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且等等,你的殿下随后就来。
  慧娘如坠冰窟。
  第103章 达成共识
  燕明仪脸色如同结冰,覆满寒霜,她攥紧了拳,指甲生生折断:他怎么敢!
  那也是他的父皇,他怎么能如此狠毒?
  赤红的血丝爬满她的眼底,燕明仪颓然地踉跄两步,面露惨笑。
  原来父皇至死都想着传位于她。
  父皇的遗诏一出,她起初也陷入了自我怀疑,是不是她还不够优秀,又或者父皇也觉得她是女子,不堪委以重任,所以选择了退让。
  她自始至终都没想过,原来父皇属意的一直是她,从未有过动摇!
  燕明仪恍惚想起年幼时,父皇教她写字,教她的第一个字便是君。
  父皇神情慵懒地眯了眯眼:明仪可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此时尚且懵懂的公主板着脸,仰头脆生生地道:太傅说,君即帝王,是指父皇的意思。
  父皇似笑非笑看了她一眼:君也可以是你。
  明仪呆呆地睁大了眸,半晌才憋出一句:儿臣怎么能是君呢?
  父皇搂着她哈哈大笑起来:有何不可?朕的明仪,天生就该坐在这个位置!
  父皇给了她野心,也给了她壮大野心的权利,他不认为女子有野心便是错。
  她那么好的父皇,却永远地离开了她,还是死在自己儿子手里。
  燕明仪倏然闭了闭眼,两行清泪滚落。
  殿下?慧娘手忙脚乱,小心翼翼为她擦拭眼泪。
  燕明仪抓住她的手,眼神清明:你是如何逃出来的?
  她命人暗地里追查,听闻宫里出来个毁了容貌的女子,便猜到慧娘有可能还活着。
  可对方不知为何却没了下文,赏金也干脆不要了,着实让人生恼!
  慧娘眼里不可避免闪过一丝恐惧:二皇子将我和乾清宫所有宫人关在了一间宫殿内,要把我们活活烧死!
  周围都是绝望的哭求声,她被浓烟呛的难以喘息,几乎以为自己难逃一死!
  她嗓音颤抖,有一个嬷嬷恰好路过救了我。
  那时候她已经意识不清,并未瞧见那嬷嬷长什么模样,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御膳房。
  那里的掌事姑姑认得她,以前虽然对她严苛,到底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帮着隐瞒她的下落。
  慧娘知道迟早会被人找到,便用烧火棍往自己脸上狠狠烙了好几下。
  掌事姑姑看得心惊肉跳,咬了咬牙:宫里太危险了,我送你出宫!
  慧娘跟随着运送潲水的桶一同出了宫,便开始了躲躲藏藏的日子。
  直到云安公主得了恩赐提前开府,她混进了公主府,才得以安生一段时日。
  燕明仪听得心绪起伏,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断掉的指甲处传来一阵刺痛。
  她心里有疑惑,慧娘说的那个救她出来的嬷嬷时机出现的未免太巧合,而且那样的情况能把慧娘捞出来,本事必定也不小。
  她决定回头找人查一查。
  慧娘,这些年辛苦你了。
  燕明仪如同往昔一样,眼神温柔摸了摸她的头。
  当初她挑中慧娘,只是见她模样实在可怜,一双眼睛圆溜溜的,充满着对外界的未知与好奇。
  她有预感,如果置之不理,这个小宫女这样单纯的性子,在这深宫中寸步难行。
  父皇教会她怜悯,于是燕明仪便开口要了她。
  没想到时隔多年,她竟因这份怜悯之心,阴差阳错得知父皇真正的死因。
  因果循环,冥冥中早已注定。
  燕明仪瞥了眼桌案上她抄好的佛经,眸光泛着砭骨的冷意。
  十几年,佛祖企图教会她修身养性,可修身养性难平她满腔怨愤,更止不了她这颗杀伐之心!
  沈棠宁端详着面前的人,长公主如今已经平复了情绪,面上不露端倪。
  她心中暗暗赞叹,微垂眼帘:殿下唤我,不知有何吩咐?
  燕明仪轻挑着眸打量她,不紧不慢笑了一声:沈棠宁,你很好。
  沈棠宁不明所以抬眼,眸中微有困惑:殿下此话何意?
  燕明仪但笑不语。
  沈棠宁如何得知慧娘的身份,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把她救了出来,这其中必不简单。
  但她已经没有了追究的心思,对方的确办了件令她称心如意的事。
  之前你说的合作,本宫可以考虑。
  沈棠宁眸光微动,却听她话音玩味:不过本宫这头答应了,你又打算如何劝说你那姨母和表哥?
  殿下放心,姨母也希望同您冰释前嫌。沈棠宁一颗心落了地,脸上也有了笑意。
  冰释前嫌?燕明仪咂摸着这话,冷不丁一嗤,目光笔直看过来,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
  太子是个孝子,本宫要做的事惊世骇俗,恐怕有违他那套迂腐思想,你若不能劝说他,这买卖成不了!
  沈棠宁从她这话里品出了几分心惊肉跳,看样子长公主已经下了决心
  她的心跳蓦地快了几拍,不是恐惧,倒更近似于兴奋。
  她从小接受的思想便是忠孝仁义,根深蒂固。
  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臣民又当如何?
  沈棠宁站起身来,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棠宁定不负殿下所托。
  燕明仪瞧着她,眼里闪动着兴味的光,突然抬手递出一块玉牌,漫不经心开口:日后你要见本宫,不必来这儿,只需将这东西交到明记糕点铺。
  普陀寺人多眼杂,并非绝对安全,她三天两头往这儿跑,难免叫人起疑。
  沈棠宁接过玉牌,指尖抚过上头的锦鲤纹路,眉眼不由一疏。
  她知道,长公主这关她算是过了。
  既为同一阵营,理应分忧解难,她抬起头来:殿下可有想过离开这地方?
  她在这寺中,说得好听是遁入空门,说白了就是变相幽禁。
  陛下畏惧长公主手里的潜麟卫,不敢让她离京太远,只得放到眼皮子底下幽禁起来。
  燕明仪不知想到什么,红唇微勾:放心,本宫早有打算。
  沈棠宁也想起什么,眸光轻轻一闪。
  是了,万寿节将至,那可是个热闹的日子。
  万寿节,即帝王诞辰,取万寿无疆之意。
  第104章 进退维谷
  从普陀寺回来,沈棠宁便开始静待长公主说的时机。
  同时,她也在暗暗筹谋。
  陛下的万寿节上,正是三皇子献上昆山玉,获得崇德帝大肆褒奖的日子。
  也是三皇子逐渐在朝堂崭露头角的起始。
  他用昆山玉为自己造势,踩着谢家满门鲜血走上他风光的夺嫡之路!
  而这一世,她绝不会让悲剧再次重演!
  现如今,太子并未被幽禁,一切都偏离了原来的轨道,那么三皇子还能像上辈子一样,顺理成章地抢走一切吗?
  沈棠宁让元昭收买了几个小乞丐,暗暗放出昆山玉早已被三皇子收入囊中且日日把玩的消息。
  这会儿有关昆山玉的传闻愈演愈烈,已经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
  三皇子又想给陛下一个惊喜,自然不愿意提前透露这玉在他手里的风声。
  崇德帝生性多疑,不知道这玉是三皇子专程为了献给他才买下的,并且盛世美玉的名声也是他专门造的势。
  这样一块本该属于天下之主的宝玉,却先一步落到了他儿子手里,身为帝王,他会如何做想?
  哪怕事后三皇子将玉献给他,他又会不会揣测三皇子是迫于流言蜚语,不得不忍痛割爱呢?
  即便最终结果是一样的,可意义已经全然不同。
  沈棠宁黑白分明的眼底杀机涌现,燕行舟善于利用崇德帝的多疑来除掉谢家和太子,如今这份多疑反噬到他自己身上,不知他是何感想?
  在她的推波助澜下,流言发酵得极快,大多数人都在议论:
  三皇子乃天潢贵胄,母妃又是盛宠六宫的丽妃娘娘,这昆山玉落在他手里倒也不奇怪!
  谁说不是呢?只是我等凡夫俗子,恐怕终生难以亲眼目睹这块传世之宝了!实乃人生一大憾事啊!
  不对啊,都说昆山玉现世是上天降下福泽,可这玉却落在了三皇子手里,是不是说明天命应当属于
  哎呀呀,这话可说不得!叫人听了去,那是要杀头的!
  话虽如此,可大家心知肚明,如今太子重伤卧病在床,四皇子生来便有不足之症,太医断言活不过二十五岁,极少出现在人前,六皇子今年才七岁,天赋平平无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