,应和道:“嗯,我送你回家,再回家。”
两个人在路灯下拉出两道长长的倒影,萧云徊走着,边说:“上次到现在,都没来得及感谢你的三万块,真的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等我们年后开始挣钱,立马还给你。”
袁恒宇只是淡淡地说:“不着急,我还能打工,再挣。”
“小宇。”萧云徊严肃起来,说:“也许你觉得我这样说有些可笑。但我和你保证,我会用你的钱好好创业。我会努力,变成一个更坚定、更强大的人。”
萧云徊一直觉得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时候立下豪言壮语十分丢人,但那一刻他真的希望自己能强大一些、再强大一些,以至于让他在乎的人都不再受伤。
“你一定能做到。”袁恒宇说。
第13章
过完年,萧云徊背上行囊和袁恒宇一起,到杭州和林超会合。
萧云徊在大学城周边、离快递点约摸二十分钟路程的地方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林超和他在同一小区租了一套一居室。
本来萧云徊想着,这次不用囤货了,租个一居室足够,毕竟杭州的消费这样高。
可袁恒宇好像没把自己当外人,在萧云徊租房的时候已经预设自己是萧云徊的房客一枚。萧云徊只得咬咬牙,顶着几个月后可能因为拖欠房租被扫地出门的风险,租了一套两居室。
房子属于2010年以后的中档新小区,里面大部分是上班族和附近大学不想住宿舍的学生。
萧云徊的公寓在九楼小高层,家具家电全中等装修,两间卧室两张床,甚至还有电视和沙发。从萧云徊房间的窗口望去,还能鸟瞰熙熙攘攘的郊区杭州,风光无限欣欣向荣。
萧云徊搬到新公寓的第二天晚上,正寻思约林超一起去超市购置生活必需品。袁恒宇便拎着自己的小行李箱来了,曰:“宿舍里有时候太吵,你这里安静,我能更好地看书。”
袁恒宇提溜着自己已经在超市买好的基础生活用品,像在义乌时一样,一丝不苟规制在客厅、厨房、厕所和阳台,还买了两盆仙人球,把它们一球一盆放在两个房间:“你平时用电脑和刷手机时间长,多肉可以吸收一些辐射。”
萧云徊站在卧室门口看袁恒宇忙里忙外不停歇,想让他先停下来喝杯水喘口气,才想起连水杯都是袁恒宇刚带过来的。
“怎么本来应该我照顾你,反而好像变成了你照顾我?”萧云徊调侃道。
袁恒宇也不接话,只忙着把自己的衣服整理进萧云徊卧室的衣柜里。
萧云徊见袁恒宇好像打算在自己的卧室里驻扎下来,连忙阻止,推着手上还正收拾的袁恒宇说:“你的卧房在隔壁,现在不需要囤货,我们也不需要挤在同一间了。”
袁恒宇对萧云徊分房睡的决定感到十分纳闷,说:“我喜欢和你睡在一起。”
萧云徊无语地捏起袁恒宇的脸蛋,吐槽他:“你们宿舍那么多大老爷们睡在一起,你嫌吵,到我这儿倒是不嫌折腾了?还主动上赶着要一起睡?”
吐槽完他想起自己刚才捏的是袁恒宇的左脸,受伤的是右脸,还好,应该不至于太疼。
袁恒宇见萧云徊抛出问题,停下自然而然挂衣服的手,认真思考,然后问:“你认为我们一起睡觉是具有排他性的行为吗?”
排……他性?两个大老爷们,荷包欠奉,出于物理环境之艰苦不得已共居一室共睡一床,这是萧云徊的理解。他显然不可能升华到如此形而上的层面。
但他仔细寻思,对他来说,某种程度……也算是?
至少如果让他和林超为了省一省天天同吃同睡,想想已经头皮发麻。
他有点不爽:“所以你这个问题是为了什么?”
袁恒宇回答得倒坦荡:“我只是想知道这个问题在你那里的答案。”
“那你认为和我一起睡觉对你来说有排他性吗?”萧云徊反问。
“对我来说肯定有。”袁恒宇对答如流:“我没有和其他人一起睡过觉,也不喜欢和许多人共处一室睡觉。”
不得不承认,虽然袁恒宇常常因为奇形怪状而冠冕堂皇的脑回路让萧云徊无话可说、无言以对,但这次他似乎答题满分。
萧云徊被袁恒宇认真的样子说动了几分恻隐之心,但随即理智复归清醒过来,从他手上抢过他打算挂起的衣服,将袁恒宇推送到隔壁:“少给我灌迷魂汤,以后你就住这间,我管你排他不排他的。”
袁恒宇被拒绝再次同寝,也没有过分坚持。
他将自己的行李在小房间内整理完毕后,把卧房里的书桌搬到客厅靠阳台的位置,说:“以后就在这里学习,阳光很好,也很安静。”
萧云徊愣住:“你以后打算天天住这儿了?”
袁恒宇说:“第二天课上得早的话,就回学校,要不就住这儿。这里安静一些,而且你如果忙,我也可以照应。”
萧云徊深思一番,想想有道理,这笔买卖好像稳赚不赔。
不知为何,明明电商卖袜创业中道崩殂没几个月,但心里头希望的小火苗再次生根发芽冉冉升起。
工大快递点的门面,在工大校门口一排超市和杂货店的底商集群当中,人流量的确比袁恒宇之前所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位置可谓得天独厚。
这个点不光收发工大片区的快递,还涵盖方圆几里几个中高档小区,环境尚可。
快递点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但仍有其繁复之处。
林超和萧云徊每天上午到,接收当天从区域总代理那儿送过来的片区快递。拿到快递后,他们开始扫码收货,并根据不同的小分区将快递装上货柜。
在大学里的快递收发货,一般直接在他们的快递点收发;稍微远一点的小区,则需要他们上门收发一趟,通常萧云徊和林超轮流执行这项收发工作。有时袁恒宇下课了会骑单车到工大给萧云徊当帮手,于是他和他的小单车会成为最佳送货工具。
袁恒宇还很鸡贼地把他寝室一两个喜欢收发快递的哥们,每天每周零星的几个快递拐到工大快递点,为萧云徊额外创收。
有了为之奋斗的事业,萧云徊和林超的生活又像义乌那时一样规律起来:上午从区域代理那儿拿到当天的派件,把这些派件交到顾客手上,下午再从顾客手上把当天收的件再交回给来收件的区域代理。
如此往复,一日又一日,生活很快变得再次充实。
事实证明,工大快递点的收入,比在慧姐那干的时候想象的还要乐观。
一个月下来,每派送一个件能收到1.7元,而收一个件更能达到2元,按照工大快递点保守计算平均每天派件600单,收件300单,扣除店面费、设备费、软件使用费和日常开销,萧云徊和林超两人每月各分到手一万多。
本来,由于前期交了押金,萧云徊和林超都已经穷得叮当响。好容易过年从家里的长辈那儿骗了点压岁钱傍身,交完店面费和房租费几乎身无分文。第一个月的盈利对他们来说真正是雪中送炭。
两人一高兴,带上袁恒宇,三人浩浩荡荡走了趟杭州半日游。
三个青年一大清早直奔西湖,透过晨曦的薄雾,以断桥为起点循着苏堤一路向南,穿越沿途的风景如画、人山人海,还在西湖边吃了三碗黏稠的藕粉,就差面对波光粼粼的湖面大喊:“我——要——发——达——!”
闲逛西湖一圈后,三人又杀往著名的河坊街。
街边各种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只有袁恒宇还看上一眼。
街边各种饼各种糖各种酥,才是几人出行真实目的。萧云徊和林超几乎要从街头吃到街尾。离开河坊街时林超蹒跚地行走,边走边说:“扶我……起来,我还能吃!”
除了大吃特吃外,林超还发现,袁恒宇和萧云徊明显暧昧升级。
林超和袁恒宇在苏堤上附庸风雅时,萧云徊一度因为驻足而消失在人潮里。
袁恒宇这小子就像复读机一样一直哥啊哥的,利用他的身高优势不住在人潮中眺望搜寻,直到萧云徊赶上来。
林超心想:啊这,几步路的事,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